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

2020-12-08 澎湃新聞

圖. 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

2020年10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實驗室(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夏煒焜)受邀在Stem Cell Reports發表綜述「Rebooting the epigenomes during mammalian early embryogenesis」(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觀基因組重啟),詳細總結了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並著重闡述了親本表觀遺傳學修飾在早期發育過程中的命運和功能,以及合子基因組激活前獨特的染色質狀態。

隨著卵細胞受精,終端分化的配子轉變成為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並進一步發育成為胚胎。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問題是表觀遺傳記憶是如何進行遺傳和重編程以完成親本到合子的發育轉變。近年來,微量細胞表觀遺傳和表觀基因組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在分子層面揭示這一過程的動態調控和功能成為可能。在本文中,作者對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包括:(1)配子中非經典表觀遺傳修飾的分布和功能;(2)受精後表觀遺傳修飾的大規模重置;(3)合子基因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前的「原始」染色質狀態(「primitive」 chromatin state);(4)合子基因組激活後和著床過程中胚胎表觀基因組的逐步建立。

配子的表觀基因組

儘管精子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細胞類型,其表觀基因組大體上呈現了和體細胞類似的經典分布形式(canonical patterns)。相比之下,哺乳動物的卵細胞常常具有不同於精子和體細胞的非經典表觀遺傳學修飾(non-canonical patterns)。例如,在卵細胞中DNA甲基化與轉錄高度相關而富集於轉錄的基因體(gene body)區域,這種分布部分是為了建立母本特異的基因組印記;在小鼠卵細胞中,包括H3K4me3、H3K27me3、H3K9me2都呈現了非經典的分布形式和功能,儘管這種分布沒有在人類的卵細胞中觀察到;在小鼠卵細胞還具有與非經典H3K27me3相關的PAD結構(Polycomb associating domain)等。這些特殊的表觀基因組可能與卵細胞長期阻滯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有關,並在建立過程中相互影響。

圖. 小鼠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

圖. 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

受精後表觀遺傳修飾的重置

受精後,表觀遺傳學重編程需要逐步消除配子表觀基因組的差異而適應於胚胎的發育。例如,父本的組蛋白修飾常常在受精後被整體性地去除,而母本的組蛋白修飾常常能短暫傳遞到早期胚胎中。按照在此過程中表觀遺傳修飾的命運和功能,作者認為可以將親本表觀基因組的「命運」以及相應的重編程模式分為幾類:

(1)配子發育所需的表觀遺傳修飾

部分表觀基因組學特徵的存在主要是為了適應配子發育而存在的。例如,魚精蛋白替換組蛋白使得精子基因組處於高度凝縮狀態;在小鼠卵細胞中,H3K36me3在卵細胞中能夠幫助建立DNA甲基化和基因印記,維持正確的基因轉錄,但母源H3K36me3對胚胎並不是必需的,在受精後被去除。

(2)下一代發育所需的表觀遺傳修飾

這一類型的表觀遺傳修飾包括印記控制區域的DNA甲基化和H3K27me3,這些修飾在親本配子發育過程中建立,並調控下一代的印記基因。

(3)卵細胞和胚胎發育都需要的表觀遺傳修飾

有一些表觀遺傳修飾對於卵細胞和胚胎發育都是有功能的。例如,非經典的H3K4me3是小鼠完全發育成熟卵細胞的基因組沉默所必須的,同時對於受精卵中的核纖層相關結構域(LADs)的建立也是必需的。

(4)「乘客修飾」( 「Passenger marks」)

除印記控制區域的DNA甲基化,遺傳學證據表明卵細胞中其他大部分區域的DNA甲基化對於卵細胞和著床前胚胎的發育目前看來似乎是可有可無的(儘管很難排除某些特定區域的DNA甲基化可以遺傳並調控子代基因表達)。非印記相關的母源H3K27me3也有類似的現象。因此,作者提出一種假設,認為這些表觀遺傳學修飾可能僅僅作為一種「乘客修飾」( 「Passenger marks」)。這些修飾可能是在建立印記修飾時以及卵細胞長期發育阻滯過程中逐漸累積的產物。相應的,卵細胞存在一系列調控機制防止這些抑制性的表觀遺傳修飾過度累積。

(5)受精前表觀記憶被提前擦除

在斑馬魚的精子中,增強子區域的DNA甲基化會在受精前建立;在人類中,TAD在成熟精子中消失。這些現象提示部分表觀遺傳記憶可能在配子發育中會被提前擦除。

圖. 不同親本表觀遺傳學修飾的命運

合子基因組激活前的「原始」染色質狀態

(「primitive」 chromatin state)

