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蛋白——化療促乳腺癌轉移的真正「元兇」

2021-01-08 生物谷

 

細胞毒性化療是多種癌症的有效治療方法,然而據報導化療具有促進腫瘤轉移的作用,該過程可能與化療時腫瘤釋放出的外泌體(EVs)相關。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cell biology》發表「Chemotherapy elicits pro-metasta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breast cancer models」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通過外泌體蛋白質組學,揭示了紫杉醇和阿黴素在化療過程中利用腫瘤釋放的外泌體,改變肺部微環境,進而促進腫瘤轉移的科學問題。該研究為限制化療相關的轉移風險提供研究方向,有助於提高化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該研究通過兩種常用的化療藥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和多柔比星/阿黴素(doxorubicin,DOX)誘導乳腺腫瘤釋放外泌體,刺激肺部細胞釋放蛋白質CCL2,進而吸引機體中的單核細胞發揮作用,促進肺部中癌細胞的存活和生長。通過生物信息學的分析,發現外泌體差異蛋白中的膜聯蛋白-A6(annexin-A6)發揮了關鍵的促進轉移作用。

01丨研究材料

(1) 來自於PTX/CREMO處理的4T1細胞的外泌體

(2) 來自於MDA-MB-231細胞的外泌體

(3) 來自於人類血漿的外泌體等

02丨技術方法

外泌體蛋白質組學、Western blot、qPCR等

03丨研究路線

04丨研究結果

01PTX增強小鼠乳腺腫瘤模型的肺轉移

研究者首先檢測了紫杉醇(PTX)對兩種小鼠乳腺癌模型轉移的影響,在MMTV-PyMT和4T1兩種小鼠模型中,PTX治療對原發性乳腺腫瘤的生長具有適度的抑制活性,同時也提高了腫瘤的肺部轉移,增大了轉移腫瘤的尺寸。

02化療誘導的細胞外囊泡(EVs)促進小鼠乳腺腫瘤轉移及斑馬魚胚胎模型的腫瘤定殖

為了測量腫瘤衍生的EVs是否參與PTX誘導的乳腺腫瘤轉移,對PTX治療過的腫瘤進行體外培養,提取腫瘤培養上清外泌體,發現紫杉醇處理過的癌細胞產生的外泌體,明顯促進了腫瘤細胞在肺中的定植。在化療藥物DOX治療過的腫瘤外泌體及斑馬魚胚胎模型中均得一致的結論。

03蛋白質組學分析化療誘發的外泌體蛋白組成

研究者推測化療引起的外泌體促腫瘤轉移能力的增強是它們所攜帶的蛋白質導致。因此,通過液相色譜-質譜(LC-MS)對腫瘤細胞經過PTX以及CREMO處理的外泌體進行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PTX處理的腫瘤細胞外泌體中富含ANXA6蛋白。在DOX處理後也可以增加EVs中ANXA6蛋白含量。

04外泌體蛋白ANXA6促進乳腺癌的肺轉移功能確認

攜帶ANXA6的外泌體被血液運到肺部後,促進肺組織表達趨化因子,促進NF-κB依賴性內皮細胞活化,Ccl2誘導和Ly6C+CCR2+單核細胞在肺轉移前生態位擴增,促進肺轉移。為了驗證ANXA6的作用,研究人員敲除了癌細胞中的ANXA6基因。失去了ANXA6後,紫杉醇誘導癌細胞分泌的外泌體,不再具有促進腫瘤轉移的作用。同時阻斷單核巨噬細胞的促轉移功能也同樣可以阻止化療誘導的腫瘤轉移。

05功能分子ANXA6臨床乳腺癌患者血液外泌體驗證

在6名接受DOX+ cyclophosphamide和PTX輔助化療的患者的血液外泌體ANXA6表達量進行檢測。結果發現,5人在化療後血液中外泌體裡的ANXA6水平上升。而到了新輔助化療結束時,腫瘤部分或完全緩解後,血液外泌體的ANXA6水平也隨之降低。一名對化療沒有反應的患者,其外泌體內的ANXA6水平持續上升。

06結論

本文對化療藥物促進乳腺癌轉移的機制進行了研究:首先,確定了外泌體在化療藥物的促轉移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後通過外泌體蛋白質組學對化療藥物誘發的腫瘤外泌體進行蛋白質組學分析,篩選到關鍵蛋白ANXA6。接著對ANXA6通過改變腫瘤微環境促進腫瘤肺轉移的機制進行解析,是一篇比較典型的以外泌體為主題的機制研究案例。近年來,外泌體蛋白質組學的研究進展迅速,蛋白質分子在外泌體信號傳遞過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谷Bioon.com)

 


