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

2021-01-18 清華大學新聞網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

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日前,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有尾噬菌體φ29組裝成熟機制結構生物學研究」(Structural assembly of the tailed bacteriophage φ29)的研究論文。文章採用結構生物學手段來揭示噬菌體φ29在組裝成熟過程中如何感知並終止病毒基因組DNA轉運包裝,以及感染過程中病毒是如何釋放其基因組DNA等一系列過程的分子機制。

噬菌體φ29是目前研究較為廣泛的有尾非包膜病毒之一。它通過其非收縮性短尾結構侵染並將病毒基因組DNA注入宿主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中。在病毒感染後期,病毒結構蛋白首先組裝形成一個空的前體衣殼頭部(prohead)。隨後位於病毒前體衣殼頭部一端的頭尾連接蛋白(connector)附近組裝形成DNA包裝分子馬達,其能利用水解ATP所得的能量將病毒基因組DNA包裝進空的前體衣殼中。在整個病毒基因組DNA的包裝完成後,病毒終止DNA包裝,拋棄DNA包裝分子馬達,隨即尾部相關蛋白相繼組裝形成成熟的病毒顆粒。在這一過程中,病毒是如何感知基因組DNA包裝的進度並通過什麼機制來終止該過程,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噬菌體φ29前體衣殼、成熟病毒顆粒以及DNA釋放後空病毒顆粒三種不同狀態結構示意圖

本研究主要通過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方法解析得到噬菌體φ29病毒三種不同狀態的高分辨結構,即前體衣殼、成熟病毒顆粒以及DNA釋放後的空病毒顆粒。通過比較前體衣殼和成熟病毒顆粒結構,發現φ29能夠利用其基因組DNA包裝過程中在衣殼中緊密堆積的DNA所產生的壓力以及DNA末端特殊的環狀結構(toroid structure)來精細地控制整個包裝過程。在二者相互作用下,頭尾連接蛋白在轉運後期發生空間和構象上的變化,進而導致分子轉運馬達結構的脫落而終止了DNA轉運過程。另外,比較φ29病毒顆粒在DNA釋放前後病毒尾部結構的變化,發現gene protein 11(gp11)結構的變化可能破壞原先其內腔與病毒DNA相互作用的穩態,從而引發病毒DNA的釋放。綜合一系列結果從結構生物學層面上闡明了噬菌體φ29組裝和感染相關的詳細分子機制。

此項工作由醫學院向燁實驗組獨立完成。向燁博士為論文通訊作者,已畢業的2013級博士生許靖蔚為第一作者,2014級博士生王點紅和桂淼博士參與了該項工作。該研究得到科技部重大研發計劃(2016YFA05011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827810,31861143027和31470721)和北京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的大力支持。同時項目也得到上海同步輻射設施及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北京)設施清華基地在數據收集上的大力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0272-3

