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在《科學》期刊合作發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過程

2020-12-04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在《科學》期刊合作發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過程


清華新聞網7月8日電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課題組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合作,揭示了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過程。研究成果以「人類親本-合子轉變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Resetting histone modifications during human parental-to-zygotic transition)為題,以研究論文的形式於7月4日在《科學》(Science)上在線發表。

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基因表達調控並影響個體發育。在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卵細胞受精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並經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囊胚,後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內細胞團。伴隨著發育的進行,表觀遺傳學修飾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近年來,以小鼠等模式生物為研究模型,DNA甲基化、染色質開放性、染色質高級結構以及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學特徵的動態變化過程和規律都逐漸被揭示。以組蛋白修飾為例,之前的研究發現,在小鼠卵細胞發育晚期,組蛋白修飾H3K4me3和H3K27me3會以非經典的形式分布,並能夠通過母源繼承的方式傳遞到胚胎中調控子代的基因表達和發育過程。幹擾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會造成小鼠發育的缺陷。這些研究表明,經典的表觀修飾能在發育早期以非經典的形式存在並發揮獨特的功能,並對哺乳動物發育至關重要。然而,由於人類卵細胞和早期胚胎樣品的稀缺性,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在人類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是否遵循和小鼠相似的重編程規律、這些重編程對於人類胚胎發育的有怎樣的生物學意義還知之甚少。此外,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研究對於輔助生殖等臨床應用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模式

頡偉實驗室利用並優化了蛋白與染色質結合位點檢測的新技術CUT&RUN,成功地在少至50細胞的樣品中實現了組蛋白修飾全基因分布的檢測。研究團隊進一步與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合作,在人類發育成熟的卵母細胞和早期胚胎中檢測了H3K4me3,H3K27me3以及H3K27ac的動態變化。研究結果表明,人類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組蛋白重編程經歷了和小鼠非常不同的動態變化。

前期研究表明,在小鼠中,H3K4me3與H3K27me3均呈現與體細胞不同的非經典的分布規律。而在人類卵細胞中,H3K4me3與H3K27me3均呈現經典的分布模式。在受精後,小鼠中母源H3K27me3能夠傳遞至囊胚,而人類的H3K27me3在合子基因組激活前被大規模地去除,並在基因組激活後重新建立。H3K4me3在合子基因組激活前出現在許多啟動子區域以及基因遠端開放區域,並伴隨著這些區域染色質開放性的建立。研究團隊將這種H3K4me3稱之為預備性的H3K4me3(priming H3K4me3)狀態。在合子基因組激活後,這些區域會轉變為激活或抑制的狀態。研究人員提出了「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這些結果說明人類早期發育中的組蛋白重編程具有高度的物種特異性。研究團隊也研究了人類早期譜系分化過程的表觀遺傳學調控。通過結合染色質圖譜和已發表的單細胞轉錄數據,研究團隊預測了人類早期譜系的關鍵調控因子。

有趣的是,研究團隊發現在人類早期胚胎中,相比較滋養外胚層的特異基因,內細胞團(包括上胚層和原始內胚層)的特異基因會更多的被H3K27me3所標記。這說明不同譜系的特異基因在早期發育分化過程中會被抑制性表觀修飾不對稱標記。綜上所述,這些結果揭示了人類早期發育中組蛋白修飾重編程的特殊性以及研究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重要性。同時,這些結果也為未來進一步理解人類早期胚胎的發育和臨床指導提供了關鍵的數據和線索。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孫瑩璞,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頡偉以及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徐家偉為本文通訊作者,夏煒焜(清華大學生命科學CLS博士生)、徐家偉(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於廣(清華大學生科院博士生)、姚桂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研究員)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博士生許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助理研究員馬雪山和博士生張楠也在該課題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合作實驗室還包括清華大學那潔課題組。該課題得到了清華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生物醫學測試中心基因測序平臺以及計算平臺,以及河南省婦產疾病(生殖醫學)臨床研究中心的大力協助和支持。該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北京市科委生命科學前沿培育項目,生命科學聯合中心以及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國際研究學者(HHMI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cholar)的經費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07/02/science.aaw5118