小編推薦會議  2020(第五屆)外泌體與疾病研討會

http://meeting.bioon.com/2020Exosomes?__token=liaodefeng

相關焦點

  • 外泌體與腫瘤轉移、放化療失敗有關係?證據終於找到了……
    外泌體有多種生物成分,包括 mRNAs、lncRNAs、miRNAs、cirRNAs、siRNAs、DNA、蛋白、脂質等,可經鄰近細胞攝取以傳遞預期的「信息」,從而實現細胞與細胞間的交流。在乳腺癌發生發展過程中,外泌體會對腫瘤周圍新生血管的生成產生影響,加速腫瘤細胞的增殖,促進腫瘤的發生。
  • 外泌體可能是癌症播散的種子
    化療一直是現今腫瘤治療中的重要一環,但也有觀點認為,有些化療會進一步促進腫瘤的轉移,在這個過程中,外泌體發揮著關鍵作用。近日,國際知名雜誌《自然》子刊發表了一篇論文,進一步證明了常用的化療藥物紫杉醇等可促進腫瘤細胞分泌外泌體,改變肺的微環境,進而幫助乳腺癌肺轉移。那麼,外泌體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物質?它是如何幫助腫瘤逃逸和轉移的?本版編輯邀請大連醫科大學腫瘤幹細胞研究院袁予輝教授為我們作一介紹,期望提高廣大腫瘤科醫生對於該物質的認識以及對於化療安全性的思考。
  • Nano Letters:外泌體驅動的對接納米粒子推動原位乳腺癌特異性化療治療肺轉移
    最近,以納米技術為基礎的醫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有望徹底改變無數重要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如預期的那樣具有較低的毒性作用,通過歸巢轉移具有更高效力。許多納米顆粒(NPs)被開發用於保護Pt免受血漿清除並促進其細胞溶質轉運.
  • Sirtuin 1缺失通過破壞溶酶體完整性改變乳腺癌細胞分泌組、外泌體分泌增加| Developmental Cell
    一些研究表明,SIRT1增強了癌症表型,而另一些研究表明,SIRT1具有抑制腫瘤的功能,例如在高侵襲性乳腺癌中,SIRT1表達的降低與腫瘤的擴張和轉移擴散相關。鑑於這些發現,SIRT1表達減少如何增強乳腺癌進展的細胞表型值得研究。該研究發現了SIRT1和溶酶體功能之間的聯繫。解除這一過程的調控,導致產生具有獨特成分的分泌組,包括外泌體和溶酶體水解酶,促進細胞存活和侵襲性活動。
  • 上海藥物所揭示組蛋白甲基轉移酶G9a促進乳腺癌發展機制
    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異常表達會導致組蛋白甲基化模式失衡並廣泛促進人類癌症的發生發展。自2000年第一個組蛋白賴氨酸甲基轉移酶Suv39h1被發現後,至今已有50多個賴氨酸甲基轉移酶被確證,其中G9a(也被稱作KMT1C或者EHMT2)是第二個被報導的組蛋白甲基轉移酶。
  • 重磅級文章解讀癌症轉移研究新進展
    .181534511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萊斯大學和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發現一種較小的蛋白--- JAG1---似乎在癌症幹細胞如何發生分化和轉移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2】Nat Cell Bi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抑制癌症轉移的新型療法doi:10.1038/s41556-018-0256-3某些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外科手術之前會進行化療進行治療,這種腫瘤輔助療法能幫助減少腫瘤的尺寸從而促進乳腺保留手術的進行,甚至能夠完全清除腫瘤;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乳腺癌患者在術後生活中很有可能並不會出現癌症復發的狀況
  • 外泌體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研究顯示紅細胞在成熟過程中向外環境釋放外泌體,外泌體中轉鐵蛋白受體與熱休克蛋白HSP70相互作用,從而使轉鐵蛋白受體從紅細胞表面消失。 Hou等學者研究發現腫瘤衍生的外泌體增加了腺樣囊性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能力,而腺樣囊性癌細胞株SACC-83衍生的外泌體被宿主細胞吸收,增強了內皮細胞的滲透性,還證明了細胞連接相關蛋白(claudins和ZO-1)的表達是下調的,這可能與腫瘤衍生的外泌體介導的侵襲、轉移有關。
  • 人工改造的外泌體傳遞miRNA和化療藥物逆轉了腫瘤的耐藥性
    Scheme 1 工程化外泌體同時將5-FU和miR-21i遞送給HCT-1165FR,以增強化療療效 研究結果 1 1.外泌體的分離和表徵 為了使外泌體具有靶向性,作者將Her2親合體與人Lamp2的胞外N端融合,根據以前的研究
  • Nat Commun:揭示蛋白AKAP8抑制乳腺癌轉移機制
    2020年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人類腫瘤的動物模型中發現一種在體內天然產生的稱為AKAP8的蛋白抑制乳腺癌轉移。他們還發現高水平的AKAP8可預示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更高。
  • 乳腺癌化療期間吃什麼 化療期間飲食禁忌
    乳腺癌的發病率正在逐年的上升,威脅著廣大女性的生命和健康。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最難受的莫過於化療了,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是很大的,讓患者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乳腺癌化療期間吃什麼,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飲食禁忌。
