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Cell:基因組所RNA甲基化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獲重要進展

2020-12-01 生物谷

11月21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重大疾病基因組與個體化醫療實驗室 「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研究組,與美國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實驗室和奧斯陸大學Arne Klungland教授合作完成的「RNA甲基化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學術論文在Cell子刊 Molecular Cell 雜誌以 ALKBH5 is a Mammalian RNA Demethylase that Impacts RNA Metabolism and Mouse Fertility 為題在線發表。本研究工作為可逆RNA甲基化作為一種新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提供了直接生物學證據,為代謝性疾病、生殖發育和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與有效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本論文所關注的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高等生物中含量最為豐富的一種RNA甲基化形式,其甲基化由SAM類甲基化轉移酶催化而成。m6A是mRNA中存在的主要甲基化形式,可能參與mRNA剪接、運輸等加工過程,但mRNA中m6A的生物學功能並不清楚。本研究工作從生化,基因組學、細胞及模式生物多層次水平上,發現和鑑定了第二個m6A去甲基化酶-與FTO同屬加雙酶AlkB家族的ALKBH5,進一步證實了可逆m6A甲基化調控mRNA表達水平和RNA代謝過程;ALKBH5敲除小鼠生精小管細胞中mRNA的m6A甲基化水平升高,同時引起睪丸萎縮,精子數量減少,質量下降,生育率下降等病變,證實ALKBH5介導的RNA m6A去甲基化調控精子發育等重要生理功能。

2010年6月,由楊運桂研究員及奧斯陸大學Arne Klungland教授共同發起,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與挪威奧斯陸大學聯合成立了「BIG-OSLO基因組結構和穩定性聯合實驗室」,旨在互惠合作的基礎上,推動在基因組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等領域的共同發展。本研究工作即為雙方與美國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實驗室合作項目之一,三方利用各自在細胞,基因組學,動物模型,及化學生物學方面的優勢,對ALKBH5作為RNA m6A去甲基化酶活性與生物學功能進行了系統研究。2011年楊運桂研究員實驗室與何川教授實驗室合作,發現了該甲基化形式的第一個去甲基化酶——肥胖基因FTO,首次證實了m6A甲基化修飾的動態可逆性(Jia G. et al.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11)。

DNA甲基化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標記在基因功能調控中的作用性受到了一致的認可,同時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相對而言,RNA甲基化雖然種類繁多,普遍存在於各種高級生物中,但是由於多年來缺乏有效的檢測手段,所以相關的研究一直停滯不前,RNA甲基化的生物學功能也一直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在過去的十數年裡,直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都只將RNA修飾作為一種微調控基因表達的機制。兩種RNA m6A去甲基化酶的發現和鑑定,及它們所調控的生物學功能的多樣性,證明m6A是一種動態可逆RNA修飾方式,m6A甲基化水平的變化與RNA代謝和功能發揮有密切的關係。

該項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及教育部經費的支持。(生物谷Bioon.com)

ALKBH5 Is a Mammalian RNA Demethylase that Impacts RNA Metabolism and Mouse Fertility

Guanqun Zheng, John Arne Dah, Yamei Niu, Peter Fedorcsak, Chun-Min Huang, Charles J. Li, Cathrine B. Vagbo, Yue Shi, Wen-Ling Wang, Shu-Hui Song, Zhike Lu, Ralph P.G. Bosmans, Qing Dai, Ya-Juan Hao, Xin Yang, Wen-Ming Zhao, Wei-Min Tong, Xiu-Jie Wang, Florian Bogdan, Kari Furu, Ye Fu, Guifang Jia, Xu Zhao, Jun Liu, Hans E. Krokan, Arne Klungland, Yun-Gui Yang, Chuan He

N6-methyladenosine (m6A) is the most prevalent internal modification of messenger RNA (mRNA) in higher eukaryotes. Here we report ALKBH5 as another mammalian demethylase that oxidatively reverses m6A in mRNA in vitro and in vivo. This demethylation activity of ALKBH5 significantly affects mRNA export and RNA metabolism as well as the assembly of mRNA processing factors in nuclear speckles. Alkbh5-deficient male mice have increased m6A in mRNA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impaired fertility resulting from apoptosis that affects meiotic metaphase-stage spermatocytes.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defect, we have identified in mouse testes 1,551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that cover broad functional categories and include spermatogenesis-related mRNAs involved in the p53 functional interaction network. The discovery of this RNA demethylase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he reversible m6A modification has fundamental and broad functions in mammalian cells.

