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抑制抗腫瘤免疫反應新機制---從遠處釋放攜帶PD-L1的外泌體

2020-12-05 生物谷

2018年8月9日/生物谷BIOON/---癌細胞並不僅僅是一群生長失去控制的細胞;為了自身的生存,它們積極地參與與免疫系統之間的鬥爭。能夠逃避免疫系統檢測是癌症的一種特徵。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釋放生物「無人機」---在血液中循環的被稱作外泌體(exosome)的小囊泡,這些小囊泡攜帶著PD-L1蛋白,這種蛋白導致T細胞在到達腫瘤並進行戰鬥之前精疲力竭---來協助這種鬥爭。儘管這項研究主要針對轉移性黑色素瘤,但是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乳腺癌和肺癌也會釋放攜帶著PD-L1的外泌體。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8月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xosomal PD-L1 contributes to immunosuppressio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nti-PD-1 response」。論文通信作者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文理學院生物學教授Wei Guo博士和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病理學與實驗室醫學教授Xiaowei Xu博士。

圖片來自The labs of Wei Guo, PhD, and Xiaowei Xu, MD, Ph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這項研究以一種顛覆現有觀念的方式展示了癌症如何採取一種系統性方法來抑制免疫系統。此外,它還指出了一種新方法來預測哪些癌症患者會對通過破壞免疫抑制來抵抗腫瘤的抗PD1療法(anti-PD1 therapy)作出反應,並提供一種追蹤這類療法治療效果的方法。

Guo說,「對許多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來說,免疫療法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大約70%的這些患者沒有作出反應。這類療法費用昂貴並且具有毒副作用,因此了解哪些患者會作出反應將是有幫助的。鑑定血液中的生物標誌物可能有助於及早預測哪些患者會作出反應,以及隨後可能為患者及其醫生提供一種監測治療效果的方法。」

Xu說,「外泌體是微小的脂質包裹的囊泡,它的直徑不到紅細胞的1/100。我們在這些循環外泌體中取得的發現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們收集了來自接受抗PD1療法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的血液樣品。這種液體活檢檢測允許我們在一段時間內監測腫瘤相關的免疫抑制。」

癌症治療中最成功的創新之一是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這類藥物旨在阻止癌細胞抑制免疫系統而讓腫瘤茁壯成長和擴散的企圖。這類藥物的主要靶標之一是PD-1,即一種位於T細胞表面上的蛋白。在腫瘤細胞的表面上,它們表達一種被稱為PD-L1的對應分子,它與T細胞表面上的PD-1蛋白相互作用,有效地關閉了T細胞的抗癌反應。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阻斷這種相互作用讓T細胞重新活躍,從而允許它們在腫瘤中能夠釋放出殺傷癌細胞的能力。

儘管已知癌細胞在它們的表面上攜帶PD-L1,但是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來自人類黑色素瘤細胞的外泌體也在它們的表面上攜帶著PD-L1。外泌體PD-L1可直接結合T細胞並抑制這些T細胞的功能。鑑定出腫瘤細胞分泌的外泌體PD-L1為免疫檢查點機制提供了一次重大更新,並對腫瘤免疫逃避提供了新見解。

Guo說,「本質上,由黑素瘤細胞分泌的外泌體是免疫抑制性的。我們提出了一種模型,在這種模型中,這些外泌體像無人機一樣抵抗循環流通中的T細胞,即便在T細胞接近腫瘤之前,也是如此。」鑑於單個腫瘤細胞能夠分泌許多外泌體拷貝,攜帶PD-L1的外泌體與T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種在全身系統性地和高效地抑制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手段。這可能解釋著為什麼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統可能會受到削弱。

鑑於外泌體在血液中循環流通,相比於傳統的更具侵入性的腫瘤活檢,它們提供了一種通過血液檢測監測癌症/T細胞鬥爭的可行性方法。在經過急性治療階段之後,這些研究人員設想這樣的一種測試方法能夠監測藥物如何很好地控制癌細胞。

通過測量治療前的PD-L1水平,腫瘤學家們可能能夠預測患者的腫瘤負荷程度並將它與治療結果關聯在一起。此外,血液測試可能測量治療的有效性,比如外泌體中的PD-L1水平可能指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T細胞的活化水平。

