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義大利Humanitas University的Alberto Mantovani和Sebastien Jaillon在Cell雜誌上發表文章Neutrophils Driving Unconventional T Cells Mediate Resistance against Murine Sarcomas and Selected Human Tumors。文章揭示中性粒細胞通過IL-12調控CD4-CD8-非常規αβT細胞極化,產生IFN-γ,介導抗腫瘤免疫;同時在部分腫瘤患者中,中性粒細胞的浸潤和I型免疫反應、良好臨床療效呈現相關性。
首先,研究人員敲除G-CSF-R(Csf3r-/-)造成小鼠外周血的中性粒細胞顯著減少。在3-MCA誘導肉瘤模型中,Csf3r-/-小鼠發生腫瘤時間更早、生長更快、重量增加更多;將骨髓中Csf3+/+中性粒細胞回輸到Csf3r-/-負瘤小鼠有效限制腫瘤生長。野生型Csf3+/+小鼠的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TANs)上調CD11b、CD54表達,並且下調CD62L,顯示出激活的狀態。Csf3r-/-導致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偏向於M2活化狀態,下調IL12a、IL12b的表達。Csf3r-/-負瘤小鼠中IL12p70、IFNγ減少,研究表明TAMs與TANs共同合作誘導產生IL12p70、IFNγ,促進IFNγ依賴的抗腫瘤免疫。
中性粒細胞在3-MCA誘導肉瘤模型中發揮抗腫瘤免疫,且依賴於IFNγ,那麼IFNγ主要是何種細胞分泌?腫瘤環境中的T細胞是IFNγ的主要來源,而Csf3r-/-負瘤小鼠中只有CD4-CD8-非常規αβT細胞(UTCαβ)下調IFNγ表達。並且Csf3r-/-導致UTCαβ下調T-bet、Eomes,上調Rorγt表達,偏向於3型活化狀態。進一步分群後發現,Csf3r-/-小鼠腫瘤中iNKT、MAIT和DNTαβ增多,但只有DNTαβ的活化狀態改變,偏向於3型;在腫瘤發生早期和晚期回輸中性粒細胞均能夠驅動DNTαβ的1型活化狀態。研究人員分離Csf3r+/+、Csf3-/-小鼠腫瘤中的UTCαβ,用單細胞測序分析UTCαβ亞型的多樣性。鑑定出12個cluster,其中cluster 1和3分別對應著MAIT細胞表型和3型活化狀態的Rorγt+ DNTαβ,在Csf3r-/-中富集;cluster 2和4表現為I型活化狀態的T-bet+DNTαβ和高表達Ly49家族基因,在Csf3r+/+中富集,與前面的表型一致。將DNTαβ和腫瘤細胞同時接種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表現出抗腫瘤功能。
中性粒細胞如何調控UTCαβ的活化狀態?相比於conventional T細胞,UTCαβ高表達Il12rb1、Il12rb2(編碼IL-12受體)、Il1r5、Il1r7(編碼IL-18受體)基因。IL-12和IL-18刺激UTCαβ產生更多的IFNγ,中和IL-12p70則誘導Csf3r+/+ UTCαβ向T-betlow表型分化。中性粒細胞顯著提高巨噬細胞分泌IL-12的能力,分泌的IL-12量足夠誘導UTCαβ產生IFNγ,但不足以誘導conventional T產生IFNγ。
最後,研究人員檢測未分化的多形肉瘤(UPS)病人樣本,發現I型免疫反應基因、IFNγ和良好的預後相關;CSF3R表達和UPS病人整體生存率提高相關;TANhigh的病人比TANlow有更長的生存期。CSF3R高表達和I型免疫反應基因、IFNG表達正相關。在結直腸癌病人(CRC)中觀察到類似的現象。提示中性粒細胞-I型免疫反應在部分類型的人類腫瘤,特別是UPS和CRC,有抗腫瘤免疫功能。
本工作揭示了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通過促進巨噬細胞產生IL-12,誘導UTCαβ進入I型活化狀態,釋放IFNγ,發揮抗腫瘤免疫功能。這和之前將中性粒細胞作為腫瘤促進因子的報導不同,為認識腫瘤微環境中性粒細胞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