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染色體不穩定性是如何讓癌細胞避開免疫防禦的

2021-01-16 騰訊網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眾所周知,癌細胞會傳播基因混亂。當癌細胞分裂時,DNA片段甚至整個染色體都可能被複製、突變或丟失。這被稱為染色體不穩定性,斯隆·凱特琳紀念醫院的科學家們已經了解到,它與癌症的侵襲性有關。染色體越不穩定,來自這些染色體的DNA片段就越有可能最終出現在它們不屬於的地方:在細胞的中央細胞核外,漂浮在細胞質中。

細胞將這些流氓DNA片段解讀為病毒入侵的證據,從而觸發細胞內部的警報,導致炎症。免疫細胞到達腫瘤部位並大量產生防禦性化學物質。為什麼這種由癌細胞觸發的免疫反應不會導致癌細胞的衰敗,這一直是個謎。

顯而易見的是,我們並沒有真正理解癌細胞如何能夠在這種炎症環境中生存和茁壯成長。」Samuel Bakhoum,醫學科學家,MSK,人類腫瘤和發病機制項目成員

根據12月28日發表在《癌症發現》(Cancer Discovery)雜誌上的Bakhoum博士實驗室的一項新研究,部分原因與位於癌細胞外部的一種分子有關,這種分子在癌細胞到達鄰近的免疫細胞之前就破壞了警告信號。

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某些腫瘤對免疫療法沒有反應,同樣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使腫瘤對免疫療法敏感的方法。

DNA檢測危險

Bakhoum博士研究的預警系統被稱為cGAS-STING。當來自病毒(或不穩定的癌症染色體)的DNA落在細胞的細胞質中時,cGAS與它結合,形成一種叫做cGAMP的化合物分子,cGAMP充當警告信號。在細胞內部,這種警告信號激活了一種叫做STING的免疫反應,它能立即解決潛在病毒入侵的問題。

此外,大部分cGAMP也會傳播到細胞外,在那裡它作為一個警告信號給鄰近的免疫細胞。它會激活它們的刺痛路徑,並釋放免疫攻擊病毒感染的細胞。

Bakhoum實驗室之前的研究表明,癌細胞內部的cGAS-STING信號使它們具有免疫細胞的特徵——特別是爬行和遷移的能力——這有助於它們的轉移能力。這部分回答了癌細胞是如何在炎症中存活並在這一過程中協助轉移的問題。這項新的研究顯示了癌細胞如何應對激活cGAS-STING釋放到環境中的警告信號。一種剪刀狀的蛋白質將信號粉碎,為細胞提供了抵禦免疫系統破壞威脅的第二種途徑。

人類三陰性乳腺癌的例子染色陰性(左)和陽性(右)ENPP1表達。人類乳腺癌三陰性染色陰性(左)和ENPP1陽性(右)的例子。

包裹癌細胞的剪刀狀蛋白質被稱為ENPP1。當cGAMP在細胞外找到出路時,ENPP1將其切斷,阻止信號到達免疫細胞。與此同時,這種切割釋放出一種叫做腺苷的免疫抑制分子,它也能抑制炎症。

通過對乳腺癌、肺癌和結直腸癌小鼠模型進行的一系列實驗,Bakhoum博士和他的同事證明ENPP1扮演著免疫抑制和轉移的控制開關的角色。打開它會抑制免疫反應,增加轉移;關閉它可以激活免疫反應,減少轉移。

科學家們還研究了人類癌症樣本中的ENPP1。ENPP1的表達與轉移增加和免疫治療耐藥性相關。

增強免疫治療

從治療的角度來看,也許這項研究最值得注意的發現是,關閉ENPP1開關可以增加幾種不同類型癌症對免疫治療藥物檢查點抑制劑的敏感性。研究人員表明,這種方法在老鼠癌症模型中是有效的。

幾家公司——包括巴胡姆博士及其同事創辦的一家公司——目前正在開發抑制癌細胞上的ENPP1的藥物。

Bakhoum博士說,幸運的是,ENPP1位於癌細胞表面,這使得它更容易成為藥物阻斷的靶點。

它也是相對特定的。由於健康個體的大多數其他組織沒有發炎,針對ENPP1的藥物主要影響癌症。

最後,以ENPP1為靶點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削弱癌症:「你同時增加了癌細胞外的cGAMP水平,從而激活鄰近的免疫細胞,同時你也阻止了免疫抑制腺苷的產生。」所以,你是一石二鳥,」Bakhoum博士解釋道。

