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δT細胞的免疫表型特徵、實例和意義

2021-02-23 流式中文網
基於TCR異二聚體表面受體表達,T細胞分為兩個亞群,分別是TCR αβ)和γδ T細胞。外周血(PB)中的大多數T細胞都是αβ表型,少數為γδ表型[(1-5%,絕對範圍為每微升55~120)](Roden AC, et al. Immunophenotypic attributes of benign peripheral blood gamma-delta T cells and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ir increase. Arch Pathol Lab Med 2008, 132:1774-80.)。

γδT細胞也見於髓外組織,如皮膚和胃腸道。健康人的外周血樣本中γδT細胞的比例不一,並可能受到種族/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在[E. Esin等人的研究中](Esin S, et al.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peripheral blood gamma delta + T cells in healthy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the world. Scand J Immunol 1996, 43:593-6.),γδT細胞在非日本亞裔中似乎相對略高,而在瑞典和日本健康人中則明顯較低。

在分枝桿菌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結締組織疾病、免疫抑制/免疫失調等情況下,γδT細胞的比例可能增加。因此,γδT細胞在此類疾病的免疫應答中可能具有關鍵作用。

根據定義,反應性γδT細胞的γδ表面受體呈陽性,表面CD3高表達(可高於αβT),而CD4和CD8表達為陰性(雙陰性),偶可見部分表達CD8。泛T細胞標記CD2、CD5和CD7均呈陽性

但有時可能會遇到CD5表達缺失或減少以及CD7表達減少的情況。一般來說,CD5表達的缺失或降低是反應性γδT細胞最常見的免疫表型特徵:

另外,[γδT細胞偶可CD56或CD57呈陽性](Roden AC, et al. Immunophenotypic attributes of benign peripheral blood gamma-delta T cells and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ir increase. Arch Pathol Lab Med 2008, 132:1774-80.)

當在樣本(主要是全血樣本)中發現高比例的γδT細胞時,就需要注意區分這些細胞是反應性還是腫瘤性(如肝脾T細胞淋巴瘤)。但由於γδT細胞表型變異較大,所以區分良惡性會比較困難,主要是關注其比例、亞群的組成,並結合形態、臨床表現等,進行綜合考慮。

流式中文網編譯自:https://www.cytometry.org/web/q_view.php?id=284&filter=Interpretation%20and%20Clinical%20Application

本文來自流式中文網(flowcyto.cn)歡迎轉發到朋友圈,但謝絕複製粘貼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mail@flowcyto.cn
Promotions below




