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組蛋白修飾前,先複習一下幼兒園學過的組蛋白結構。
我們都知道在細胞核中的染色體是高度壓縮的,而摺疊時DNA纏繞的就是組蛋白。
將組蛋白區域放大,我們就會看到這樣一串念珠,組蛋白被一根DNA序列串起來。
為了方便研究,我們將一個組蛋白和其附近 147bp DNA片段,叫一個核小體。
核小體 = 組蛋白 + DNA(147bp)
把組蛋白拆開來,它其實有八個部分來構成:
組蛋白八聚體 = 2個H2B + 2個H2A + 2個H3 + 2個H4
下面是檢測到的組蛋白三維結構示意圖,
細心的你們一定會發現在每種組蛋白結構都會伸出來一小段「線頭」,這是蛋白質的N端,也叫尾巴(tail)。
事實上,每個組蛋白結構都會延伸出這個「尾巴」:
我們今天的主角,組蛋白修飾就是在這個尾巴上進行的。
組蛋白修飾是一種以共價方式進行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包括:甲基化(M),磷酸化(P),乙醯化(A)等等。
由於組蛋白修飾的類型眾多,所以我們需要在稱呼組蛋白修飾時,有一個規則:
組蛋白結構 + 胺基酸名稱 + 胺基酸位置 + 修飾類型
在實際的應用中,我們一般這樣寫:
這些修飾都會影響基因的轉錄活性。而組蛋白H3是修飾最多的組蛋白。下面我們來詳細看看:
甲基化取決於其位置和狀態,與抑制或激活有關。
組蛋白甲基化的位點是賴氨酸和精氨酸。
賴氨酸可以分別被一、二、三甲基化,精氨酸只能被一、二甲基化。
研究表明,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是一種相對動態的標記,精氨酸甲基化與基因激活相關。
相反,賴氨酸甲基化似乎是基因表達調控中一種較為穩定的標記。
例如,
這些組蛋白修飾也可以共同作用來完成調控,比如,H3K9ac也與H3K14ac和H3K4me3高度共存共同作為活性基因啟動子的標誌。
組蛋白甲基化和乙醯化主要發生在它們的N-末端尾部並且可以影響基因的轉錄。
組蛋白乙醯化主要與基因激活有關,組蛋白乙醯化主要發生在H3、H4的N端比較保守的賴氨酸位置上,是由組蛋白乙醯轉移酶和組蛋白去乙醯化酶協調進行。
特定基因區域的組蛋白乙醯化和去乙醯化是以一種非隨機的、位置特異的方式進行。
乙醯化可能通過對組蛋白電荷以及相互作用蛋白的影響,來調節基因轉錄。
總結下,目前學到的組蛋白修飾及其作用:
這些組蛋白修飾也可以共同作用來完成調控,比如,H3K9ac也與H3K14ac和H3K4me3高度共存共同作為活性基因啟動子的標誌。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眾籌催更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