遺傳也不都是基因說了算

2020-12-05 環球網

針對疾病相關的表觀調控因子的小分子複合物藥物開發前景廣闊,這方面的努力會為人類的健康和疾病治療帶來福音

近日,在主題為「表觀遺傳學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的中國科協第103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上,與會專家對表觀遺傳學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及未來應用前景展開了深入探討,而這種影響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

我國的表觀遺傳學研究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階段,與國外齊頭並進,尤其是近年來,湧現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

「針對疾病相關的表觀調控因子的小分子複合物藥物開發前景廣闊,相信這方面的努力會為人類的健康和疾病治療帶來福音。」華東師範大學生命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翁傑敏說,然而,在從研究向成果的轉化過程中,比如說製藥,研究人員能做的還處於前端尋找靶點或基礎研究領域,如果真要發展到臨床應用,現在國家的支持力度遠遠不夠。

因此,與會專家建議,國家應該繼續並更好的支持表觀遺傳學包括幹細胞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對同卵雙胞胎,擁有近乎完全一致的DNA遺傳信息,長大後卻性格迥異,亦或一方經常生病,另一方完全正常。這是為什麼?經典遺傳學完全無法解釋,而這一切,在表觀遺傳學那裡,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說起表觀遺傳學,大多數人也許會搖搖頭表示沒有聽過,而說起遺傳學及基因組學,人們似乎並不太陌生。

「其實,基因組學正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基礎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遺傳學會表觀遺傳專業委員會主任孫中生研究員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說,「為什麼同卵雙胞胎卻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狀態,這正是表觀遺傳在起作用。」

破解基因的密碼指令

人類不僅擁有作為基本遺傳物質的基因組信息,還擁有一套管理、調控、修飾基因組的密碼指令系統

1939年,生物學家Waddington率先提出「表觀遺傳學」這一術語。如今,「表觀遺傳學」已經走過了70多個年頭。不過,這門學科得以真正綻放異彩,其實也就僅僅10餘年,現在它已成為生命科學界最熱門的領域之一。

通俗地說,表觀遺傳學是研究在沒有細胞核DNA序列改變的情況下,基因功能發生的可逆的、可遺傳的改變,從而影響生物行為及生理變化的學科。

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甲基分子(-CH3),它就像一個帽子:帶上它,基因關閉;摘掉它,基因表達——被分別稱為甲基化和去甲基化。

這些數以百萬計的甲基有些直接附著在DNA上面,有些則附著在某些和DNA糾結在一起的組蛋白上。當機體不希望某些基因信息被讀取時,基因的「啟動子」DNA就被戴上很多甲基帽,使得基因無法從那裡讀取,啟動功能。

因此,即使攜帶遺傳信息完全一樣的兩個個體,由於表達修飾上的差異,也可能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性狀。DNA的甲基化就是最常見的表觀遺傳學修飾方式之一。

「也就是說,人類不僅擁有作為基本遺傳物質的基因組信息,還擁有一套管理、調控、修飾基因組的密碼指令系統。不同的個體,指令系統也不同。另外,這套密碼指令還能在特定環境下發生改變。」華東師範大學生命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翁傑敏說。

他介紹,人體內每一個細胞都包含完整的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通過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測序可以發現每個個體的獨特性,有助於揭示為何有些人需要更少的睡眠、不同人對運動有不同反應、學習和記憶的能力差異,甚至包括個體的自信程度等。

獲得性遺傳的「逆襲」

有關獲得性遺傳性狀是否能夠遺傳的爭議由來已久,這一領域已成為表觀遺傳研究的熱門

19世紀初,法國人拉馬克提出了「獲得性性狀」可以遺傳的假說,該假說被稱為「拉馬克主義」。其認為進化有可能在較短世代間內發生:受環境選擇,生物努力改變自己的性狀並傳遞給下一代,而達爾文卻認為遺傳物質的改變和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原因。

「獲得性遺傳是『後天獲得性狀遺傳』的簡稱,指生物在個體生活過程中,受外界環境條件影響,產生帶有適應意義和一定方向的性狀變化,並能夠遺傳給後代的現象。」孫中生說。

的確,在科學界,有關獲得性遺傳性狀是否能夠遺傳的爭議由來已久,而普通民眾對這一話題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我現在所處的環境、生活習慣甚至一言一行是否會通過遺傳影響下一代,這都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正因此,獲得性遺傳已成為表觀遺傳研究的熱門方向。

