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揭示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精確分子機制

2020-12-08 生物谷

2020年6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分子機制,DNA製造RNA進而製造蛋白質是分子生物學中的一項基本原理,基因表達的過程會以多種方式被嚴格調控,DNA自身會攜帶一種可逆轉的化學修飾過程,即甲基化修飾,其能影響基因的表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揭示了DNA甲基化如何通過誘導沉默複合體的組裝來指導細胞抑制部分基因組的表達;DNA甲基化是當細胞分裂時能夠遺傳的唯一一種表觀遺傳學修飾過程,這就意味著,一旦特殊的DNA序列被甲基化修飾,其就會在有機體的整個生命階段存在,甲基化就好比是DNA上的一種標記,其能以一種依賴於親本來源的方式促進某些基因失活,此外,DNA的甲基化還能作為一種細胞防禦機制,其能防止寄生蟲的DNA片段在基因組中移動並威脅其完整性,這種修飾就能指導細胞抑制這些所謂的轉座子的功能。

儘管進行了很多年的研究,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表達背後的精確分子機制,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蛋白質TRIM28或許是抑制甲基化基因所需要的,同時其也是此前研究人員並未發現與DNA甲基化有關聯的一種沉默因子,然而,TRIM28並不會直接與DNA相互作用,這就意味著,其它蛋白質或許參與到了上述過程中去。

利用遺傳學和生化分析結合的方式,研究人員表示,在DNA甲基化存在的情況下,TRIM28能與酶類OGT相結合,從而通過添加糖類基團來修飾其它蛋白質(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基化修飾),此外研究者還發現,對特異性DNA結合蛋白進行甲基化定向的糖基化修飾或能抑制甲基化基因被表達。研究者Matthieu Boulard博士表示,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在DNA甲基化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或能揭示被大量研究的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分子機制。