他說,研究的速度快得令人難以置信。「考慮到我們2018年才剛剛開始這項工作,如果這項研究能很快幫助到患者,我會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他希望能在一年內對ENPP1抑制劑進行一期臨床試驗。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發現破碎的染色體如何使癌細胞更具攻擊性
    在2020年12月23日在線出版的《自然》雜誌中,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員,描述一種被稱為「染色體碎裂」(Chromothripsis)的現象——染色體被打破,然後重新組裝——促進了癌細胞生長。
  • 科學家研究發現癌細胞如何逃避免疫防禦,研發新的治療方法
    這就是所謂的染色體不穩定,紀念斯隆·凱特林的科學家們已經了解到,它與癌症的侵襲性有關。染色體越不穩定,這些染色體中的DNA片段就越有可能在不屬於它們的地方結束:在細胞的中央核外漂浮在細胞質中。 細胞將這些無賴的DNA片段解釋為病毒入侵者的證據,這會引起他們內部的警鐘並導致炎症。免疫細胞移動到腫瘤的部位,產生防禦性化學物質。
  • 癌細胞藉此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
    癌細胞以擅長製造混亂而聞名。隨著癌細胞的分裂,DNA 片段甚至整條染色體都可能重複、突變或完全丟失。這被稱為染色體不穩定性。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現象與癌症的侵襲性有關。 有時,來自不穩定染色體的 DNA 片段最終會跑到細胞核外,並漂浮在細胞質中。
  • 汪方煒組揭示姐妹染色體粘連調控與染色體穩定性保護的新機制
    今年3月,汪方煒實驗室就在Current Biology上與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背靠背」發表論文,發現了cohesin的調節亞基Pds5B通過結合蛋白激酶Haspin氨基端的保守基序PIM(Pds5-interacting motif)將Haspin招募至染色體的著絲粒區;通過實驗手段破壞Pds5B與Haspin的結合
  • 「Nature」破碎的染色體為何會使癌細胞產生耐藥性?
    「色鱗病」一詞的字面意思是「染色體破碎」。經歷了染色體去除的染色體首先分裂成許多片段,然後通過DNA修復隨機重新連接在一起,最終發生非同源末端連接。最近有研究人員發現破碎的染色體會使癌細胞產生耐藥性。該研究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和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組織,並於12月23日發表在《Nature》期刊上,題目為:「Chromothripsis drives the evolution of gene amplification in cancer」。文章講述了「染色體脫色」的現象,以及如何分解染色體,最終促進癌細胞生長的方式。
  • 美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能量源自「回收蛋白質」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生長能量源自機體回收利用蛋白質的過程。小鼠實驗顯示,阻斷這一過程,腫瘤開始萎縮,癌細胞幾乎不再轉移。這項研究有助開發治癌新藥,關鍵是如何有選擇地抑制機體回收利用蛋白質。
  • 從染色體數目異常到癌症,MIT科學家提出悖論:是什麼引起免疫系統...
    所有的體細胞都有一定數量的染色體,比如人類細胞就有23對。在細胞分裂時,該染色體的數目可能存在增加或減少的情況,而這通常對生物體危害極大。MIT生物學家首次發現了免疫系統清除這些基因異常細胞的機制。大多數細胞在染色體數量異常之後,會立馬向免疫細胞發出信號,這些自然殺手會就將此異常細胞清除。
  • NK細胞免疫是如何殺傷癌細胞的?
    正常的免疫系統能及時清除掉一看就不是好人的「癌細胞」。但有時,癌細胞攜帶像面具一樣的蛋白,這使得免疫系統常常因為分不清敵我,而放過了本應該被殺傷的癌細胞。 此外,還有一個特別的原因,腫瘤中的細胞大多來源於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不會輕易把它們視為異物,因此不會主動對它們展開攻擊。
  • Cancer Discov:意外發現!免疫治療可以識別並治療化療耐藥腫瘤!
    2020年7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新的重大研究表明,可以通過一種引導免疫系統殺死具有特定耐藥性的突變癌細胞的免疫療法來治療侵襲性癌症。修復基因的細微差異科學家們研究了那些通過修復BRCA基因來避開鉑化療和PARP抑制劑的癌症,發現這些基因的新版本與健康細胞中的相同基因略有不同。
  • 研究:癌細胞在對抗化療過程中採用了類似熊冬眠的防禦機制
