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

2020-11-24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


清華新聞網3月28日電 3月2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員管吉松研究組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神經活動誘發的組蛋白修飾調控Neurexin-1分子剪切並介導了記憶的保護」(「Activity-induced histone modifications govern Neurexin-1 splicing and memory preservation」)的研究論文。研究組的工作獨立在分子機制層面揭示了哺乳動物腦中記憶保護機制這個困擾研究界多年的難題。腦內的神經元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即外界信息誘發的神經活動會觸發腦中神經環路的改變,從而在腦內留下記憶印跡,並修改之前的神經網絡存儲信息。這樣,腦中存儲的信息就會常常受到外界新信息輸入的修改,並漸漸丟失。有趣的是,對於某些重要的記憶的內容,腦似乎會產生一個「防寫」機制,使得長期記憶不被丟失。管吉松研究組發現了學習後記憶印跡相關神經元的活動會引起的表觀遺傳修飾,從而在記憶相關神經元中留下長期印跡。這種表觀遺傳改變會通過調控突觸蛋白的可變剪體,直接調節記憶相關神經元的可塑性和連接能力,從而保證長時程記憶的穩定性。  

普通硬碟的防寫機制。

記憶是外界刺激通過改變腦內神經元的連接得以存儲的。然而,用於存儲長時程記憶的神經網絡卻不受外界刺激的影響能夠穩定的存在,其背後的機制尚不清楚。過去的研究表明表觀遺傳修飾參與調控了記憶的形成(encoding),鞏固(consolidation)和再鞏固(re-consolidation)。此外,表觀遺傳修飾被報導通過抑制記憶環路的可塑性來保持創傷記憶的回憶強度。研究組的研究生丁歆璐、柳三雄通過細胞分選,分離了少量小鼠海馬齒狀回中的記憶相關細胞。從學習後的海馬細胞中發現神經元活動能夠在24小時後引起長時間維持的組蛋白修飾。這種表觀遺傳修飾是一種較為穩定的標記,它使得一些基因組特定位點的選擇性剪切體發生長期改變,從而抑制了被激活神經元的突觸連接,保護了記憶網絡中存儲的記憶。

學習後小鼠海馬齒狀回中記憶相關細胞內主動發生的記憶保護機制。

在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醫學院的多個實驗室的幫助下,研究者進一步發現了從神經元激活到膜蛋白剪切體變化的細胞信號通路。他們的研究揭示了神經元活動會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從而磷酸化DNA的結合蛋白p66α。結合在神經軸突連接素1(Nrxn1) 可變剪接位點4的p66α蛋白在磷酸化後招募了表觀遺傳調控因子HDAC2(組蛋白去乙醯化酶2)和Suv39h1,並建立了抑制性的組蛋白修飾。這個組蛋白微環境會通過對轉錄過程中耦聯的RNA剪接過程進行調控,從而形成穩定的新剪切異構體蛋白。當人為幹預這個細胞過程(Suv39h1基因敲除小鼠),使得神經元活動誘發的表觀修飾印跡消失時,小鼠已經形成的記憶的穩定性下降,容易被新的學習內容覆蓋。

這項研究指出了腦中長期記憶保護的新機制,為治療伴隨則記憶喪失的阿爾茨海默症,以及伴隨著頑固性創傷記憶的創傷後應激綜合症(PTSD)等腦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藥物開發思路。同時,該研究首次揭示了生物神經網絡在瞬時突觸可塑性調節之外的中長期調控現象,為具有記憶的新型類腦計算神經網絡算法的改進提供了新的思路與生物學證據。

論文的通訊作者管吉松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資助獲得者。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項目2012級直博生丁歆璐和生命學院11級直博生柳三雄為共同第一作者。管吉松研究組同時隸屬於清華大學國際數據集團/麥戈文腦研究所與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吳嘉煒研究組和醫學院賈怡昌研究組等提供了大量的幫助。課題得到了清華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細胞生物平臺,蛋白質化學平臺的大力協助和支持。該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遺忘的機制研究」的支持。同時,部分研究內容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北京市科技委「科技新星」項目、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預研經費等的支持。

