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揭示中性粒細胞驅動非常規T細胞介導抗腫瘤免疫機制

2020-1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近日,來自義大利Humanitas University的Alberto Mantovani和Sebastien Jaillon在Cell雜誌上發表文章Neutrophils Driving Unconventional T Cells Mediate Resistance against Murine Sarcomas and Selected Human Tumors。文章揭示中性粒細胞通過IL-12調控CD4-CD8-非常規αβT細胞極化,產生IFN-γ,介導抗腫瘤免疫;同時在部分腫瘤患者中,中性粒細胞的浸潤和I型免疫反應、良好臨床療效呈現相關性。

  首先,研究人員敲除G-CSF-R(Csf3r-/-)造成小鼠外周血的中性粒細胞顯著減少。在3-MCA誘導肉瘤模型中,Csf3r-/-小鼠發生腫瘤時間更早、生長更快、重量增加更多;將骨髓中Csf3+/+中性粒細胞回輸到Csf3r-/-負瘤小鼠有效限制腫瘤生長。野生型Csf3+/+小鼠的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TANs)上調CD11b、CD54表達,並且下調CD62L,顯示出激活的狀態。Csf3r-/-導致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偏向於M2活化狀態,下調IL12a、IL12b的表達。Csf3r-/-負瘤小鼠中IL12p70、IFNγ減少,研究表明TAMs與TANs共同合作誘導產生IL12p70、IFNγ,促進IFNγ依賴的抗腫瘤免疫。

  中性粒細胞在3-MCA誘導肉瘤模型中發揮抗腫瘤免疫,且依賴於IFNγ,那麼IFNγ主要是何種細胞分泌?腫瘤環境中的T細胞是IFNγ的主要來源,而Csf3r-/-負瘤小鼠中只有CD4-CD8-非常規αβT細胞(UTCαβ)下調IFNγ表達。並且Csf3r-/-導致UTCαβ下調T-bet、Eomes,上調Rorγt表達,偏向於3型活化狀態。進一步分群後發現,Csf3r-/-小鼠腫瘤中iNKT、MAIT和DNTαβ增多,但只有DNTαβ的活化狀態改變,偏向於3型;在腫瘤發生早期和晚期回輸中性粒細胞均能夠驅動DNTαβ的1型活化狀態。研究人員分離Csf3r+/+、Csf3-/-小鼠腫瘤中的UTCαβ,用單細胞測序分析UTCαβ亞型的多樣性。鑑定出12個cluster,其中cluster 1和3分別對應著MAIT細胞表型和3型活化狀態的Rorγt+ DNTαβ,在Csf3r-/-中富集;cluster 2和4表現為I型活化狀態的T-bet+DNTαβ和高表達Ly49家族基因,在Csf3r+/+中富集,與前面的表型一致。將DNTαβ和腫瘤細胞同時接種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表現出抗腫瘤功能。

  中性粒細胞如何調控UTCαβ的活化狀態?相比於conventional T細胞,UTCαβ高表達Il12rb1、Il12rb2(編碼IL-12受體)、Il1r5、Il1r7(編碼IL-18受體)基因。IL-12和IL-18刺激UTCαβ產生更多的IFNγ,中和IL-12p70則誘導Csf3r+/+ UTCαβ向T-betlow表型分化。中性粒細胞顯著提高巨噬細胞分泌IL-12的能力,分泌的IL-12量足夠誘導UTCαβ產生IFNγ,但不足以誘導conventional T產生IFNγ。

  最後,研究人員檢測未分化的多形肉瘤(UPS)病人樣本,發現I型免疫反應基因、IFNγ和良好的預後相關;CSF3R表達和UPS病人整體生存率提高相關;TANhigh的病人比TANlow有更長的生存期。CSF3R高表達和I型免疫反應基因、IFNG表達正相關。在結直腸癌病人(CRC)中觀察到類似的現象。提示中性粒細胞-I型免疫反應在部分類型的人類腫瘤,特別是UPS和CRC,有抗腫瘤免疫功能。

