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綁架」神經元幫自己壯大,科學家破譯癌細胞分子機制 |...

2021-01-07 澎湃新聞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

曉查 賴可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癌細胞通常會纏繞在神經元之間,這給治療癌症帶來很大的困難。

研究表明,腫瘤裡如果含有許多神經元,病情就更嚴重。

癌細胞和神經元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最新一期Nature封面文章揭開了謎底:癌細胞能夠把神經元「化敵為友」。

簡單講,就是癌細胞能發射信號,促成一種腎上腺素神經元生長,這些神經元在癌組織中增殖,就等於在幫癌症壯大。

但是到如果要具體到分子作用層面,還要慢慢講:

綁架神經元

惡性腫瘤是複雜的多細胞集合。腫瘤細胞被其他類型的正常細胞包圍,共同形成了腫瘤微環境。

其中有「纖維母細胞」、「免疫細胞」,前者幫助腫瘤細胞生長擴散,後者負責消滅腫瘤細胞。所以過去人們希望搞清楚這兩種細胞與腫瘤細胞的作用機理。

然而,人們卻忽略了腫瘤微環境中的另一種細胞:神經細胞。

去年Nature的一篇文章發現,癌細胞可以和神經元突觸連接起來,形成電活性組織。該組織可以向腫瘤細胞網絡中的腦瘤細胞發出信號,促進其遷移和生長。

而且,腫瘤微環境中的神經元密度往往很高,腫瘤細胞似乎還有一種操控神經元增長的方法。

這次科學家研究了在頭頸部的癌症。通過觀察小鼠模型和人類口腔鱗狀細胞癌(OCSCC)的移植樣本,研究者發現,如果一種叫做p53蛋白缺乏,腫瘤微環境中的神經元密度就會很高。

p53基因突變的是最常見的一種癌細胞變異,大約60%的結腸癌,50~80%的肺癌和95%的卵巢癌都是它造成的。

如果腫瘤微環境中有更多神經元,腫瘤組織就生長更快,也更容易擴散,導致患者存活時間大大縮短。

也就是說,p53蛋白缺乏,導致腫瘤中新神經元增多,患者的存活時間變短。

那神經元是受到了怎樣的刺激而增多?

研究發現,口腔癌會通過發射細胞外囊泡與神經進行溝通,囊泡中的microRNA與神經連接。

接著,對比缺乏p53蛋白和正常p53條件下,人類癌細胞釋放的細胞外囊泡是否不同。

果然不同,缺乏p53蛋白的時候,癌細胞的囊泡就會少一種叫做miR-34a的microRNA。這樣,癌細胞釋放出的信號就會誘導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生長。

就是這種神經元被癌細胞「綁架」了,它會利用腎上腺素來激活神經元中的信號,加速生長,而且這種神經元軸突上的分支更多。

不僅如此,沒有腎上腺素能神經元幫助自己的時候,癌細胞也有辦法「無中生有」。它的microRNA與感覺神經連接,就能把感覺神經元變成腎上腺素神經元。

為了確定是缺乏miR-34a造成的後果,科學家又做了一組實驗。

當把來自缺乏p53條件下腫瘤分泌的囊泡注入具有正常p53腫瘤的小鼠體內時,後者的腫瘤發生了變化,會比正常情況下更大,並且周圍神經元更多。

這表明這些囊泡的內容物驅動了新神經元形成。

而miR-34a是關鍵的成分,如果有它存在,能夠阻斷神經元增殖,使神經元保持當前狀態。

論文的作者之一,醫學博士George Calin表示;

論文首次將神經元參與腫瘤生成的機制展現出來,這是一個新的癌症標誌。

治療方法

這一發現也啟發了癌症的治療方式。

既然是癌細胞「綁架」腎上腺素能神經元幫自己,那麼應該把它們管住,就是找到了治療的靶點。

有一種叫做卡維地洛(carvedilol)的藥物能作用於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其信號傳導。