一般認為,生成精子和卵子時會剝離表觀遺傳變異,只有基因才能得到遺傳。舉例來說,父母生下來都是單眼皮,孩子就不可能天生雙眼皮。但表觀遺傳學研究發現不是這麼單純的事,有些獲得性遺傳基因的變異確確實實保留了下來,影響下一代甚至下幾代。

如人群及動物實驗表明肥胖基因通過父親能傳到下一代,給懷孕母親餵食那些引起肥胖的高脂食物也可以導致下一代肥胖,下一代也可以通過交配傳遞給其後代。

研究者在瑞典的一個小村裡發現,祖父輩上經歷過饑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普遍比那些祖父輩沒有經歷過饑荒的人低。這就是說,如果父母3歲那年發了次燒,孩子的基因從此就改變了,這是完全可能的。

恐懼的感覺也可以遺傳。2014年發表一篇論文介紹了這樣一個實驗:研究者通過給雄鼠一種特殊的氣味並給予電擊,發現雄鼠對氣味產生了恐懼感,通過交配,這種恐懼可以傳給下一代,而且遺傳兩代。究其原因發現,芳香化合物受體啟動子區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導致這個基因表達升高,從而使它的下一代聞到這個氣味就逃避。

基因調控也能治療疾病

一旦基因發生突變要修復是很困難的,但或許可以通過調控相應基因表達,達到疾病治療的目的

「雖然有很多人類疾病是因為基因突變或者缺陷所造成的,但也有很多是由環境等多種因素引起的,並沒有基因突變的方式。」翁傑敏說。

「像人們比較熟悉的糖尿病,以前總說是生活方式變化導致的,其實這正是與消化相關的表觀遺傳改變引起的。」孫中生說,之前在低營養環境下出生的人群,如今生活水平提高,而體內與之相應的表觀修飾並不適應,所以就會以病的形式表現出來。

曾經有一個說法:疾病是外界環境和個體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表觀遺傳學時代,這個說法可以改成:大多疾病是表觀遺傳和基因共同修飾的結果。

「表觀遺傳學研究與人類健康關係密切。」在翁傑敏看來,研究表觀遺傳學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生物個體胚胎發育和細胞命運決定的過程和疾病發生的原因。理論上來說,一旦基因發生突變要修復該突變是很困難的。但我們或許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來調控相應基因或相關基因的表達,來達到疾病治療的目的。

比如說,近年來發現很多的表觀調控因子,如組蛋白修飾酶和DNA甲基化酶在腫瘤中存在異常表達的現象,目前表觀修飾因子被認為是治療腫瘤的一類新的重要靶標,國內外都在研發針對組蛋白修飾酶和DNA甲基化酶的小分子抑制劑,少數小分子化合物已被批准應用於腫瘤臨床治療,而更多的正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

研究者認為,這就給疾病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操作空間,可以通過某種特定的化合物,將表觀遺傳基因改變,從而達到治癒某種疾病的目的,也可以作為癌細胞的標記以及作為治療和化療特定性響應的標記。

