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幹預m6A通路抑制癌細胞新策略被發現—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近日,國際期刊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RNA甲基化m6A閱讀器YTHDF2在細胞周期中的作用,並闡明細胞周期通過影響YTHDF2蛋白穩定性形成前饋調控迴路的分子機制,為通過靶向幹預m6A通路抑制癌細胞增殖提供新的策略。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費啟立介紹,真核生物轉錄組RNA甲基化修飾m6A對基因的轉錄後水平調控起著重要的作用。YTH結構域蛋白家族能夠特異識別轉錄組m6A修飾,並通過與其他蛋白相互作用調控RNA的穩定性、蛋白質翻譯等重要生物學過程。其中,YTH家族成員YTHDF2已經被證明通過招募不同的RNA酶促進轉錄本的降解。之前一些研究暗示,m6A修飾可能參與細胞周期調控,但是其內在機制未被揭示。

該項研究發現,在細胞周期中,時期特異的轉錄本在動態變化的同時伴隨著m6A修飾水平的變化,並且YTHDF2能夠促進細胞周期特異的轉錄本的降解。此外,YTHDF2敲除細胞系顯示出有絲分裂的推遲,暗示了其具有促進有絲分裂的作用。決定有絲分裂起始的關鍵激酶WEE1與CDK1通過磷酸化作用相互抑制活性,它們之間的平衡對細胞進入有絲分裂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研究發現,有絲分裂抑制因子WEE1轉錄本含有m6A修飾,YTHDF2能夠在RNA水平促進WEE1的降解,從而抑制WEE1的蛋白過度積累,保持CDK1活性。

研究還發現了YTHDF2蛋白本身受到細胞周期的調控。當CDK1活性被小分子抑制劑抑制時,YTHDF2蛋白能夠被快速降解。因此,CDK1-YTHDF2-WEE1三者組成了前饋迴路,調控細胞進入有絲分裂的時機。通過一系列對多種小分子抑制劑和siRNA的篩選實驗,研究者找到了調控YTHDF2蛋白降解的E3泛素化降解通路,發現CUL1/CUL4A、DDB1、SKP2等組成E3泛素連接酶複合體介導YTHDF2降解。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3000664

?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華東師大揭示KRAS突變肺腺癌代謝特徵—新聞—科學網
    在精準治療的時代,KRAS仍然是一個「難以琢磨」的靶點,雖然靶向KRAS(G12C)突變體的小分子藥物研發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然而針對KRAS其他突變體的藥物研發仍舉步維艱。 研究人員對KRAS同源細胞株的差異代謝產物進行通路富集分析,發現KRAS突變細胞中穀胱甘肽代謝通路異常,胞內胱氨酸和穀胱甘肽等代謝物含量明顯高於KRAS野生型細胞。
  • 科學家發現靶向TRADD可以同時恢復細胞穩態並抑制細胞凋亡
    神經退行性疾病是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但目前還沒有有效的幹預措施。 北京時間2020年9月23日晚23時,美國哈佛醫學院袁鈞瑛課題組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Modulating TRADD to restore cellular homeostasis and inhibit apoptosis」的研究論文,通過對TRADD蛋白進行調節可以同時恢復細胞內穩態並抑制細胞凋亡。
  • 科學家系統總結了癌症中RNA剪接異常及幹預策略
    大量研究表明,剪接異常在腫瘤中廣泛存在,並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已成為腫瘤生物學新興研究熱點,被認為是癌症治療的一類潛在新靶標。王澤峰實驗室與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王勇波實驗室題為「Splicing dysregulation in cancer: from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to a new class of therapeutic targets」的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了癌症中RNA剪接異常及幹預策略的研究進展
  • 腫瘤治療之:靶向胺基酸代謝
    因此,血清中精氨酸的快速消耗可作為癌症治療的新策略。精氨酸脫亞胺酶(ADI)和Arg1等可以分別通過將精氨酸轉化為瓜氨酸和鳥氨酸來耗盡血清中的精氨酸,產生抗腫瘤活性。ADI和Arg1介導的抗腫瘤機制包括:誘導細胞周期停滯、細胞凋亡、自噬和抑制血管生成。 來源於支原體的ADI與聚乙二醇綴合得到ADI-PEG20,抗原性顯著降低且半衰期明顯提高。
  • Cell death&differ:中國科學家發現抑制乳腺癌腫瘤幹細胞新策略
    研究人員通過體內和體外實驗證明激活toll-like receptor 3(TLR3)能夠促進乳腺癌細胞向腫瘤幹細胞(CSC)轉化,產生幹細胞特徵,而TLR3的這種促CSC轉化效應需要同時激活β catenin和NF-κB信號通路才能發生。這一研究成果為癌症治療中抑制CSC產生提供了新的策略。 研究人員指出,在2012年的統計中,乳腺癌是導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疾病。
  • 發展線粒體自噬過程的新探針和幹預自噬過程的新策略
    以自噬為靶點設計化學幹預分子,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不僅可以克服常規癌症治療時腫瘤細胞產生的抗藥性和抗凋亡性,而且可以招募免疫因子,從而進一步增強腫瘤治療效果,因此近年來備受關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德清課題組和活體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趙睿課題組合作,近年來開展了以四苯乙烯為關鍵骨架的腫瘤靶向螢光分子設計,取得了系列進展。設計合成了具有腫瘤細胞特異性的探針分子,建立了成像指導下的腫瘤治療新方法(Chem. Eur. J.
