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解析小鼠著床前胚胎5-醛基胞嘧啶譜圖

2021-01-10 科學網

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5fC位於重要功能區域並與基因表達激活密切關聯。

2017年3月23日,北京大學BIOPIC中心湯富酬課題組與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合作在《Cell Stem Cell》雜誌上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5-Formylcytosine Landscapes of Mammalian Early Embryos and ESCs at Single-Base Resolution」的研究論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單細胞水平的5-醛基胞嘧啶全基因組測序,並解析了小鼠著床前胚胎中的單鹼基解析度5-醛基胞嘧啶(5fC)譜圖。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會發生劇烈的表觀遺傳重編程。在5-甲基胞嘧啶的主動去甲基化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新穎的表觀遺傳學修飾5fC。湯富酬課題組與伊成器課題組緊密合作,開發了一種基於特異性化學標記的單細胞、單鹼基解析度的5fC測序技術(CLEVER-seq),並將其應用於小鼠著床前胚胎以及哺乳動物多能幹細胞的5fC檢測。研究發現,在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5fC發生高度動態變化並富集在基因表達調控區域。5fC在不同的胚胎發育階段以及多能幹細胞中具有高度的異質性。同時,啟動子區域5fC的產生先於相應基因的表達,說明在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主動去甲基化可能參與了關鍵基因的表達調控。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朱晨旭、高雲、郭紅山博士以及夏波為該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研究員,湯富酬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973計劃、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的資助。(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發表論文報導5-醛基胞嘧啶測序新技術
    文章報導了一種通過化學標記和富集手段,首次實現了免亞硫酸氫鹽處理(bisulfite-free)的5-醛基胞嘧啶(5fC)單鹼基解析度、全基因組水平測序。5-甲基胞嘧啶修飾(5mC)是真核細胞基因組中最為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之一。
  • 人類胚胎著床過程首次被解析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一枚受精卵長成一個嬰兒,需在發育的第7天左右著床才能存活,這期間的人胚胎細胞無法獲取,難以解析。22日,《自然》雜誌登載了我國北京大學湯富酬與北醫三院喬傑聯合團隊研究的最新突破,他們利用體外模擬人類著床策略和高精度單細胞測序技術,展現了「黑盒子」中的乾坤。「臨床上,著床失敗是導致早期流產的重要因素之一。」
  • 揭開人類胚胎成功著床發育的奧秘
    囊胚一般是在受精卵第5天至第7天,黏附並逐漸融入子宮內膜而著床,才有機會繼續發育形成胎兒。而在這個圍著床時期,胚胎對子宮內的環境顯得特別敏感。約有五分之一以上自然妊娠的胚胎停止發育或造成流產。而利用輔助生殖技術進行胚胎移植,著床失敗率更高。是什麼樣的胚胎發育異常影響了其正常著床?
  • 人類胚胎著床過程首獲解析 單細胞測序技術功不可沒
    8月22日,《Nature》雜誌上登載了北京大學湯富酬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北醫三院院長喬傑聯合團隊研究的突破性進展,利用體外模擬人類著床策略和高精度單細胞測序技術,系統解析了人類胚胎著床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DNA甲基化動態變化過程。
  •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基因組的建立過程及動態調控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研究組在《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譜系分化過程中表觀基因組動態調控》(Dynamic epigenomic
  • 研究揭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時空分子譜系
    該研究首次構建了小鼠早期胚胎著床後發育時期高解析度時空轉錄組圖譜,揭示了小鼠胚胎多能幹細胞的分子譜系和多能性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動態變化及其調控網絡,並首次從分子層面揭示了內胚層(Endoderm)譜系在上胚層(Epiblast)產生前新的譜系來源,闡釋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早期胚胎發育期間參與內胚層發育的重要功能。
