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AC 組蛋白去乙醯化

2021-02-13 汪先生抗衰老

HDAC 組蛋白去乙醯化

 

衰老研究所下期的視頻要講到HDAC組蛋白去乙醯化這個概念,我們提前把HDAC 組蛋白去乙醯化給大家交代一下。

什麼是組蛋白組蛋白是上面的小球,像繩子一樣的是基因。 基因是繞在小球上面的。染色體是由核小體所組成的。

核小體是組蛋白的一個核和組蛋白基因落在上面,就是核小體DNA的動作。組蛋變成核小體,核小體構成了染色體。

組蛋白的核是由什麼東西構成的 是由4種分子構成,變成了一個核,然後DNA就繞在上面當做4個分子構成組蛋白的核。組蛋白上面有一個尾巴,尾巴上標籤一樣的東西有4種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泛素化。

組蛋白修飾乙醯化甲基化是怎麼發生的DNA基因落在組蛋白上,好像以前織毛衣的線在一個球上繞著,然後長長的組蛋白的小尾巴上面一個個的像標籤一樣。就是組蛋白的4種修飾,紅的ME是甲基化,ac綠的是乙醯化,還有一個是泛素化和磷酸化。

被乙醯化了之後的賴氨酸,是怎麼乙醯化的。組蛋白乙醯化的轉化酶。這個酶可以把賴氨酸變成乙醯化的賴氨酸。反過來乙醯化和去乙醯化都可以由酶組成的組蛋白去乙醯化酶,簡稱叫HDAC。然後把乙醯化的賴氨酸變成正常沒有乙醯化的賴氨酸。

下面鬆開來的常染色質排得很緊密叫異染色質,鬆開來的基因可以被讀取、被表達、被執行,排得很緊密的基因就沒有辦法被讀取、被表達被轉入。

乙醯化在常染色質的地方出現,乙醯化了之後上面長了個小尾巴這是乙醯化。染色核小會鬆開。區域性化乙醯化這個小尾巴上面的乙醯化拿掉,就會排的很緊,組蛋白適合常染色質相關聯的去乙醯化的組蛋白和易染相關聯的。簡單來講就是基因要被執行、被讀取、被轉入需要被乙醯化,線糰子鬆開來之後基因才能被讀取,否則纏繞的很緊,基因就不能被讀取,被沉默的基因就不會被表達。

組蛋白的核心,DNA的基因繞的比較緊的話就很難被讀取。然後乙醯化之後,DNA落在組蛋白的核心上面繞著,松松垮垮的就有可能被讀取,被一些酶轉入的蛋白讀取,繞得松就可以讀到上面的基因編碼,繞得太緊的不能被表達,基因是被壓制的。

