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 這種天然分子可能會抑制癌細胞!

2021-01-08 一品手機網
新發現 這種天然分子可能會抑制癌細胞!
2017.09.15 12:09: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9月15日報導 文/sharon

沃伯格效應描述了一種現象,即癌細胞貪婪地消耗葡萄糖,這是科學家們早就知道的,但卻沒有成功利用這一方法來阻礙腫瘤的生長。

現在美國杜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不僅解開了癌症細胞用於碳水化合物代謝的不尋常的配線系統,而且還發現了一種天然化合物,在實驗室研究中有選擇性地關閉該系統(癌症細胞用於碳水化合物代謝的不尋常的配線系統)。

Jason Locasale(杜克大學藥理學與癌症生物學系助理教授)說:「沃伯格效應已經有幾十年了,但其根本原理仍不清楚。我們從這個效應的想法開始,如果你能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那麼你就能更好地控制它,我想我們也將會對此有新的認識。」

沃伯格效應

沃伯格效應(Warburg effect) 是由德國生物化學家奧託・沃伯格(Otto Warburg,1883~1970)於1930年發現的。他發現腫瘤細胞產生能量的方式極為特別: 健康細胞依靠線粒體氧化糖類分子釋放出有用的能量, 而大多數腫瘤細胞則通過產能率相對較低糖酵解作用為自身供能。這種作用機制不需要氧氣也不需要線粒體參與。惡性,生長迅速的腫瘤細胞通常的糖酵解率比他們的正常組織高達200倍。這種情況,即使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也會發生。

Locasale和他的同事,包括該研究的主要作者Maria Liberti,研究了癌細胞,想知道他們的新陳代謝是如何與正常細胞發生如此劇烈變化的,正常細胞使用氧氣來分解糖。相反,癌細胞會通過發酵分解糖,而這種發酵效率較低,因此需要更多的糖

研究人員發現,在經歷沃伯格效應的癌細胞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他們在一種名為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的酶(糖分分解需要酶)上進行研究,這一酶控制著葡萄糖在癌細胞中被加工的速率。

GAPDH酶

GAPDH或G3PDH是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的英文縮寫。GAPDH是糖酵解反應中的一個酶,廣泛分布於各種組織中的細胞。

GAPDH(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是參與糖酵解的一種關鍵酶,由4個30-40kDa的亞基組成,分子量146kDa,檢測條帶大約在36kDa。GAPDH基因幾乎在所有組織中都高水平表達,廣泛用作蛋白質印跡蛋白質標準化的內參。因為GAPDH 作為管家基因在同種細胞或者組織中的蛋白質表達量一般是恆定的,因此在使用GAPDH內參抗體時,將每個樣品測得的目的蛋白含量與本樣品的GAPDH含量相除,得到每個樣品目的蛋白的相對含量,然後才進行樣品與樣品之間的比較。

儘管在許多癌症中,沃伯格效應的作用是很強的,但在有些癌症中也是沒有效的。通過考察GAPDH酶,杜克團隊能夠開發一種預測模型,來測量癌細胞在沃伯格效應的影響下有多廣泛。當效果最強時,腫瘤可能很容易受到針對該過程治療的影響。

Liberti說:「我們已經在遺傳學上看到,癌症可以根據某些突變是否存在而成為靶點,也可能是根據它們的新陳代謝有選擇性地靶向腫瘤,也可能產生類似的影響。」

在他們的發現這個現象之後,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這些文獻,看看是否有任何已知的化合物可以阻止GAPDH酶。

一種叫做koningic acid(KA)的分子似乎有潛力阻止GAPDH酶。這種分子是由一種吃糖的真菌所產生的,這種真菌在甜土豆等糖豐富的環境中生存。這種真菌能產生KA,KA可抵禦可能試圖竊取其糖源的細菌。研究人員懷疑KA可能是一種自然分子,可以參與加速葡萄糖代謝的生物或系統,研究人員在癌細胞和小鼠模型中對這種分子進行了測試。

他們發現:KA確實能有選擇性地抑制GAPDH酶,可以抑制在經歷了沃伯格效應的腫瘤中靜脈葡萄糖的消耗,並單獨留下正常的細胞

Locasale說,他們的研究結果值得進一步研究,特別是要確定KA的影響,是否可以在其他動物和細胞研究中有同樣的效果,以及其他類似藥物的分子是否可以沿著同樣的能量途徑工作。