論文連接:

http://www.nature.com/neuro/index.html

http://www.nature.com/neuro/journal/vaop/ncurrent/full/nn.4536.html 

供稿:生命學院 編輯:華山

相關焦點

  • 清華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發文報導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發文報導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清華新聞網5月28日電 5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腺苷酸環化酶相關蛋白1介導的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機制」(Mechanism of CAP1-mediated Apical Actin Polymerization
  • 清華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揭示植物AGO1促進基因轉錄新功能
    清華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揭示植物AGO1促進基因轉錄新功能清華新聞網1月2日電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在《發育細胞》期刊(Developmental Cell)發表了題為《擬南芥ARGNAUTE1在植物響應激素和脅迫過程中結合染色質並促進基因表達》(Arabidopsis ARGONAUTE 1 Binds
  •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與醫學院向燁研究員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冷凍電鏡結構揭示其受體結合的必需構象狀態》(Cryo-electron microscopy
  • 《自然通訊》論文報導植物花粉管吸引的分子機制
    2017年11月6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柴繼傑教授研究組在該研究為PRK6作為LURE小肽的直接受體提供了證據,為更好地理解花粉管吸引的分子機制提供了線索。在高等開花植物的繁殖中,受精過程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受到了複雜且精細的調控。不具有移動能力的精細胞依賴於花粉管的運送,最終在雌配子體實現成功受精。
  • 清華生命學院戴俊彪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十二號染色體的設計合成
    清華生命學院戴俊彪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十二號染色體的設計合成戴俊彪在實驗室沈伯韓 攝清華新聞網3月10日電 (通訊員 李春園 李冰淞 李天一 秦琴 張維民) 3月10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戴俊彪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題為《在百萬級鹼基量級合成染色體上編輯核糖體DNA》("Engineering
  • 清華向燁、王新泉研究組發文揭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與其受體...
    清華向燁、王新泉研究組發文揭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與其受體的冷凍電鏡結構清華新聞網8月21日電 8月13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副教授、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與其受體ACE2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日前,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有尾噬菌體φ29組裝成熟機制結構生物學研究」(Structural assembly of the tailed bacteriophage φ29)的研究論文
  • 揭示先天免疫模式識別受體TLR13特異識別單鏈RNA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柴繼傑研究組在《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發文揭示先天免疫模式識別受體TLR13特異識別單鏈RNA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9月8日電 8月3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柴繼傑研究組與王宏偉研究組、王佳偉研究組以及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Dekai
  • 清華陳柱成研究組發文闡述「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
    清華陳柱成研究組發文闡述「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調控機理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6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柱成研究組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題為「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調控」(Structure and regulation of the chromatin remodeler ISWI
  • 清華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機械力信號轉導新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機械力信號轉導新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9日電 3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果蠅機械力感受器中NompC的超微結構」(Ultra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NompC in the Mechanoreceptive Organelle
  • 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報導葉綠體逆行信號調控擬南芥microRNA生成...
    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報導葉綠體逆行信號調控擬南芥microRNA生成的重要機制清華新聞網12月29日電 12月2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植物生物學研究中心戚益軍研究組在《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葉綠體到細胞核逆行信號調控擬南芥microRNA生成」(Chloroplast-to-Nucleus
  •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基因組的建立過程及動態調控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研究組在《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譜系分化過程中表觀基因組動態調控》(Dynamic epigenomic
  • PNAS | 清華大學黃善金課題組揭示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善金課題組在PNAS發表了題為Mechanism
  • 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研究組揭示抗癌藥物順鉑全基因組圖譜
    2016年10月15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研究組在《德國應用化學》在線發表題為「Base-Resolution Analysis of Cisplatin–DNA Adducts at the Genome Scale」的研究論文(DOI:10.1002/anie.201607380 in the International Edition;DOI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米達研究組招聘博士後、技術員
    ▎學術經緯/報導 導師介紹和研究興趣 米達博士 2020.03 起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Tenure-Track) 清華-IDG/麥戈文腦科學聯合研究院,研究員 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 2015.02~2020.02 倫敦國王學院,博士後 2013.06~2015.01 愛丁堡大學, 博士後
  • 瞿禮嘉課題組在Science發文揭示植物中調控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的分子機制
    2017年12月15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瞿禮嘉課題組的研究論文
  •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細胞膜新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7日電 6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於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噬菌體φ29尾部蛋白含有一段用於穿透細胞膜的孔道形成環絆」(「
  • ...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
    清華生命學院劉萬裡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日電 11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萬裡研究組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期刊發表題為《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和磷脂醯肌醇3,4,5-三磷酸平衡以及胞質分裂作用因子2蛋白的招募和活化調控B細胞抗原受體微簇體成熟》(Growth
  •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3日電 11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生物學研究中心戚益軍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擬南芥中長非編碼RNA的系統鑑定揭示反義RNA調控MAF4基因」(Global identification of Arabidopsis
  •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 12月12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宏偉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催化DNA鏈交換的人源重組酶RAD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