相關焦點

  • 糖皮質激素通過 IL-7 及 IL-7R 活化 γδT 細胞
    體內外的研究均證實IL7能夠特異性地擴增人和小鼠產生 IL-17的γδT細胞[4]。 GC 是否可以通過 IL-7 活化天然免疫的 γδT 細胞而導 致炎症的復發和遷延不愈?本文對 GC 通過 IL-7 及 IL-7 受體(IL-7R)調節 γδT 細胞,從而影響 GC 在 IL17 相關的炎症性疾病治療中的作用作一綜述。
  • [文獻翻譯]γδT cell——一個奇怪的名字
    儘管人們對妊娠期免疫學的認識日益加深,但對子宮內膜和蛻膜中免疫細胞的研究仍然支離破碎。我們確定了正常妊娠和不明原因自然流產婦女子宮內膜和蛻膜中γδT細胞的組成。與外周血不同,健康婦女子宮內膜和早孕蛻膜中Vδ1+γδT細胞佔多數,子宮內膜間質細胞(ESCs)可能直接參與Vδ1/Vδ2的轉移。
  • 科學家揭示γδT細胞抑制惡性瘧原蟲血液感染階段的雙重機制
    科學家揭示γδT細胞抑制惡性瘧原蟲血液感染階段的雙重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2 16:44:29 γδT細胞通過直接殺傷和吞噬作用抑制惡性瘧原蟲的血液感染階段,這一成果由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Judy Lieberman
  • 研究揭示白細胞介素33抑制肺部固有γδT細胞反應的機制
    研究揭示白細胞介素33抑制肺部固有γδT細胞反應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15:12:43 白細胞介素(IL)-33通過激活調節性T細胞(Treg)來抑制肺部固有的
  • 骨生物學進展:星狀細胞中外泌體介導的Toll樣受體3的激活刺激肝纖維化中γδT細胞產生白介素17
    RORγt的表達可以增強γδT細胞中IL-17A的產生;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因子3,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2和p38激活,生成的IL-17A也會強烈刺激HSC中的α-SMA,TGF-β,IL-6和膠原蛋白表達。
  • 人類T-bet調控針對分枝桿菌的先天和類似先天的適應性IFN-γ免疫
    人類T-bet調控針對分枝桿菌的先天和類似先天的適應性IFN-γ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0 16:23:57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Jean-Laurent Casanova、Rui Yang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
  • 研究人員揭示中性粒細胞驅動非常規T細胞介導抗腫瘤免疫機制
    文章揭示中性粒細胞通過IL-12調控CD4-CD8-非常規αβT細胞極化,產生IFN-γ,介導抗腫瘤免疫;同時在部分腫瘤患者中,中性粒細胞的浸潤和I型免疫反應、良好臨床療效呈現相關性。  首先,研究人員敲除G-CSF-R(Csf3r-/-)造成小鼠外周血的中性粒細胞顯著減少。
  • 樊嘉院士:免疫微環境下肝癌的免疫治療
    微環境Treg抑制γδT的殺傷能力 γδT細胞是執行固有免疫功能的T細胞,利用細胞毒效應殺傷腫瘤細胞是其功能之一。201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肝癌微環境中,γδT細胞中NKG2D及IFNγ表達下調。
  • 研究揭示SARS-CoV-2相關多系統炎性症候群患兒的外周免疫表型
    研究揭示SARS-CoV-2相關多系統炎性症候群患兒的外周免疫表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0 20:34:35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Manu Shankar-Hari、Shane M.
  • 文獻解讀│潰瘍性結腸炎中結腸CD8 + T細胞的單細胞圖譜
    研究背景及目的結腸內抗原接觸的淋巴細胞(如組織駐留記憶CD8+T細胞)可對重複的抗原暴露迅速做出反應。但是,這些CD8+T細胞的細胞表型及其驅動免疫調節和炎症的機制仍不清楚。用單細胞轉錄組學與T細胞受體庫分析和質譜分析技術,研究人員繪製了健康和潰瘍性結腸炎(UC)中人結腸CD8+ T細胞圖譜,確定健康和UC中的結腸CD8+ T細胞表型,定義不同細胞亞群之間的克隆關係,表徵UC中表達IL-26的功能缺陷的終末分化CD8+ T細胞。
  •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新冠患者SARS-CoV-2特異性T細胞表型及...
    -19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闡明了新冠重症患者SARS-CoV-2特異性T細胞反應及其亞群變化的特徵,為疾病的免疫病理學研究及疫苗的設計和評估提供了重要參考。
  • 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免疫表型:與B系淋巴瘤相比,NK細胞腫瘤的流式細胞學診斷是一個難點。首先需要明確增生的淋巴細胞來源於NK 細胞,這些細胞應該是CD56+、CD16+、sCD3-、CD2+、CD7+、CD4-、部分CD8+,無TCRγδ及TCRαβ 的表達,T 系、B系和髓系特異性標誌抗原陰性。
  • Cell Rep:新的脂質信號靶點可能改善T細胞免疫治療
    2019年8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免疫系統監視我們的身體,尋找不屬於我們的東西,如細菌和病毒。雖然癌細胞是不正常的細胞,經歷不受控制的細胞生長,但它們善於逃避免疫系統的檢測。T細胞免疫療法使用人體自身的T細胞,但對其進行重新編程,使其針對癌細胞。
  • 綜述:變溫動物的適應性免疫
    這些特徵存在於所有下頜骨的脊椎動物中,包括軟骨和硬骨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可能也存在於最古老的下顎脊椎動物,即滅絕的胎盤皮動物中。然而,隨著無頜魚類適應性免疫系統的發現,基於一組完全不同的抗原受體-可變淋巴細胞受體-t和b細胞的分叉,也許是先天樣淋巴細胞,可以追溯到所有脊椎動物的起源。本綜述探討比較免疫學的最新進展,促進我們對適應性免疫系統的起源和功能的理解。
  • 關於T 細胞家族成員,你需要知道什麼?
    撰文:步步先生  來源:幹細胞者說  ● ● ●  T 細胞(全稱T 淋巴細胞,即胸腺依賴性淋巴細胞)是淋巴細胞的主要組分,通過分泌可溶性細胞因子或通過細胞接觸在免疫應答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是身體中抵禦疾病感染和腫瘤形成的「鬥士」。
  •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預後意義:過去、現在和未來
    根據巨噬細胞的功能激活狀態,目前廣泛接受的分類方法是M1/M2二分法,即分為激活表型(M1)和選擇性激活的免疫抑制表型(M2)。但是很顯然體內環境中的巨噬細胞考慮到微環境中多種細胞因子或刺激對它的影響,其功能表型難以明確定義,通常處在這兩種分類M1/M2的混合組成狀態。或者當巨噬細胞處於免疫應答過程或某種病理環境之下,也有可能使得巨噬細胞的功能激活狀態產生變化。
  • 生物物理所揭示調控肝癌微環境T細胞免疫耐受新機制
    因此,研究如何打破肝癌的免疫耐受,促進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應答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TH17細胞是一群能夠分泌IL-17A/F細胞因子、表達趨化因子受體CCR6和轉錄因子RoRγt的CD4+輔助性T細胞。它能夠招募並活化肝臟內的免疫浸潤,放大機體免疫監視能力。已有研究報導TH17細胞在過繼轉移治療相關疾病中有著潛在的轉化價值。
  • 腫瘤進展和轉移擴散中的免疫串擾
    1.慢性炎症和腫瘤進程 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等病理狀況的共同特徵為不易消退的炎症反應,並且伴隨著宿主組織的間接損傷。在慢性炎症背景下,存在多種免疫抑制途徑,如免疫檢查分子(共抑制分子)的上調、免疫調節細胞的激活,免疫調節細胞因子的釋放和抗原呈遞的改變。
  • 拮抗炎症表型決定腫瘤的命運和治療反應
    拮抗炎症表型決定腫瘤的命運和治療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6:44:30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Santiago Zelenay研究組發現,拮抗炎症表型決定腫瘤的命運以及對免疫檢查點阻斷的反應。
  • J immunol:RORγt泛素化抑制Th17活性
    2016年7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CD4細胞分化形成的Th17細胞能夠保護機體抵抗病原體侵染,同樣也參與了多種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例如牛皮癬、多發性硬化等等。RORgt是Th17細胞形成的標誌性轉錄因子。在TGF-b以及IL-6的共同刺激下,天然T細胞能夠最終分化形成Th17,IL-23與IL-1則能夠促進這一分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