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蛋白高度乙醯化可打亂核心基因調控結構

2021-01-12 科學網

組蛋白高度乙醯化可打亂核心基因調控結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 13:48:31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Javed Khan、Berkley E. Gryder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組蛋白高度乙醯化能夠打亂橫紋肌肉瘤中的核心基因調控結構。該研究成果發表於2019年11月29日出版的《自然—遺傳》雜誌。

研究人員定義了橫紋肌肉瘤的核心調節迴路,並確定了關鍵的核心調節轉錄因子(CR TF)依賴性。這些CR TF可以構建具有最高組蛋白乙醯化水平的超級增強子(SE),但自相矛盾的是,相同的SE也包含最多量的組蛋白去乙醯化酶。

研究人員發現高度乙醯化選擇性地終止CR TF轉錄。為了研究這種表型的體系結構決定因素,研究人員使用體系結構(AQuA)HiChIP的絕對定量,揭示了天然SE接觸的侵蝕以及涉及組蛋白乙醯化接觸的異常擴散。高度乙醯化作用可從核心調控遺傳元件中去除RNA聚合酶II(RNA Pol II),並去除RNA Pol II相分離,但不會去除BRD4相分離。

這項研究確定了平衡組蛋白修飾狀態從而維持SE結構與CR TF轉錄的SE特異性需求。

據介紹,CR TF參與協調SE的位置,從而激活指定細胞的基因網絡的轉錄,並且在促進癌症中至關重要。

附:英文原文

Title: Histone hyperacetylation disrupts core gene regulatory architecture in rhabdomyosarcoma

Author: Berkley E. Gryder, Silvia Pomella, Carly Sayers, Xiaoli S. Wu, Young Song, Anna M. Chiarella, Sukriti Bagchi, Hsien-Chao Chou, Ranu S. Sinniah, Ashley Walton, Xinyu Wen, Rossella Rota, Nathaniel A. Hathaway, Keji Zhao, Jiji Chen, Christopher R. Vakoc, Jack F. Shern, Benjamin Z. Stanton, Javed Khan

Issue&Volume: 2019-11-29

Abstract: Core regulatory transcription factors (CR TFs) orchestrate the placement of super-enhancers (SEs) to activate transcription of cell-identity specifying gene networks, and are critical in promoting cancer. Here, we define the core regulatory circuitry of rhabdomyosarcoma and identify critical CR TF dependencies. These CR TFs build SEs that have the highest levels of histone acetylation, yet paradoxically the same SEs also harbor the greatest amounts of histone deacetylases. We find that hyperacetylation selectively halts CR TF transcription. To investigate the architectural determinants of this phenotype, we use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of architecture (AQuA) HiChIP, which revealed erosion of native SE contacts, and aberrant spreading of contacts that involved histone acetylation. Hyperacetylation removes RNA polymerase II (RNA Pol II) from core regulatory genetic elements, and eliminates RNA Pol II but not BRD4 phase condensates. This study identifies an SE-specific requirement for balancing histone modification states to maintain SE architecture and CR TF transcription.

DOI: 10.1038/s41588-019-0534-4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9-0534-4