相關焦點

  • 基因組所等RN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原標題:基因組所等RN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2014年1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變異與精準生物醫學實驗室「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百人計劃」研究員劉峰研究組合作開展的「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鑑定」研究,發現了WTAP(wilms'tumour 1-associating protein
  • 當DNA甲基化遇上RNA甲基化:果實成熟的表觀遺傳調控 | Genome...
    論文標題:RNA methylomes reveal the m6A-mediated
  • 大型人類基因組甲基化分析研究揭示表觀遺傳變異普遍存在
    但關於人類基因組中罕見的表觀遺傳變異存在和分布的相關研究仍較少。為了解相關問題,西奈山伊坎醫學院遺傳與基因組科學副教授Andrew Sharp領導進行了一項大規模表觀遺傳研究。研究團隊共分析了超過23000人的DNA甲基化譜,首次對人類基因組中的罕見表觀遺傳變異進行了大規模人群調查。
  • 當DNA甲基化遇上RNA甲基化:果實成熟的表觀遺傳調控
    (5mC)和RNA甲基化(m6A)是兩種重要的核酸修飾,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並參與諸多生物學過程。解析成熟調控機制,不僅能夠在理論上認知植物發育的重要階段,而且能夠為改良果實品質、延長貯藏保鮮時間提供依據。果實成熟受精細調控,近期研究顯示,表觀遺傳調控在果實成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大量成熟相關基因的表達與DNA甲基化狀態有關。DNA去甲基化酶基因SlDML2突變將導致基因組尺度的DNA超甲基化並顯著抑制果實成熟。作為一種保守的表觀遺傳修飾,DNA甲基化主要通過影響基因的轉錄發揮功能。
  • 華中農業大學在油菜表觀遺傳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構建了目前為止最大的甘藍型油菜表觀遺傳學相關數據集,繪製了其表觀遺傳參考基因組圖譜,解釋了甘藍型油菜亞基因組間不平衡的表觀遺傳學基礎,並鑑定出植物中一種新的二價染色質狀態(H3K4me1-H3K27me3),為甘藍型油菜和其它多倍體植物的表觀遺傳學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源。
  • 生物物理所合作揭示DNA甲基化穩定且可塑性遺傳的機制研究
    在細胞分裂複製的過程中,基因組信息會傳遞給子代細胞,同時表觀遺傳修飾信息會傳遞給子代細胞以維持細胞的狀態。與基因組不同的是,表觀遺傳在代間的傳遞是不精確卻穩定的(Cell Research丨衰老或腫瘤中為何DNA甲基化異常?
  • 北京基因組所等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出核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及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楊運桂研究組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孫瑩璞研究組、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組合作研究,揭示了m5C(5-甲基胞嘧啶)修飾在mRNA的分布圖譜規律及其對調控mRNA出核作用新機制。
  •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4/3206
  • 綜述|全面總結哺乳動物植入前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進展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經歷了細胞命運的多次轉變,表觀遺傳信息在維持細胞命運和控制基因表達中發揮重要作用,解析表觀遺傳修飾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塑與調控機制,對促進再生醫學以及生殖醫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受到細胞量的限制,該領域的研究一直進展比較緩慢,近年來,得益於微量組學技術的發展,包括高紹榮課題組在內的多個研究團隊(哈佛大學張毅教授團隊、清華大學頡偉教授團隊、北京大學湯富酬教授團隊以及中科院基因組所劉江研究員團隊等)
  • 「珍藏版」綜述|哺乳動物植入前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進展
    責編 | 迦漵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經歷了細胞命運的多次轉變,表觀遺傳信息在維持細胞命運和控制基因表達中發揮重要作用,解析表觀遺傳修飾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塑與調控機制,對促進再生醫學以及生殖醫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 多篇重要文章解析科學家們在表觀遺傳學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表觀遺傳學是一種用於分子標記DNA的系統 - 它告訴身體中的不同細胞哪種基因在該細胞類型中打開或關閉。但是表觀遺傳學的細胞特異性使得相關研頗具挑戰。研究人員確定了基因組的特殊區域,並通過血液樣本推斷全身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使科學家能夠進行測試對於表觀遺傳病的原因。為此,他們專注於最穩定的表觀遺傳調控形式- DNA甲基化。