Guo說,「在未來,我認為我們將開始將癌症視為一種慢性疾病,就像糖尿病那樣。正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糖儀測量血糖水平一樣,監測循環外泌體上的PD-L1和其他的生物標誌物可能是臨床醫生和癌症患者的一種密切關注治療方法的方式。這是朝實現精準醫療和個性化醫療的目標又邁出了一步。」(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外泌體與腫瘤轉移、放化療失敗有關係?證據終於找到了……
    研究發現,外泌體不僅能夠加速惡性腫瘤細胞周圍正常細胞的增殖,並抑制其凋亡; 還能通過調節與免疫逃亡反應相關的受體 (如自然殺傷細胞2族成員D受體) ,抑制機體對腫瘤細胞產生免疫反應。
  • 頂級期刊不用愁,外泌體最火熱研發方向深度解讀
    外泌體是由哺乳動物細胞主動向胞外和體液中釋放的納米級雙層囊泡小體,攜帶多種遺傳物質,可通過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徑被細胞吸收,也可經循環系統被遠距離靶組織或器官所吸收,能參與機體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TEX是腫瘤和宿主細胞之間細胞內通訊的主要機制,並且使癌細胞能夠調節自身周圍環境,以利於腫瘤發生和進展。TEX含有多種不同的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因子,這些因子支持受體細胞的細胞重編程。TEX可能通過形成轉移前生態位以及引導擴散的腫瘤細胞至潛在的轉移部位來驅動轉移。相反,TEX還可以通過調節NK細胞上的殺傷細胞凝集素樣受體K1(KLRK1或NKG2D)的表達誘導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影響其功能。
  • Nature子刊:揭示PD-L1在腫瘤焦亡中的新機制
    作為關鍵的免疫檢查點,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通過與其受體-細胞膜上的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相互作用來抑制抗腫瘤免疫。阻斷PD-L1/PD-1相互作用可顯著增強抗腫瘤免疫應答,是癌症治療的重大突破。但核PD-L1(nPD-L1)的功能和易位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 Nature:用外泌體抑制KRAS突變 治療胰腺癌
    許多已知的致癌基因並不是一個好的藥物靶點,這可能由很多原因導致,比如說沒有理想的小分子結合部位,或者藥物可能同時抑制與其相似的其它蛋白的功能而導致副作用研究者嘗試了病毒、脂質體、納米顆粒都多種手段,卻遭遇了運送效率低,以及引起免疫反應導致載體被清除出系統等問題。
  • 外泌體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研究顯示紅細胞在成熟過程中向外環境釋放外泌體,外泌體中轉鐵蛋白受體與熱休克蛋白HSP70相互作用,從而使轉鐵蛋白受體從紅細胞表面消失。 2.2介導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不同細胞釋放的外泌體大部分均攜帶豐富的母體細胞膜表面蛋白,能與不同的細胞膜表面受體配對,在細胞之間沒有直接接觸的情況下,通過膜表面的受體-配體高效率的結合,進行細胞間的信號傳導。
  • 針對PD-1的免疫檢查點療法(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新研究...
    T細胞的制動,同時釋放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的能力。Allison與其同事於1994年進行了首輪試驗,隨後他們又對實驗進行了重複,結果讓人不可思議,研究者所開發的特殊抗體能夠抑制制動器並且釋放機體免疫系統的抗腫瘤T細胞活性,從而成功治療了癌症小鼠。
  • 文獻精讀:結合生信數據,挖掘外泌體研究套路
    證明了 BMSCs 來源的外泌體攜帶了 miR- 126 - 3p。外泌體釋放抑制劑 GW4869 通過抑制 BMSCs 外泌體的釋放(通過 AChE 檢測)抑制了胰腺癌細胞中 miR-126-3p 的表達,促進了胰腺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
  • Cell Reports | 小囊泡大困擾:腫瘤來源的外泌體會增強癌細胞免疫逃避?!
    中文題目:PPARα抑制克服腫瘤源性外泌體脂質誘導的樹突狀細胞功能障礙期       刊:Cell Reports影響因子:8.109樹突狀細胞(DCs)是專業的抗原呈遞細胞,在協調針對病原體感染或腫瘤發展的免疫反應中起關鍵作用。
  • 外泌體在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進展
