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利用RNA編輯策略實現對逆轉錄轉座子的編輯幹預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Cell Discover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郝沛利用RNA編輯策略、編輯幹預逆轉錄轉座子的合作研究論文:Interfering with retrotransposition by two types of CRISPR effectors: Cas12a and Cas13a。該研究利用逆轉錄病毒/逆轉錄轉座子生命周期中具有DNA和RNA兩個不同階段的特性,首次採用RNA編輯的策略,實現了對逆轉錄轉座子Tf1(類似於逆轉錄病毒的模式生物)的編輯幹預。同時,該工作還第一次採用CRISPR-Cas12a對逆轉錄病原體的DNA階段進行編輯,達到了100%的編輯幹預效率。

該研究開拓了對逆轉錄病原體(包括外源的逆轉錄病毒、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逆轉錄轉座子)進行編輯幹預的新思路。為RNA編輯和DNA編輯技術應用於逆轉錄病毒感染阻斷、器官移植中的內源逆轉錄病毒失活和種質資源培育中的逆轉錄轉座子抑制,提供了新的技術策略和並建立了系統參數。

近年來,CRISPR系統開始發展成為對抗逆轉錄病原體(包括外源的逆轉錄病毒、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和逆轉錄轉座子)非常有前途的重要技術。外源和內源性的逆轉錄病毒是引發人體疾病的嚴重起因,也是器官移植(同種和異種器官移植術)中重大的風險因素。導致疾病的著名外源和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包括HIV-1、HTLV-1、HERV-K等。前期科學家嘗試用CRISPR-Cas9編輯消除病人體內的HIV-1,抑制作為器官移植供體的豬體內內源性逆轉錄病毒(ERVs),和消除水稻育種中逆轉錄轉座子Tos17的幹擾,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雖然近年來發現的、專門靶向編輯RNA的 CRISPR第VI亞型 Cas13,為對逆轉錄病原體的編輯幹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技術策略。由於逆轉錄病毒/逆轉錄轉座子生命周期中具有DNA和RNA兩個不同階段的特性,理論上RNA編輯的方法可以通過編輯RNA中間體,有效幹預和對抗逆轉錄病原體,但這一技術策略迄今為止尚沒有被探索過。另外,近年來發現與CRISPR-Cas9類似、作用於DNA的CRISPR第V亞型Cas12a,具有一些優秀特性,包括對PAM區的不同要求、自處理產生crRNA的能力和更高的靶向效率。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Cas12a應用於編輯幹預逆轉錄病原體的報導。本研究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

構建了Tf1逆轉錄轉座的報告系統。為了應用RNA編輯(利用Cas13a)的技術策略和Cas12對逆轉錄病原體編輯幹預,郝沛課題組與合作者首先構建了Tf1逆轉錄轉座的報告系統。他們在Tf1的NEO基因中引入了反向的內含子(構建多達4種不同的內含子序列),這樣Tf1轉錄剪接後新形成的Tf1產物將不具有這些引入的內含子。然後通過設計crRNA,在實驗中特異性靶向這些新形成的不包含內含子的Tf1產物。

首次證明RNA編輯顯著幹預抑制Tf1逆轉錄轉座活性。郝沛課題組與合作者設計了Cas13靶向Tf1中間轉錄本的兩個特異位點和隨機對照的實驗,獲得了對Tf1轉座活性的16%和60%的顯著編輯抑制效果。更進一步,對比Cas13a與靶標結合被激活後(由於其亂切割活性)導致原核宿主細胞生長停滯的現象,研究者沒有觀察到Tf1在真核宿主中激活導致細胞停止生長的現象。這暗示了RNA編輯技術在真核宿主的安全性,也表明Cas13a在真核細胞與細菌細胞中的作用機制有所不同。

第一次採用CRISPR-Cas12a實現對逆轉錄病原體DNA階段進行編輯幹預。通過設計Cas12a靶向Tf1逆轉錄本的多個特異位點(5個crRNA設計)和隨機對照的實驗,發現Cas12a對Tf1逆轉錄轉座的顯著編輯抑制作用(達到90%)——雖然仍有殘餘的Tf1轉座發生。研究者猜測殘餘的轉座活性,是由於Tf1中間產物被VLP包裝保護的結果。所以更進一步,通過延長crRNA的表達時間,

