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頡偉及朱冰攜手合作!發現DNA甲基化轉移酶獨特的生物...

2020-11-28 澎湃新聞

【學術前沿】頡偉及朱冰攜手合作!發現DNA甲基化轉移酶獨特的生物學功能

2020-07-23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iNature ,作者椰子

iNature

專注前沿科學動態,傳遞科普信息。

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

表觀基因組,包括DNA甲基化,在有絲分裂分裂過程中穩定傳遞。然而,單細胞克隆擴增產生異質的甲基化組,因此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儘管不斷發生表觀遺傳漂移,DNA甲基化組仍保持穩定。

2020年7月20日,清華大學頡偉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冰共同通訊在Nature Genetics 在線發表題為「Imprecise DNMT1 activity coupled with neighbor-guided correction enables robust yet flexible epigenetic inheritanc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DNMT1的維持活動不精確,並且可能具有較弱的從頭活動,從而導致自發的「epimutations」。通過生成從頭開始和維持活動的基本解析度圖,該研究發現H3K9me2 / 3標記的區域顯示出從頭活動增強,而CpG島的維持和從頭活動均較差。不精確的表觀遺傳機制加上「鄰裡」指導的校正可能是強大而靈活的表觀遺傳繼承的基本機制。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基因組的傳遞伴隨著表觀基因組的傳遞,這是維持細胞記憶必不可少的過程。然而,在發育和細胞命運轉變期間可能發生劇烈的表觀遺傳編程。了解表觀基因組如何在穩定性和可塑性之間達到平衡是揭示細胞類型特異性功能的分子機制所必需的關鍵步驟。

DNA甲基化調節基因組印跡,X染色體失活和轉座因子抑制。一旦建立,就可以在整個細胞周期中穩定地維持總體DNA甲基化模式。在哺乳動物中,最初的DNA甲基化由DNMT3A和DNMT3B建立,然後由DNMT1維持,DNMT1在複製過程中將半甲基化的DNA恢復到完全甲基化的狀態。E3泛素蛋白連接酶UHRF1(UHRF1)促進了這一過程,該酶與半甲基化的DNA或組蛋白標記H3K9me2和H3K9me3結合併促進DNMT1的募集。

相反,TET家族的成員,包括TET1,TET2和TET3,都參與了DNA的主動去甲基化。發育都需要DNMT和TET。在組織特異性啟動子的子集上觀察到動態DNA甲基化。例如,多能基因Nanog和Pou5f1在基因沉默後的細胞分化過程中在啟動子上獲得DNA甲基化。然而,無論轉錄活性如何,許多發育調節基因的啟動子仍保持無甲基化狀態,形成DNA甲基化谷或峽谷。相反,它們主要受PRC2調控,該複合物沉積了抑制組蛋白標記H3K27me3。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克隆細胞之間也存在廣泛的表觀遺傳異質性,這與轉錄,表型,譜系規範或藥物反應中細胞間的變異性有關。長期隨機的表觀遺傳變化也可能導致DNA甲基化漂移,這與衰老密切相關。然而,尚不清楚在廣泛的表觀遺傳鑲嵌存在下表觀基因組如何穩定傳遞。

該研究表明,DNMT1的維護活動不精確,並且可能具有較弱的從頭活動,從而導致自發的「epimutations」。但是,這些突變通常是通過「鄰裡」指導的機制糾正的,這很可能由DNMT1對環境敏感的從頭活動(「調諧器」)和維護活動(「穩定劑」)啟用。通過生成從頭開始和維持活動的基本解析度圖,該研究發現H3K9me2 / 3標記的區域顯示出從頭活動增強,而CpG島的維持和從頭活動均較差。不精確的表觀遺傳機制加上「鄰裡」指導的校正可能是強大而靈活的表觀遺傳繼承的基本機制。

