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Metacaspase調控NLR蛋白介導的免疫反應新機制
山東大學王官鋒團隊揭示玉米Metacaspase調控NLR蛋白介導的免疫反應新機制責編 | 王一Caspase,揭示了玉米ZmMCs在調控NLR類免疫受體蛋白Rp1-D21介導防衛反應中的新機制。亞細胞定位研究發現,ZmMC1 和ZmMC2主要定位於細胞的點狀結構中,並與細胞自噬Marker ATG8a有部分共定位,而ZmMC9主要定位於細胞質和細胞核。
-
上海生科院揭示光合碳代謝效率調控新機制---中國科學院
該研究通過解析Rubisco乙醯化修飾對其活力調控的分子機理,揭示了植物光合碳代謝效率適應體內能量狀態的調控新機制。 研究發現位於Rubisco活性中心的賴氨酸殘基存在乙醯化修飾,特別是201位賴氨酸(Lys201)。
-
J.Immunology:酪氨酸蛋白激酶Btk乙醯化調控研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酪氨酸蛋白激酶Btk轉錄調節的新機制:組蛋白乙醯轉移酶p300介導的組蛋白乙醯化正調,而組蛋白去乙醯化酶1介導的組蛋白去乙醯化負調Btk轉錄及表達。這些結果拓展了對Btk調節及其功能的認識,並有益於對相關疾病的研究。
-
Nat communication:NF-KB負向調控新機制
在眾多的修飾類型中,磷酸化是我們研究最多的類型。許多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磷酸化對於其傳遞胞內信號具有重要的作用。最近一些研究也揭示了乙醯化對於蛋白功能的影響,然而,在非組蛋白的範圍內乙醯化修飾的相關發現卻十分有限。
-
植物株型發育新機制 揭示如何調控基因表達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7月13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6家單位合作研究的關於作物株型發育基因表達調控的最新研究成果。
-
Cancer Res:北大鄭曉峰團隊揭示去泛素化酶調控DNA損傷修復新機制
DNA損傷修復受到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嚴格而精細的調控,其中,去泛素化酶通過兩種主要方式參與到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直接作用到損傷位點或者調控DNA損傷應答關鍵的因子。鑑於DNA損傷應答調控的複雜性,鑑定新的參與到DNA損傷修復中的去泛素化酶,闡明其發揮作用的機制,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DDR修復的分子機制。
-
鄭曉峰: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2015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6月4日在上海"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上,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鄭曉峰教授與大家分享了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
上海生科院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抗腫瘤的重要機制
,揭示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HDACIs)通過抑制腫瘤浸潤T細胞凋亡,提高抗腫瘤免疫反應,能夠有效地抑制腫瘤生長。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istone deacelytase, HDAC)是嚴格調控組蛋白以及非組蛋白類的蛋白質的去乙醯化過程的重要酶類。這種酶能夠將乙醯基從賴氨酸上移除,從而改變染色質和蛋白質的結構,進而調節許多重要的細胞活動,包括基因轉錄、信號轉導等。因此,組蛋白去乙醯化酶對保持乙醯化的穩態是非常重要的。
-
研究發現植物氣孔開閉調控新機制
但植物氣孔開閉調控的機制仍在深入研究中。日前,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中國浙江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發表在《植物細胞》雜誌的一篇綜述論文指出,葡萄糖是保衛細胞(植物氣孔的兩個「唇」)中主要的澱粉代謝產物,並且在藍光誘導的氣孔開放過程中,葡萄糖是氣孔的主要能量來源,這一發現有助於揭示植物氣孔開閉調控的新機制。保衛細胞中的澱粉降解是藍光誘導下氣孔打開的標誌之一。
-
南開大學團隊揭示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新機制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瑋光 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長期從事B肝、肝癌研究的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曉東教授團隊在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機制方面有了新突破。 張曉東團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建立了一種人肝嵌合小鼠模型,將人的原代肝細胞(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 PHH)移植到肝損傷的免疫缺陷小鼠肝臟中,然後再進行HBV感染。該模型是目前HBV研究領域最為先進和有效的模型之一,可以重現HBV感染人肝細胞的複製過程,最大程度的接近臨床。