Locasale說:「這些發現不僅表明了KA的功效與沃伯格效應有關,而且還提供了一個治療癌症的窗口,這可能會提供另一種方法來攻擊癌症基因構成之外的腫瘤。」

小編說兩句:

癌細胞會加快分解糖的速率,而GAPDH酶可以加快糖分的分解。新發現的天然分子koningic acid能有選擇性地抑制GAPDH酶,從而可以抑制葡萄糖的消耗,也就是說這種天然分子可能可以抑制癌細胞。如果進一步試驗,相信不久就會進入臨床試驗啦!(sharon)

相關焦點

  • 《科學》:西蘭花裡的這種分子,真的可以抑制癌症-虎嗅網
    由哈佛大學科學家領銜的一支科研團隊發現,西蘭花等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種天然分子,真的可以抑制腫瘤生長。我們知道,癌症的發病有很多種原因,其中很多病例的背後是基因突變。如果致癌基因發生突變,變得過於活躍,就會驅動癌症的發生。同理,如果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失去功能,也一樣會促進癌症的發展。
  • 程序化阻斷癌細胞EGRFR、誘導DNA損傷和抑制PARP的三元體系分子的...
    這種方法尋求賦予強有力的DNA損傷劑信號抑制特性,目的是幹擾導致細胞凋亡的機制。損傷和阻斷其修復)集中到單個分子中的組合分子JS230,它能夠以劑量依賴的方式抑制EGFR(EGF receptor)、損傷DNA以及通過抑制DNA修復酶(PARP)來殺傷癌細胞。
  •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 2020-07-16 0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學家發現天然病毒殺死癌細胞且無副作用
    從某個層面來說,顏光美得以發現天然病毒M1的功效,屬於偶然,但也屬於必然。  「應該說,我們的相關研究持續了10年之久。」10月14日下午,顏光美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感慨地說。  M1病毒是之前在中國海南島採集到的蚊子身上發現的病毒,但此前科學家對這種病毒特性的了解並不全面,也沒有人將其和癌症聯繫在一起。
  • 靶向幹預m6A通路抑制癌細胞新策略被發現—新聞—科學網
    該成果揭示了RNA甲基化m6A閱讀器YTHDF2在細胞周期中的作用,並闡明細胞周期通過影響YTHDF2蛋白穩定性形成前饋調控迴路的分子機制,為通過靶向幹預m6A通路抑制癌細胞增殖提供新的策略。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費啟立介紹,真核生物轉錄組RNA甲基化修飾m6A對基因的轉錄後水平調控起著重要的作用。
  • 癌細胞發信號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
    《自然·免疫學》雜誌27日發布了一項癌症領域重要研究成果: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癌細胞表面對人體清道夫
  • 癌細胞對療法產生耐受性分子機制 可能幫助開發新型抗癌療法
    Integrative Gene Expression and Mathematical Flux Balance Analysis Identifies Targetable Redox Vulnerabilities in Melanoma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一種特殊酶類,其或能在癌症藥物療法治療時仍然保持腫瘤細胞的生長,相關研究結果或為科學家們開發新方法來阻斷癌細胞生長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
  • ...癌細胞抑制抗腫瘤免疫反應新機制---從遠處釋放攜帶PD-L1的外泌體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釋放生物「無人機」---在血液中循環的被稱作外泌體(exosome)的小囊泡,這些小囊泡攜帶著PD-L1蛋白,這種蛋白導致T細胞在到達腫瘤並進行戰鬥之前精疲力竭---來協助這種鬥爭。儘管這項研究主要針對轉移性黑色素瘤,但是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乳腺癌和肺癌也會釋放攜帶著PD-L1的外泌體。
  • 科學家發現抑制癌細胞發展擴散的新辦法——「聰明」療法
    據英國《自然》周刊網站6月29日報導,Clever-1(也叫Stabilin-1和FEEL-1)是一種在淋巴內皮細胞、竇內皮細胞以及免疫抑制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上表達的清道夫受體。它在癌細胞生長和擴散中的作用最早在Stab1基因敲除小鼠身上突顯,這種小鼠的原發性腫瘤和轉移瘤較小。
