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的抗纖維化作用

2021-01-12 丁香園

組蛋白是真核生物核染色體的重要組成成分。核心組蛋白的N端尾部可以通過各種修飾與DNA及其他蛋白發生作用,調整核小體以及染色質結構,從而使被抑制的基因重新恢復活性。組蛋白乙醯化/去乙醯化修飾是基因轉錄調控的關鍵機制之一,這種修飾作用分別由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AT)和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s)調控。HAT促使染色體的解聚,激活轉錄;而HDACs則封閉DNA,抑制轉錄過程。最近的多項研究表明,HAT/HDACs平衡的紊亂不僅會使基因表達失控,導致腫瘤的發生,而且與一些以慢性纖維化為主要特徵的疾病相關,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慢性腎臟疾病、心力衰竭、系統性硬化等。因此,關於HDACs及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HDACi)在這些疾病病因及治療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1 HDACs與HDACi分類及結構特點

根據酵母種系發育中不同HDACs的結構同源性分析,真核生物HDACs分4類:Ⅰ類HDACs與酵母Rpd3基因具有同源性,位於細胞核,包括HDAC1、HDAC2、HDAC3、HDAC8;Ⅱ類HDACs與酵母Hdal蛋白具有同源性,可出現在胞核,也可在胞質,包括HDAC4、HDAC5、HDAC6、HDAC7、HDAC9和HDAC10,根據催化區域不同又可分為2類:Ⅱa類具有1段催化區域,包括HDAC4、HDAC5、HDAC7和HDAC9,Ⅱb類具有2段催化區域,主要包括HDAC6和HDAC10;Ⅲ類HDACs即沉默信息調節因子2相關酶類,是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賴的HDACs,並且對HDACi TSA和SAHA等不敏感;Ⅳ類HDACs主要是HDAC11,同時具有Ⅰ類和Ⅱ類HDACs的特點。Ⅰ類和Ⅱ類HDACs的催化位點含有鋅離子,可被TSA和SAHA等HDACi所抑制。HDACs發揮催化作用的目標蛋白種類繁多,包括組蛋白及非組蛋白,如抑癌蛋白p53、熱休克蛋白70、Smads蛋白家族等。

2 HDACi種類

目前發現的HDACi按其結構分為4類:①脂肪酸,如丁酸鹽、丁酸苯酯和丙戊酸,其中丙戊酸被用作抗癲癇藥物;⑦氧肟酸鹽,如TSA是被發現的第1個能抑制HDACs的天然氧肟酸,SAHA與TSA結構相似,是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的第1個可以用於臨床的製劑;③環肽,如天然產物縮酚酸肽FK-228、apicidin和環氧肟酸;④苯醯胺類,如MS-275、MGCD0103。有些HDACi如TSA、SAHA屬非選擇性,可同時抑制Ⅰ類及Ⅱ類HDACs;有些HDACi屬於選擇性的,如MS-275對Ⅰ類HDACs的抑制作用強於Ⅲ類HDACs,而對HDAC6、HDAC8幾乎沒有影響。但是現階段對於決定不同HDACs活性的組蛋白特異序列還知之甚少。

3 HDACi的抗纖維化作用

IPF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生存期短且病因不明的肺部疾病。肌成纖維細胞活化、增殖、分化是致纖維化的關鍵因素,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是主要的促纖維化因子。研究表明TGF-β1在體內外均可促進成纖維細胞分化為肌成纖維細胞(通過SMAD2、SMAD3磷酸化途徑)及上皮細胞轉化為間質成分(通過調節因子AKT磷酸化途徑),引起特徵性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Ⅰ型膠原表達增加及纖維組織的收縮反應,而敲除HDAC4基因可阻斷TGF-β1介導的AKT磷酸化途徑。Guo等的實驗結果提示TSA主要通過下調HDAC4表達、抑制調節因子AKT磷酸化途徑,減少α-SMA及Ⅰ型膠原轉錄及表達,從而起到抗纖維化作用,但TSA無法抑制SMAD2及SMAD3磷酸化途徑。研究發現在環氧化物酶2(COX-2)作用下,前列腺素Ez (PGE2)可抑制肌成纖維細胞增殖及抑制膠原mRNA的轉錄,降低膠原水平而起到抗纖維化作用。Coward等的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IPF患者肺成纖維細胞經TGF-β1(2 ng/ml)處理後測得COX-2 mRNA轉錄因子與啟動子結合能力受損,由HDAC1、HDAC2、HDAC3構成的相關轉錄遏阻,物複合體含量明顯增加,COX-2 mRNA啟動子的組蛋白H3、H4去乙醯化酶含量明顯降低,COX-2mRNA水平明顯下降,PGE2含量也明顯減少。當IPF患者肺成纖維細胞同時經HDACi(10 μmol/LSAHA或10 nmol/L LBH589)及TGF-β1抑制劑處理後,COX-2 mRNA啟動子的組蛋白H3、H4乙醯化酶明顯升高,可維持COX-2正常表達,減輕肺組織的纖維化程度。