這些研究成果,開拓了對逆轉錄病毒/逆轉錄轉座子進行編輯幹預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比較了RNA編輯和DNA編輯的不同作用機制,完成了兩類機制對逆轉錄病原體複製和轉座的編輯幹預效果的定量分析,為新技術策略發展建立了基礎並提供了系統參數。

該項研究工作由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員郝沛與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軒、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王紅兵(Hongbing Wang)合作完成。張牛冰和荊新云為共同第一作者。相關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戰略先導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

上海巴斯德所等利用RNA編輯策略實現對逆轉錄轉座子的編輯幹預

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相關焦點

  • 上海巴斯德所等利用RNA編輯策略實現對逆轉錄轉座子的編輯幹預
    5月19日,Cell Discover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郝沛利用RNA編輯策略、編輯幹預逆轉錄轉座子的合作研究論文:Interfering with retrotransposition by two types of
  • PNAS:反轉錄轉座子編碼蛋白質結構研究揭示分子進化
    被稱為LINE-1的反轉錄轉座子是一種可以繁殖並能在不同方位插入染色體DNA中的移動遺傳因素。這就會打亂融合的遺傳密碼,由此對宿主生物體帶來嚴重後果。另一方面,這也會引起遺傳變異,這也是物種進化的先決條件。現在L1ORF1p蛋白質的結構有利於對LINE-1移動機製做出更精確的學術研究。這就為反轉錄轉座子和反轉錄病毒的關係提供了新視角,也可能為人類和動物的某些進化過程提供了新視角。
  • 通過RNA修復模板實現植物CRISPR精準編輯
    對於利用CRISPR/Cas系統進行作物遺傳改良來說,以HDR方式實現優異等位基因替換和基因定點插入比基因敲除的需求更廣。
  • ...基因編輯大牛張鋒開發出新型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相關轉座酶
    2019年6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和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的研究人員發現CRISPR相關的轉座子可用於將定製的基因插入到DNA中而不需要切割它。
  • 《基因發展》抗癌基因p53可通過阻斷逆轉錄轉座子避免致癌突變
    近期在《基因發展》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的資深作者、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細胞生物學教授John Abrams博士說,關於逆轉錄轉座子與癌症的聯繫由來已久,這項研究在人類p53和逆轉錄轉座子之間建立了首個經驗聯繫。p53作為抗癌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已被證實。當細胞處於壓力或分裂異常時,比如腫瘤,它可以阻止細胞生長或誘發細胞自殺。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雖然這項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它證明了通過基因編輯增強免疫反應的可行性。重要的是,這項技術不影響生殖細胞,因此避免了CRISPR幹預有時引發的倫理問題。如果能夠實現,這種新的免疫方法不僅可以對愛滋病毒有效,還可以治療任何對特定抗體敏感的疾病。
  • HERV-H逆轉錄轉座子功能獲揭示
    HERV-H逆轉錄轉座子功能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0 14:43:4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兵和Neil C.Chi研究組合作發現,轉錄活躍的HERV-H逆轉錄轉座子,能夠在人類多潛能幹細胞中劃分拓撲相關結構域
  • 我國科研人員發布新型基因編輯技術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 魏夢佳)北京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期刊《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一種新型的核糖核酸(RNA)單鹼基編輯技術。利用該技術,研究人員在一系列疾病相關基因轉錄本中實現了高效、精準的編輯。該技術的建立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疾病治療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工具。
  • 科學家揭示真核基因組轉座子寄生策略多樣性—新聞—科學網