參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0-0661-y

來源:iNature

1980-2020

原標題:《【學術前沿】頡偉及朱冰攜手合作!發現DNA甲基化轉移酶獨特的生物學功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生物物理所合作揭示DNA甲基化穩定且可塑性遺傳的機制研究
    2020年7月20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組通過緊密合作,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 Imprecise DNMT1 activity coupled with
  • Cell Research: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可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
    2011年2月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朱冰實驗室在 Cell Research 雜誌發表文章,首次報導了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能夠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甲基化做出貢獻.組蛋白修飾在染色體的結構形成和功能發揮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PRC2複合體介導的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甲基化修飾對於基因的轉錄,聚梳蛋白複合物的沉默機制,果蠅的分節,哺乳動物X染色體的失活以及癌症等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然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單甲基化水平並未因為PRC2複合體的破壞而受到影響,說明在體內一定存在著其它催化H3第27位賴氨酸單甲基化的酶.
  • 生物物理所等發現SALL4A蛋白調節增強子上的DNA去甲基化
    哺乳動物DNA的胞嘧啶甲基化修飾被認為是最穩定的表觀遺傳修飾,在維持性DNA甲基轉移酶的作用下,親代細胞基因組的DNA甲基化信息經過有絲分裂以半保留複製的方式傳遞給子代細胞。近年來的研究發現,TET家族蛋白能夠將5mC逐步氧化成5-羥甲基胞嘧啶(5hmC)、5-醛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並走向最終的去甲基化。
  • 朱冰課題組揭示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調控等機制
    2020年6月24日,《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實驗室的研究論文"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mitotic inheritance of DNA methylation and their
  • 學術時間 | 赭麴黴毒素A對HEK293細胞DNA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酶的...
    為方便校內外研究學者溝通交流,提升大家參與學術研究的興趣,官微與河南農業大學學報合作開設新欄目——學術時間。本期推送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李曉紅,羅紅霞,句榮輝,李淑榮,王麗,以及遵義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諶小立的論文——「赭麴黴毒素A對HEK293細胞DNA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酶的影響」。
  • 【學術前沿】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
    【學術前沿】曲靜/慈維敏/張維綺/劉光慧合作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 2020-10-10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因研究新突破:科學家揭開DNA甲基化之謎
    甲基化是由一種叫做甲基轉移酶的酶來完成的,這種酶以特定的模式用甲基修飾DNA,在DNA上形成表觀遺傳層。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努力分辨出哪種酶負責哪種模式。但在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丹麥技術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nish)諾和諾德基金會生物可持續性中心(Novo Nordisk Foundation Center for Biosustainability, DTU Biosustainability)的科學家們將酶與兩種細菌的特定甲基化模式結合起來
  • Science | 突破,可能開拓一個新的領域,首次發現m6Am甲基化轉移酶
    然而,它的生物發生和功能作用仍然難以捉摸。N6-甲基腺苷(m6A)是人類最普遍的信使RNA修飾形式。所謂的「寫入」複合物,核心部分為METTL3–METTL14 m6A甲基轉移酶,還包括其他調控因子亞單元,作用是催化m6 mRNA甲基化。至少有兩種橡皮擦酶FTO和ALKBH 5介導了甲基化的逆反應。m6甲基化的轉錄被讀取器蛋白質鎖識別,該蛋白可以調節mRNA前處理、翻譯和退化。在哺乳動物中,m6A依賴的mRNA調節是必不可少的。m6A甲基化的缺陷影響很多的生物過程。
  • 頡偉組發表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RNA聚合酶參與的調控機理
    >(RNA聚合酶II在早期胚胎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的動態變化)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小鼠早期胚胎中RNA聚合酶II通過「三步走該發現不僅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合子基因組激活(ZGA,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 朱冰團隊開發新技術,獲得了DNA甲基化動力學數據
    2020年6月24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朱冰團隊在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題為「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mitotic inheritance of DNA methylation and their roles in aging-associated methylome deterioration
  • 清華大學頡偉那潔研究組設計新型技術
    除DNA之外,染色質上攜帶的其他信息物質如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等也存在代間遺傳的可能。這些信息被稱為 「表觀遺傳(Epigenetics)」信息。在之前的研究中,DNA甲基化已經被證實能夠部分從親代的生殖細胞遺傳至子代胚胎中並對子代發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組蛋白修飾是表觀遺傳信息的重要載體和生命活動的重要調控因子。
  • 相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無須對稱存在
    新研究發現所有18種甲基化修飾狀態在核小體中都並非必須對稱存在。這一結果否定了表觀遺傳修飾的繼承是通過在單個核小體內部複製組蛋白修飾狀態來完成的假說。該文章同時發現,組蛋白H4上第20位賴氨酸突變後,與這種突變的組蛋白H4存在於同一個核小體中的內源H4上第20位賴氨酸的二甲基化和三甲基化水平都有所下降,表明催化此類修飾的酶可能偏好組蛋白H4已經被甲基化的核小體作為其底物。 這篇論文是朱冰課題組新年伊始在組蛋白表觀遺傳學研究中取得的第3個研究成果。
  • 【學術前沿】 Josefowicz/李海濤合作發現組蛋白H3.3磷酸化可增強...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Art ,作者小柚 BioArt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2014年,清華大學李海濤團隊與美國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石曉冰教授實驗室曾在Nature發文,首次發現抑癌因子ZMYND11是H3.3變體第36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3K36me3)的新型識別因子,並揭示其在抑制轉錄延伸過度活化方面的功能(差不多同一時期,哈佛大學施揚教授團隊在Molecular Cell上也報導了類似的工作)。
  • 生物物理所揭示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調控等機制
    2020年6月24日,《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實驗室的研究論文"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mitotic inheritance of DNA methylation and their roles in aging-associated
  • 【學術前沿】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
    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2020年10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實驗室(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夏煒焜)受邀在Stem Cell Reports發表綜述「Rebooting the epigenomes during mammalian early embryogenesis」(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觀基因組重啟),詳細總結了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
  • ...研究院藍斐團隊合作研究 報導H3K36me2調控DNMT3A建立DNA甲基化
    DNA 甲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修飾,調控多種生物過程,如異染色質形成、基因印記、X染色體失活、轉座原件沉默等,近年來的研究也表明DNA甲基化異常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DNA低甲基化也成為癌症的一個新特徵。哺乳動物中,DNA甲基化主要發生在CpG上(5mC),這是有DNA甲基轉移酶DNMT家族蛋白決定的。
  • 生物物理所揭示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調控機制及其對衰老和...
    6月24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實驗室以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mitotic inheritance of DNA methylation and their roles in aging-associated methylome deterioration為題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Cell Research
  • 上海生科院合作揭示受精卵DNA去甲基化重要機制
    9月11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徐國良研究組、李勁松研究組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ctive and Passive Demethylation of Male and Female Pronuclear
  • 頡偉孟安明等在《分子細胞》發表斑馬魚配子及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
    頡偉孟安明等在《分子細胞》發表斑馬魚配子及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研究成果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11月15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與孟安明研究組緊密合作,在《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期刊發表題為《親本合子轉換期廣泛的增強子去記憶化和啟動子預備化
  • 【學術前沿】李國紅/朱明昭合作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Art ,作者BioArt BioArt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