 供稿:生命學院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周襄楠

相關焦點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在小鼠卵細胞發育晚期,組蛋白修飾組蛋白H3第4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會以非經典的形式分布,並通過母源繼承的方式傳遞到胚胎中調控子代的基因表達和發育。由於人類卵細胞和早期胚胎樣本稀缺性以及極低量細胞組蛋白修飾技術的缺乏,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規律及功能並不清楚。
  • 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伴隨著發育的進行,表觀遺傳學修飾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近年來,以小鼠等模式生物為研究模型,DNA甲基化、染色質開放性、染色質高級結構以及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學特徵的動態變化過程和規律都逐漸被揭示。  2019年7月4日,鄭州大學孫瑩璞課題組與清華大學頡偉課題組在Science上發表研究長文Resetting histone modifications during human parental-to-zygotic transition,揭示了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過程。
  • 頡偉孟安明等在《分子細胞》發表斑馬魚配子及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
    頡偉孟安明等在《分子細胞》發表斑馬魚配子及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研究成果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11月15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與孟安明研究組緊密合作,在《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期刊發表題為《親本合子轉換期廣泛的增強子去記憶化和啟動子預備化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
    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站消息,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2019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真核生物中,組蛋白與帶負電荷的雙螺旋DNA組裝成核小體。因胺基酸成分和分子量不同,組蛋白主要分成5類:H1,H2A,H2B,H3和H4。除H1外,其他4種組蛋白均分別以二聚體形式相結合,形成核小體核心。DNA便纏繞在核小體的核心上。而H1則與核小體間的DNA結合。
  • 人類親本-合子轉變期間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人類親本-合子轉變期間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31 10:35:32 2019年7月26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鄭大一附院專家組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基因組重啟」機制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胚胎發育過程的重編程模式
    最近,劉江和陳子江團隊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的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過程中,CTCF蛋白對拓撲相關結構域(TAD)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詳見BioArt報導:專家點評Nature丨劉江/陳子江合作團隊揭示人類精子和胚胎染色體三維結構建立的奧秘)【3】。
  • 上海專家發現胚胎組蛋白修飾建立過程,有望改進生殖輔助技術
    上海專家發現胚胎組蛋白修飾建立過程,有望改進生殖輔助技術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吳潔瑾 2016-09-19 22:07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科技前沿】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模式及分子機制​ 2020-04-15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2020年10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實驗室(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問題是表觀遺傳記憶是如何進行遺傳和重編程以完成親本到合子的發育轉變。近年來,微量細胞表觀遺傳和表觀基因組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在分子層面揭示這一過程的動態調控和功能成為可能。
  • 科學家揭示DDX5對體細胞重編程的關鍵作用
    該文章首次揭示了RNA結合蛋白(RBP)DDX5對體細胞重編程的重要作用和調節機制,這將加深人們對RBP介導細胞命運決定的認識。 RBPs不僅在維持細胞內穩態有重要的功能,在分化和維持細胞特性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RBPs功能的多樣性和必要性幾乎涉及了RNA代謝的所有過程,但RBPs在細胞命運轉變中的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 Cell子刊:揭示m6A修飾調控體細胞重編程的機理
    近日,發表在《Cell Reports》上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陳捷凱課題組揭示了m6A修飾調控體細胞重編程的機理,對理解m6A在體細胞重編程等細胞命運決定過程中的功能提供了新視角。
  • 【學術前沿】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
    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2020年10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實驗室(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夏煒焜)受邀在Stem Cell Reports發表綜述「Rebooting the epigenomes during mammalian early embryogenesis」(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觀基因組重啟),詳細總結了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
  • 清華頡偉組和同濟高紹榮組在《自然》發表「背靠背」論文,揭示早期...
    隨後,頡偉研究組還於9月16日在《分子細胞》雜誌(Molecular Cell)發表研究論文《組蛋白修飾重編程重塑表觀記憶》(Resetting Epigenetic Memory byReprogramming of Histone Modifications in Mammals)。
  • 廣州生物院m6A修飾調控體細胞重編程機理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在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識別RNA m6A甲基化修飾的reader蛋白YTHDF2和YTHDF3通過不同的RNA降解途徑協同調控體細胞中相關基因的降解,促進間質上皮轉換(MET),從而利於重編程的順利進行。
  • ...與鄭州大學在《自然》合作發表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研究的論文
    清華生命學院、醫學院與鄭州大學在《自然》合作發表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研究的論文清華新聞網5月11日電 5月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醫學院那潔研究組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孫瑩璞研究組緊密合作,在《自然》期刊發表題為《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研究揭示基因組激活前後表觀遺傳轉換規律》(Chromatin
  • 付向東團隊揭示受精後父本基因組重編程起始機制
    付向東團隊揭示受精後父本基因組重編程起始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3 13:30:30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付向東團隊發現,剪接激酶SRPK1催化魚精蛋白磷酸化從而起始受精卵母細胞中父本基因組的重編程
  • 劉光慧等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然而,R-loop在人類細胞命運決定(包括幹細胞分化和重編程)過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確。該研究系統繪製了人類胚胎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細胞重編程過程的全基因組R-loop圖譜、轉錄圖譜及多維表觀遺傳修飾圖譜,首次揭示了R-loop在人類細胞命運決定過程中的作用,並提出R-loop可作為一種新型的表觀遺傳記憶發揮功能。
  • 組蛋白研究進展速覽!
    在小鼠細胞中剔除基因Nsd1及其旁系同源物Nsd2導致DNMT3A重新分布到H3K36me3修飾的基因體上並且減少基因間DNA的甲基化。【2】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doi:10.1126/science.aaw5118在真核生物中,組蛋白與帶負電荷的雙螺旋DNA組裝成核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