  本工作揭示了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通過促進巨噬細胞產生IL-12,誘導UTCαβ進入I型活化狀態,釋放IFNγ,發揮抗腫瘤免疫功能。這和之前將中性粒細胞作為腫瘤促進因子的報導不同,為認識腫瘤微環境中性粒細胞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關焦點

  • Cell:經過先天免疫訓練的中性粒細胞可對抗癌症
    造血幹細胞是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等髓系細胞的前體細胞。這些研究人員接下來想了解這種記憶被編碼的機制細節。Hajishengallis說,「β-葡聚糖幫助你對抗腫瘤的事實並不一定意味著它是通過訓練性免疫進行的。」
  • 幹細胞樣CD8 T細胞介導抗腫瘤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幹細胞樣CD8 T細胞介導抗腫瘤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23:1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Steven A.
  • 鄧劉福團隊揭示cGAS-STING促進T細胞抗腫瘤免疫應答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內源性cGAS-STING信號通過維持CD8+T細胞的「乾性」促進T細胞抗腫瘤免疫應答的作用機制,為提高臨床T細胞治療效果提供了新的策略和依據。此前,研究人員發現耗竭性T細胞具有幹細胞樣細胞(Stem-cell like)和終末分化細胞(Terminal)兩個主要亞群。幹細胞樣T細胞以自我更新、擴增和多能性為特徵,對於T細胞治療和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實現持久的抗腫瘤反應至關重要。
  •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7 16:00:38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鄒強/劉俊嶺/蘇冰課題組,發現了醯基甘油激酶(AGK)可維持CD8
  • Nature Immunology:嗜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研究新進展
    固有性免疫反應(包括噬菌細胞對病原體的進攻和釋放抗菌蛋白),受炎症因子、生長因子與整合素跨膜受體結合的介導。Syk酪氨酸激酶經常被視為整合素信號途徑第一個胞內靶標。然而,在適應性免疫反應的最初信號途徑中,抗原與免疫受體如T細胞受體(TCR)結合,誘導Src激酶家族磷酸化ITAM,進而激活Syk激酶。
  • 同濟大學王啟剛團隊開發新材料模擬中性粒細胞溶酶體可治療癌症
    中性粒細胞作為向腫瘤組織遷移的第一道天然免疫細胞,可以立即殺死異常細胞,激活長期特異性的適應性免疫反應。因此,酶介導中性粒細胞的活性氧(ROS)升高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腫瘤免疫治療策略。傳統的臨床癌症治療,包括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對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藥物/放射耐藥性以及腫瘤再生長的發生率增加等。由長期進化而來的人類先天免疫系統,通過分子氧依賴細胞失活溶菌酶相關消化和釋放免疫細胞因子,激發了一種新的高效治療癌症的生物化學方法。
  •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有什麼作用
    中性粒細胞的作用中性粒細胞在血液的非特異性細胞免疫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處於機體抵禦微生物病原體,特別是在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線,當炎症發生時,它們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症部位。由於它們是藉糖酵解獲得能量,因此在腫脹並血流不暢的缺氧情況下仍能夠生存,它們在這裡形成細胞毒存在破壞細菌和附近組織的細胞膜。
  • 研究揭示cCD1引發抗腫瘤免疫機制
    研究揭示cCD1引發抗腫瘤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4 17:50:33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Kenneth M. Murphy團隊的最新工作揭示了cCD1引發抗腫瘤免疫的機制。
  • 「綜述」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是重症哮喘潛在的治療靶標
    NET最初被識別為一種新的抗菌機制。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NET可介導自身組織超炎症病理改變[1]。目前,難治性哮喘(重症哮喘)仍是臨床治療的瓶頸。近來研究表明,重症哮喘患者體內高表達NET[2],而且NET與哮喘控制水平呈負相關[3]。
  • 生物物理所揭示調控肝癌微環境T細胞免疫耐受新機制