  • 又有新伎倆!癌細胞藉此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
    癌細胞以擅長製造混亂而聞名。隨著癌細胞的分裂,DNA 片段甚至整條染色體都可能重複、突變或完全丟失。這被稱為染色體不穩定性。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現象與癌症的侵襲性有關。 有時,來自不穩定染色體的 DNA 片段最終會跑到細胞核外,並漂浮在細胞質中。
  • 解密癌細胞的「逃脫絕技」 基因突變之外還有這種方法!
    簡單來說,抗癌療法,尤其是靶向藥物,通常通過抑制特定靶點的功能來導致癌細胞的死亡。而癌細胞可以通過產生基因突變,導致它們可以繞過靶點被抑制的影響,比如在靶點蛋白上的突變導致藥物無法再跟靶點結合;或者激活信號通路下遊的效應子,或者激活替代生存信號通路。這些基因突變可能原先就在很少的細胞中存在,也可能在接受藥物治療的過程中產生。帶來的結果是攜帶突變的癌細胞對靶向療法產生耐藥性。
  • 解密癌細胞的「逃脫絕技」,基因突變之外還有這種方法!
    簡單來說,抗癌療法,尤其是靶向藥物,通常通過抑制特定靶點的功能來導致癌細胞的死亡。而癌細胞可以通過產生基因突變,導致它們可以繞過靶點被抑制的影響,比如在靶點蛋白上的突變導致藥物無法再跟靶點結合;或者激活信號通路下遊的效應子,或者激活替代生存信號通路。這些基因突變可能原先就在很少的細胞中存在,也可能在接受藥物治療的過程中產生。
  • 研究人員發現染色體不穩定性是如何讓癌細胞避開免疫防禦的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眾所周知,癌細胞會傳播基因混亂。當癌細胞分裂時,DNA片段甚至整個染色體都可能被複製、突變或丟失。這被稱為染色體不穩定性,斯隆·凱特琳紀念醫院的科學家們已經了解到,它與癌症的侵襲性有關。
  • 陳志南、姜學軍團隊揭示癌細胞鐵死亡分子機制
    陳志南、姜學軍團隊揭示癌細胞鐵死亡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5 14:35:10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姜學軍和中國空軍醫科大學陳志南研究團隊合作取得一項新進展。
  • Nature:活性氧ROS實際上可能抑制腫瘤生長
    species, ROS)通過造成DNA損傷和激活癌基因(oncogene)的方式促進癌症產生,但是根據2011年7月6日在線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上提供的新數據[1]表明ROS實際上可能抑制腫瘤生長。
  • 科學家研究發現癌細胞如何逃避免疫防禦,研發新的治療方法
    染色體越不穩定,這些染色體中的DNA片段就越有可能在不屬於它們的地方結束:在細胞的中央核外漂浮在細胞質中。 細胞將這些無賴的DNA片段解釋為病毒入侵者的證據,這會引起他們內部的警鐘並導致炎症。免疫細胞移動到腫瘤的部位,產生防禦性化學物質。一個謎是為什麼這種由癌細胞引發的免疫反應並不意味著它們的崩潰。
  • 胰腺癌治療新靶點,有望讓癌細胞「斷糧」!
    眾所周知,RAS基因會導致90%的胰腺癌患者出現腫瘤異常生長,也促進了提供這種生長所需基礎的過程。 這種過程稱為巨胞飲作用(Macropinocytosis),它吞噬蛋白質和脂肪,並可分解為胺基酸和代謝產物,用於構建新的蛋白質、DNA鏈和細胞膜。沒有這些給養,癌細胞就無法繁殖。
  • 直接殺死癌細胞的食物,吃什麼能殺死癌細胞
    能夠殺死癌細胞或者抑制癌細胞的,只有化療藥物和放射線,即化療和放療。當然,都有相當厲害的副作用。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食物能夠確切有效的抗腫瘤,但是健康的飲食確實有防癌的作用。這話似乎有些矛盾,且聽福爸慢慢道來。
  • 癌細胞「綁架」神經元幫自己壯大,科學家破譯癌細胞分子機制 |...
    也就是說,p53蛋白缺乏,導致腫瘤中新神經元增多,患者的存活時間變短。那神經元是受到了怎樣的刺激而增多?研究發現,口腔癌會通過發射細胞外囊泡與神經進行溝通,囊泡中的microRNA與神經連接。接著,對比缺乏p53蛋白和正常p53條件下,人類癌細胞釋放的細胞外囊泡是否不同。
  • MIT生物學家揭秘:為什麼癌細胞會浪費這麼多能量
    早在20世紀20年代,德國化學家奧託-沃伯格發現,癌細胞對糖的代謝方式與健康細胞通常的代謝方式不同。從那時起,科學家們就試圖弄清楚為什麼癌細胞會使用這種效率低得多的替代途徑。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現在已經找到了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的可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