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白細胞介素33抑制肺部固有γδT細胞反應的機制

2020-12-05 科學網

研究揭示白細胞介素33抑制肺部固有γδT細胞反應的機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15:12:43

白細胞介素(IL)-33通過激活調節性T細胞(Treg)來抑制肺部固有的γδT細胞反應,這一成果由美國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Andrew D. Luster課題組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 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9月28日發表在《自然-免疫學》上。

研究人員揭示了肺部ST2+ Treg細胞在抑制環境過敏原引起的先天免疫應答而不改變適應性免疫應答過程中出人意料的功能。暴露於過敏原後,ST2+ Treg細胞被IL-33激活以抑制產生IL-17的γδT細胞。在Treg細胞中ST2信號誘導Ebi3的表達,其是Treg細胞介導的γδT細胞抑制所必需異二聚體細胞因子IL-35的另一個組成部分。這種反應導致誘導嗜酸性粒細胞產生的趨化因子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向肺的招募減少,這有利於宿主減少過敏原引起的炎症。

因此,該研究確定了肺中ST2+ Treg細胞的基本作用,即作為早期先天γδT細胞對黏膜損傷的負調節因子。

據悉,表達IL-33受體ST2的Foxp3+調節性T(Treg)細胞相應IL-33參與組織修復。尚不清楚Treg細胞是否也對警報蛋白IL-33產生反應以調節免疫反應的特定方面。

附:英文原文

Title: Interleukin-33 activates regulatory T cells to suppress innate γδ T cell responses in the lung

Author: Lucas D. Faustino, Jason W. Griffith, Rod A. Rahimi, Keshav Nepal, Daniel L. Hamilos, Josalyn L. Cho, Benjamin D. Medoff, James J. Moon, Dario A. A. Vignali, Andrew D. Luster

Issue&Volume: 2020-09-28

Abstract: Foxp3+ regulatory T (Treg) cells expressing the interleukin (IL)-33 receptor ST2 mediate tissue repair in response to IL-33. Whether Treg cells also respond to the alarmin IL-33 to regulate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immune response is not known. Here we describe an unexpected function of ST2+ Treg cells in suppressing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the lung to environmental allergens without altering the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Following allergen exposure, ST2+ Treg cells were activated by IL-33 to suppress IL-17-producing γδ T cells. ST2 signaling in Treg cells induced Ebi3, a component of the heterodimeric cytokine IL-35 that was required for Treg cell-mediated suppression of γδ T cells. This response resulted in fewer eosinophil-attracting chemokines and reduced eosinophil recruitment into the lung,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the host in reducing allergen-induced inflammation. Thus, we define a fundamental role for ST2+ Treg cells in the lung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the early innate γδ T cell response to mucosal injury.

DOI: 10.1038/s41590-020-0785-3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0-0785-3

