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解讀│潰瘍性結腸炎中結腸CD8 + T細胞的單細胞圖譜

2020-12-03 小酷cusabio

研究背景及目的

結腸內抗原接觸的淋巴細胞(如組織駐留記憶CD8+T細胞)可對重複的抗原暴露迅速做出反應。但是,這些CD8+T細胞的細胞表型及其驅動免疫調節和炎症的機制仍不清楚。用單細胞轉錄組學與T細胞受體庫分析和質譜分析技術,研究人員繪製了健康和潰瘍性結腸炎(UC)中人結腸CD8+ T細胞圖譜,確定健康和UC中的結腸CD8+ T細胞表型,定義不同細胞亞群之間的克隆關係,表徵UC中表達IL-26的功能缺陷的終末分化CD8+ T細胞。

結論

CD8+ T細胞組成存在廣泛的異質性,包括擴增的效應子和「後效應子」終末分化的CD8+ T細胞。UC相關的CD8+效應細胞可以觸發腸道損傷並產生腫瘤壞死因子TNF-α,而後效應細胞的先天特徵,可能有助於後效應細胞獲得調節功能來減輕過度的炎症反應。在急性炎症反應中IL26具有保護作用。

結果

1.結腸CD8+ T細胞具有高度異質性,UC患者的結腸CD8+ T細胞組成存在結構性變化,UC改變CD8+細胞與上皮細胞的交互應答

利用單細胞測序比較健康志願者及UC結腸CD8+ T細胞轉錄組譜,利用UMAP算法將CD8+ T細胞分為14個細胞亞群。GO富集和基因表達豐度分析顯示CD8+CD4+亞群具有IL-17通路活性,而IEL和IL26+細胞具有NK通路活性,說明結腸CD8+ T細胞具有廣泛異質性。與健康細胞相比,UC結腸CD8+ T細胞中,TRM細胞比例顯著減少,GZMK+效應細胞及IL26+細胞比例顯著增加。此外,UC中 CD4+CD8+FOXP3+亞群增多,先天TYROBP+ IEL亞群減少,擴增的TYROBP- IEL亞群誘導增多。多數差異基因只存在於一種亞群中,有34個基因在四個以上的亞群中差異表達,這些基因包括在TRM、效應細胞和IEL細胞中下調表達的SPINK2、FOS、CD160和上調表達的TNFRSF9和CTLA4,反映出炎症性腸病(IBD)形成過程中效應細胞具有不同的通路活性。利用轉錄譜數據進行結腸內IBD遺傳易感位點分析顯示,UC相關位點的GWAS基因在14個亞群中高度富集,富集程度最高的是TYROBP- IEL和IL26+細胞。

依據差異表達的受體和配體對,研究人員在UC中共鑑定到1716個交互作用的改變。UC結腸細胞中HLA-E在多個上皮細胞亞群中上調,對應的配體在CD8+ T細胞中上調。譜系特異性相互作用包括IL18-IL18R1/IL18RAP和TNF-TNFRSF1A信號分子在吸收細胞和CD8+細胞亞群中線性表達。雖然IL-26在所有組織都表達且與炎症反應程度正相關,IL-26受體IL10RB/IL20RA在上皮細胞、間葉細胞、免疫細胞中均表達較低,說明IL-26在UC中的高表達並不是由其受體造成的。

2.轉錄調控網絡主導UC結腸CD8+細胞的可塑性,TCR profiling揭示不同CD8+細胞亞群之間的聯繫

基因共表達分析共鑑定到273個轉錄因子活性相關的基因表達模塊。EGR1和EGR2所在的一類基因模塊,它們的活性處於TRM向GZMK+效應細胞轉換的區域,與炎症因子IFNG、TNF和早期反應轉錄因子共表達,暗示CD8+ T結腸細胞中,分泌EGR的T細胞能迅速被激活並對大多數致病性TNF做出反應的機制。

UC中富集的GZMK+效應細胞和IL26+細胞具有T細胞耗竭的特徵,標誌著CD8+ T細胞的腫瘤浸潤。這種現象表徵為共抑制分子HAVCR2、LAYN、ENTPD1、CTLA4、PDCD1和轉錄因子TOX和EOMES一致性表達,說明UC中IL26+ CD8+細胞具有慢性激活的特性。

