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抑癌基因的表達

2021-01-15 生物谷

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美國NIH癌症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H3K4me3 Interactions with TAF3 Regulate Preinitiation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的文章,發現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著名抑癌基因p53特異性靶基因的表達,由此指出了一種癌症表觀遺傳作用新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細胞》(Cell)雜誌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基因轉錄調控研究專家,洛克菲勒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拉斯克獎獲得者Robert G.Roeder博士。Roeder教授發表的文章至今已逾400餘篇,他曾發現了3種負責讀取即轉錄基因的RNA聚合酶,並揭示了轉錄非同尋常的複雜性。在 基礎分子生物學教材中,只要提到真核基因轉錄,所引用的參考文獻許多出自於Roeder教授實驗室,他是真核生物基因轉錄調控方面的頂尖專家。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DNA序列不是唯一的遺傳信息,除了基因組DNA外,還有大量遺傳學信息調控著基因的表達,稱之為表觀遺傳信息。通過組蛋白氨基末端殘基的翻譯後修飾對染色體結構和基因轉錄進行調控,是目前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的重要部分。

組蛋白修飾是發生在染色體組成成分--組蛋白上的修飾,主要有甲基化(me)、乙醯化(Ac)、磷酸化(P)、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修飾方 式。其中,組蛋白甲基化修飾比較複雜,可以發生在賴氨酸或是精氨酸上,而且每個修飾位點可以有不同的甲基化修飾狀態。根據修飾位點以及修飾狀態的不同,甲 基化修飾可以激活或抑制基因轉錄,從而參與正常生理如個體發育、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等過程,同時也參與病理如癌症的形成和發展。

其中組蛋白H3賴氨酸4三甲基化(H3K4me3)就是一種重要的組蛋白標記,能通過與起始因子TFIID之類的效應因子相互作用,召集激活基因, 促進轉錄。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證明H3K4me3-TAF3能直接與TFIID相互作用,召集激活基因,而其中一些正是著名抑癌基因p53的靶標。

通過深入探索,研究人員還發現H3K4me3能通過刺激前起始複合物PIC組裝,增加p53依賴性轉錄,並且通過與TAF3的相互作用,合作性或非 合作性與TATA box作用,直接參與PIC形成和轉錄,此外H3K4me3-TAF3/TFIID相互作用也能對基因毒性應激產生反應,調控p53的選擇性功能。

這些研究發現均表明了H3K4me3這種表觀遺傳學元素,能通過與PIC相互作用,快速誘導p53特異性靶基因,這種機制不僅對於研究表觀遺傳學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有助於分析p53在癌症發生發展中的作用。(生物谷Bioon.com)

H3K4me3 Interactions with TAF3 Regulate Preinitiation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

Shannon M. Lauberth, Takahiro Nakayama, Xiaolin Wu, Andrea L. Ferris, Zhanyun Tang