    對於腫瘤學家來說,了解這些癌細胞是如何休眠並隱藏多年的仍舊是個謎。資料圖有針對性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癌細胞可能會利用多種方法來達到停滯狀態,從隱藏在脂肪組織到跟免疫系統達到新的平衡。一項研究甚至還發現,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可以直接觸發某些癌細胞的休眠。
  • 癌細胞也可被欺騙?新型「偽裝者」或將助力免疫治療
    癌細胞由於具有無限增殖、可轉化和易轉移的特點而變得難以攻克,然而近期報導了一種新的抗癌藥物可以通過假冒病毒並「感染」癌細胞,來幫助免疫系統摧毀腫瘤,這個新型「偽裝者」就是名為B0-112的藥物。目前,這種名為BO-112的藥物已經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它可以模仿雙鏈RNA分子的結構進入腫瘤細胞,而這雙鏈RNA分子被發現是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
  • 《Nature》顛覆性發現:癌基因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ecDNA的中文名,就是染色體外DNA。中學生物課曾講過正常真核細胞的DNA存在於染色體上,但ecDNA存在於染色體外,這有點反常。沒錯,ecDNA的確不同尋常,因為它總是出現在癌細胞中。早在1965年,《柳葉刀》首次報導了染色體外DNA的存在,半個世紀過去,卻鮮有人重視。
  • 科技那麼發達,為什麼全世界的科學家竟然攻克不了癌細胞呢?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理解了癌症異質性,明白了一刀切的療法似乎越來越不現實。 那麼癌症研究前景黯淡嗎?離它很遠!與目前作為治療標準的大錘式化療和放療方法相比,靶向治療將產生巨大的治療效果,嚴重的副作用更少。對進步實事求是,承認成功不太可能為癌症帶來「治癒」,至少在不久的將來不會。儘管如此,它可能為大量癌症患者提供更好的預後。
  • 突破性研究揭示運動如何幫助免疫細胞殺死癌細胞
    我們知道運動對身心有益,多年來,研究人員發現體育鍛鍊與降低癌症發病率有明顯的相關性。但是,研究人員對運動究竟是如何直接幫助身體對抗癌症的一直不清楚。現在,由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運動如何能增強某些免疫細胞的殺癌能力。
  • 演化遊戲裡的最強王者:癌細胞開掛的方式被找到了
    不僅僅是在單個基因,單個位點突變,而是哪個基因有用就成段拿來,不想要的甚至全部扔掉,實屬演化中的最強王者。《自然》的一項新研究開發了一套新算法,讓科學家終於有機會窺視到它們的極端演化策略。癌細胞也需要演化當一些人談論癌細胞的發展時,總認為癌細胞是一些正常細胞獲得了一兩個突變後,就開始不受控制地生長了。
  • Nature:CRISPR發現182個潛在免疫療法靶點 揭秘癌細胞免疫逃逸
    這是由於癌細胞也非常「狡猾」,它們能夠使用多種手段防止被免疫細胞靶向和消滅。目前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靶點都是癌細胞用來逃避免疫系統「追殺」的手段之一。而研究人員也在為更全面,更系統性地了解癌細胞免疫逃逸的機制而努力。
  • ...MSKCC等三頂級機構發現了一種全新狀態的癌細胞,是癌細胞異質性...
    他們在肺腺癌的發展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從來沒有被報導過的癌細胞狀態——「高可塑性癌細胞狀態」(HPCS),這類癌細胞有些不同尋常,它看起來不像肺癌細胞,因為它表現出胚胎滋養層幹細胞、軟骨幹細胞,甚至腎臟細胞的特徵。
  • 最新研究發現,壓力太大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而且,研究人員還發現,腫瘤休眠似乎是以衰老的形式存在,衰老狀態的腫瘤細胞能夠更好地逃脫現有的癌症治療以及隱藏在休眠狀態中。但是,與普通細胞完全不同,癌細胞的衰老是可逆的,它不但不代表癌細胞即將被消除,反而有利於癌細胞在生物體中藏匿。衰老的癌細胞代謝水平低,留存時間長,並且能夠激活幹細胞特性程序(stemness program),具有更高的致瘤性。
  • 多篇重要研究成果聚焦癌細胞耐藥研究新進展!
    這些發現最近發表在《PNAS》雜誌上,該研究有助於開發KSHV腫瘤的治療方法,因為預期阻斷該LANA區域的功能可消除病毒持久性,從而消除癌細胞。對於幫助癌細胞存活並抵禦療法非常重要,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人員發現靶向作用該蛋白的新型癌症藥物。
  • Nat Commun:新研究發現細菌中的Crispr-Cas9防禦系統
    2019年9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藉助高度先進的顯微鏡和同步加速器,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細菌防禦其他細菌和病毒的分子機制提出了開創性的見解。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這一發現可能會成為將來與疾病作鬥爭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