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在油菜表觀遺傳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21 食品夥伴網

  2020年12月29日,Molecular Plant 在線發表了題為「Asymmetric epigenome maps of subgenomes reveal imbalanced transcription and distinct evolutionary trends in Brassica napu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構建了目前為止最大的甘藍型油菜表觀遺傳學相關數據集,繪製了其表觀遺傳參考基因組圖譜,解釋了甘藍型油菜亞基因組間不平衡的表觀遺傳學基礎,並鑑定出植物中一種新的二價染色質狀態(H3K4me1-H3K27me3),為甘藍型油菜和其它多倍體植物的表觀遺傳學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源。


  表觀遺傳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在不改變DNA遺傳信息的情況下,在不同類型的細胞中調控基因的組成型和特異性表達。甘藍型油菜是重要的異源四倍體農作物,有著複雜的基因組學信息,但其表觀遺傳學相關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該研究以在中國及周邊國家廣泛種植的華油雜62的兩個親本為實驗材料,利用它們四個組織(幼葉、根、花蕾和角果)的五個組蛋白修飾(H3K4me3,H3K27ac,H3K4me1,H3K27me3和H3K9me2)和RNAPII的ChIP-Seq數據,以及相對應的RNA-Seq和DNA甲基化數據,構建了目前為止甘藍型油菜中最大的表觀遺傳學數據集,並在此基礎上全面系統的繪製了甘藍型油菜表觀基因組圖譜,注釋了覆蓋其基因組65.8%的功能性DNA元件。該研究作為甘藍型油菜ENCODE計劃的一部分,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研究者對異源多倍體甘藍型油菜An和Cn兩個亞基因組間的表觀遺傳學修飾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發現亞基因組間同源基因對的表達偏倚是平衡的,更高表達水平的同源基因有著更高的活躍相關的表觀遺傳學修飾。但An亞基因組特有基因的整體表達和表觀遺傳學活性水平都要遠高於Cn亞基因組,猜測亞基因組特有基因是甘藍型油菜亞基因組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在甘藍型油菜表觀基因組圖譜中定義了15種染色質狀態,觀察到An亞基因組中活躍的染色質狀態的基因組覆蓋度要高於Cn亞基因組,而Cn亞基因組中異染色質狀態的基因組覆蓋度要高於An亞基因組。另外,通過ChIP-reChIP實驗的驗證,作者鑑定了一種新的H3K4me1-H3K27me3二價染色質狀態。該染色質狀態普遍存在於基因本體上,與甘藍型油菜基因的組織特異性表達有關,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體的生物學功能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該研究全面概述了甘藍型油菜的表觀基因組圖譜、An和Cn亞基因組間不平衡的表觀遺傳學基礎、不同類型重複基因的表觀遺傳學差異以及新鑑定的二價染色質狀態在甘藍型油菜基因組織特異性表達中的重要作用。這些數據為全面解析異源四倍體甘藍型油菜的基因組提供了重要的資源。


  華中農業大學沈金雄教授、李興旺教授和李國亮教授為通訊作者,博士生章清、管鵬鵬和博士後趙倫為該文章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連結:https://www.cell.com/molecular-plant/fulltext/S1674-2052(20)30451-2