此前研究人員揭示了糖基化修飾在基因調節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首個證據,研究者指出,在果蠅發育過程中,糖基化修飾會抑制特定細胞中基因的發育和表達。在哺乳動物機體中,DNA的甲基化或能通過激活誘導調節性因子的糖基化過程來誘導基因出現沉默,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解決表觀遺傳學研究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即抑制甲基化啟動子機制的本質。(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Mathieu Boulard,Sofia Rucli,John R. Edwards, et al. Methylation-directed glycosylation of chromatin factors represses retrotransposon promot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DOI: 10.1073/pnas.1912074117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追蹤癌症的表觀遺傳學進化機制
    2019年5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工具,其能成功追蹤到了癌症的分子進化機制,這種新型工具還能夠幫助理解癌症產生、在機體中擴散及對不同療法產生反應的分子機制
  • Nat Commun:DNA的表觀遺傳學修飾竟會促進乳腺癌對激素療法產生...
    2020年2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對激素療法產生耐受性的乳腺癌細胞中的DNA常常會發生表觀遺傳學的改變,激素療法是一種治療ER+乳腺癌的有效療法,而ER+乳腺癌在所有診斷的乳腺癌患者中佔到了70%的比例;逆轉這些表觀遺傳學改變或許有望幫助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復發率。
  • 表觀遺傳學與人類疾病
    表觀遺傳學的迅速發展,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複雜的遺傳現象,為解開生命奧秘及徵服疾病帶來了希望。根據表觀遺傳的機制,目前人類已經發現部分疾病的發生與表觀遺傳密不可分。癌症是由基因突變和基因的表觀遺傳改變而引起的,在導致癌基因的表達改變而致癌的6種可能機制中,有3種機制與DNA甲基化直接相關。正常的DNA甲基化模式如果被破壞(如基因啟動子區域的甲基化程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細胞的癌變。
  • Nature: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起來!
    自1942年,「表觀遺傳學」這個詞被提出以來,其被重新定義了多次;在這篇綜述中,研究者用表觀遺傳學來表示對分子和機制的研究,這些分子和機制能在相同的DNA序列中保持替代基因的活性狀態,當然了,這種操作性定義擁有多種含義了,首先,其包括跨代遺傳和有絲分裂遺傳,以及通過長時間存在的基因活性和染色質狀態,即使是在細胞不分裂的情況下,比如在諸如成年神經元細胞等長壽的有絲分裂後的細胞中
  • 研究發現泛素信號調控哺乳動物青春期發育起始表觀遺傳學機制以及...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 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胡榮貴研究組、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亦學研究組與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研究院高山課題組合作的題為
  • Nature創刊150周年—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
    自1942年,「表觀遺傳學」這個詞被提出以來,其被重新定義了多次;在這篇綜述中,研究者用表觀遺傳學來表示對分子和機制的研究,這些分子和機制能在相同的DNA序列中保持替代基因的活性狀態,當然了,這種操作性定義擁有多種含義了,首先,其包括跨代遺傳和有絲分裂遺傳,以及通過長時間存在的基因活性和染色質狀態,即使是在細胞不分裂的情況下,比如在諸如成年神經元細胞等長壽的有絲分裂後的細胞中;其次,應該考慮依賴於生物系統的
  • 飼草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揭示蛋白表觀修飾調控植物花期的分子機制
    近日,飼草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研究證實磷酸化修飾組蛋白H3上保守的3號蘇氨酸(T3)直接參與開花調控,揭示了蛋白表觀修飾調控植物花期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發表在《植物雜誌(The Plant Journal)》(IF=6.14)。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表觀遺傳時鐘 有望揭示人類大腦衰老分子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rain上題為「Recalibrating the epigenetic clock: implications for assessing biological age in the human cortex」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埃克塞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專門為人類大腦開發了一款新型的表觀遺傳學時鐘,由於使用了人類大腦組織樣本,這種新型時鐘要比此前基於血液樣本或其它組織的版本更加準確
  • 表觀遺傳學:後基因組時代的領舞者
    這些就是表觀遺傳學所要研究的問題。    在當今的詞彙中,表觀遺傳學被定義為「在基因組序列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決定基因表達與否並可穩定遺傳下去的調控密碼」。這些密碼包括DNA的「後天性」修飾(如甲基化修飾)、組蛋白的各種修飾等。與經典遺傳學以研究基因序列決定生物學功能為核心相比,表觀遺傳學主要研究這些「表觀遺傳密碼」的建立和維持的機制,及其如何決定細胞的表型和個體的發育。
  • 抵禦環境汙染的表觀遺傳學飲食
    表觀遺傳學和汙染 表觀遺傳學是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的一個重要補充,能反映基因組與其所處環境的相互作用。表觀遺傳變化會影響基因的表達,但不對DNA序列進行任何改變。表觀基因組是指基因組的所有表觀遺傳修飾,其中屬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最為重要。
  • 中國科學家在表觀遺傳學上獲重大突破
    同濟大學高紹榮團隊首次從全基因組水平上揭示了小鼠植入前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組蛋白H3K4me3和HK27me3修飾建立過程,並發現寬的H3K4me3修飾在植入前胚胎發育過程中對基因表達發揮重要調控作用。此發表於《自然》上。
  • 科學網—表觀遺傳學:承續的魅力
    這些經典遺傳學無法解釋的現象,表觀遺傳學有望部分揭示。 2009年,西班牙和美國的科學家在全基因組水平分析了一對同卵雙胞胎的基因組:他們一方正常,一方患有紅斑狼瘡。 研究人員發現,雖為同卵雙胞胎,但雙方個體對遺傳信息的「表觀修飾」存在大量差異——DNA甲基化水平不同。 事實上,很多例子證明了「表觀修飾」的存在。
  • 揭示細胞表觀信息穩定遺傳的相關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 曲阜師大曹博教授在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發表最新科研成果
    曲阜師大新聞中心訊近日,曲阜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曹博教授團隊與麻省理工學院、武漢大學等單位合作,在DNA表觀遺傳學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進展,分別發表於著名國際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和《Proc. Natl. Acad.
  • Nat Comm | 致癌基因具有獨特的表觀遺傳學修飾模式
    基因突變與表觀修飾變化會導致腫瘤的發生。目前,大多數已知的腫瘤驅動基因都是通過獲得功能的基因突變所識別的,但是對其表觀特徵的變化還知之甚少,這也是腫瘤表觀遺傳學的熱點研究領域之一。基因轉錄調控依賴於組蛋白上的表觀遺傳學修飾。表觀組蛋白修飾可以分為表觀抑制修飾(H3K27me3等)和表觀激活修飾(H3K4me3等)。
  • 同濟高紹榮教授實驗室《Nature》發文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重大突破
    同濟高紹榮教授實驗室《Nature》發文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重大突破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6-09-14  瀏覽:
  • 研究揭示SHL蛋白對抑制和活性組蛋白修飾的識別機制
    SHL通過自身BAH結構域和PHD結構域分別識別抑制性組蛋白修飾H3K27me3和活性組蛋白修飾H3K4me3的分子機制。  組蛋白的轉錄後修飾作為表觀遺傳中重要的調控機制之一,在包括基因表達調控等多種生物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組蛋白修飾的識別因子具有對於不同的組蛋白修飾特異性識別的能力,並進而在染色體的狀態調控中起重要作用。
  • 表觀遺傳學臨床試驗和標誌物研究一覽
    表觀遺傳學是指可遺傳的由非DNA序列改變引起的基因表達的變化。引起表觀遺傳 的主要機制有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非編碼RNA等。這幾個方面就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也是目前的研究熱點。,Gary Oosta, Ph.D.的一份有關表觀遺傳標誌物和臨床試驗的最新報告,報告重點是介紹近期表觀遺傳學臨床試驗和表觀遺傳學生物標誌物研究情況。為何表觀遺傳學標誌物如此有吸引力?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圖片來自 MPI of Immunobiology a. Epigenetics/ F. Zenk。
  • 《自然》專題:表觀遺傳學
    在基因組中除了DNA和RNA序列以外,還有許多調控基因的信息,它們雖然本身不改變基因的序列,但是可以通過基因修飾,蛋白質與蛋白質、DNA和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影響和調節遺傳的基因的功能和特性,並且通過細胞分裂和增殖周期影響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