相關焦點

  • HDAC 組蛋白去乙醯化
    HDAC 組蛋白去乙醯化 衰老研究所下期的視頻要講到HDAC組蛋白去乙醯化這個概念,我們提前把HDAC 組蛋白去乙醯化給大家交代一下
  • 清華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AF9 YEATS結構域關聯組蛋白乙醯化至DOT1L介導的組蛋白H3第79位賴氨酸甲基化)的研究論文,發現了一種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YEATS結構域,揭開了組蛋白乙醯化轉錄調控研究新篇章。染色質凝聚、鬆弛結構的形成,以及開放、閉合等狀態的轉換提供了一種超越DNA 序列本身的調控機制,即表觀遺傳調控。表觀遺傳調控具體機制涉及組蛋白修飾、組蛋白變體、DNA 甲基化、非編碼RNA,及染色質重塑等。其中組蛋白翻譯後修飾,被認為構成一類超越基因序列的「組蛋白密碼」,控制著遺傳信息的組織層次及其在染色質層面的解讀。組蛋白賴氨酸乙醯化是研究最早的一類組蛋白修飾。
  • 圖解表觀遺傳學 | 組蛋白修飾
    相反,賴氨酸甲基化似乎是基因表達調控中一種較為穩定的標記。例如,這些組蛋白修飾也可以共同作用來完成調控,比如,H3K9ac也與H3K14ac和H3K4me3高度共存共同作為活性基因啟動子的標誌。組蛋白甲基化和乙醯化主要發生在它們的N-末端尾部並且可以影響基因的轉錄。組蛋白乙醯化主要與基因激活有關,組蛋白乙醯化主要發生在H3、H4的N端比較保守的賴氨酸位置上,是由組蛋白乙醯轉移酶和組蛋白去乙醯化酶協調進行。
  • Cell|跨代傳遞的組蛋白H4K16乙醯化決定未來基因激活
    在此過程中,組蛋白乙醯化對於促進轉錄激活非常重要。與其他組蛋白促進轉錄激活不同,H4K16ac在體外抑制染色質壓縮,但在ZGA前這種修飾作用的動態平衡與生理意義尚不明確。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Intergenerationally Maintained Histone H4 Lysine 16 Acetylation Is Instructive for Future Gene Activation的研究,表明H4K16ac通過母源生殖細胞進行跨代傳遞,並在胚胎早期通過調控染色質可及性控制未來基因激活
  • 組蛋白研究進展速覽!
    因胺基酸成分和分子量不同,組蛋白主要分成5類:H1,H2A,H2B,H3和H4。除H1外,其他4種組蛋白均分別以二聚體形式相結合,形成核小體核心。DNA便纏繞在核小體的核心上。而H1則與核小體間的DNA結合。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指組蛋白在相關酶作用下發生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腺苷酸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修飾的過程。
  • 線粒體乙醯化:蛋白組學,sirtuins去乙醯化酶, 以及對代謝和疾病的影響
    賴氨酸乙醯化是第一個被定義的組蛋白殘基的修飾。組蛋白乙醯化修飾同時受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和去乙醯化酶的調控。在過去的20年中,蛋白乙醯化修飾範圍已經從組蛋白擴展到亞細胞結構及細胞各項生命活動中的蛋白。SIRT3~5調控的線粒體乙醯化修飾2006年首次報導了賴氨酸乙醯化的蛋白組學研究,結果發現細胞質和細胞核中有195種蛋白的388個乙醯化位點,而在195中蛋白中,僅有13種已知蛋白,更加有趣的是,超過一半的乙醯化位點和蛋白定位於線粒體。這項研究表明賴氨酸乙醯化也存在於線粒體中,構成了獨特的線粒體乙醯體調控的網絡框架。
  • 淺談組蛋白修飾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 of histone蛋白質在翻譯後需要經過合適的摺疊及翻譯後修飾(PTM)才能行使正常功能,對組蛋白而言通常是甲基和乙醯基集團的修飾,常被成為histone marks。這些蛋白質在疾病中有重大作用,但可以被很多小分子抑制,進而調控疾病,所以是持續熱門的研究方向。2.
  • 組蛋白乳酸化修飾調控基因表達
    組蛋白乳酸化修飾調控基因表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4 16:57:06 美國芝加哥大學Yingming Zhao和Lev Becker等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乳酸化修飾能夠調控基因表達。
  •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染色質凝聚、鬆弛結構的形成,以及開放、閉合等狀態的轉換提供了一種超越DNA 序列本身的調控機制,即表觀遺傳調控。表觀遺傳調控具體機制涉及組蛋白修飾、組蛋白變體、DNA 甲基化、非編碼RNA,及染色質重塑等。其中組蛋白翻譯後修飾,被認為構成一類超越基因序列的「組蛋白密碼」,控制著遺傳信息的組織層次及其在染色質層面的解讀。組蛋白賴氨酸乙醯化是研究最早的一類組蛋白修飾。
  • J.Immunology:酪氨酸蛋白激酶Btk乙醯化調控研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酪氨酸蛋白激酶Btk轉錄調節的新機制:組蛋白乙醯轉移酶p300介導的組蛋白乙醯化正調,而組蛋白去乙醯化酶1介導的組蛋白去乙醯化負調Btk轉錄及表達。這些結果拓展了對Btk調節及其功能的認識,並有益於對相關疾病的研究。