相關焦點

  • 華中農業大學構建油菜泛基因組資料庫助力油菜遺傳育種研究進入泛...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生物信息團隊陳玲玲和楊慶勇課題組與廣西大學合作在植物學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線發表了題為「BnPIR: Brassica napus Pan-genome Information Resource for 1,689 accessions」的論文,構建了首個油菜泛基因組和比較基因組生物信息平臺
  • 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RNA的表觀遺傳修飾是RNA調節基因表達的化學基礎,利用新反應技術和新分子工具對RNA修飾進行精準調控對揭示RNA介導的遺傳信息表達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分子識別與功能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程靚團隊長期從事該領域的基礎研究,發展了一系列針對重要RNA表觀遺傳修飾的高選擇、高靈敏、時空分辨的化學轉化、螢光標記的原理和方法。
  • 華中農大近期科學研究進展
    然而生物體在長期進化和人工選擇的作用下,同一物種各個株系在遺傳和表型等層面均積累了豐富的變異,單一參考基因組往往無法很好包含物種內豐富的遺傳變異信息。換言之,對於絕大部分物種而言,目前我們使用的「標準地圖」存在大量「暗區」與「盲區」,為重要性狀相關遺傳位點和基因的挖掘與利用設置了諸多障礙。為克服這些困難,科學家提出通過整合多個代表性種質資源,構建泛基因組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7-10-2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研究揭示了植物早期胚胎染色質狀態重編程的嶄新分子機制,闡述了胚胎中的基因激活如何傳遞到發育後期的表觀遺傳機理,是開花調控分子與遺傳機制的重要突破。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為其在作物花期調控的生產應用提供了新的作用靶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俞皓實驗室參與了該項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和科技部的資助。
  • 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在牛支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刊登了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題為「An emerging role for cyclic di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 and nanoRNase activities inMycoplasma bovis: Securing survival in
  • 科學家解析油菜油脂合成的遺傳基礎—新聞—科學網
    油菜籽粒含油量是油菜重要的性狀之一,籽粒含油量的遺傳機理解析對於高含油量品種的選育以及滿足我國不斷增長的食用油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12月10日,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郭亮課題組與謝為博課題組合作在《分子植物》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在油菜籽粒含油量遺傳基礎解析、新基因挖掘和油脂合成調控網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華中農業大學發布首個多作物遺傳變異參考面板資料庫
    多物種遺傳變異資料庫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生物信息團隊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中發表題為「Plant-ImputeDB: an integrated multiple plant reference panel database for genotype imputation」的研究論文。
  • 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中心等在穀子株型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BR是重要的植物生長發育調節激素,圍繞BR信號調控葉片與莖的夾角已經開展了大量深入機理的研究,但關於葉片直立與下垂的遺傳基礎尚缺乏認識,制約了禾穀類作物株型改良的效率和水平。   近期,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開展的穀子株型調控研究工作取得進展,闡釋了穀子的披垂葉基因(DROOPY LEAF1)作為油菜素內酯(BR)激素信號的「剎車」基因如何調控葉片直立與披垂。
  • 甘藍型油菜表觀基因組圖譜繪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沈金雄、李興旺和李國亮團隊在《分子植物》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構建了目前為止最大的甘藍型油菜表觀遺傳學相關數據集,繪製了其表觀遺傳參考基因組圖譜,解釋了甘藍型油菜亞基因組間不平衡的表觀遺傳學基礎,並鑑定出植物中一種新的二價染色質狀態(H3K4me1-H3K27me3),為甘藍型油菜和其他多倍體植物的表觀遺傳學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源。
  • 甘藍型油菜表觀基因組圖譜繪就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沈金雄、李興旺和李國亮團隊在《分子植物》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構建了目前為止最大的甘藍型油菜表觀遺傳學相關數據集,繪製了其表觀遺傳參考基因組圖譜,解釋了甘藍型油菜亞基因組間不平衡的表觀遺傳學基礎,並鑑定出植物中一種新的二價染色質狀態(H3K4me1-H3K27me3),為甘藍型油菜和其他多倍體植物的表觀遺傳學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源。
  • 泛基因組資料庫:找到油菜的「好基因」
    今年初,華中農業大學一支科研隊伍公布了8個甘藍型油菜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近日,他們在原有研究基礎上,通過整合1689份油菜的基因組及重測序數據,構建了首個油菜泛基因組和比較基因組生物信息平臺BnPIR。有了這一平臺,研究人員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檢索和使用油菜泛基因組相關資源。
  • 華中農業大學在番茄果實顏色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番茄團隊在New Phytologist發表題為「GREEN STRIPE, encoding methylated TOMATO AGAMOUS‐LIKE 1, regulates chloroplast development and chlorophyll synthesis
  • Molecular Cell:基因組所RNA甲基化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獲重要進展
    11月21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重大疾病基因組與個體化醫療實驗室 「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研究組,與美國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實驗室和奧斯陸大學Arne Klungland教授合作完成的「RNA甲基化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學術論文在Cell子刊 Molecular Cell 雜誌以 ALKBH5 is a Mammalian RNA
  • 華中農業大學在低能耗碳捕集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晏水平教授團隊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題為「Techno-economic assessment of waste heat recovery enhancement using multi-channel ceramic membrane
  • 泛基因組資料庫:找到油菜的「好基因」—新聞—科學網
    今年初,華中農業大學一支科研隊伍公布了8個甘藍型油菜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近日,他們在原有研究基礎上,通過整合1689份油菜的基因組及重測序數據,構建了首個油菜泛基因組和比較基因組生物信息平臺BnPIR。 有了這一平臺,研究人員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檢索和使用油菜泛基因組相關資源。為何建設油菜泛基因組平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資料庫?油菜相關的多組學數據研究進展情況如何?
  • 華中農業大學徐芳森課題組發現茉莉酸信號參與調控缺硼引起的擬南芥生長抑制
    土壤有效硼的缺乏已成為全球許多地區農業生產中一個重要的限制因子。缺硼脅迫時植株的最初反應就是根尖的快速生長受到抑制,然而缺硼抑制根尖生長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機制還不清楚。硼主要在細胞壁果膠中交聯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分子(RG-II),保持細胞壁的完整性。已有證據表明,缺硼條件下多種植物激素參與了植物的缺硼反應,比如在低硼處理的擬南芥和甘藍型油菜中均發現茉莉酸相關基因和蛋白存在表達差異。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但是當前研究對C-ips細胞表觀遺傳特徵了解較少。在該研究中,姚紅傑課題組在運用化學小分子成功將小鼠成纖維細胞誘導為C-iPS細胞的基礎上,與江賜忠課題組合作研究了C-iPS細胞、4F-iPS細胞和mES細胞的DNA甲基化圖譜與基因表達之間的關係。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突破
    2016年12月,何躍輝研究組在Nature Genetics報導了模式開花植物擬南芥在營養生長階段如何利用長期低溫(冬季)沉默開花抑制關鍵基因FLC的表達,並隨後在常溫維持其沉默(「低溫記憶」)的表觀遺傳機制,這一機理使植物具備了在春季開花的能力(春化作用)。
  • 華中農業大學柑橘團隊甜菜鹼積累轉錄調控的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nsive MYC2-BADH-lik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module in Poncirus trifoliata contributes to cold tolerance by modulation of glycine betaine biosynthesis」為題,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柑橘抗逆團隊的研究論文
  • 多篇重要文章解析科學家們在表觀遺傳學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CI Insigh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隆納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人類腫瘤中發現了一種表觀遺傳學損傷,其會改變通路從而使得癌細胞獲取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