Histone modifications regulate chromatin-dependent processes, yet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y contribute to specific outcomes remain unclear. H3K4me3 is a prominent histone mark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active genes and promotes transcription through interactions with effector proteins that include initiation factor TFIID. We demonstrate that H3K4me3-TAF3 interactions direct global TFIID recruitment to active genes, some of which are p53 targets. Further analyses show that (1) H3K4me3 enhances p53-dependent transcription by stimulating 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 formation; (2) H3K4me3, through TAF3 interactions, can act either independently or cooperatively with the TATA box to direct PIC form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nd (3) H3K4me3-TAF3/TFIID interactions regulate gene-selective functions of p53 in response to genotoxic stress. Our findings indicate a mechanism by which H3K4me3 directs PIC assembly for the rapid induction of specific p53 target genes.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抑癌基因的表達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的文章,發現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著名抑癌基因p53特異性靶基因的表達,由此指出了一種癌症表觀遺傳作用新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細胞》(Cell)雜誌上。
  • 口腔鱗狀細胞癌的表觀遺傳學研究現狀和進展
    其中易感基因的遺傳背景與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可共同導致OSCC的發病,其遺傳因素主要包括基因變異及表觀遺傳修飾異常等,基因遺傳變異主要包括DNA序列發生不可逆的缺失、擴增、突變等改變,進而導致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表觀遺傳修飾異常主要為基因表達過程出現改變,導致基因的活化或沉默。
  • 表觀遺傳學臨床試驗和標誌物研究一覽
    表觀遺傳學是指可遺傳的由非DNA序列改變引起的基因表達的變化。引起表觀遺傳 的主要機制有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非編碼RNA等。這幾個方面就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也是目前的研究熱點。,Gary Oosta, Ph.D.的一份有關表觀遺傳標誌物和臨床試驗的最新報告,報告重點是介紹近期表觀遺傳學臨床試驗和表觀遺傳學生物標誌物研究情況。為何表觀遺傳學標誌物如此有吸引力?
  • 表觀遺傳學研究或將成為攻克肺癌難關的未來之星
    隨著科學的發展對癌症發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科學家們還發現表觀遺傳學改變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了「助紂為虐」的作用。具體來講:表觀遺傳是一種基因序列不發生變化,但基因表達水平,修飾等卻可以產生可遺傳的改變的現象。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觀遺傳改變對肺癌的發生發展至關重要。
  • 醫藥界新寵:表觀遺傳學藥物
    作者:葉楓紅表觀遺傳學藥物是近年來醫藥界崛起的一個新領域。表觀遺傳在上世紀50年代由英國發育生物學家Conrad Waddington提出,用於描述在發育過程中,基因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從而調控並決定組織器官的最終命運。表觀遺傳學主要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的可遺傳的變化。
  • 中國科學家《癌症研究》封面成果:讓抑癌基因不再「沉默」
    科學家仍在努力尋找新的靶向藥物和研究方向,在對付腫瘤時喚醒人體自身的免疫機能,讓抑癌基因不再做「沉默的羔羊」。南開大學藥學院楊誠教授課題組研究了腫瘤惡性演進中抑癌基因共沉默現象,並針對這一現象設計了通過納米微球運載的人工單鏈環狀DNA,通過吸附miRNA以提高機體抑癌基因的表達水平,從而抑制腫瘤進展。
  • 明星抑癌基因p53的那些亮點研究
    ,近年來科學家們投入了大量精力對該基因進行研究,本文中小編就對近年來明星抑癌基因p53的突破性研究進行盤點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1】Nature:p53 缺失促腫瘤的新發現doi:10.1038/nature17157TP53抑癌基因突變在人類癌症中廣泛存在,突變的p53會廢掉原本p53所具有的抑癌功能。
  • 表觀遺傳學標記與男性同性戀有關
    為找到能將基因與環境聯繫起來的因素,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遺傳學家埃裡克•維蘭(Eric Vilain)及同事將目光投向了表觀遺傳學標記——會影響基因表達方式,但不影響基因攜帶的信息的DNA化學變化。這些表觀遺傳學標記可以被遺傳,但也能被環境因素(如吸菸)所改變,而這些標記並不總是被同卵雙胞胎所共享。
  • Nature綜述:幹細胞功能的表觀遺傳學調控
    不同細胞的分化程序由轉錄和表觀遺傳學調控保駕護航。不過,人們還不了解表觀遺傳學調控在發育完成之後對組織內穩態做出的貢獻。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雜誌七月十三日發表了題為「Epigenetic control of adult stem cell function」的綜述文章。
  • 科學家成功追蹤癌症的表觀遺傳學進化機制
    ,並且繪製出細胞染色體的表觀遺傳標記(epigenetic marks),表觀遺傳標記是DNA或組蛋白上的化學標記,其能幫助控制細胞中基因的表達,從本質上來將,其能夠編程細胞做什麼及不做什麼,此前研究表明,癌症部分是由細胞的表觀遺傳學改變所驅動,但研究人員卻很少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致癌基因突變卻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 Carcinogenesis:陳雁等發現一個新的結腸癌抑癌基因
    近日,國際腫瘤領域知名雜誌Carcinogenesis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陳雁研究組的最新研究進展,揭示了PAQR3是結腸癌發生過程中的一個新的抑癌基因。陳雁研究組長期致力於PAQR3即RKTG的研究,發現PAQR3能通過在空間上調控細胞內關鍵信號通路,影響多種細胞功能,但是關於PAQR3是否在結腸癌中發揮作用還不清楚。
  • 【綜述】胰島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非編碼RNA能夠在轉錄後水平進行基因表達調控,也被認為是一種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T2DM的發生發展。(一)DNA甲基化與胰島分化最先被發現的DNA甲基化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對基因轉錄表達調控以及染色體構象十分關鍵。轉錄起始區的DNA甲基化參與胰島的分化。
  • 科學家發現新的結腸癌抑癌基因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陳雁小組新發現了結腸癌的一個抑癌基因PAQR3,並從細胞、動物和人群三個層面
  • 多篇重要文章解析科學家們在表觀遺傳學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那就是表觀遺傳學,即控制基因表達的化學修飾,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腫瘤細胞的外表(表型)與最初的正常細胞的外表並不一樣,而且最近研究人員還發現,在癌症中會出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現象,即一種細胞可能會轉變成為另外一種類型的細胞。【2】Nature創刊150周年—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起來!
  • Science:遺傳因素推動下的表觀遺傳學調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發現DNA變異可通過序列特異性的轉錄因子活性,影響一種名為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基因調控機制。在過去的10年裡,遺傳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研究發現之一是:絕大部分與性狀相關聯的DNA變異都存在於一些曾經被稱為「垃圾DNA」的基因組區域中;這些基因組區域之所以被稱為「垃圾DNA」,是因為它們不能編碼蛋白質。
  • 抑癌?必須知!
    癌基因是基因的一類,指人類或其他動物細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基因,又稱轉化基因,激活後可促使正常細胞癌變、侵襲及轉移。腫瘤的產生與癌基因(oncogene)和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有關。凡能參與或直接導致正常細胞發生惡性變的任何基因序列均稱為癌基因。
  • 研究發現泛素信號調控哺乳動物青春期發育起始表觀遺傳學機制以及...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胡榮貴研究組、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亦學研究組與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研究院高山課題組合作的題為MKRN3 regulates the epigenetic switch of mammalian puberty via ubiquitination of MBD3 的研究論文
  • 表觀遺傳學:後基因組時代的領舞者
    孫方霖: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是與遺傳學(genetic)相對應的概念,是在研究與經典孟德爾遺傳法則不相符的許多生命現象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困惑困擾著研究遺傳與進化的學者們,他們發現除了基因序列外,似乎另有一些因素影響著基因的表達。
  • 抑癌蛋白Rb可調控細胞大小
    抑癌蛋白Rb可調控細胞大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4 15:23:58 美國史丹福大學Jan M.
  • |必讀|調控癌症發生或記憶功能的嶄新領域: 表觀遺傳學
    基因上的化學修飾基團可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影響蛋白質的表達。這一發現曾令科學界震驚,隨後被寫進了生物醫學教科書,這種現象稱為表觀遺傳學。 此前,科學家也在信使RNA (mRNA)上發現這種現象。mRNA是一種核酸分子,它通過轉錄DNA,指導蛋白質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