  • 解密癌細胞的「逃脫絕技」 基因突變之外還有這種方法!
    簡單來說,抗癌療法,尤其是靶向藥物,通常通過抑制特定靶點的功能來導致癌細胞的死亡。而癌細胞可以通過產生基因突變,導致它們可以繞過靶點被抑制的影響,比如在靶點蛋白上的突變導致藥物無法再跟靶點結合;或者激活信號通路下遊的效應子,或者激活替代生存信號通路。這些基因突變可能原先就在很少的細胞中存在,也可能在接受藥物治療的過程中產生。帶來的結果是攜帶突變的癌細胞對靶向療法產生耐藥性。
  • 解密癌細胞的「逃脫絕技」,基因突變之外還有這種方法!
    簡單來說,抗癌療法,尤其是靶向藥物,通常通過抑制特定靶點的功能來導致癌細胞的死亡。而癌細胞可以通過產生基因突變,導致它們可以繞過靶點被抑制的影響,比如在靶點蛋白上的突變導致藥物無法再跟靶點結合;或者激活信號通路下遊的效應子,或者激活替代生存信號通路。這些基因突變可能原先就在很少的細胞中存在,也可能在接受藥物治療的過程中產生。
  • 脂肪肝研究新進展:抑制Notch信號通路的NAFLD肝纖維化治療新策略
    他們的研究顯示抑制Notch信號可能是治療NAFLD肝纖維化的新策略。 在自然條件下,肝細胞分化結束後,Notch信號就失活了,但Zhu團隊發現NAFLD患者和飲食誘導的NASH小鼠肝臟中Notch信號通路明顯上調,更重要的是,敲除NASH小鼠肝臟的Notch可以使肝纖維化得以顯著改善。
  • 二甲雙胍誘導癌細胞焦亡為克服放/化療耐受提供新策略
    暨南大學張灝教授課題組在體外和體內實驗中發現二甲雙胍可以誘導食管癌的細胞焦亡。儘管目前二甲雙胍抗腫瘤的研究較多,但其抗腫瘤的直接作用機制尚不明確。課題組發現二甲雙胍引起食管癌細胞焦亡的機制是通過上調非編碼RNA中的microRNA-497,microRNA-497在很多情況下是一個抑癌分子,microRNA-497可以抑制腳手架癌基因蛋白(scafford oncogenic protein)PELP1。PELP1最早被定義為共轉錄激活因子,也參與調控乳腺癌等腫瘤耐藥。
  • 多篇重要研究成果聚焦癌細胞耐藥研究新進展!
    卡波西氏肉瘤是一種與免疫抑制有關的疾病,主要與愛滋病有關。這些腫瘤沒有特異性療法,預後可能很差。現在,由葡萄牙醫學研究所Jo?oLobo Antunes小組負責人Pedro Simas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病毒蛋白LANA區域是病毒潛伏在人體細胞中並造成持續感染的關鍵。
  • 新發現 這種天然分子可能會抑制癌細胞!