於是研究人員就在小鼠身上做實驗,先給小鼠用卡維地洛,再注射缺乏p53的癌細胞。結果發現使用卡維地洛護身的小鼠,腫瘤的生長速度和增殖指數低於對照組。

△和對照組相比,carvedilol組的Ki-67指數更低,說明增殖被抑制

這一結果也與對人類患者的樣本分析一致。

對安德森癌症中心的70名患者進行分析後發現,口腔癌組織中腎上腺素神經元密度較大的患者,無瘤生存率和總體存活率都較低。兩者相關性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接下來,研究小組準備進一步開發相關臨床試驗,使用腎上腺素阻滯劑和其它藥物聯合治療癌症。

研究小組認為,神經密度測量值或許可以作為口腔癌侵襲性的預測指標。他們相信,目前的結果為癌症研究開闢了一個新領域。

論文的第一作者Amit說:

神經元控制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它們控制我們的自願和非自願身體機能,很明顯他們參與了癌症。

也許以後隨著研究進展,我們能見到新的靶向藥問世。

研究團隊

這篇文章來自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通訊作者一共三人。

該中心助理教授Moran Amit。他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薩克勒醫學院獲得醫學學位。

△Moran Amit

George A Calin,該中心RNA幹擾和非編碼RNA中心聯合主任和腫瘤醫學實驗治療學系教授。

此外,他還是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分校生物醫學博士課程的聯合主任。

△George A Calin

Jeffrey N. Myers,該中心頭頸外科系主任。安德森癌症中心頭頸外科學術計劃副主席。他的研究興趣集中在口腔癌中的p35突變。

△Jeffrey N. Myers

論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1996-3

參考連結: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2-absent-p53-oral-cancers-reprogram.html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 完 —

3期圖像處理系列課程開始報名了~

2.27第一期課程,來自NVIDIA開發者社區的何琨老師,將帶領大家學習如何利用NVIDIA遷移式學習工具包實現實時目標檢測。

歡迎大家掃下圖二維碼報名,記得備註「英偉達」哦~

直播報名 | 圖像與視頻處理系列課程

新年福利 | 關注AI發展新動態

內參新升級!拓展優質人脈,獲取最新AI資訊&論文教程,歡迎加入AI內參社群一起學習~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作者

վ'ᴗ' ի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喜歡就點「在看」吧 !

