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

2020-12-08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基因組的建立過程及動態調控


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研究組在《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譜系分化過程中表觀基因組動態調控》(Dynamic epigenomic landscapes during early lineage specification in mouse embryos)的研究論文,系統報導了哺乳動物早期譜系分化過程中表觀遺傳信息是如何建立和動態調控的。

哺乳動物的器官及組織均是由一個全能性受精卵不斷分裂和分化而形成的。在受精後,很多親代的表觀遺傳信息如DNA甲基化等會被擦除,而子代的表觀基因組隨之重新建立。包括頡偉實驗室等研究組前期的工作證明,組蛋白修飾在胚胎著床前同樣大部分也會被擦除。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子代表觀遺傳信息如何建立並參與調控細胞分化發育是個體發育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然而由於實驗材料的稀缺和細胞譜系分離的困難,人們對早期胚胎中細胞命運決定過程中表觀遺傳信息的建立和動態調控知之甚少。

圖1. a, 小鼠胚胎E3.5至E7.5早期胚胎發育譜系分化示意圖。b,小鼠早期胚胎Hoxa基因簇附近甲基化分布情況。c, 模式圖顯示受精卵至E7.5天早期譜系分化過程中甲基化動態變化。圖片摘自Zhang et al., Nature Genetics, 2017.

本研究中,研究者仔細分離了小鼠胚胎著床前後(E3.5至E7.5)發育過程中分化出的11種組織,並研究了該譜系分化過程中的轉錄動態變化。同時,利用前期與新加坡研究局合作實驗室開發的少量DNA建庫方法(TELP),研究者成功建立了一種全基因組單鹼基解析度甲基化檢測方法STEM-seq。以此為基礎,研究者獲得了以上組織單鹼基測序精度全基因組甲基化圖譜(圖1)。

研究發現,CG和CH甲基化位點均存在親本及譜系特異甲基化重建模式。其中胚內及胚外組織的甲基化水平在關鍵調控因子啟動子及DNA甲基化谷(DNA methylation valley)區域出現顯著差異。另外,利用實驗室前期開發的高靈敏染色質三維構象捕捉方法sisHi-C,研究人員檢測了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不同譜系染色質的高級結構,並發現著床前胚胎父本基因組去甲基化以及著床後胚外組織甲基化重建模式均與染色體高級結構區間(compartment)高度相關。而在後期的原腸運動過程中,不同胚層間甲基化動態調控主要發生在局部區域。通過尋找這些甲基化動態變化區域,研究者鑑定了這個時期可能的基因表達調控元件如增強子以及潛在的調控轉錄因子。最後,研究人員發現胚胎著床後甲基化重建過程以及譜系差異甲基化在體外發育的胚胎中可以較好的重現,提示這個過程並不完全依賴於胚胎的母體著床。綜上所述,以上研究系統地揭示了哺乳動物中早期胚胎譜系分化及細胞命運決定過程中表觀遺傳信息的建立和動態調控過程。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研究生張宇,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項目博士生向雲龍,科研助理尹強宗及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項目博士生杜振海為本文第一作者,新加坡研究局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徐豐課題組及成員彭旭在該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合作實驗室還包括中科院動物所李磊課題組及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王建龍課題組。課題得到了清華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和生物醫學測試中心基因測序平臺的大力協助和支持。該研究獲得了國家重點專項研發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新加坡A*STAR生物醫學研究基金、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經費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7-0003-x