  • 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分子識別與功能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程靚團隊長期從事該領域的基礎研究,發展了一系列針對重要RNA表觀遺傳修飾的高選擇、高靈敏、時空分辨的化學轉化、螢光標記的原理和方法。
  • Cell|表觀遺傳改變致癌?大規模拓撲學變化抑制腫瘤惡性進展
    然而,儘管重要性眾所周知,可是這些形態學變化的分子基礎仍不明確。分子和遺傳學研究已經證明了人類腫瘤中廣泛存在著表觀遺傳的缺陷(例如染色質調節子突變、DNA甲基化改變等)【1】。結直腸腺癌是非常常見的上皮腫瘤,儘管結直腸腺癌的研究已陸續發現了不少表觀遺傳學的改變,然而,這些表觀遺傳學的變化與基因組拓撲學有什麼關聯,大家還不清楚。
  •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 m6A選擇性甲基化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級中心生物信息室宋述慧課題組,研究發現了RNA的選擇性甲基化現象,並探索了其可能的產生機制。該項研究開啟了植物表觀轉錄組的研究,並提供了重要的數據資源。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市科技新星的資助,同時還得到了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楊運桂研究組和所級中心核酸平臺的技術支持。
  • 中科院、北大Cell Research發布癌症表觀遺傳重要發現
    來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在腎癌中5-羥甲基胞嘧啶(5hmC)喪失與基因體(gene body)高度甲基化有關。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12月18日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誌上。
  • 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問題是表觀遺傳記憶是如何進行遺傳和重編程以完成親本到合子的發育轉變。近年來,微量細胞表觀遺傳和表觀基因組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在分子層面揭示這一過程的動態調控和功能成為可能。
  • 生殖細胞表觀遺傳研究獲新進展 對後代影響重大
    日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京大學喬傑、湯富酬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轉錄組和DNA甲基化組景觀圖。該項成果為探究人類生殖細胞表觀遺傳重編程、DNA甲基化隔代遺傳及幹細胞向精卵定向分化等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對開展輔助生殖技術安全性評估、疾病對後代影響評價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學會表觀遺傳很重要
    這還要從「表觀遺傳」說起。什麼是表觀遺傳?我們知道DNA負責儲存遺傳信息,影響著人類的性狀表達。除了一些特殊情況的變異,人的DNA在一生中都不會發生改變。研究這種調控的分子機制的科學就是「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自1942年Conrad Waddington創造了「表觀遺傳學」一詞以來,這個學科經歷了近80年的發展,發現了DNA甲基化、非編碼RNA、異染色質等調控表觀遺傳的機制。
  • 講解擬南芥中表觀遺傳沉默與反沉默機制
    朱健康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解擬南芥中表觀遺傳沉默與反沉默機制   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3月19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普渡大學生物化學系和園藝及園林系傑出教授朱健康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壇,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名為「
  • 【學術前沿】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問題是表觀遺傳記憶是如何進行遺傳和重編程以完成親本到合子的發育轉變。近年來,微量細胞表觀遺傳和表觀基因組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在分子層面揭示這一過程的動態調控和功能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