文章已於修改

原標題:《癌細胞「綁架」神經元幫自己壯大,科學家破譯癌細胞分子機制 | 最新Nature封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癌細胞「綁架」神經元幫自己壯大,科學家破譯癌細胞分子機制
    曉查 賴可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癌細胞通常會纏繞在神經元之間,這給治療癌症帶來很大的困難。研究表明,腫瘤裡如果含有許多神經元,病情就更嚴重。癌細胞和神經元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最新一期Nature封面文章揭開了謎底:癌細胞能夠把神經元「化敵為友」。
  • FASEB J:癌細胞的新型分子機制
    2019年6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最近發表在FASEB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一些癌細胞通過轉換替代分子機制來逃避到現有抗癌藥物的治療。來自德勒斯登工業大學(TechnischeUniversitätDestden)的生物技術企業Innate Repair的一個研究團隊開展了這項研究,該研究團隊開發了治療癌症幹細胞的新療法。
  • 陳志南、姜學軍團隊揭示癌細胞鐵死亡分子機制
    陳志南、姜學軍團隊揭示癌細胞鐵死亡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5 14:35:10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姜學軍和中國空軍醫科大學陳志南研究團隊合作取得一項新進展。
  • 癌細胞中培養出的神經元,帶領我們逆轉帕金森
    ,但「天真」給了科學家們勇氣來挑戰現有的理論。幾年前,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實驗室裡,一個培養皿中的細胞把眾多分子生物學家給難倒了:這原本是一些人類癌細胞,在恆溫培養箱呆了兩周後,表面卻無緣無故地長出了突起。這些細胞的負責人——薛願超,是付向東實驗室的博士後。他與同事們對此百思不得其解,還請教了神經科學方向的專家。有人猜測這些細胞可能是神經元,但誰都沒法下定論。
  • Cell Rep:揭秘腫瘤抑制子p53誘發癌細胞死亡的新型分子機制
    2020年4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癌細胞和p53之間一直存在一種持續的戰鬥,p53被稱為「基因組的守護者」,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影響其之間鬥爭結果的多種因子,相關研究或有望改善癌症療法的治療效率。
  • 癌細胞對療法產生耐受性分子機制 可能幫助開發新型抗癌療法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題為「An Integrative Gene Expression and Mathematical Flux Balance Analysis Identifies Targetable Redox Vulnerabilities in Melanoma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一種特殊酶類
  • Nature:揭秘PARP酶修復癌細胞斷裂DNA雙鏈的分子機制 有望幫助開發...
    2020年9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聖猶大兒童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PARP酶對雙鏈DNA進行斷裂修復的結構,相關研究結果表明,PARP2能填補這一缺口並將兩條斷裂的DNA端連接在一起。
  • :改變癌細胞形狀讓癌細胞「止步」
    2013年12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汽車的前後端並不一樣,所以汽車更容易向前進,癌細胞也採用類似機制衝破正常組織擴散到全身佛羅裡達梅奧研究中心科學家成功將癌細胞的形狀變成了圓煎蛋狀或大海星狀,這些形狀的癌細胞就失去了遷移的能力。發表在近期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雜誌上的文章稱,科學家揭示了促使癌細胞向前運動的分子機制,通過破壞這些蛋白間的平衡就能夠改變癌細胞形狀,從而阻止癌細胞前行。
  • 自殺、催眠、餓死 科學家研究手段"弄"死癌細胞
    使癌細胞自殺  11月,以色列標靶生物技術公司研發出一種可以誘發癌細胞自殺的新型抗癌藥物,科學家的靈感來自於生物體內的細胞凋亡機制。  細胞凋亡是生物控制自身細胞的一個重要機制,能使人或動物體內不再正常工作的細胞自行消亡。
  • 為什麼免疫系統不能有效檢測癌細胞?我們有必要了解癌細胞逃逸機制
    由於每位癌症患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抗癌免疫反應,免疫細胞療法必須進行個性化用藥。單個癌細胞在人體面前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甚至是不堪一擊的。為什麼第一個癌細胞出現在人體強大的免疫系統面前不能被及時地發現和剿滅?為什麼一個癌細胞能搖身一變,最後長成一個或幾個癌細胞集群?為什麼癌細胞在人體常常如出入無人之境,且常常成為打不死的小強?
  • 用光引爆癌細胞,這和螢火蟲還脫不開干係