仿時間分析將時間共變基因分為早期、中期/中晚期、晚期表達基因。Na?ve細胞和早期中央記憶T細胞的標記分子(如CCR7)早期表達,共抑制受體(HAVCR2,CTLA4)較晚表達。TCR profiling分析揭示,UC中,未擴增的細胞在仿時間軌跡的起點富集,而大部分擴增的T細胞克隆在仿時間軌跡的終點富集。

3.UC中獲得性IL26+細胞顯示先天性特徵

單細胞譜鑑定到包括MAIT細胞和γδ IELs在內的先天CD8+淋巴細胞簇。雖然MAIT細胞幾乎沒有異質性,但在UC中,它們活化程序與常規CD8 +細胞類似,包括早期反應基因EGR1和EGR2與TNF和IFNG的共表達,以及以共抑制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表達為表徵的細胞狀態轉換。Vδ1 γδ細胞在CD8+ IEL亞群中佔有很高比例,但TCR-αβ細胞也大量表達先天免疫細胞標誌分子,例如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KIR)(如KIR2DL4和KIR2DL2),NK細胞受體(如NCR1)和FCER1G。研究人員發現MKI67+細胞表達了部分以上基因,說明UC中IEL亞群正在獲得增殖活性。通過結腸上皮細胞scRNA-seq研究捕獲的T細胞種群富集有IEL細胞,研究人員對先天性IEL細胞進行了分析,發現這些細胞大部分是CD8+細胞,僅存在少量CD4+細胞。基於TYROBP的表達將IEL細胞分為自然型和誘導型IEL細胞,UC中觀察到IEL細胞存在向誘導型轉變的偏好。研究人員還發現在UC中增多的獲得性CD8+ IL26+細胞也顯示出不同於IEL轉錄譜的先天性特徵,IL26+細胞缺少KLRC2和IEL特異性KIRs標記分子,確表達譜系陰性先天性淋巴細胞2型ILC3的標記分子和轉錄因子。這些結果表明CD8+ IL26+細胞雖然譜系陽性確具有雜合型Tc17和2型ILC3細胞的特性。

4.多組學分析證實UC中CD8+ T細胞異質性和重塑

研究人員利用CITE-seq結合cell hashing技術證實scRNA-seq中CD8+ T細胞亞群分類的可靠性,證實了不同亞群之間組織駐留與遷移偏好的差異,並利用ELISA證實IL-26蛋白在UC結腸CD8+ T細胞中上調表達。

5.多維度分析UC中CD8+細胞亞群功能

利用質譜流式細胞技術,研究人員將39個標記分子整合到scRNA-seq的細胞分類中,將CD8+ T細胞細分為19個亞群。體外細胞激活實驗證實CD8+ T細胞活化後,表達TNF-α和IFN-γ的CD103+ TRM細胞亞群在健康和UC結腸細胞中均開始富集,而GZMK+效應細胞只在UC結腸細胞中富集。很少有IL23R+細胞(主要包括IL26+,一些MAIT和DP細胞)對PMA+ionomycin刺激作出反應,符合其轉錄的「後效應子」終末分化特徵。IL-17在UC IL23R+/IL26+細胞中低表達,但UC CD8+細胞的激活能誘導IL-17在缺失IL23R但TNF-α/IFN-γ陽性的亞群中表達。

6.人源化小鼠模型中,人IL-26的表達可緩解DSS誘導的結腸炎,IL-26抗體處理可逆轉

利用DSS處理小鼠,相比野生型小鼠,用對照單抗處理過的hIL-26Tg小鼠的炎症指標顯著降低,而用IL-26單抗處理可使炎症指標回升,暗示IL-26在急性炎症反應中具有保護作用。對小鼠的健康結腸組織和經DSS處理過的結腸組織進行RNA-seq,GO富集分析表明野生小鼠中與T細胞和B細胞活化以及白細胞增殖相關的基因富集,而Tg小鼠中富集程度明顯降低,說明即使在非炎性條件下,IL26也能降低黏膜的免疫浸潤或下調激活和增殖信號。經DSS處理過的小鼠中,炎症信號分子在hIL-26小鼠中顯著下調。

助力論文頻頻上榜高分期刊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Basic Research in Cardiology、Protein & Cell……等等~

