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無須對稱存在

2020-12-03 科學網

 

2011年2月18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朱冰實驗室在《EMBO報告》(EMBO reports)雜誌在線發表題為」 Symmetrical modification within a nucleosome is not required globally for histone lysine methylation」 的文章。該文章首次報導了,單個核小體內兩個相同組蛋白上的甲基化修飾狀態並不必須對稱存在。

 

核小體中有六個主要的甲基化位點。同時,在每個核小體中,各種核心組蛋白都分別有兩個拷貝,但目前並不知道在這兩個相同的組蛋白拷貝上,同一甲基化位點的修飾程度是否必須對稱存在。而這是組蛋白修飾精確實現繼承的前提之一。

 

新研究發現所有18種甲基化修飾狀態在核小體中都並非必須對稱存在。這一結果否定了表觀遺傳修飾的繼承是通過在單個核小體內部複製組蛋白修飾狀態來完成的假說。該文章同時發現,組蛋白H4上第20位賴氨酸突變後,與這種突變的組蛋白H4存在於同一個核小體中的內源H4上第20位賴氨酸的二甲基化和三甲基化水平都有所下降,表明催化此類修飾的酶可能偏好組蛋白H4已經被甲基化的核小體作為其底物。

 

這篇論文是朱冰課題組新年伊始在組蛋白表觀遺傳學研究中取得的第3個研究成果。之前兩篇研究論文分表發表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和《生物化學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誌上。

 

在《細胞研究》雜誌題為「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G9a contributes to H3K27 methylation in vivo」的文章中,朱冰研究組首次報導了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能夠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甲基化做出貢獻。

 

