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相關組蛋白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2020-12-03 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黃晶課題組首次揭示了染色質的核小體結構對組蛋白修飾酶MLL(Mixed Lineage Leukemia)複合物的酶活調控及其分子機制,闡明了組蛋白H2B第120位賴氨酸(H2BK120)的單泛素化修飾對MLL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並發現了MLL複合物關鍵組分WDR5蛋白對MLL家族成員活性調控的迥異的分子機理及底物特異性調控機制。9月4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

MLL複合物是調控基因轉錄激活的關鍵表觀遺傳因子,參與造血系統發育、成脂分化、個體發育等重要生理過程。其基因突變與白血病、歌舞伎面譜症候群、自閉症及多種實體腫瘤的病理機制密切相關。在染色質核小體水平上揭示MLL複合物催化組蛋白H3第4位賴氨酸(H3K4)甲基化修飾的分子機制,也為MLL複合物的靶向藥物開發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該論文通訊作者黃晶研究員介紹說,這項研究通過冷凍電鏡單顆粒重構技術分別解析了人源MLL1複合物和MLL3複合物與泛素化修飾核小體及未修飾核小體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著重探索了MLL複合物在底物為核小體時的組蛋白修飾機制,以及MLL 家族成員底物特異性的分子機理。

「以往研究認為,MLL複合物主要是通過對組蛋白H3尾端序列的特異性識別來進行組蛋白H3K4位點的甲基化修飾。」黃晶告訴《中國科學報》,而該工作表明,MLL複合物與染色質的核小體結構之間存在多個位點的特異性相互作用,促使MLL催化結構域的底物結合口袋在空間上接近組蛋白H3尾端區域,極大提高了MLL複合物對核小體底物的催化效率。

MLL複合物與核小體的特異性識別,也促使MLL的組蛋白修飾酶活性可以受到核小體上已有的其他翻譯後修飾類型及其結合蛋白的調控。該研究結果表明,組蛋白H2BK120位點的單泛素化修飾可通過與MLL複合物的直接相互作用,促進MLL複合物在核小體表面的定向結合,從而增強MLL對核小體的組蛋白修飾酶活性。

同時,研究人員還進一步發現,負責在基因啟動子區域添加H3K4位點二甲基和三甲基化標記的MLL1蛋白中存在的AS結構域對MLL1複合物發揮高效的催化活性起到十分重要的調控作用;並且,AS結構域的構象是由WDR5所介導的多蛋白相互作用所維持的。