    新發現 這種天然分子可能會抑制癌細胞!研究人員發現,在經歷沃伯格效應的癌細胞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他們在一種名為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的酶(糖分分解需要酶)上進行研究,這一酶控制著葡萄糖在癌細胞中被加工的速率。
  • 金斯瑞解讀|藥物發現新維度:靶向GPCR複合物
    據統計靶向GPCR藥物銷量佔全球市場的27%。然而,隨著對新型和改良藥物的不斷探索,開闢了靶向受體複合物的新策略。受體複合體是由核心受體蛋白和受體相關蛋白組成,對受體的整體結構、功能和定位有著深遠的影響。
  • 用於腫瘤靶向治療的酶促級聯反應新策略
    在疾病靶向治療中對蛋白質活性的選擇性控制是蛋白質療法的一個重要難題。特別是,能夠選擇性地控制蛋白質活性,使其在被外源性刺激或惡性細胞微環境(內源性因素)「激活」之前保持「惰性」,這種技術非常有限。因此,研究設計功能蛋白質的可控激活新策略勢在必行。近來,基於化學修飾和脫籠化學反應的策略在蛋白質外源性幹預和功能激活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 J Med Chem: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克服癌細胞對靶向性療法的耐受性
    2020年4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抑制HSP72蛋白的新方法,HSP72對於幫助癌細胞存活並抵禦療法非常重要,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人員發現靶向作用該蛋白的新型癌症藥物。
  • 程序化阻斷癌細胞EGRFR、誘導DNA損傷和抑制PARP的三元體系分子的...
    他的研究項目集中在一種新的腫瘤靶向方法上,這是在他的癌症藥物研究實驗室發起的,被稱為「綜合靶向概念」。這種方法尋求賦予強有力的DNA損傷劑信號抑制特性,目的是幹擾導致細胞凋亡的機制。損傷和阻斷其修復)集中到單個分子中的組合分子JS230,它能夠以劑量依賴的方式抑制EGFR(EGF receptor)、損傷DNA以及通過抑制DNA修復酶(PARP)來殺傷癌細胞。
  • 【學術前沿】張曄/周兆才合作報導靶向脂筏的分子自組裝調控Hippo...
    針對Hippo-YAP信號通路的藥物研發已成為國際前沿熱點,但十分具有挑戰性,且目前的設計策略大多局限於靶向通路下遊。周兆才課題組多年致力於Hippo-YAP信號傳導機制及相關靶向策略的研究,近期發現磷酸酶PP2A抑制Hippo信號的分子機制並設計研發特異性靶向恢復Hippo活性的抗腫瘤環肽(詳見BioArt報導:Cancer Cell丨周兆才團隊揭示胃癌中Hippo信號丟失的分子機制並研發可重新激活Hippo激酶腫瘤抑制活性的穩定環肽)。
  • 科學家發現靶向銅離子伴侶蛋白調控劑的抗腫瘤作用機制
    種種證據都表明,靶向銅離子調控和轉運通路的藥物研究可能成為抗腫瘤藥物研發的新策略。作為這類新型抑制劑的第一個成員,DC_AC50的發現為幹預和攻克銅轉運紊亂提供了新的途徑。臨床研究發現,癌症患者血漿中銅離子的濃度與腫瘤的惡化程度以及藥物治療的反應相關。通過銅離子螯合劑四硫鉬酸鹽(Tetrathiomolybdate,TM)減少體內銅離子的含量可以顯著減緩腫瘤的血管生成,抑制腫瘤生長。最近研究證實,銅離子在介導BRAF信號通路、促進腫瘤細胞增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 科研人員利用RNA編輯策略實現對逆轉錄轉座子的編輯幹預
    前期科學家嘗試用CRISPR-Cas9編輯消除病人體內的HIV-1,抑制作為器官移植供體的豬體內內源性逆轉錄病毒(ERVs),和消除水稻育種中逆轉錄轉座子Tos17的幹擾,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雖然近年來發現的、專門靶向編輯RNA的 CRISPR第VI亞型 Cas13,為對逆轉錄病原體的編輯幹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技術策略。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提出治療膠質瘤的新策略
    針對IDH1突變中變化的代謝途徑進行藥物幹預,將可能提示全新的膠質瘤治療方案。該研究團隊發現IDH1突變的癌細胞中,由抗氧化應激轉錄因子(Nrf2)調控的穀胱甘肽合成代謝通路十分活躍。通過體外和體內研究發現,對穀胱甘肽合成代謝途徑進行藥物幹預,可使IDH1突變的癌細胞凋亡,並提出了治療IDH1突變型膠質瘤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