在合子基因組激活前,胚胎表觀基因組呈現出十分特殊的狀態,作者將這種狀態稱為「原始」染色質狀態(「primitive」 chromatin state),其特徵包括:

(1)缺乏異染色質或存在不成熟的異染色質狀態

在合子基因組激活前,小鼠和人類早期胚胎中抑制性的表觀遺傳修飾,例如DNA甲基化、H3K27me3和H3K9me3往往被大規模去除或呈現出不成熟的狀態。例如,H3K9me3在小鼠受精卵時期存在但不具有抑制性的功能。這種不成熟的狀態可能是許多轉座子表達的基礎之一,而這些轉座子元件在胚胎早期發育中有重要的功能。

(2)非轉錄依賴的激活性修飾廣泛建立

在小鼠的父源染色體中以及在人類基因組中,H3K4me3會在合子基因組前被廣泛地建立,包括很多遠離基因的區域(distal regions)。在人類胚胎中,這種建立與未來的基因轉錄無關,而與DNA序列特徵有較強的相關性。斑馬魚的胚胎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比如組蛋白乙醯化會先於基因組激活出現,並廣泛存在與啟動子上。這種基因轉錄前激活性修飾的廣泛建立不依賴於轉錄,但可能參與未來合子基因組激活。

(1)非轉錄依賴的開放染色質廣泛出現

合子基因組激活前,開放染色質也廣泛地出現在基因組中。這些開放染色質的出現可能與遺傳或建立的激活性修飾以及結合在基因組的反式調控因子有關。

(2)高度鬆散的染色質高級結構

幾乎在所有物種中,受精後染色質都處於高度鬆散的狀態。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高度鬆散的染色質結構有可能與某些關鍵ZGA基因(比如 Zscan4)的表達相關。

合子基因組激活後胚胎表觀基因組的建立

在小鼠和人類合子基因組激活後,激活性的表觀遺傳修飾(如H3K4me3和H3K27ac)被重編程成為經典的分布形式。然而,經典抑制性表觀遺傳修飾重建則發生在更靠後的發育時期中。例如,DNA甲基化在小鼠和人類的著床後發育過程中建立;發育基因啟動子區域的H3K27me3和譜系特異的H3K9me3也在小鼠著床後發育過程中建立。作者將這種差異性的建立分別稱為「先導建立」(「leading establishment」)和「滯後建立」(「lagging establishment」),並推測這種逐步的建立可能與全能性和多能性的發育窗口是相關的。

圖. 胚胎表觀基因組的建立

最後,作者認為哺乳動物早期發育的表觀遺傳重編程依然有許多問題等待回答。首先,高靈敏表觀遺傳分析技術依然需要進一步發展,比如來探索轉錄調控蛋白在早期發育過程的分布動態和功能。其次,進一步的研究需要更好的理解表觀遺傳學重編程和發育事件的關聯。第三,早期發育表觀遺傳重編程具有物種特異性,因此可能需要新的研究模型來探索人類特異性的表觀遺傳重編程。最後,embryoid、blastoid和gastruloid等和胚胎體外培養體等系,提供了新的模型和思路來研究哺乳動物早期發育。

延伸閱讀:

原位連結:

https://www.cell.com/stem-cell-reports/fulltext/S2213-6711(20)30380-5

來源:iNature

1980-202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術前沿】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觀基因組重啟),詳細總結了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在本文中,作者對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包括:(1)配子中非經典表觀遺傳修飾的分布和功能;(2)受精後表觀遺傳修飾的大規模重置;(3)合子基因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前的「原始」染色質狀態
  • 綜述|全面總結哺乳動物植入前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進展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經歷了細胞命運的多次轉變,表觀遺傳信息在維持細胞命運和控制基因表達中發揮重要作用,解析表觀遺傳修飾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塑與調控機制,對促進再生醫學以及生殖醫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近日,同濟大學高紹榮教授團隊在Protein & Cell雜誌發表特邀綜述「Insights into epigenetic patterns in mammalian early embryos」,詳細總結了近年來利用微量組學的方法對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重塑機制研究的最新進展
  •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基因組的建立過程及動態調控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研究組在《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譜系分化過程中表觀基因組動態調控》(Dynamic epigenomic
  • 頡偉孟安明等在《分子細胞》發表斑馬魚配子及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
    頡偉孟安明等在《分子細胞》發表斑馬魚配子及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研究成果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11月15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與孟安明研究組緊密合作,在《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期刊發表題為《親本合子轉換期廣泛的增強子去記憶化和啟動子預備化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
    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站消息,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珍藏版」綜述|哺乳動物植入前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進展
    責編 | 迦漵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經歷了細胞命運的多次轉變,表觀遺傳信息在維持細胞命運和控制基因表達中發揮重要作用,解析表觀遺傳修飾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塑與調控機制,對促進再生醫學以及生殖醫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 清華頡偉組和同濟高紹榮組在《自然》發表「背靠背」論文,揭示早期...
    清華頡偉組和同濟高紹榮組在《自然》發表「背靠背」論文,揭示早期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圖景——附哈佛大學張毅教授課題組陸發隆博士特別評論文:賈小方、BioArt   點評:陸發隆(哈佛大學)隨著表觀遺傳學的生化方面的機制研究得日益透徹
  • 清華大學頡偉那潔研究組設計新型技術
    清華大學頡偉那潔研究組設計新型技術揭示組蛋白修飾代間遺傳及重編程的模式和分子機理清華新聞網9月22日電 2016年9月1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和醫學院那潔研究組在《自然》雜誌(Nature)上發表題為《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組蛋白修飾H3K4me3的親本特異重編程》(Allelic reprogramming
  • 【學術前沿】頡偉及朱冰攜手合作!發現DNA甲基化轉移酶獨特的生物...
    【學術前沿】頡偉及朱冰攜手合作!關注我們,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表觀基因組,包括DNA甲基化,在有絲分裂分裂過程中穩定傳遞。然而,單細胞克隆擴增產生異質的甲基化組,因此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儘管不斷發生表觀遺傳漂移,DNA甲基化組仍保持穩定。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遺傳調控規律解密
    前沿探索  科普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孫瑩璞教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員和醫學院那潔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合作實驗室還有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偉研究員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遺傳專科醫院徐家偉、姚桂東博士,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吳婧怡、博士生劉伯峰、博士後林自立和醫學院博士生王培哲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等項目的支持。這一重要發現進一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重編程調控機制,也為研究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等相關應用和胚胎發育相關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
  • ...組在《科學》期刊合作發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過程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在《科學》期刊合作發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過程清華新聞網7月8日電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課題組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合作,揭示了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過程。
  • 頡偉組發表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RNA聚合酶參與的調控機理
    在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初級ZGA起始於在一細胞中晚期,主要轉錄一小部分基因和一些重複序列。後來的研究表明基因組中還大範圍存在微弱的轉錄活性,並產生一些沒有正常PolyA加尾和剪切的低水平轉錄本。主要ZGA則發生在二細胞晚期,表徵為大量基因的正常激活。有趣的是,通過藥物抑制初級ZGA的發生,會引起合子基因不能正常激活,以及胚胎發育阻滯在二細胞階段。
  • 鄭大一附院專家組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基因組重啟」機制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基因表達調控並調控個體發育。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卵母細胞受精後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並經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植入前囊胚,後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內細胞團(ICM)。伴隨著發育的進行,表觀遺傳學修飾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
  • 生命科學學院湯富酬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發表綜述 系統總結人類...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湯富酬教授與文路副研究員受邀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olecular Cell上發表綜述,系統總結了國際上近年來在人類生殖系細胞單細胞組學測序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Cell發表關於人類原始生殖細胞中基因表達網絡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因此,對人類早期胚胎以及原始生殖細胞的發育過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對於理解人類胚胎發育特徵以及對於反覆流產、胚胎停育、不孕不育等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基因組DNA甲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方式,是調控細胞分化發育過程中基因表達的主要機制之一,它並不改變基因序列,但是可以遺傳給後代,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在胚胎發育、幹細胞分化、癌症發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2019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真核生物中,組蛋白與帶負電荷的雙螺旋DNA組裝成核小體。因胺基酸成分和分子量不同,組蛋白主要分成5類:H1,H2A,H2B,H3和H4。除H1外,其他4種組蛋白均分別以二聚體形式相結合,形成核小體核心。DNA便纏繞在核小體的核心上。而H1則與核小體間的DNA結合。
  • 河南省科學家研究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規律獲重大突破
    2018年5月2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生殖與遺傳重點實驗室主任孫瑩璞研究團隊、清華大學頡偉團隊和那潔團隊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各階段染色質重編程變化規律。
  • 蓄勢待發,曹雪濤團隊發表最為詳細的表觀遺傳調控先天免疫的綜述
    TET2通過表觀遺傳調控和信號網絡引發和解決炎症中的功能。2020年6月20日,曹雪濤團隊在Immunological Reviews 在線發表題為「Nuclear innate sensors for nucleic acids in immunity and inflammation」的綜述文章,該綜述總結了鑑定核酸天然先天性感應蛋白(如hnRNPA2B1,IFI16,SAFA)及其在宿主防禦和炎症反應中的作用的最新發現
  • 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基因表達調控並影響個體發育。在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卵細胞受精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並經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囊胚,後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內細胞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