總的概念乙醯化和去乙醯化是控制基因表達和不表達,乙醯化了之後基因就容易被表達,去掉乙醯化就會排得很緊 就不表達。

支持我持續創作,陪伴你長壽一生

相關焦點

  • 線粒體乙醯化:蛋白組學,sirtuins去乙醯化酶, 以及對代謝和疾病的影響
    賴氨酸乙醯化是第一個被定義的組蛋白殘基的修飾。組蛋白乙醯化修飾同時受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和去乙醯化酶的調控。在過去的20年中,蛋白乙醯化修飾範圍已經從組蛋白擴展到亞細胞結構及細胞各項生命活動中的蛋白。最近的一項蛋白組學研究確定了蛋白乙醯化修飾的3000多個位點,並且認識到乙醯化修飾是各種醯基化修飾的中心,這些醯基化修飾存在於各種生命中,並且調節細胞的轉錄、代謝等過程。
  • 組蛋白高度乙醯化可打亂核心基因調控結構
    組蛋白高度乙醯化可打亂核心基因調控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 13:48:31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Javed Khan、Berkley E.
  • 健康所樂衛東研究組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對神經前體分化的重要作用
    國際生物醫學重要學術期刊BMC Biology 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樂衛東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uppression of histone deacetylation promot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owards neural progenitor cells」,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修飾在人多能幹細胞向神經前體分化中的重要作用
  • Structure:Rtt109蛋白的乙醯化機制
    組蛋白乙醯化在調節細胞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釀酒酵母Rtt109是一類重要的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ATs),它能通過直接對新合成組蛋白H3賴氨酸56進行乙醯化,來促進基因組穩定(H3-K56),但其中的機制目前尚屬未知。
  • 清華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AF9 YEATS結構域關聯組蛋白乙醯化至DOT1L介導的組蛋白H3第79位賴氨酸甲基化)的研究論文,發現了一種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YEATS結構域,揭開了組蛋白乙醯化轉錄調控研究新篇章。表觀遺傳調控具體機制涉及組蛋白修飾、組蛋白變體、DNA 甲基化、非編碼RNA,及染色質重塑等。其中組蛋白翻譯後修飾,被認為構成一類超越基因序列的「組蛋白密碼」,控制著遺傳信息的組織層次及其在染色質層面的解讀。組蛋白賴氨酸乙醯化是研究最早的一類組蛋白修飾。表觀遺傳學的興起就是源於1996年組蛋白乙醯化轉移酶和去乙醯化酶轉錄調控功能的發現。
  • J.Immunology:酪氨酸蛋白激酶Btk乙醯化調控研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酪氨酸蛋白激酶Btk轉錄調節的新機制:組蛋白乙醯轉移酶p300介導的組蛋白乙醯化正調,而組蛋白去乙醯化酶1介導的組蛋白去乙醯化負調Btk轉錄及表達。這些結果拓展了對Btk調節及其功能的認識,並有益於對相關疾病的研究。
  •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的抗纖維化作用
    組蛋白乙醯化/去乙醯化修飾是基因轉錄調控的關鍵機制之一,這種修飾作用分別由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AT)和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s)調控。HAT促使染色體的解聚,激活轉錄;而HDACs則封閉DNA,抑制轉錄過程。
  • 圖解表觀遺傳學 | 組蛋白修飾
    我們都知道在細胞核中的染色體是高度壓縮的,而摺疊時DNA纏繞的就是組蛋白。將組蛋白區域放大,我們就會看到這樣一串念珠,組蛋白被一根DNA序列串起來。組蛋白修飾是一種以共價方式進行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包括:甲基化(M),磷酸化(P),乙醯化(A)等等。
  • 揭示酒精有害大腦健康新機制---促進腦細胞組蛋白乙醯化
    Berger博士說,「令我們大為吃驚的是,經過代謝的酒精被身體直接用來給包裝DNA的蛋白(稱為組蛋白)添加乙醯基團。據我們所知,這種數據提供了第一個經驗證據,表明一部分源自酒精代謝的乙酸可直接影響大腦中的表觀遺傳調控。」在腦細胞的細胞核中,遺傳物質被緊密地包裹在組蛋白周圍,從而形成一種稱為染色質的複合體。
  • 核糖原分解調控組蛋白乙醯化
    核糖原分解調控組蛋白乙醯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3 13:28:01 美國肯塔基大學Matthew S.
  • Cell|跨代傳遞的組蛋白H4K16乙醯化決定未來基因激活