    2008年,三名科學家找到了生物發光的秘密武器——綠色螢光蛋白(GFP),從此,發光不再是螢火蟲、深海魚等生物的專屬,那些原本不發光的生物也能發出自己的光芒了。更讓人興奮的是,螢光還照亮了許多醫學領域的黑暗,給絕症患者帶來了一抹微光。
  • 科學家發現天然病毒殺死癌細胞且無副作用
    誰能想到,令人類聞風喪膽的病毒,居然還有幫人體殺死癌細胞的功效。誰能想到,以為需要通過化療、長期服藥才能緩解的癌症,有可能不需要依賴上述手段就被攻克。  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中國科學家的努力下,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日前,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顏光美團隊歷經多年潛心研究,從中國海南島分離得到一種天然病毒。
  • DNA修復:解密癌細胞的端粒延長機制
    一些癌症細胞通過一種名為端粒替代延長的機制來避免這一命運,但這一機制的具體分子細節還有待進一步探究。11月份的《自然》(Nature)雜誌54頁中,Dilley等人揭示了一種ALT機制,並且鑑定出介導該過程的特殊DNA聚合酶。同源重組期間,染色體中的雙鏈DNA損傷後,DNA聚合酶會使用來自配對染色體的同源DNA分子作為模板,修復DNA損傷。使用ALT通路的癌細胞通常在端粒處的DNA損傷水平更高,這可能促進端粒處DNA損傷的修復。
  • 癌細胞研究有了新方向:一種不飽和脂肪酸DGLA有助於殺死癌細胞
    近日,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WSU)的研究人員在《發育細胞》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一種二高-γ-亞麻酸(不飽和脂肪酸)DGLA,可以誘發鐵死亡機制將癌細胞殺死,從而對癌症以外的疾病產生影響。在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秀麗隱杆線蟲模型研究的結果在人類癌細胞模型研究中也會出現,如若將DGLA精確地遞送至人類癌細胞,同樣會誘發細胞肥大症,並導致癌細胞死亡。什麼是鐵死亡?鐵死亡是一種鐵依賴性的有別於細胞凋亡、壞死、自噬的細胞死亡方式,這是一種近幾年才被發現的細胞死亡類型,但這種類型已經與一系列疾病有關,包括血液、神經系統和腎臟損傷的疾病。
  • 新發現 這種天然分子可能會抑制癌細胞!
    新發現 這種天然分子可能會抑制癌細胞!2017.09.15 12:09: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9月15日報導 文/sharon沃伯格效應描述了一種現象,即癌細胞貪婪地消耗葡萄糖,這是科學家們早就知道的,但卻沒有成功利用這一方法來阻礙腫瘤的生長。
  • PNAS:抗癌藥物分子可能會誘導癌細胞侵略性增加
    2015年7月17日/生物谷BIOON/--儘管個性化醫療已經初現曙光,大多數的分子療法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癌症領域,癌細胞的抗藥性始終很難解決。有的理論認為這些癌細胞能主動地重編程自己的信號通路(網絡),來減輕抗癌藥物帶來的壓力,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會獲得更加惡性的特徵,比如侵略性增強。
  • 癌細胞逃避巨噬細胞的第二種方法揭示,特定抗體進入臨床試驗
    癌細胞逃避巨噬細胞的第二種方法揭示,特定抗體進入臨床試驗 房琳琳/科技日報 2017-11-29 10:18
  • 讓癌細胞心甘情願服毒的秘訣竟然是脂肪細胞?
    它們會不斷為癌細胞提供能量,並且促進腫瘤血管生成,完全成為了癌細胞的「能源基地」。但科學家也看中了這一特性,往腫瘤周圍的脂肪細胞中添加藥物,這樣癌細胞也就會在吸收能量的過程中,吞下大量藥物。腫瘤相關脂肪組織看起來就成了腫瘤的後備基地,既擁有豐厚的資源儲備,還幫著修建「鐵路」運送資源。
  • 科學家治療癌症新方法:納米機器人殺死癌細胞
    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納米技術和癌細胞。納米技術是什麼?納米技術是一門研究物質在1到100納米的分子尺度上如何變化的科學。納米到底有多小?想像你手裡拿著一根1米長的線。現在,試著剪下1釐米(1米的百分之一)的線,然後拿在手裡。很簡單是吧,但是,如果是讓你剪下1米的十億分之一呢?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 PNAS:蛋白糖基化改變促進癌細胞生長
    2013年9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科學家一直關心蛋白的糖基化過程,部分原因是癌細胞中有高劑量的糖類。這表明這些糖類對癌細胞的生長有一定作用。新加坡的科學家與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非成熟糖基化即短O-聚糖能夠促進癌細胞生長。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PNAS雜誌上。該研究揭示了促進癌細胞生長的一個重要機制,為開發阻斷癌細胞生長的治療方法提供了理論依據。該文章的一位作者Catharina Steentoft博士稱,雖然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之間有一段距離,但是該研究為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