相關焦點

  • 寶寶7個遺傳特徵,爸媽誰說了算
    寶寶7個遺傳特徵,爸媽誰說了算!每個做父親和母親的,都期望自己的孩子繼承自己的長處,尤其是在智商和外表方面,關於孩子到底是像爸爸還是像媽媽這個問題,一直都是一個存在與新手父母之間最大的爭議的問題。最近,我的同事家添了一個可愛的嬰兒,孩子看起來很可愛,因為孩子的父母也很有才華和美麗,孩子的外表似乎確實繼承了父母的基因。
  • 寶寶8個遺傳特徵,爸媽誰說了算?
    有趣的是,孩子一出生,親戚朋友都會討論孩子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是遺傳爸爸多一點還是遺傳媽媽多一點。似乎所有的媽媽都了解必要的生物學知識一樣,都知道孩子的基因來自母親的比父親的多,人人都會誇孩子的優點,並問一句:「這優點是遺傳誰呀?」媽媽都會不假思索回答,「當然是遺傳我了」,並漏出自信的微笑。父親決定身高,母親決定智商?寶寶8個遺傳特徵,父母誰說了算?
  • 基因遺傳不只是來源於父母,這幾個基因隔代遺傳更明顯!
    晨晨和老公身材條件都特別好,兩個人都是大高個,懷上寶寶以後,大家都預言寶寶生下來肯定是個大長腿。可是沒想到孩子過了幾年以後,在身高方面竟然比同齡孩子還稍欠缺一些,晨晨在這方面也是十分的煩惱和不解。後面有朋友提醒到晨晨的婆婆個子並不是很高,孩子會不會是隔代遺傳了婆婆的基因呢?
  • 孩子智力的遺傳,X染色體說了算?想要生個聰明娃,做好這三件事
    2014~2015年相關研究發現,隨著年齡逐漸增加,在營養充足的條件下,孩子智力發育受遺傳影響達到80%~86%。編輯:邱寫寫寶爸和寶媽們最喜歡爭論的話題,就是娃到底像誰,尤其是外貌方面,總是爭不出一個高下來,誰瞅孩子都覺得長得最像自己。跟外貌比起來,智力方面就顯得有些雲山霧繞了,咋判斷孩子智商「隨誰」呢?
  • 基因揭秘:孩子身上的哪些基因遺傳媽媽?哪些基因遺傳爸爸?
    孩子生下以後,不管是在外貌、身高,還是在性格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因為他是同時受到父母兩人基因影響的。大家也都知道,基因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就像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常常說:「哎呦這孩子簡直是跟他爸爸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那麼在孩子的基因遺傳方面,到底哪些是來自母親,哪些來自父親呢?
  • 女兒隨爹兒子隨娘,遺傳機率最高的4個基因,你家佔了幾個?
    因此小慧的爸爸和叔叔完美遺傳的爺爺的這些特徵,首先就是頭髮,年輕的時候兩邊鬢角的頭髮就少的可憐,而且又細又軟,長一點還帶自來卷。現在上了歲數,幾乎都禿頂了,但五官長得都很帥氣,性格也和爺爺一樣。小慧出生以後,外貌也隨了爸爸,無論誰見了都誇長得漂亮,但就是頭髮又軟細又卷,媽媽給剃了好幾次,長出來依然如此。小慧長大後,爸爸的所有基因,好的壞的,都遺傳了過來,簡直和爸爸一模一樣,連性格都是一樣的安靜。
  • 不管多努力早晨都起不來?別費勁了,這事基因說了算
    ID:WYKXR163我們習慣於稱喜歡晚上熬夜為「夜貓子」,稱喜歡早起的人為「早鳥」,而對於許多「夜貓子」來說,無論如何努力,他們早上卻怎麼都起不來床科學家們最新發現,「夜貓子」和「早鳥」可能都是天生註定的,我們的基因決定了生物鐘調節睡眠模式的方式。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生物信息學教授麥可·威登(Michael Weedon)領導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我們應被歸為「夜貓子」還是「早鳥」的遺傳原因。這項研究顯示,不管你如何努力,這一切都是基因在發揮作用。
  • 關於寶寶「顏值」,你的遺傳基因有多厲害?都在這些遺傳規律裡!
    還有他們愛情的結晶丹尼爾,小小的一隻但是分外的軟萌可愛,充分繼承的爸媽的好基因,小小的年紀便有著超高的顏值,也因為長相精緻漂亮,性格可愛討喜引來了一大批的粉絲,很有網友直呼精緻的好像洋娃娃。龍生龍,鳳生鳳,基因實在是太強大了。我們都知道,孩子會遺傳父母的很多基因,但是你造嗎?
  • 線蟲體內蛋白的秘密:長壽不靠基因或也能遺傳
    科學家們關於線蟲的一個研究結果表明,不僅環境可以影響基因表達,而且僅通過改變基因外的蛋白就可以開關基因功能,這一結果更首次證明了不需要改變基因,這種長壽也可以遺傳。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確定這種不靠基因就可以遺傳的長壽現象是否具有廣泛性,為將來研究人類的長壽做準備。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遺傳得靠基因,這是唯一的途徑。