  • 乳腺癌必須接受化療嗎?化療有幾種方案
    治療乳腺癌的方法很多,有手術、放化療、內分泌治療等,化療並非是治療乳腺癌的唯一方法,也非最好的方法,化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的過程中,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如免疫力下降、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白細胞降低等等,影響化療的正常進行,因此在化療期間應注意飲食調理,恢復體質,增強免疫力,從而順利完成化療。
  • 中山大學張革團隊揭示腫瘤內細菌促癌轉移機制
    這篇 Science 論文分析了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胰腺癌等常見的7種實體腫瘤,樣本數超過了1500份。分析結果確認,大部分的腫瘤樣本裡都含有細菌。而且,這些細菌大多數都位於腫瘤細胞內!但是這些細菌在腫瘤中具體作用卻並不是很清楚。
  • 乳腺癌化療後骨髓抑制怎麼辦?推薦兩款食療方,滋陰補陽
    當今,乳腺癌已經成為了現代女性健康最大殺手之一。部分乳腺癌惡性程度高、發生了淋巴結轉移、分化較差等情況,經過評估後必須通過化療的手段來防止乳腺癌的復發和轉移。然而,出於對其副作用的恐懼,很多患者和家屬對於化療都十分抗拒。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TEX通過傳遞功能性受體酪氨酸激酶觸發單核細胞中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進而抑制凋亡相關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TEX表面上的Hsp72和棕櫚醯化蛋白也調節TLR信號傳導和TAM的功能。因此,TEX通過TLR2,觸發NF-kB信號通路促進促炎性細胞因子分泌。
  •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二三事
    然而,隨著乳腺癌綜合治療的進步,一些新的概念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這期,我們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乳腺癌的新輔助化療。 什麼是新輔助化療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是指對於未發現遠處轉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計劃進行手術治療前進行的全身系統性化學治療。所謂新輔助,是相對於輔助而言,傳統的化療方式是在手術後進行,新輔助就是在手術前進行化療。
  • 頂級期刊不用愁,外泌體最火熱研發方向深度解讀
    外泌體由於其表面具有多種粘附蛋白已經成為基因治療的潛在載體,納米尺寸和柔韌性使它們能夠跨越主要的生物屏障,如血腦屏障(BBB)等。 Alvarez-Erviti等人研究發現DC衍生的外泌體可將siRNA傳遞給小鼠的大腦,繼而推斷出外泌體加載的藥物或siRNA可以通過BBB。他們首先轉導DC以表達外泌體膜蛋白LAMP2B,該蛋白能與神經元特異性RVG肽融合。
  • 癌細胞中的細菌,中山大學張革團隊揭示腫瘤內細菌促癌轉移機制
    這篇 Science 論文分析了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胰腺癌等常見的7種實體腫瘤,樣本數超過了1500份。分析結果確認,大部分的腫瘤樣本裡都含有細菌。而且,這些細菌大多數都位於腫瘤細胞內!但是這些細菌在腫瘤中具體作用卻並不是很清楚。
  • Science:癌細胞通過增加核糖體蛋白產生來促進乳腺癌轉移
    2020年2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可通過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在全身擴散,最終到達身體遠端部位並形成轉移性腫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核糖體增加會提升CTC形成轉移瘤的潛力。
  • 三陰性乳腺癌只能化療?這些治療手段指日可待
    今年ASCO關於三陰性乳腺癌的報告,免疫抑制劑風頭正勁。一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晚期及早期三陰性乳腺癌中,聯合化療時PD-1/L1抗體應答率更高。這項研究是探索在三陰性乳腺癌的紫衫-蒽環化療方案基礎上聯合Durvalumab的新輔助治療,研究共入組174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以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低/中/高)分層。
  • 科學家發現誘發三陰性乳腺癌轉移的關鍵基因 並開發出阻斷癌症轉移...
    (乳腺癌轉移)的關鍵基因,同時還開發出了一種阻斷乳腺癌轉移的新方法。三陰性乳腺癌是一種惡性乳腺癌,其每年在美國會引發大約4萬人死亡,大部分的死亡病例都源於癌症對化療的耐受以及隨後的惡性轉移;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機制能夠促進原發性腫瘤發生轉移呢?這是癌症生物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攜帶轉移性腫瘤的患者往往擁有最高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