-
研究人員揭示中性粒細胞驅動非常規T細胞介導抗腫瘤免疫機制
文章揭示中性粒細胞通過IL-12調控CD4-CD8-非常規αβT細胞極化,產生IFN-γ,介導抗腫瘤免疫;同時在部分腫瘤患者中,中性粒細胞的浸潤和I型免疫反應、良好臨床療效呈現相關性。 首先,研究人員敲除G-CSF-R(Csf3r-/-)造成小鼠外周血的中性粒細胞顯著減少。
-
生物物理所揭示調控肝癌微環境T細胞免疫耐受新機制
因此,研究如何打破肝癌的免疫耐受,促進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應答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因此,研究TH17細胞的免疫效應機制對肝癌的臨床治療有著重要的科學意義。研究人員通過小鼠荷瘤實驗發現,敲除肝癌細胞系中HDAC6基因不影響肝癌體內成瘤,但HDAC6敲除小鼠顯著抑制肝癌皮下成瘤,這提示HDAC6主要通過免疫微環境來影響肝癌的進程。進一步實驗證實,HDAC6敲除能夠特異地誘導TH17細胞的分化及功能,並促進過繼轉移CD8+ T細胞的效應功能和肝癌清除能力。
-
郭德銀組揭示細胞新型自噬受體調控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RNA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可誘導表達一種新型自噬受體CCDC50,該自噬受體通過識別K63型泛素化修飾的RNA病毒模式識別受體RIG-I/MDA5(RLR)並介導後者的自噬途徑依賴的降解,從而抑制病毒感染誘導的I型幹擾素的產生,幫助機體恢復到靜息狀態,避免過度免疫反應造成的組織損傷和自身炎症。我校博士後侯盼盼為論文第一作者,郭德銀教授為通訊作者,我校醫學院、附屬第七醫院為第一作者單位。
-
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抑癌基因的表達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的文章,發現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著名抑癌基因p53特異性靶基因的表達,由此指出了一種癌症表觀遺傳作用新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細胞》(Cell)雜誌上。
-
組蛋白高度乙醯化可打亂核心基因調控結構
組蛋白高度乙醯化可打亂核心基因調控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 13:48:31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Javed Khan、Berkley E.
-
NAR & JCS:鄭曉峰等揭示組蛋白泛素化和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downregulating PRC1 ubiquitin E3 ligase activity, is essential for cell proliferation」和「RNF168-mediated H2A neddylation antagonizes its ubiquitination and regulates DNA damage repair」的論文,揭示了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
研究發現DNA去甲基化酶ROS1負調控基因印記和種子休眠新機制
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黃朝鋒研究組和朱健康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題為DNA demethylase ROS1
-
研究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細菌染色體分離的調控機制
研究團隊通過蛋白質組學分析的方法,首先發現乙醯化修飾富集在細菌染色體分離通路,進而揭示ParB對類著絲粒parS位點的結合活性受乙醯化修飾調控。調控細胞乙醯化修飾水平包括兩個關鍵酶:乙醯化酶ScCobB1和乙醯轉移酶ScPat。研究比較分析了ParB蛋白在不同的乙醯化修飾水平下DNA結合力的改變。
-
「乙醯化修飾」真相大白
存在於人體代謝酶之中調節代謝通路及代謝酶活性的「乙醯化」,是改變蛋白質功能最主要的修飾方式之一,蛋白質一旦被嫁接上「乙醯基」基團,就會「被修飾」成乙醯化蛋白質。揭開蛋白質「乙醯化修飾」的機理之謎,對於破解蛋白質修飾規律的生命之迷至關重要。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可逆且高度調控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方式,乙醯化修飾在幾乎所有的生物學過程中都起重要調控作用。
-
發現調控腦皮層中間神經元環路發育的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禹永春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