另外一篇公布在《生物化學期刊》雜誌上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H3第36位賴氨酸甲基化可以拮抗組蛋白甲基化酶PRC2對H3第27位賴氨酸進行修飾,同時研究人員還證明了一個已知的PRC2拮抗蛋白:ASH1是一個H3第36位賴氨酸專一性的組蛋白甲基化酶。(來源:生物通 何嬙)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識別研究獲進展
    組蛋白甲基化是表觀遺傳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其中關於甲基化的識別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甲基化識別蛋白是表觀遺傳信號的執行者,它們特異地識別不同位點、不同形式的甲基化修飾,把信號傳遞給下遊與其相互作用的分子,行使表觀遺傳的生物學功能。
  • 組蛋白修飾
    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發生在組蛋白上的翻譯後修飾,主要發生在核心組蛋白的某些胺基酸殘基上,包括乙醯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特定的修飾狀態可以決定組蛋白的活性,是招募一些蛋白質與之結合,還是解除已結合的蛋白質,從而決定DNA的命運?是打開基因的表達,還是關閉?是進入複製,還是進行修復?這些都有可能受到組蛋白修飾方式的影響。
  • 蛋白質的甲基化修飾
    蛋白質甲基化經常與乙醯化並列,因為它們都是常見的表觀遺傳修飾,經常發生在組蛋白上。不過從化學反應的角度來看,乙醯化可以算作一種短鏈脂醯化修飾,這裡主要討論甲基化方面的問題。 蛋白質的甲基化供體是S-腺苷甲硫氨酸(SAM),受體通常是賴氨酸的ε-氨基和精氨酸的胍基。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再獲突破
    LSD2抑制OGT引起的腫瘤細胞生長機制示意圖 日前,復旦大學徐彥輝課題組在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領域獲得新進展
  • ...生物學科組揭示犏牛生殖細胞發育的形態學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特徵
    高原動物生殖生物學科組立足學科組的前期工作(Wang et al., J Anim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2019),利用組織形態學、免疫組織化學、細胞免疫螢光以及RT-PCR等技術,比較了3月齡、10月齡及24月齡犛牛和犏牛生殖細胞的形態學特徵,並檢測了兩種動物睪丸細胞組蛋白轉甲基酶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情況。
  • 淺談組蛋白修飾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 of histone蛋白質在翻譯後需要經過合適的摺疊及翻譯後修飾(PTM)才能行使正常功能,對組蛋白而言通常是甲基和乙醯基集團的修飾,常被成為histone marks。這些蛋白質在疾病中有重大作用,但可以被很多小分子抑制,進而調控疾病,所以是持續熱門的研究方向。2.
  • 學術時間 | 赭麴黴毒素A對HEK293細胞DNA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酶的...
    OTA對表觀遺傳機制的影響包括整體基因組和特定基因DNA甲基化水平改變、miRNA調節紊亂以及組蛋白修飾改變。OTA可引起人肝癌細胞系HepG2整體基因組DNA低甲基化,其對腎細胞的甲基化影響尚待研究。
  • 解析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分子機制
    」的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氨基末端甲基轉移酶NRMT1與人著絲粒組蛋白CENP-A的複合物晶體結構,並通過一系列生化實驗,闡明了NRMT1識別組蛋白底物並進行氨基末端甲基化的分子機制。本工作進一步揭示了組蛋白修飾調控的複雜度和精密性。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吳若溪為本文第一作者,李海濤為本文通訊作者。     NRMT1催化著絲粒組蛋白CENP-A的氨基末端甲基化。
  • Nat Struct Mol Biol:證實表觀遺傳標記組蛋白修飾與DNA甲基化之間...
    如今,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建立起人類兩個最為基本性的表觀遺傳標記---組蛋白修飾和DNA甲基化---之間存在的首個關聯。相關研究於2012年9月3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期刊上。
  • 圖解表觀遺傳學 | 組蛋白修飾
    組蛋白修飾是一種以共價方式進行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包括:甲基化(M),磷酸化(P),乙醯化(A)等等。由於組蛋白修飾的類型眾多,所以我們需要在稱呼組蛋白修飾時,有一個規則:組蛋白結構 + 胺基酸名稱 + 胺基酸位置 + 修飾類型
  • :中科院兩位教授文章解析組蛋白修飾
    1(Shk1  binding  protein  1,SKB1)可以催化組蛋白H4R3對稱去甲基化(H4R3  symmetric  dimethylation,H4R3sme2),從而加深了對植物中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功能的理解。
  • JBC:組蛋白甲基化調控研究
    該文章主要報導了人KMT3a複合物在維持體內三甲基化H3K36水平中的作用。真核生物中,DNA的轉錄發生在染色質模板上。染色質的基本單位是由DNA纏繞組蛋白八聚體組成的核小體。核小體及其共價修飾能影響所在DNA的轉錄。組蛋白H3第36位賴氨酸的甲基化(H3K36me)與活躍轉錄的基因相關。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2019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真核生物中,組蛋白與帶負電荷的雙螺旋DNA組裝成核小體。因胺基酸成分和分子量不同,組蛋白主要分成5類:H1,H2A,H2B,H3和H4。除H1外,其他4種組蛋白均分別以二聚體形式相結合,形成核小體核心。DNA便纏繞在核小體的核心上。而H1則與核小體間的DNA結合。
  • 錢文峰研究組發現組蛋白修飾分工調控基因表達水平和基因表達噪音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近年來,以小鼠等模式生物為研究模型,DNA甲基化、染色質開放性、染色質高級結構以及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學特徵的動態變化過程和規律都逐漸被揭示。在小鼠卵細胞發育晚期,組蛋白修飾組蛋白H3第4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會以非經典的形式分布,並通過母源繼承的方式傳遞到胚胎中調控子代的基因表達和發育。由於人類卵細胞和早期胚胎樣本稀缺性以及極低量細胞組蛋白修飾技術的缺乏,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規律及功能並不清楚。
  • Cell Research: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可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
    2011年2月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朱冰實驗室在 Cell Research 雜誌發表文章,首次報導了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能夠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甲基化做出貢獻.組蛋白修飾在染色體的結構形成和功能發揮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PRC2複合體介導的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甲基化修飾對於基因的轉錄,聚梳蛋白複合物的沉默機制,果蠅的分節,哺乳動物X染色體的失活以及癌症等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然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單甲基化水平並未因為PRC2複合體的破壞而受到影響,說明在體內一定存在著其它催化H3第27位賴氨酸單甲基化的酶.
  • Cell:揭示組蛋白H3K9的分級甲基化可以在核被膜處對染色體臂進行定位
    2012年9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闡明了組蛋白修飾可以導致細胞核周圍靜止基因的沉默,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國際雜誌Cell上。文中,研究者揭示了至少在兩種水平上,組蛋白H3 9位賴氨酸的甲基化可以引發異染色質定位在核被膜處。
  • 【盤點】2019年一季度組蛋白修飾重大學術研究
    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指組蛋白在相關酶作用下發生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腺苷酸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修飾的過程。第二篇文章為3月15日發表在Science雜誌,深度揭示了組蛋白甲基化介導的在腫瘤分化發生過程中缺氧環境的關鍵表觀調控機制。第三篇介紹了3月14日Nature雜誌報導的,組蛋白修飾特異性介導RNA m6A修飾發生的突破性發現。
  • 科學家揭示相關組蛋白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複合物的酶活調控及其分子機制,闡明了組蛋白H2B第120位賴氨酸(H2BK120)的單泛素化修飾對MLL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並發現了MLL複合物關鍵組分WDR5蛋白對MLL家族成員活性調控的迥異的分子機理及底物特異性調控機制。
  • 科學網—我科學家解析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分子機制
    NRMT1 催化著絲粒組蛋白CENP-A 的氨基末端甲基化 本報訊 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