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泛素信號調控哺乳動物青春期發育起始表觀遺傳學機制以及...

2021-01-11 生物谷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 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胡榮貴研究組、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亦學研究組與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研究院高山課題組合作的題為MKRN3 regulates the epigenetic switch of mammalian puberty via ubiquitination of MBD3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闡述了哺乳動物下丘腦中泛素連接酶MKRN3通過泛素化修飾表觀遺傳學重要調控因子MBD3,影響MBD3與GNRH1啟動子區及TET2的結合,抑制GNRH1的基因表達水平,進而關閉青春期發育起始開關的表觀遺傳學機制。同時該研究也闡述了MKRN3突變導致家族性中樞性性早熟發病的分子機理(如圖)。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進展中,胡榮貴團隊首先構建了Mkrn3 敲除小鼠模型,並鑑定到類似於人中樞性性早熟的症狀。接著篩選到了MKRN3的新底物蛋白MBD3。李亦學團隊負責對敲除小鼠的ChIP-seq,全基因組甲基化和轉錄組數據分析,發現MBD3可以通過結合GNRH1 的啟動子區及TET2蛋白分子,在表觀遺傳學水平協同促進GNRH1 基因啟動子的去甲基化,進而促進GNRH1的表達。該研究由此揭示了泛素信號、表觀遺傳調控在下丘腦中交叉對話調控哺乳類動物個體發育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青春期發育調控的新機制,闡明了人類中樞性性早熟疾病及其相關症狀發生發展的相關機理。

中科院分子細胞卓越中心博士後李傳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兒內科醫生陸文麗及中科院營養與健康所隸屬的中科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博士後楊力光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胡榮貴、高山及李亦學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綜述】胰島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包括DNA CpG甲基化、組蛋白翻譯後修飾、X染色體印記基因滅活、細胞分化調控、染色質重塑與非編碼RNA等。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負責整合機體內的基因信息和外部環境信號,從而改變基因表達以適應環境變化。嚴格調控的DNA甲基化模式對於正常發育十分重要。DNA組蛋白的表觀遺傳學修飾與DNA甲基化相互作用,緊密連接於染色體上,可以改變染色質結構促進轉錄因子與啟動子或增強子的結合。
  • 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抑癌基因的表達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的文章,發現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著名抑癌基因p53特異性靶基因的表達,由此指出了一種癌症表觀遺傳作用新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細胞》(Cell)雜誌上。
  • Nature綜述:幹細胞功能的表觀遺傳學調控
    不同細胞的分化程序由轉錄和表觀遺傳學調控保駕護航。不過,人們還不了解表觀遺傳學調控在發育完成之後對組織內穩態做出的貢獻。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雜誌七月十三日發表了題為「Epigenetic control of adult stem cell function」的綜述文章。
  • Cell: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抑癌基因的表達
    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美國NIH癌症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H3K4me3 Interactions with TAF3 Regulate Preinitiation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的文章,發現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著名抑癌基因p53特異性靶基因的表達,由此指出了一種癌症表觀遺傳作用新機制
  • 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及天津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HAT4的結構及功能特徵,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生物學頂級期刊《細胞》
  • 研究揭示植物葉片衰老表觀遺傳學調控新機制
    葉片衰老受到嚴苛的調控過程,是葉片發育的最後階段。葉片衰老時,葉綠素、核酸、脂類、蛋白質及其它高分子物質會被分解成營養物質,並會重新分配到生長旺盛的器官或貯存器官中。伴隨著葉片年齡的增長,大量葉片衰老相關基因會被誘導表達。
  • Nature: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起來!