    外泌體通過如下3種方式進行細胞間信息傳遞:膜融合後內容物釋放、膜表面信號分子以及信號分子胞外釋放。細胞可通過分泌外泌體對各種刺激作出應答,在腫瘤組織中,腫瘤局部缺氧可以促進乳腺癌細胞釋放更多的外泌體進入腫瘤微環境,進而促進腫瘤細胞的生存和侵襲。外泌體含有豐富的生物信息物質,具有在細胞間傳遞生物信息的獨特功能,新近研究發現外泌體在機體各種重要生理及病理生理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不僅是免疫檢查點 Nature子刊揭示PD-L1在腫瘤焦亡中的新機制
    作為關鍵的免疫檢查點,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通過與其受體-細胞膜上的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相互作用來抑制抗腫瘤免疫。阻斷PD-L1/PD-1相互作用可顯著增強抗腫瘤免疫應答,是癌症治療的重大突破。但核PD-L1(nPD-L1)的功能和易位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 外泌體蛋白——化療促乳腺癌轉移的真正「元兇」
    該研究通過外泌體蛋白質組學,揭示了紫杉醇和阿黴素在化療過程中利用腫瘤釋放的外泌體,改變肺部微環境,進而促進腫瘤轉移的科學問題。該研究為限制化療相關的轉移風險提供研究方向,有助於提高化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藥學院唐海東課題組發文揭示樹突狀細胞PD-L1抑制T細胞活化的新機制
    在正常情況下,PD-L1可以與T細胞上的PD-1結合,抑制T細胞的活化,從而避免自身免疫疾病的產生。很多腫瘤通過高表達PD-L1來抑制T細胞反應,從而逃逸免疫殺傷。在腫瘤患者中,利用PD-1/PD-L1阻斷性抗體治療後,T細胞的活化可以被顯著增強。然而,目前關於PD-1/PD-L1阻斷治療介導T細胞活化的機制尚未完全清楚。此外,對於被治療所激活的T細胞,它們的來源也還存在爭議。
  • 新型免疫療法可激活癌細胞焦亡,抑制多種腫瘤生長
    已有研究表明,Gasdermin E基因(GSDME)的表達在許多癌症中均被抑制,許多癌症可通過啟動子DNA甲基化使GSDME失活;GSDME可抑制胃癌、黑素瘤和結腸直腸癌的集落形成和細胞增殖以及乳腺癌的侵襲性;GSDME的水平降低與乳腺癌的低存活率有關。
  • 小身材,大作用——外泌體的臨床應用前景
    大多數細胞(包括正常細胞和病變細胞)都會向胞外和體液中釋放具有雙分子膜結構的納米級囊泡。外泌體廣泛存在於體液中,如血清、唾液、乳汁、腦脊液、尿液和精液等體液中。其生物學功能雖然還未完全解析清楚,但科學家們在許多領域均已對其展開了研究。   外泌體主要經細胞核內體途徑生成,在進入外環境後,可通過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徑被細胞吸收,也可經循環系統被遠距離靶組織或器官所吸收。而且,不同細胞來源外泌體表面可攜帶相似的保守蛋白,這些蛋白可作為外泌體標誌物對其進行分析和鑑定。
  • 研究發現Stat6乙醯化調控抗腫瘤免疫反應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Stat6乙醯化調節巨噬細胞M2極化,進而影響體內抗腫瘤免疫的作用機理,為抗腫瘤免疫的調控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標。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構成了腫瘤中的免疫調節系統,其中具有M2型特徵的TAMs(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在抑制抗腫瘤免疫並促進腫瘤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調控作用,然而TAMs向M2極化精細調控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 PD-1/PD-L1檢查點抑制腫瘤引流淋巴結中的T細胞免疫
    PD-1/PD-L1檢查點抑制腫瘤引流淋巴結中的T細胞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4 23:01:47 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Joachim G.
  • Treg細胞能抑制免疫系統殺傷胰腺腫瘤
    以胰腺腫瘤細胞為例,腫瘤細胞會釋放信號分子刺激Treg細胞,這最終導致了免疫系統對癌症組織的耐受。然而,其中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圖片摘自www.pixabay.com)  最近這項研究表明,Treg細胞能夠抑制樹突狀細胞對CD8 T細胞的激活,從而避免其對腫瘤細胞的殺傷。
  • 探究分泌和攝取用於細胞間通訊的外泌體和其他...
    近期,富含晚期內體組分的外泌體被定義為一種帶有四跨膜蛋白CD63(一種在MVB中堆積的蛋白)和CD9/CD81(主要存在於質膜上)的小型EV亞型,不過這種定義還需在其他的細胞中和在其他的條件下進行驗證。在包括癌症、免疫反應、心血管疾病、再生和幹細胞療法在內的許多病理生理情況下,EV發揮著許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