供稿:醫學院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周襄楠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細胞膜新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7日電 6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於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噬菌體φ29尾部蛋白含有一段用於穿透細胞膜的孔道形成環絆」(「
  •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與醫學院向燁研究員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冷凍電鏡結構揭示其受體結合的必需構象狀態》(Cryo-electron microscopy
  •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合作發文揭示絲狀病毒IKe結構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合作發文揭示絲狀病毒IKe結構清華新聞網3月4日電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Amir Goldbourt組合作於2月28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傳導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4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向燁研究組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iochemistry of a
  • 清華向燁、王新泉研究組發文揭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與其受體...
    清華向燁、王新泉研究組發文揭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與其受體的冷凍電鏡結構清華新聞網8月21日電 8月13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副教授、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與其受體ACE2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清華新聞網6月21日電 6月16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長文發表了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與德國科隆大學分子醫學中心Jay Gopalakrishnan博士課題組的合作論文《CPAP-微管蛋白互作在中心粒
  •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8日電 3月2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員管吉松研究組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神經活動誘發的組蛋白修飾調控Neurexin-1分子剪切並介導了記憶的保護」(「Activity-induced
  • ...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
    全球首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分子組裝;9月14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 研究揭示Chz1識別並組裝H2A.Z的分子機制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政研究組綜合運用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方法對組蛋白變體的特異識別進行了系統研究,先後報導了Anp32e識別H2A.Z並將其移除染色質的結構和分子機制(Cell Research 2014),以及染色質重塑複合物亞基YL1識別H2A.Z並幫助其染色質組裝的結構和分子機制(Nat Struct Mol Biol 2016)。
  • 生物物理所揭示RNA剪接複合體核心組分snRNP的組裝機制
    前體mRNA剪接是一個高度動態的複雜過程,隨著剪接反應的進程剪接體複合物隨之重組和解離。剪接體組裝的基石是5種富含尿嘧啶的小核核糖核酸-蛋白質複合物(U1,U2,U4/ U6和U5 snRNP),它們的核心分別由各自的小核RNA (snRNA)以及結合在其保守Sm序列上的七個不同Sm蛋白所組成。snRNP的正確組裝是RNA剪接複合體形成的必要前提,然而其中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
    Spliceosome Assembly and Catalysis),報導了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剪接體組裝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複合物U4/U6.U5 tri-snRNP高達3.8埃解析度的冷凍電鏡結構,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剪接體的組裝機制,為進一步理解剪接體的激活及前體信使RNA(pre-mRNA)剪接反應的催化機制提供了重要分子基礎。
  • 揭示先天免疫模式識別受體TLR13特異識別單鏈RNA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柴繼傑研究組在《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發文揭示先天免疫模式識別受體TLR13特異識別單鏈RNA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9月8日電 8月3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柴繼傑研究組與王宏偉研究組、王佳偉研究組以及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Dekai
  •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結構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 11月1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再次發表剪接體結構與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 哈獸研參與成果「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入選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參與完成的重大科學進展「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入選。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DNA病毒,能夠引發家豬、野豬患急性、熱性、高度傳染性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高達100%,對生豬養殖產業鏈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目前尚未有可用的疫苗。
  • 哈獸研參與成果「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入選中國...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參與完成的重大科學進展「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入選。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DNA病毒,能夠引發家豬、野豬患急性、熱性、高度傳染性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高達100%,對生豬養殖產業鏈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目前尚未有可用的疫苗。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基因與發育》發文解析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基因與發育》發文解析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分子機制  清華新聞網11月24日電  11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研究組在《基因與發育》(Genes & Development)雜誌發表了題為「NRMT1催化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的分子機制」(
  • 生命學院高寧研究組與合作者揭示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的組裝...
    rotation with maturation of functional centers during large ribosomal subunit assembly」和「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ssembly of the ribosomal nascent polypeptide exit tunnel」的研究論文,報導了真核核糖體大亞基在細胞核中的多個高分辨的前體結構,揭示了核糖體大亞基功能中心在細胞核內的組裝機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連續發文首次揭示組蛋白巴豆醯化特異識別機制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連續發文首次揭示組蛋白巴豆醯化特異識別機制 清華新聞網4月23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分子細胞》和《細胞研究》分別發表題為「AF9 YEATS結構域在分子層面偶聯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和活躍轉錄」(Molecular Coupling of
  • 研究揭示新生蛋白質組裝機制
    研究揭示新生蛋白質組裝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56:48 德國海德堡大學(ZMBH)分子生物學中心和DKFZ-ZMBH聯盟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Günter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文報導剪接體 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
    圖1 施一公研究組最新《科學》長文1977 年,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來自於腺病毒的 mRNA 與其對應的 DNA 轉錄模板並不能形成連續的雜交雙鏈,而是在雜交雙鏈的不同位置伸出了環狀的 DNA 單鏈。這個重大發現表明,遺傳信息從 DNA 傳遞到 mRNA 上並不只是通過轉錄,還需要 pre-mRNA 剪接來進一步完成 「無效」 遺傳信息的去除與有效遺傳信息的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