    ,以及表觀遺傳學對細胞記憶和可塑性的影響,同時我們還考慮了環境以及代際和跨代表觀遺傳學對生物學、疾病和進化的影響。 表觀遺傳vs可塑性 對不同生物學過程和模式生物進行研究後,研究者發現,染色質作為表觀遺傳信息的載體,其能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傳播活躍和沉默的活動狀態,比如,酵母中的異染色質遺傳、X染色體的失活、哺乳動物的基因組印記、植物的春化作用、果蠅中的位置效應花斑等;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在沒有原始信號的情況下,
  • Nature創刊150周年—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
    21世紀,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其產生了讓研究人員感興趣和憧憬的東西,當然了,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傳的成分,本文中,我們回顧了表觀遺傳學在過去幾十年裡是如何演變的,同時分析了近年來改變科學家們對生物學理解的一些研究進展;我們討論了表觀遺傳學和DNA序列改變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觀遺傳學對細胞記憶和可塑性的影響,同時我們還考慮了環境以及代際和跨代表觀遺傳學對生物學
  • 綜述|全面總結哺乳動物植入前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進展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經歷了細胞命運的多次轉變,表觀遺傳信息在維持細胞命運和控制基因表達中發揮重要作用,解析表觀遺傳修飾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塑與調控機制,對促進再生醫學以及生殖醫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近日,同濟大學高紹榮教授團隊在Protein & Cell雜誌發表特邀綜述「Insights into epigenetic patterns in mammalian early embryos」,詳細總結了近年來利用微量組學的方法對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重塑機制研究的最新進展
  • 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詳細總結了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並著重闡述了親本表觀遺傳學修飾在早期發育過程中的命運和功能,以及合子基因組激活前獨特的染色質在本文中,作者對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包括:(1)配子中非經典表觀遺傳修飾的分布和功能;(2)受精後表觀遺傳修飾的大規模重置;(3)合子基因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前的「原始」染色質狀態
  • 組蛋白修飾對衰老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衰老是一個基本的生物學現象,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對其調控機制的研究顯得極為重要。
  • 同濟高紹榮教授實驗室《Nature》發文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重大突破
    這些表觀修飾的變化是胚胎基因組激活及第一次細胞譜系分化的關鍵。組蛋白的轉錄後修飾直接調控了基因表達的激活和沉默。早期的研究中,利用抗體免疫螢光染色的方法發現,大部分的組蛋白修飾在植入前胚胎的發育過程中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而一些調節組蛋白修飾的酶的異常表達或缺失會導致胚胎發育異常甚至植入前胚胎的死亡。這些研究證明組蛋白修飾的變化在早期胚胎發育的過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研究揭示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對核小體的調控機制
    核小體,作為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在基因複製與轉錄過程中高度動態調控。DNA/RNA聚合酶前的核小體結構要被打開,使得聚合酶能順利通過核小體,對核小體包裹的DNA進行複製轉錄;而聚合酶通過後的DNA要被重新組裝形成核小體,保護DNA免受損傷,並維持或繼承該區域表觀遺傳信息。組蛋白泛素化修飾,作為一類重要的組蛋白化學修飾方式,在核小體結構的動態調控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 PNAS:揭示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精確分子機制
    2020年6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分子機制,DNA製造RNA進而製造蛋白質是分子生物學中的一項基本原理,基因表達的過程會以多種方式被嚴格調控
  • 【學術前沿】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
    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2020年10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實驗室(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夏煒焜)受邀在Stem Cell Reports發表綜述「Rebooting the epigenomes during mammalian early embryogenesis」(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觀基因組重啟),詳細總結了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
  • 《自然》專題:表觀遺傳學
    在基因組中除了DNA和RNA序列以外,還有許多調控基因的信息,它們雖然本身不改變基因的序列,但是可以通過基因修飾,蛋白質與蛋白質、DNA和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影響和調節遺傳的基因的功能和特性,並且通過細胞分裂和增殖周期影響遺傳。
  • 表觀遺傳學:後基因組時代的領舞者
    這些就是表觀遺傳學所要研究的問題。    在當今的詞彙中,表觀遺傳學被定義為「在基因組序列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決定基因表達與否並可穩定遺傳下去的調控密碼」。這些密碼包括DNA的「後天性」修飾(如甲基化修飾)、組蛋白的各種修飾等。與經典遺傳學以研究基因序列決定生物學功能為核心相比,表觀遺傳學主要研究這些「表觀遺傳密碼」的建立和維持的機制,及其如何決定細胞的表型和個體的發育。
  • 「珍藏版」綜述|哺乳動物植入前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進展
    責編 | 迦漵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經歷了細胞命運的多次轉變,表觀遺傳信息在維持細胞命運和控制基因表達中發揮重要作用,解析表觀遺傳修飾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塑與調控機制,對促進再生醫學以及生殖醫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 研究發現泛素修飾調控植物類黃酮合成的分子機制
    科學家對植物中的類黃酮合成途徑在轉錄水平上的調控研究較為深入,但轉錄後、翻譯及翻譯後的修飾機制相關研究較少。在真核細胞中,目標蛋白的周轉主要由泛素/26S蛋白酶體系統途徑完成,這也是植物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主要調控機制。已有研究表明,E3泛素連接酶是調節蛋白質泛素化和降解的關鍵因子,種類最多、結構最為複雜,但由於對E3泛素連接酶組分的鑑定仍較為困難,因此對它在類黃酮合成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 中國科學家在表觀遺傳學上獲重大突破
    同濟大學高紹榮團隊首次從全基因組水平上揭示了小鼠植入前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組蛋白H3K4me3和HK27me3修飾建立過程,並發現寬的H3K4me3修飾在植入前胚胎發育過程中對基因表達發揮重要調控作用。此發表於《自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