    他們對基因組中常見的寄生性轉座子元件(又稱跳躍因子)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揭示了轉座子的兩種依賴宿主基因轉錄的基因組整合策略。這一發現為解析複雜的真核生物基因組提供了「基因組生態學」視角。 論文第一作者張新巖介紹,轉座子是基因組中的「自私」元件,也是基因組複雜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轉座子拷貝數的增加會導致基因組大小、複雜性和不穩定性的增加。
  • 基因編輯釀酒酵母深度解析-源井生物
    研究人員通過發酵和轉錄組分析研究了GPM1敲除突變體的生長反應。此外,研究人員將生長結果與通過使用的基因組,促進新陳代謝模型進行模擬獲得的結果然後再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甘油僅需少量即可用於生長。我們的發現強烈暗示了敲除突變體的生長能力嚴重受損,該突變體呈現出參與戊糖磷酸途徑和乙醛酸分路的基因的轉錄水平增加。這些結果表明試圖補償由突變體內糖酵解/糖異生基因的缺失引起的能量失衡。
  • 章魚具有強大的RNA編輯能力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地理新聞網 章魚、魷魚和烏賊經常並不嚴格地遵循其DNA中的遺傳指令,相反,它們利用酶清除RNA中的特定鹼基A(腺苷),並且利用一種不同的鹼基I(肌苷)替代它們。大多數動物很少使用這種被稱作RNA編輯的過程重新編碼蛋白,但章魚等頭足類動物在一半以上的轉錄基因中編輯RNA。
  • 基因編輯iPSCS敲除技術原理與潛在的治療應用-源井生物
    基因編輯技術對該應用程式很有用。這項研究的目的是開發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組編輯策略,以靶向和糾正患者衍生的iPSC中三種最常見的致病變體類型:(1)外顯子,(2)深度內含子(3)主導功能。研究人員開發了針對雄性生殖細胞相關激酶(MAK)外顯子9的純合Alu插入的同源性定向修復策略,並證明了患者細胞中視網膜轉錄本和蛋白質的還原。
  • 利用sgRNA文庫進行全基因組編輯的策略~
    近年來,CRISPR-Cas9系統被不斷改進,已逐漸成為適用於各類生物基因編輯的強大工具。無論是在DNA水平上進行單鹼基編輯、小片段缺失、突變,還是在RNA水平上轉錄調控RNA、實現RNA幹擾,或是基於表觀遺傳學調控DNA甲基化等各方面的研究,都給科研工作者帶來極大的便利。
  • 揭示RNA編輯核心蛋白ADAR全轉錄組RNA底物特徵
    ADAR蛋白家族能分離到特定RNA的雙鏈區域,並催化A鹼基發作脫氨基反響生成I鹼基,招致A-to-I RNA編輯。A-to-I RNA編輯是動物中最普遍的RNA編輯類型,普遍的參與轉錄程度和轉錄後程度的多種基因調控機制,比方在轉錄組程度改動胺基酸序列,調控mRNA剪切、mRNA穩定性和環狀RNA構成等等。
  • PNAS:水稻中的H3K4特異性去甲基酶參與控制轉座子活性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組蛋白H3K4去甲基化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證實水稻中的H3K4特異性去甲基酶JMJ703參與控制了轉座子活性,相關研究論文於1月14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領導這一研究的是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曹曉風(Xiaofeng Cao)。
  • Cas9穩轉細胞株,令CRISPR/Cas9基因編輯更高效
    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作為第三代基因編輯工具,自2012年面世以來,極大簡化了基因編輯操作,降低了研究門檻,讓基因編輯迅速成為熱門領域。隨之大量基於CRISPR/Cas系統的實驗方法被開發出來。
  • 陳其軍/高彩霞合作利用引導編輯技術對玉米基因組進行精準編輯
    Genome Biology | 陳其軍/高彩霞合作利用引導編輯技術對玉米基因組進行精準編輯來源 | Genome Biology該研究首次報導了利用引導編輯技術(prime editing)對玉米基因組進行精準編輯的研究。
  • 人轉錄組中存在大量RNA編輯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臺灣長庚大學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對人類轉錄組中的RNA編輯位點進行測定和分析的新型計算方法,並發現人類轉錄組中存在大量的RNA編輯現象,該成果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革命性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系統實現了在基因組特定位點進行精準編輯。不過,以經典的CRISPR/Cas9為例,從基因組中刪除DNA片段相對容易,要用另一段序列替換原有DNA片段則困難得多。之所以新的CRISPR升級版本可以讓插入DNA變得更容易,關鍵在於首創性地利用了「跳躍基因」。顧名思義,這類DNA片段在基因組中有移動能力。跳躍基因又叫轉座子,可以利用編碼的轉座酶將自己從原來的位置切割出來,並「跳躍」到基因組的其他位置插入進去。
  • 基因編輯技術新突破!科學家可以一次編輯多個基因組片段
    這一技術突破,有望幫助科研人員深入理解不同 DNA 片段如何在健康和疾病中協同作用。基於 CRISPR 的基因編輯技術徹底改變了人類基因組的研究,它使得科研人員可以通過精確敲除人體內的任何基因來獲取對相關基因所具有功能的認知,但這類方法依然具有一些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