  • 基因定向遺傳和基因突變
    形成了長時記憶就有機會形成記憶的遺傳。 這涉及到DNA的複製,轉錄和翻譯。我們都知道DNA可以複製並轉錄成RNA,RNA翻譯成蛋白質。那我們可不可以試想一下我們的蛋白質是不是也可以逆翻譯成RNA,然後逆轉錄成為DNA呢?儘管科學家至今都沒有發現蛋白質可以逆翻譯成RNA從而逆轉錄成DNA,但是並不代表沒有這種可能。
  • 父母易遺傳給孩子的幾個「基因缺陷」,有個專挑男孩,躲都躲不掉
    且幾個的遺傳規律都相同,我們以單雙眼皮為例來說明: 其實單雙眼皮是有單基因決定,且分顯性和隱性兩種,其中單眼皮是隱性基因決定,雙眼皮則為顯性基因。 如果父母都有一雙大耳朵(招風耳),那麼孩子一定是大耳朵,而父母中只有一方是大耳朵,那麼孩子是大耳朵的機率也高達90%以上,可以說是遺傳機率最大的一項基因了。
  • 是「同志」還是「直男」 基因說了算
    他領導的小組一直在就基因與同性戀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該團隊根據對409對同性戀兄弟及其異性戀家屬的血液研究,得出最新研究成果:在人類的X染色體與第8染色體上,存在著同性戀遺傳信息。桑德爾斯對自己的研究充滿信心,他宣稱,研究報告「大大削弱了所謂 性取向是可以選擇 的論調。」
  • ​買進冠軍鴿,優質基因卻不遺傳,為啥?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初養鴿子的時候,總以為買進冠軍鴿,就可以培育出好鴿子,以後比賽就一定會有好成績。因此,花了不少錢,引進了不少優勝鴿子,雖然成績有了些進步,但是時起時落,總還不盡人意。有的時候甚至一落千丈,大失所望。
  • 《基因傳》 破譯人類的遺傳密碼
    穆克吉懷疑,他的家族成員體內可能隱藏著疾病的遺傳組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像躁鬱症與精神分裂症這樣的精神疾病,存在緊密的遺傳聯繫。如果某位家族成員患有精神分裂症,而另一位成員患有躁鬱症,那麼他們的子女也可能會患精神分裂症。雖然家庭與遺傳的話題始終貫穿著人們的生活,但是穆克吉說,市面上反映這些內容的書籍並不多見。
  • 原來寶寶的相貌是這樣遺傳父母的
    仔細看看爸爸的輪廓和五官,很多優點都完美「複製」到三胞胎身上,相信三個小帥哥長大後,一定比老爸還要帥!民國:那還用說?肯定是帥哥X3嘛!國外也有網友曬父母和孩子的童年對比照,不禁讓人感嘆,基因果然是個神奇的東西!那麼寶寶長得像爸還是媽,到底誰說了算?父母的哪些外貌特徵最容易遺傳給寶寶?今天,咱們來研究研究這個神奇的問題。
  • 靈魂基因:論氣質遺傳
    科學證實,人的相貌能通過基因遺傳給後代,那人的氣質能否遺傳?古代認為,人有靈魂,人死後靈魂會投胎轉世。靈魂是人精神的主宰,氣質是靈魂狀態的散發。當一個人的靈魂投胎成為另一個人,只是換了一副面貌但精神氣質不變。所以,從輪迴角度講,輪迴後人的精神不變,氣質可以遺傳。
  • 都說冠軍鴿不遺傳這是為何?
    一、後天獲得性不遺傳。但是作為種鴿來說,它的歸巢經驗認知是不會遺傳的。  因此,鴿友在引種時,要了解冠軍鴿的家族情況。如果冠軍的,上下左右,都飛得很好的話,那就值得引進。相反,如果冠軍鴿是偶然的一羽(黑馬)那就要慎重考慮了。
  • 面類小鸚單基因品系及遺傳方式
    隱性遺傳:表現為在遺傳過程中,某個基因的性狀並不表現出來,而有可能「隱藏」於基因內,除非來自父母雙方的基因都給子代遺傳了此基因的情況下,才會在子代身上使此隱性基因得到表現。隱性遺傳又分為伴性遺傳和非伴性遺傳。
  • 這不是雙胞胎,是遺傳基因!
    每個人都是在父親的精子細胞和母親的卵子細胞結合後,由受精卵逐步發育而來的。因此,每個人都帶有父母的遺傳基因,在相貌、體格、膚色、頭髮等方面與父母很像。】摘自《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環境與生命》第292頁    這個毋庸置疑,無數科學研究和實例證明,子女的身高70%來自遺傳,30%來自後天因素的影響。
  • 外媒:遺傳不僅靠基因 表觀遺傳也扮演重要角色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外媒稱,遺傳不是僅通過基因傳遞。一項新研究證實,表觀遺傳指令也會調節後代的基因表達。據阿根廷《21世紀趨勢》周刊網站7月22日報導,該研究由德國弗賴堡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進行,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周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