  • 上海生科院揭示支架蛋白BRPF2調控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BO1活性的分子...
    組蛋白的乙醯化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其與染色質的組裝形式尤其是染色質的解聚及疏鬆程度密切相關。不同的乙醯化程度決定了染色質特定位點基因的表達強弱,並進一步影響到DNA複製與修復、細胞分化及發育等多種生理過程。
  • 生物物理所證明增強子活性的維持不依賴H3K27乙醯化修飾
    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乙醯化(H3K27ac)是活躍的增強子已知的最佳表觀遺傳標記。然而關聯性並不等於因果性。該工作發現當增強子幾乎完全失去組蛋白H3K27ac修飾時,其轉錄調控活性基本不變。因為,增強子的轉錄調控活性並不依賴於單個位點的乙醯化,而是受到多個組蛋白賴氨酸位點乙醯化的協同作用的調控。
  • 組蛋白修飾
    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發生在組蛋白上的翻譯後修飾,主要發生在核心組蛋白的某些胺基酸殘基上,包括乙醯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特定的修飾狀態可以決定組蛋白的活性,是招募一些蛋白質與之結合,還是解除已結合的蛋白質,從而決定DNA的命運?是打開基因的表達,還是關閉?是進入複製,還是進行修復?這些都有可能受到組蛋白修飾方式的影響。
  • 「乙醯化修飾」真相大白
    細胞作為人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通過蛋白質執行複雜任務來延續人體機能。存在於人體代謝酶之中調節代謝通路及代謝酶活性的「乙醯化」,是改變蛋白質功能最主要的修飾方式之一,蛋白質一旦被嫁接上「乙醯基」基團,就會「被修飾」成乙醯化蛋白質。
  • 辯論之外的故事:新型組蛋白修飾與表觀遺傳調控(一)
    "表觀遺傳調控的分子本質是修飾依賴的識別和催化",李海濤教授說。實際上,近年來隨著高分辨質譜分析技術和生化實驗手段的綜合運用,除了傳統上的組蛋白乙醯化和甲基化,陸續發現近十幾種新型組蛋白修飾類型,大大拓展了對組蛋白表觀遺傳的認識。,這些組蛋白上的各種修飾在多個位點上相互交織影響,形成了複雜的組蛋白修飾調控網絡,發揮了遠遠超過辯論所涉及內容的表觀遺傳調控新機制。(圖1)。
  • 2018年Lasker基礎醫學獎:組蛋白結構及其修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景傑生物/報導2018年9月11日,本年度Albert Lasker基礎醫學研究獎授予兩位闡釋組蛋白結構及其修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的兩位科學家:Michael Grunstein(UCLA)和Charles David Allis
  • 揭示酒精有害大腦健康新機制---促進腦細胞組蛋白乙醯化
    這些研究人員在小鼠模型中展示了乙酸如何進入大腦的記憶系統中,從而控制神經元基因的表達,以及最終當遭遇促進酒精攝入的環境線索時這些小鼠如何作出表現。Berger博士說,「令我們大為吃驚的是,經過代謝的酒精被身體直接用來給包裝DNA的蛋白(稱為組蛋白)添加乙醯基團。
  • 鄭曉峰: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在報告中鄭教授提到真核細胞的組蛋白存在著磷酸化、乙醯化和泛素化等多種翻譯後修飾。組蛋白H2Ashi最早鑑定的泛素化修飾底物,組蛋白H2A的泛素E3連接酶PRC1複合體的自身泛素化對於其E3連接酶活性至關重要,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參與了基因轉錄調控和DNA損傷修復等多個生理反應過程,它受到非常嚴格二敬慕的調控,但有關H2A泛素化修飾調控的分子機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 研究發現Stat6乙醯化調控抗腫瘤免疫反應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Stat6乙醯化調節巨噬細胞M2極化,進而影響體內抗腫瘤免疫的作用機理,為抗腫瘤免疫的調控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標。該研究發現在巨噬細胞M2型極化過程中,調控極化的關鍵轉錄因子Stat6可以發生CBP介導的K383位點乙醯化修飾,該位點的乙醯化修飾能夠明顯抑制Stat6的轉錄活性以及下遊M2型特徵基因的表達。
  • 心血管疾病治療:讓乙醯化提供「活靶子」
    研究發現,乙醯化修飾由KATs和KDACs共同調節,哺乳動物的KDACs分為四大類:I類,II類,III類(Sirtuins,其中只有SIRT1,SIRT2和SIRT3具有強去乙醯化酶活力)和IV類HDACs。 KATs和KDACs通過組蛋白乙醯化調控基因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