供稿:生命學院  編輯:華山

相關焦點

  • ...組在《科學》期刊合作發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過程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在《科學》期刊合作發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過程清華新聞網7月8日電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課題組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合作,揭示了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過程。
  • 【學術前沿】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
    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2020年10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實驗室(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夏煒焜)受邀在Stem Cell Reports發表綜述「Rebooting the epigenomes during mammalian early embryogenesis」(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觀基因組重啟),詳細總結了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
  • 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2020年10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實驗室(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受精後表觀遺傳修飾的重置受精後,表觀遺傳學重編程需要逐步消除配子表觀基因組的差異而適應於胚胎的發育。例如,父本的組蛋白修飾常常在受精後被整體性地去除,而母本的組蛋白修飾常常能短暫傳遞到早期胚胎中。
  • 清華頡偉組和同濟高紹榮組在《自然》發表「背靠背」論文,揭示早期...
    清華頡偉組和同濟高紹榮組在《自然》發表「背靠背」論文,揭示早期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圖景——附哈佛大學張毅教授課題組陸發隆博士特別評論文:賈小方、BioArt   點評:陸發隆(哈佛大學)隨著表觀遺傳學的生化方面的機制研究得日益透徹
  • 頡偉孟安明等在《分子細胞》發表斑馬魚配子及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
    頡偉孟安明等在《分子細胞》發表斑馬魚配子及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研究成果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11月15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與孟安明研究組緊密合作,在《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期刊發表題為《親本合子轉換期廣泛的增強子去記憶化和啟動子預備化
  • 清華大學頡偉那潔研究組設計新型技術
    清華大學頡偉那潔研究組設計新型技術揭示組蛋白修飾代間遺傳及重編程的模式和分子機理清華新聞網9月22日電 2016年9月1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和醫學院那潔研究組在《自然》雜誌(Nature)上發表題為《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組蛋白修飾H3K4me3的親本特異重編程》(Allelic reprogramming
  • 科學家解析小鼠著床前胚胎5-醛基胞嘧啶譜圖
    2017年3月23日,北京大學BIOPIC中心湯富酬課題組與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合作在《Cell Stem Cell》雜誌上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5-Formylcytosine Landscapes of Mammalian Early Embryos and ESCs at Single-Base Resolution」的研究論文
  • ...與鄭州大學在《自然》合作發表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研究的論文
    清華生命學院、醫學院與鄭州大學在《自然》合作發表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研究的論文清華新聞網5月11日電 5月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醫學院那潔研究組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孫瑩璞研究組緊密合作,在《自然》期刊發表題為《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研究揭示基因組激活前後表觀遺傳轉換規律》(Chromatin
  • 生命科學學院徐成冉課題組解析哺乳動物早期內胚層特化和軸向形成...
    哺乳動物胚胎在早期胚胎發育中形成外2020年10月26日,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徐成冉課題組的題為「Single-cell patterning and axis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murine and human definitive endoderm」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結合早期胚胎顯微解剖、單細胞轉錄組分析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遺傳調控規律解密
    前沿探索  科普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孫瑩璞教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員和醫學院那潔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合作實驗室還有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偉研究員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遺傳專科醫院徐家偉、姚桂東博士,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吳婧怡、博士生劉伯峰、博士後林自立和醫學院博士生王培哲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等項目的支持。這一重要發現進一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重編程調控機制,也為研究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等相關應用和胚胎發育相關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
  • ...哺乳動物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RNA聚合酶參與轉錄起始的調控機理
    清華新聞網11月2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通過開發高靈敏度檢測蛋白和DNA在全基因組相互作用的新方法——Stacc-seq,揭示了小鼠早期胚胎中RNA聚合酶II通過「三步走」的模式參與實現基因組激活的過程。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
    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站消息,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頡偉組發表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RNA聚合酶參與的調控機理
    初級ZGA為什麼對胚胎發育重要?合子基因組激活是如何發生的?由於早期胚胎實驗材料有限,這些重要的生物學問題一直沒有被很好地回答。2020年10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在Nature期刊上發表題為The landscape of RNA Pol II binding reveals a step-wise transition during ZGA
  • 清華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發文報導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發文報導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清華新聞網5月28日電 5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腺苷酸環化酶相關蛋白1介導的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機制」(Mechanism of CAP1-mediated Apical Actin Polymerization
  • 清華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機械力信號轉導新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機械力信號轉導新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9日電 3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果蠅機械力感受器中NompC的超微結構」(Ultra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NompC in the Mechanoreceptive Organelle
  •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8日電 3月2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員管吉松研究組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神經活動誘發的組蛋白修飾調控Neurexin-1分子剪切並介導了記憶的保護」(「Activity-induced
  • 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與合作者聯合繪製人體和小鼠m6A和m6Am...
    2019年10月29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士課題組合作在此外,m6A可以被YTH家族蛋白(YTHDF1/2/3)和hnRNP蛋白(hnRNPA2B1,hnRNPC)識別,從而決定mRNA的命運並參與一系列的生物學過程調控,如調節晝夜節律、精子生成、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神經發育等生命活動。
  • 鄭大一附院專家組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基因組重啟」機制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綜述|全面總結哺乳動物植入前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進展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經歷了細胞命運的多次轉變,表觀遺傳信息在維持細胞命運和控制基因表達中發揮重要作用,解析表觀遺傳修飾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塑與調控機制,對促進再生醫學以及生殖醫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對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基因組水平的表觀修飾變化進行了系統地分析,全面探討了包括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染色質可及性以及染色質三維結構等表觀修飾對細胞命運轉變的調控機制。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解決在人類早期發育中組蛋白修飾如何發生重編程,中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頡偉(Wei Xie)課題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孫瑩璞(Ying-Pu Sun)課題組和徐家偉(Jiawei Xu)課題組研究了人卵母細胞和早期胚胎中的關鍵組蛋白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