相關焦點

  • 腸道菌群與潰瘍性結腸炎
    【關鍵詞 】 潰瘍性結腸炎;腸道菌群;益生菌【中圖分類號】R378; R574. 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6170 (2008) 0520006203In testina l flora and ulcera
  • 嗜酸乳桿菌對小鼠潰瘍性結腸炎黏液細胞的影響
    山西醫科 大學第一 醫院 (030001) 李雲燕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盧放根大同大學醫學院侯恆張義平【摘要】 目的觀察嗜酸乳桿菌對潰瘍性結腸炎( UC)小鼠結腸黏膜黏液細胞、黏蛋白MUC2 的表達,了解其治療 UC 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機制
  • 結果出來了:吃益生菌有四大好處,潰瘍性結腸炎好得快!
    江蘇有一位2歲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喜歡喝冰可樂,吃生冷、油炸、燒烤、甜食,尤其是冰淇淋,冬天也是她的最愛,從小腸胃就不好,第一次做腸鏡時就被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
  • FDA批准布地奈德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根據一份公司的新聞稿,FDA已經授予布地奈德直腸泡沫在輕度至中度活動性遠端潰瘍性結腸炎新聞稿中指出,布地奈德(Uceris,Salix Pharmaceuticals)2mg皮質類固醇,直腸給藥,可以更好的將活性藥物分不到末端結腸,不像當前已批准的藥物,往往治療效果不佳。
  • ...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兒童|-健康界
    這張圖片展示了腸道的鏡下改變,左邊第一張圖是正常結腸的鏡下改變,可以看到皺褶存在黏膜光滑;而中間的潰瘍性結腸炎,兒童早髮型炎症性腸病的特點兒童早髮型炎症性腸病,有它獨特的特點,比較多見於男性患兒;潰瘍性結腸炎是最常見的類型;未定型的結腸炎比例相對更高;診斷的過程相對更加的困難,研究發現早髮型炎症性腸病在後續隨訪的40個月內,有40%的患兒診斷會出現更改,而原先診斷為未定型的結腸炎的患兒
  • 關於潰瘍性結腸炎需要了解的10個問題|嘉會醫療
    因此,本期特別邀請嘉會醫療炎症性腸病門診醫療團隊,與大家從不同角度討論、認識如何守護結腸健康!預防潰瘍性結腸炎復發-10個我們需要了解的問題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特殊的腸道慢性炎症,屬於炎症性腸病的一種亞型,症狀包括反覆發作的腹瀉、便血和腹痛等,可能僅累及直乙結腸,也可能蔓延至全結腸,而且症狀會隨著病程時間延長加重。
  • Science:杯狀細胞以自殺來換取結腸的安全
    孤獨的崗哨細胞(sentinel cell)監視和協調防禦結腸中最敏感部位的入口。崗哨細胞檢測附近的細菌,發送信號指示一排防禦細胞釋放出許多粘液,從而將這些入侵者衝走。作為最終的自我犧牲行為,崗哨細胞自殺,從而將自己噴射到腸腔中。
  • 單細胞測序後的RNAscope驗證實例——2019年代表性文章解讀
    2019年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學者在《Cell》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揭示了潰瘍性結腸炎的耐藥機制[1]。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scRNA-seq從18例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和12例健康人的結腸黏膜中生成了366,650個細胞的圖譜,以此來了解細胞類型特異性和作用途徑,揭示了51個上皮細胞、基質細胞和免疫細胞亞群。
  • 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到底如何區分? 常笑健康帶你深入了解
    除了潰瘍性結腸炎還有一個與它齊名的克羅恩病同樣難纏,難治好。都是比較頑固的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慢性病,常見於直腸、結腸不同位置,目前研究普遍認為人們工作壓力,生活環境,飲食習慣與導致潰瘍性結腸炎有重大關係,患者的症狀表現為:1、腹瀉,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便秘與腹瀉交替,重者每日可達10~20次;2、血便或黏液膿血便;3、腹痛,疼痛以脹痛為主,多固定、局限在左下腹或左腰腹部,輕型常無腹痛;4、裡急後重,是直腸炎的主要症狀
  • 疾病分類 | 結腸炎相關編碼解析
    在安倍晉三第一次內閣期間,也曾因潰瘍性結腸炎病情惡化而辭職。安倍晉三兩次因潰瘍性結腸炎,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結腸炎到底是什麼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又該如何編碼?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結腸和直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病變局限於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多位於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病程漫長,常反覆發作。本病見於任何年齡,但20~30歲最多見。在ICD-10中,結腸炎根據病因不同,主要分類在四處。