  • 做試管移植後,胚胎著床的5個信號
    一般在受孕前幾天就有可能出現,體內分泌出大量的孕激素,會導致乳房有不適症狀出現,有時還會感到刺痛,只要身體慢慢適應荷爾蒙的分泌,這種疼痛就會逐漸消失。 2、尿頻 因為女性懷孕之後受精卵在子宮壁上面著床,就開始分泌出絨毛性腺激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HCG。
  • 打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新聞—科學網
    臨床上,大約30%~40%的情況下,胚胎會出現無法著床或正常發育的現象,部分原因來自胚胎,然而具體機制尚不清晰。闡明胚胎從著床開始的早期發育情況,對不孕症的幹預、試管嬰兒技術成功率的提升至關重要。
  • 上海生科院系統解析小鼠早期胚胎中小RNA的動態變化及其生物學功能
    上海生科院系統解析小鼠早期胚胎中小RNA的動態變化及其生物學功能 2016-06-14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目前小RNA深度測序的文庫構建通常要幾百納克(ng)總RNA,研究配子和胚胎等難以大量獲取的生物學樣品中的小RNA表達譜較為困難。該研究通過優化基於連接反應的小RNA文庫構建方法,使得總RNA用量降低了幾十倍,僅需要10納克總RNA即可在Illumina測序儀上實現對小RNA的深度測序,為研究配子、胚胎和各種幹細胞中的小RNA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隨著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多種重要生物學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信息。2017年頡偉和劉江團隊背靠背報導了從小鼠受精後到著床前發育各個階段的胚胎染色質高級結構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結構重組【1,2】。
  • 《自然》:基底膜重塑調控小鼠胚胎發生過程
    許多上皮組織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迅速擴張,但仍被基底膜所包圍。基底膜是一種緻密、片狀的特化細胞外基質,主要由層粘連蛋白、IV型膠原、巢蛋白、硫酸乙醯肝素蛋白多糖和基底膜聚糖組成。基底膜的重塑被認為發生在分支形態發生的過程中,以適應上皮細胞的生長【3】。小鼠胚胎著床後早期呈現一個中空的圓柱形結構,由多能外胚層和胚外外胚層兩個毗鄰的組織構成,並被另一層胚外組織(髒壁內胚層)所覆蓋【4】。
  • 我科學家發現三種幹細胞可體外重構胚胎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三種幹細胞可體外重構胚胎   31日,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的韓建永團隊,將小鼠在植入子宮前3.5天囊胚在體外培養,得到三種具有無限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幹細胞系,而這三種幹細胞可體外重構胚胎並啟動著床,同時
  • 小鼠早期胚胎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 2017),對小鼠早期胚胎發育多個時期(E5.5、E6.0、E6.5、E7.0和E7.5)的外、此資料庫實現了小鼠早期胚胎所有表達基因高解析度的數位化原位雜交圖譜,是目前國際上關於小鼠著床後早期胚胎最全面、最完整的交互性時空轉錄組資料庫。
  • 基底膜重塑調節小鼠胚胎發生
    基底膜重塑調節小鼠胚胎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8 13:04:54 英國劍橋大學Magdalena Zernicka-Goetz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基底膜重塑調節小鼠胚胎發生
  •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4:16:14 英國劍橋大學Kathy K.
  • Nature丨基底膜重塑調控小鼠胚胎發生過程
    小鼠胚胎著床後早期呈現一個中空的圓柱形結構,由多能外胚層和胚外外胚層兩個毗鄰的組織構成,並被另一層胚外組織(髒壁內胚層)所覆蓋【4】。胚胎著床後,儘管被基底膜包圍,但外胚層和胚外外胚層仍沿著胚胎的近-遠軸生長,基底膜和這些組織之間的信號對於細胞極化和隨後的形態發生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基底膜在著床後胚胎發生中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通過多個層次的細胞命運決定,形成了器官發生、形態建成的整個發育藍圖,是生命體最重要的分子事件之一。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伴隨著全能性的維持、分化及各種多能幹細胞的次序決定。這一過程的調控對整個胚胎的發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