相關焦點

  • 科普 ----白細胞介素
    由於最初是由白細胞產生又在白細胞間發揮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現仍一直沿用。現在是指一類分子結構和生物學功能已基本明確,具有重要調節作用而統一命名的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在傳遞信息,激活與調節免疫細胞,介導T、B細胞活化、增殖與分化及在炎症反應中起重要作用。
  • 科學家揭示γδT細胞抑制惡性瘧原蟲血液感染階段的雙重機制
    科學家揭示γδT細胞抑制惡性瘧原蟲血液感染階段的雙重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2 16:44:29 γδT細胞通過直接殺傷和吞噬作用抑制惡性瘧原蟲的血液感染階段,這一成果由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Judy Lieberman
  • 糖皮質激素通過 IL-7 及 IL-7R 活化 γδT 細胞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糖皮質激素(GC)通過其強大的免疫抑制與抗炎 作用而廣泛用於臨床,特別是以系統或外用的方式治 療炎症性疾病。無菌小鼠真皮中的 γδT 細胞數量減少,可 能的解釋是有菌小鼠皮膚的共生菌提供的刺激導致 皮膚局部的 γδT 細胞擴增及細胞數量增加,皮膚屏障 功能的破壞或皮膚免疫異常導致皮膚共生菌平衡失 調,從而使 γδT 比率及數量增加[20]。 γδT 細胞與 αβT 細胞不同的是不需要抗原提呈, 能夠快速反應。
  • 白細胞介素IL-10與抑鬱症
    自此,炎性介質與抑鬱症的關係得到了廣泛的研究。抑鬱症動物實驗和人類臨床方面的觀察與研究發現,免疫驗證在抑鬱症的發病機制中起著一定的作用,前炎性細胞因子參與抑鬱症的發病,而抗炎性細胞因子則關係到抑鬱症的治癒。因此,細胞因子可能在抑鬱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
  • 研究揭示ILC2促進癌症肺部轉移的機制
    研究揭示ILC2促進癌症肺部轉移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4 21:12:04 英國劍橋大學Timotheus Y. F.
  • 白細胞介素-17在過敏反應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的研究進展
    一般情況下,IL-17F誘導促炎因子方面要比IL-17A誘導促炎因子方面的活性弱一些,但是IL-17F在肺部過敏性炎症反應中以及腸道炎症反應中發揮著獨特作用。IL-17通過刺激靶細胞釋放促炎細胞因子,並通過動員中性粒細胞中的細胞因子發揮作用。
  • 白細胞介素家族的十八般武藝(上)
    白細胞介素,是由多種細胞產生並作用於多種細胞的一類細胞因子,因最初由白細胞產生又在白細胞間發揮作用,因此而得名。
  • Science:揭示肺神經內分泌細胞擴大過敏性哮喘反應機制
    這些生物活性分子能夠引發免疫反應和生理反應。最近開展的一項體內研究揭示出PNEC正常地形成被稱作神經上皮小體(neuroepithelial body)的自聚集單元是限制初始肺部(naïve lung)中的免疫細胞數量所必不可少的。然而,人們並不清楚PNEC是否能夠在體內將外源性氣道信號(如過敏原)轉化為下遊級聯反應。
  • 白細胞介素大全科普
    白細胞介素,最初指由白細胞產生又在白細胞間起調節作用的細胞因子,現指一類分子結構和生物學功能已基本明確,具有重要調節作用而統一命名的細胞因子,它和血細胞生長因子同屬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3 (IL-3)IL-3又稱為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主要由活化的CD4+T細胞產生。其主要作用為促進骨髓中多能造血幹細胞的定向分化與增殖,產生各種類型的血細胞。此外IL-3還可調節多種成熟細胞的生長、分化及相關的基因表達,如C-MYC、IL-2RA基因等。
  • 白細胞介素全家族的詳細介紹(二)
    白細胞介素,是由多種細胞產生並作用於多種細胞的一類細胞因子,因最初由白細胞產生又在白細胞間發揮作用,因此而得名。
  • 研究揭示cFLIPL調節炎症反應機制
    研究揭示cFLIPL調節炎症反應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2:31:25 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醫學院Alexander Poltorak
  • 根尖周炎模型小鼠白細胞介素24的表達
    白細胞介素24:是白細胞介素10細胞因子家族中白細胞介素20R亞家族的成員之一,是一種重要的多效性免疫調節細胞因子,可由免疫和非免疫細胞產生。在炎症、宿主防禦、組織重塑和傷口癒合等方面共同發揮多種作用,參與先天免疫系統的激活,並影響骨穩態。
  • :白細胞介素1(IL-1)結合併激活其受體的結構機理揭示
    該文章報導了白細胞介素1 beta(interleukin 1beta,IL-1beta)與其受體IL-1RII和IL-1RAcP所組成的三元複合物的晶體結構,結合生化分析,該結構揭示了白細胞介素1beta結合併激活其受體的結構機理。該論文作者包括實驗員王冬立,張森燕,博士研究生劉曦,梅坤榮,以及碩士研究生李良。
  • 整合素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
    Risbud 等[21]對低氧環境下培養的大鼠髓 核細胞的研究發現,抑制信號傳導蛋白 ERK 活性後, 整合素 α2 mRNA 的表達被抑制,且細胞存活率下降。 研究亦表明,ERK 活性升高後,細胞與Ⅱ型膠原連 接能力增強,即 ERK 可上調整合素 α2 mRNA 的表 達水平,增強細胞與Ⅱ型膠原黏附,避免細胞凋亡導 致的椎間盤病變。
  • 白細胞介素-2臨床數據
    ,延長抗體維持時間,抗體消減速度慢,尤其在免疫後14天到28天,效果非常明顯,在對照組抗體為陰性時,試驗組抗體已有明顯的提升,而且在0、7日齡使用白細胞介素-2兩次的效果優於0日齡使用白介素-2一次的效果。
  • 白細胞介素6的持久性受到樹突狀細胞來源血液緩衝系統的調節
    白細胞介素6的持久性受到樹突狀細胞來源血液緩衝系統的調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43:07 2020年12月22日,麻省理工學院Daniel Lingwood課題組在《免疫》雜誌發表論文表明,
  • γδT細胞的免疫表型特徵、實例和意義
    基於TCR異二聚體表面受體表達,T細胞分為兩個亞群,分別是TCR αβ)和γδ T細胞。
  • 先天淋巴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季)
    研究發現有可能會改善對危及生命的感染的治療和預防。他們的論文發布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研究發現,在這一過程中,前列腺素E2(PGE2)起至關重要作用,它結合其受體EP4,從而抑制了系統性炎症的發生。
  • [文獻翻譯]γδT cell——一個奇怪的名字
    我們發現γδT細胞的水平在懷孕過程中波動,這些變化是由孕酮調節的。與外周血不同,健康婦女子宮內膜和早孕蛻膜中Vδ1+γδT細胞佔多數,子宮內膜間質細胞(ESCs)可能直接參與Vδ1/Vδ2的轉移。此外,早期妊娠蛻膜中以Vδ2亞群為主的γδT細胞百分比的增加與不明原因的自然流產有關。
  • 研究揭示SARS-CoV-2相關多系統炎性症候群患兒的外周免疫表型
    研究揭示SARS-CoV-2相關多系統炎性症候群患兒的外周免疫表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0 20:34:35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Manu Shankar-Hari、Shane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