  • 單細胞文章快訊202008期
    regulate inflammation and remis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不同的滑膜組織巨噬細胞亞群調節和緩解類風溼關節炎的炎症Nature medicine36Single-cell atlas of colonic CD8(+) T  cells in ulcerative colitis潰瘍性結腸炎中結腸
  • 結腸炎在身體的哪個部位會痛?你的理解真的正確嗎?看專家的理解
    所以結腸炎的疼痛部位是需要具體的看是哪一段結腸發病。那麼結腸的基本結構是什麼?我們身體的胃腸道分為胃、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結腸和直腸。結腸和直腸都屬於大腸,所說的大腸癌其實指的就是結腸癌和直腸癌。正常的結腸像是一個M字形,圍繞著身體中下腹腔在兩邊走形。
  • 夏利軍團隊重新定義O-糖基化的結腸黏液屏障對腸道菌群的調控
    長期以來,一直公認的模型是結腸黏液主要由遠端結腸中的杯狀細胞產生,形成緊密粘附於腸道上皮上的黏液層將腸道菌群與宿主上皮細胞及免疫細胞屏蔽分開,並提供腸道菌群棲息的環境【4】。然而,人們對黏液屏障在整個結腸中的形成和其對腸道菌群的調控一直缺乏深入的認識。
  • 基於單細胞RNA測序繪製人類肺組織分子細胞圖譜
    RNA-seq技術已經在繪製器官基因表達譜研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目前很難系統地鑑定和定位單個器官中所有分子細胞的類型,並創建完整的分子細胞圖譜。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單細胞RNA-seq分析創建了一個全面的成人肺分子細胞圖譜。
  • 科學家研究發現炎症性腸病與過度活躍的記憶免疫細胞有關
    與IBD有關的兩種疾病是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可以影響胃腸道的任何部分,從口到肛門,儘管它最常影響小腸。 Crohn『s病導致斑片狀的深部組織損傷,而潰瘍性結腸炎的損害是持續的,通常始於直腸並延伸到大腸(結腸)。炎症導致表面組織損傷。
  • 10x單細胞免疫組庫VDJ數據分析就看它
    /J段中的每個片段的頻率。CalcCdrAAProfile 使用胺基酸物理特性構建CDR3區域Annotate 為克隆型計算一組基本的胺基酸的物理性質 以上就是VDJtools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結果展示,10x 單細胞免疫組庫數據也可以高效分析出高品質的圖譜,如果老師對單細胞免疫組庫研究感興趣的話
  • 檢驗結果臨床解讀之糞便檢驗(下)
    【臨床解讀】1.白細胞增多  見於腸道炎症,如細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過敏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腸炎和腸道反應性疾病還可伴有嗜酸細胞和漿細胞增多(一般需做瑞氏染色才能區別)。
  • 《細胞》:構建線蟲單細胞基因表達圖譜
    作者:Stuart Kim 來源:《細胞》 發布時間:2009-11-12 12:48:11 選擇字號:小 中 大  構建線蟲單細胞基因表達圖譜  史丹福大學發育生物學學系,霍華休斯醫學研究所,史丹福大學醫學院,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在最近一期的《細胞》雜誌上發表秀麗線蟲的單細胞基因表達圖譜,藉此分析了秀麗線蟲的基因表達對細胞分化命運的控制狀況
  • 境外創新藥獲批國內上市,百萬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將受益
    拉肚子時一天上五六次廁所已讓人痛苦不堪,可對於中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來說,每天上二三十次廁所卻稀鬆平常,「拉肚子」已讓他們難以維持正常生活。記者11月22日獲悉,在被列入我國首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後,維得利珠單抗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並於本月正式上市。
  • Genome Biology丨世界首個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明確正常人體組織器官中細胞的基因表達譜特性及其調控網絡,對於理解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生物學機制至關重要。既往有關人體樣本單細胞測序的研究大多局限於某些特定疾病或器官,目前為止,跨越正常單一成年個體多個器官、全面系統的單細胞轉錄組研究仍未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