據悉,黃晶課題組博士研究生薛瀚(中國科學院大學)和姚曈暉博士(中國科學院大學)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為通訊作者單位,該研究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528-1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SHL蛋白對抑制和活性組蛋白修飾的識別機制
    研究揭示SHL蛋白對抑制和活性組蛋白修飾的識別機制 2018-08-21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SHL通過自身BAH結構域和PHD結構域分別識別抑制性組蛋白修飾H3K27me3和活性組蛋白修飾H3K4me3的分子機制。
  • 科學網—我科學家解析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分子機制
    NRMT1 催化著絲粒組蛋白CENP-A 的氨基末端甲基化 本報訊 日前,
  • 研究揭示基因間甲基化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基因間甲基化調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5 13:59:5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hao Lu、加拿大麥吉爾大學Jacek Majewski和美國洛克菲勒大學C.
  • 科學家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這是首次測定一種GPCR與不同類型G蛋白結合的複合物結構,闡明了受體與不同G蛋白的精細結合模式,並揭示了GPCR對G蛋白的選擇性機制,為深入認識GPCR的細胞信號轉導機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相關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3月20日發表於《科學》。
  • 解析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分子機制
    」的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氨基末端甲基轉移酶NRMT1與人著絲粒組蛋白CENP-A的複合物晶體結構,並通過一系列生化實驗,闡明了NRMT1識別組蛋白底物並進行氨基末端甲基化的分子機制。本工作進一步揭示了組蛋白修飾調控的複雜度和精密性。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吳若溪為本文第一作者,李海濤為本文通訊作者。     NRMT1催化著絲粒組蛋白CENP-A的氨基末端甲基化。
  • 科學家揭示去甲基化酶在腫瘤中的致病機理—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以「KDM4B通過激活LINE-1促進DNA損傷」為題,解析了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B)在腫瘤中所扮演的新角色,從全新角度揭示了KDM4B在腫瘤細胞中高表達的致病分子機理,並為腫瘤的預防和靶向治療提供了線索。
  • 科學家發現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新聞—科學網
    核內肌動蛋白通過多種途徑調控基因表達,儘管已取得一些研究進展,但核內肌動蛋白的調控基因表達的機理還不清楚。研究人員首先通過高通量轉錄組測序確定了在血清刺激條件下差異表達的一類基因—血清響應基因,發現核內肌動蛋白對細胞維持以血清響應基因為特徵的轉錄譜不可或缺。
  • 揭示DNA去甲基化與DNA損傷修復之間的調控作用—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
  • 科學家揭示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
    )於2月18日以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雷鳴、陳勇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國輝研究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Structural basis for activity regulation of MLL family methyltransferases,揭示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
  • 科學家揭示小G蛋白Rheb疾病相關突變體調控mTORC1活性的分子機制
    G蛋白Rheb疾病相關突變體Y35N和D60K調控mTORC1活性的分子機制。與其他小G蛋白類似,Rheb主要依靠結合GTP和GDP狀態的循環過程中switch區域的構象變化,發揮分子開關功能,並通過switch區域與mTOR激酶相互作用進而別構調控mTORC1的活性。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再獲突破
    LSD2抑制OGT引起的腫瘤細胞生長機制示意圖 日前,復旦大學徐彥輝課題組在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領域獲得新進展
  • Mol.Cell Bio:揭示組蛋白H3K4甲基化抑制轉錄的分子機制
    真核生物染色質的組蛋白末端會發生多種化學修飾(包括乙醯化和甲基化修飾等),是真核生物細胞隨環境變化而改變基因表達譜式的重要調控方式。之前的研究發現組蛋白H3K4甲基化分布於基因的啟動子區,對基因轉錄主要起正調控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H3K4甲基化對某些基因表達起到抑制作用,其分子機制有待闡釋。
  • Sox2/Ddx5與R-loop協同調控體細胞重編程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Sox2/Ddx5與R-loop協同調控體細胞重編程機制獲揭示 早在2017年,姚紅傑課題組揭示了RBP Ddx5通過調節miR-125b代謝從而負向調控PRC1複合物的非經典亞基RING1和YY1結合蛋白(RYBP)的雙重功能,進而調控體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但是Ddx5作為RNA解旋酶在體細胞重編程中的功能仍然未知。
  • 科學網—科學家破譯「組蛋白密碼」識別新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記者日前從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獲悉,清華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和結構生物學中心李海濤課題組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從結構生物學角度解析組蛋白甲基化修飾識別新機制
  • 揭示細胞表觀信息穩定遺傳的相關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3月24日凌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國紅課題組在
  • 靶向幹預m6A通路抑制癌細胞新策略被發現—新聞—科學網
    該成果揭示了RNA甲基化m6A閱讀器YTHDF2在細胞周期中的作用,並闡明細胞周期通過影響YTHDF2蛋白穩定性形成前饋調控迴路的分子機制,為通過靶向幹預m6A通路抑制癌細胞增殖提供新的策略。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費啟立介紹,真核生物轉錄組RNA甲基化修飾m6A對基因的轉錄後水平調控起著重要的作用。
  • 生命科學學院王應祥課題組揭示減數分裂細胞中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研究表明,染色體濃縮主要由濃縮和粘黏蛋白複合體控制,但真核生物減數分裂進程中如何調控濃縮蛋白複合體,從而完成染色體的逐步濃縮機制尚不清楚。王應祥和馬紅團隊2016年揭示了植物減數分裂細胞特異編碼PHD結構域蛋白MMD1,其可能通過PHD識別組蛋白H3K4me3直接調控濃縮亞基CAP-D3的表達,從而控制了染色體的前期濃縮進程(Wang et al., Plant Cell)。
  • Nature: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
    MLL家族甲基轉移酶的活性調控機制。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組蛋白甲基化修飾在多種生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細胞內有多種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共同調節組蛋白的修飾狀態,在組蛋白甲基化狀態確定後,多種效應分子特異地讀取修飾信息,從而參與基因轉錄調控過程。近年來,人們逐漸鑑定出了一系列組蛋白甲基化修飾位點。組蛋白的甲基化修飾主要發生在賴氨酸(K)和精氨酸(R)殘基上。
  • 組蛋白研究進展速覽!
    在小鼠細胞中剔除基因Nsd1及其旁系同源物Nsd2導致DNMT3A重新分布到H3K36me3修飾的基因體上並且減少基因間DNA的甲基化。【2】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doi:10.1126/science.aaw5118在真核生物中,組蛋白與帶負電荷的雙螺旋DNA組裝成核小體。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調控實體瘤膀胱癌發生機制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團隊聯合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周芳堅團隊、謝丹團隊和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黃旲團隊合作研究,發現m5C通過細胞質內新結合蛋白YBX1調控mRNA的穩定性,進而調控膀胱癌的增殖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