    雖然腫瘤免疫檢查點治療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但相比於其他癌症,肝癌形成強大的免疫耐受微環境使得肝癌患者長期處於免疫低應答狀態,容易形成對腫瘤免疫治療的抵抗性。因此,研究如何打破肝癌的免疫耐受,促進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應答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 張志剛/孫勇偉團隊揭示胰腺癌肝轉移免疫抑制微環境形成的機制
    該研究發現了胰腺癌肝轉移動員並招募了一群ATP受體P2RX1陰性(P2RX1-)的中性粒細胞,由於ATP受體P2RX1的缺失,這群中性粒細胞通過高表達PD-L1、Arg1等免疫抑制分子,介導了胰腺癌肝轉移免疫抑制微環境形成。
  • Science子刊:揭示源自腫瘤的TGF-β抑制人CD4+T細胞抗腫瘤免疫反應...
    這與TGF-β的促腫瘤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有關。然而,TGF-β的腫瘤抑制活性也已有報導。因此,儘管TGF-β是一種有希望的癌症治療靶標,但是如果想要充分利用它的潛力,那麼需要對它的細胞效應進行確切的了解。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參與TGF-β介導的對一種重要的CD4+ T細胞抗腫瘤功能---γ幹擾素(IFN-γ)產生---進行抑制的細胞機制。
  • Nature:揭示兒茶酚胺在免疫治療過程中引發細胞因子風暴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基梅爾癌症中心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出蛋白ANP(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心房利鈉肽)能夠阻斷細胞因子風暴,而且他們在免疫細胞中發現了一種自我擴增的產生環路(self-amplifying production loop),該環路產生一類稱為兒茶酚胺的分子,包括腎上腺素。
  • 人人學懂免疫學:第六期|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免疫系統|-健康界
    與巨噬細胞不同,中性粒細胞不是抗原提呈細胞,而是血液中隨時待命的「職業殺手」。一旦它們被召集,那麼僅僅需要半個小時,中性粒細胞就能離開血液並被完全激活。  在這種狀態下,中性粒細胞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吞噬能力,一旦它們的獵物被吞入,一整套強力的化學物質就在等待這個不幸的「客人」了。  中性粒細胞也可以產生細胞因子,警示免疫系統的其他細胞。
  • 研究人員揭示耗竭CD8T細胞的發育生物學
    研究人員揭示耗竭CD8T細胞的發育生物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4 12:49:48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E.
  • NK細胞介導的癌症轉移的免疫編輯機制!
    ,而且NK細胞介導的免疫壓力還可能被預測會對CTCs的命運產生效應;這就好像達爾文的選擇進化機制一樣,免疫細胞的選擇性壓力被認為可以塑造腫瘤的表型和基因型,這一過程稱之為「癌症的免疫編輯」(cancer immunoediting),研究者表示,NK細胞能夠選擇性地控制單一CTC衍生的單克隆轉移,但並不能控制CTC簇衍生的多克隆轉移,這或許就能為研究人員提供新的思路來揭示NK細胞介導的轉移性腫瘤細胞的免疫編輯
  • 研究人員發表中性粒細胞穩態和炎症狀態下的單細胞發育和異質性圖譜
    中性粒細胞是天然免疫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循環白細胞中數量最多的細胞類型,是宿主抵禦入侵細菌等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然而,目前對中性粒細胞的分群主要是依靠經典的形態學,中性粒細胞的異質性一直存在爭議,沒有統一的認知,這種分歧阻礙了中性粒細胞研究的發展。與其他血液和免疫細胞類型相比,中性粒細胞中基因表達的數量和水平較低,從技術層面上對RNA的捕獲更加困難。
  • 研究揭示CD47調控細胞吞噬的機制
    研究揭示CD47調控細胞吞噬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0 14:46:31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Ronald D.
  • 研究揭示白細胞介素33抑制肺部固有γδT細胞反應的機制
    研究揭示白細胞介素33抑制肺部固有γδT細胞反應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15:12:43 白細胞介素(IL)-33通過激活調節性T細胞(Treg)來抑制肺部固有的
  • 三篇Cell | 訓練免疫與抗腫瘤免疫反應和病原體感染
    最新研究報導「訓練」免疫的激動劑具有抗腫瘤活性。例如,β-葡聚糖與腫瘤免疫治療功效有關。但是,「訓練免疫」激動劑在腫瘤中發揮作用的分子機制仍然是未解之謎。更重要的是,像 β-葡聚糖這樣的藥物所發揮的潛在腫瘤調節作用,是否涉及誘導「先天免疫記憶」迄今為止尚未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