    撰文 | 胖胖企鵝在合子基因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之前,靜態基因組經過重編程過渡到轉錄活性狀態。在此過程中,組蛋白乙醯化對於促進轉錄激活非常重要。與其他組蛋白促進轉錄激活不同,H4K16ac在體外抑制染色質壓縮,但在ZGA前這種修飾作用的動態平衡與生理意義尚不明確。
  • 淺談組蛋白修飾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 of histone蛋白質在翻譯後需要經過合適的摺疊及翻譯後修飾(PTM)才能行使正常功能,對組蛋白而言通常是甲基和乙醯基集團的修飾,常被成為histone marks。這些蛋白質在疾病中有重大作用,但可以被很多小分子抑制,進而調控疾病,所以是持續熱門的研究方向。2.
  • 上海生科院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抗腫瘤的重要機制
    【每日科技網】   3月9日,國際學術期刊Oncogene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時玉舫研究組題為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prevent 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 and promote anti-tumor immunity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
  • 心血管疾病治療:讓乙醯化提供「活靶子」
    乙醯化的研究歷史已達半個多世紀,賴氨酸乙醯化修飾機理逐漸清晰。研究發現,乙醯化修飾由KATs和KDACs共同調節,哺乳動物的KDACs分為四大類:I類,II類,III類(Sirtuins,其中只有SIRT1,SIRT2和SIRT3具有強去乙醯化酶活力)和IV類HDACs。 KATs和KDACs通過組蛋白乙醯化調控基因表達。
  • 組蛋白研究進展速覽!
    除H1外,其他4種組蛋白均分別以二聚體形式相結合,形成核小體核心。DNA便纏繞在核小體的核心上。而H1則與核小體間的DNA結合。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指組蛋白在相關酶作用下發生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腺苷酸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修飾的過程。組蛋白上發生甲基化的位點是賴氨酸和精氨酸。賴氨酸能夠分別發生一、二、三甲基化,精氨酸只能發生一、二甲基化。
  • 基礎醫學院張宏權教授團隊非組蛋白新修飾研究成果在
    該研究首次發現了能夠催化非組蛋白巴豆醯化和去巴豆醯化這兩個相反過程的酶。乙醯轉移酶CBP、PCAF、hMOF也能夠催化非組蛋白的巴豆醯化,而去乙醯化酶HDAC1和HDAC3也能夠發揮去巴豆醯化的作用。這一重要發現為非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蛋白質的巴豆醯化修飾可能比乙醯化修飾在腫瘤發生發展進程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值得深入探索。
  • 「乙醯化修飾」真相大白
    存在於人體代謝酶之中調節代謝通路及代謝酶活性的「乙醯化」,是改變蛋白質功能最主要的修飾方式之一,蛋白質一旦被嫁接上「乙醯基」基團,就會「被修飾」成乙醯化蛋白質。揭開蛋白質「乙醯化修飾」的機理之謎,對於破解蛋白質修飾規律的生命之迷至關重要。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可逆且高度調控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方式,乙醯化修飾在幾乎所有的生物學過程中都起重要調控作用。
  • 組蛋白修飾
    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發生在組蛋白上的翻譯後修飾,主要發生在核心組蛋白的某些胺基酸殘基上,包括乙醯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特定的修飾狀態可以決定組蛋白的活性,是招募一些蛋白質與之結合,還是解除已結合的蛋白質,從而決定DNA的命運?是打開基因的表達,還是關閉?是進入複製,還是進行修復?這些都有可能受到組蛋白修飾方式的影響。
  • 乙醯化與家蠶,不能不說的那點事
    ,並且通過乙醯化高通量蛋白組學分析技術突破性的發現了大量賴氨酸乙醯化位點。賴氨酸乙醯化是一種典型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最先在組蛋白中被發現。所以,起初的賴氨酸乙醯化研究一直集中於組蛋白領域,研究人員發現這種修飾能夠調節很多細胞功能,例如基因表達、核染色質重構和細胞周期。直到最近十年,賴氨酸乙醯化才被證明能夠發生在除了組蛋白的其他蛋白質中,而且同樣能夠影響許多細胞內的調控過程。
  •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表觀遺傳調控具體機制涉及組蛋白修飾、組蛋白變體、DNA 甲基化、非編碼RNA,及染色質重塑等。其中組蛋白翻譯後修飾,被認為構成一類超越基因序列的「組蛋白密碼」,控制著遺傳信息的組織層次及其在染色質層面的解讀。組蛋白賴氨酸乙醯化是研究最早的一類組蛋白修飾。表觀遺傳學的興起就是源於1996年組蛋白乙醯化轉移酶和去乙醯化酶轉錄調控功能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