腎間質纖維化以腎成纖維細胞異常活化及增生為特點,特徵性改變包括α-SMA表達及細胞外基質成分的增加。成纖維細胞的活化及增殖需要大量的生長因子及細胞因子如TGF、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白介素6(IL-6)等的參與。Kinugasa等的研究提示單側輸尿管梗阻致腎纖維化的小鼠模型中,給予小鼠FR276457(一種非特異性的HDACi,Ⅰ類HDAC及Ⅱ類HDACs抑制劑),連續14 d每日鼻飼20 mg/kg和40 mg/kg,可抑制羥脯氨酸的生成及膠原α1mRNA的表達,同時體內和體外實驗均提示FR276457抑制促纖維化因子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的表達。Marumo等的研究提示在單側輸尿管梗阻致腎小管間質損傷的小鼠模型中,腹腔注射TSA 10 mg·kg-1·d-1,共2~5 d,可抑制α-SMA mRNA及膠原α1 mRNA的表達,同時通過抑制細胞因子如MCP-1、集落刺激因子-1進而減弱巨噬細胞滲入及早期腎小管的纖維化改變。Noh等的研究提示在大鼠的糖尿病腎臟模型中,TGF-β1促使HDAC2的活性明顯增高,進而造成細胞外基質的累積以及上皮一間質的轉化。而TSA(0.5 mg·kg-1·d-1,共4周,腹腔內注射)通過抑制HDAC2的活性,在基因和蛋白的水平上均抑制了細胞外基質成分的表達,遏制了上皮間質的轉化。HDACs調節的腎成纖維細胞的活化通過信號轉導子和轉錄激活子3(STAT3)磷酸化途徑完成。研究顯示TSA可通過抑制STAT3磷酸化及核轉移阻斷相關信號途徑而減弱腎成纖維細胞增殖,起到抑制纖維化的作用。

心力衰竭分為以左心泵血功能受損為特徵的收縮功能衰竭和心肌舒張充盈功能異常為特徵的舒張功能衰竭。在病理基礎上表現為心肌過度肥大及細胞外基質沉積,Ⅰ型、Ⅲ型膠原累積,間質纖維化,心室擴張及心室壁變薄。因此有學者認為心肌過度肥大是心肌纖維化的一種早期表現。有研究顯示在壓力負荷所致心肌病變中轉錄因子心肌細胞增強因子-2的轉錄活性明顯增強,而Ⅱa類HDACs作用於MEF-2靶基因形成複合體抑制其活性。除了通過上述直接作用阻礙基因表達外,Ⅱa類HDACs還通過與血清反應因子、活化T細胞核因子等間接關聯來抑制重構。因此,Ⅱa類HDACs被認為具有抑制心肌肥大、抑制心室重構進而抑制纖維化的作用。雖然研究表明Ⅱa類HDACs對心肌細胞具有抗纖維化作用,但是體內實驗證明非特異性HDACi TSA(Ⅰ類和Ⅱ類HDACs的抑制劑)可有效地抑制心肌細胞肥大。其中可能的解釋是Ⅰ類HDACs有促纖維化作用,且促纖維化作用程度大於Ⅱa類HDACs對心肌細胞的抗纖維化作用,因此非特異性HDACi TSA總體作用表現為抑制心肌肥大。雖然Ⅰ類HDACs的促纖維化作用機制尚不明確,但是多項研究提示Ⅰ類HDACs抗心肌肥大及纖維化與多種蛋白複合體的調控有關,其中包括組蛋白及一些轉錄因子的去乙醯化修飾。另外心房纖維化是房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之一,Liu等的研究提示HDACs過度活化下調連接蛋白40,引起轉基因小鼠的心房纖維化,誘發房性心律失常。而給予小鼠腹腔內注入TSA 0.6 mg·kg-1·d-1持續14 d,房性心律失常的持續時間縮短及心肌細胞自律性降低。因此HDACi的應用可為某些心臟疾病的治療帶來新的方法。

系統性硬化是一種主要以廣泛的血管病變及皮膚和內臟器官進行性纖維化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系統性硬化的發病機制的研究中涉及多種促炎症因子,包括TGF-β1、IL-4、PDGF等,而HDACs活性是系統性硬化的發病和疾病進展的必要因素。Huber等的研究表明在博萊黴素誘導的皮膚纖維化的動物模型中,TSA通過抑制HDACs的活性可減弱皮膚成纖維細胞Ⅰ型膠原以及纖維黏連蛋白的表達,減少皮膚成纖維細胞總膠原蛋白及細胞外基質在皮膚的累積。

4 HDACi對炎症反應的雙向調節作用

多個炎症性疾病動物模型的研究表明HDACi具有抗炎作用。HDACi除了通過調控組蛋白乙醯化狀態引起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還可以通過調控包括轉錄因子在內的非組蛋白的乙醯化狀態,抑制或是激活炎性因子的表達,其中最主要的通過對核轉錄因子KB的抑制實現的。但是不同的HDACs具有不同的乙醯化模式,調節不同的基因。如系統性紅斑狼瘡MRL-Ipr/1pr小鼠模型,TSA和SAHA可下調炎性細胞因子IL-12和IL-6mRNA和蛋白的水平;在小鼠的哮喘模型中,TSA可以降低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IL-4、IL-5和lgE的濃度,進而減緩哮喘發展。但也有關於HDACi能促進炎性細胞因子表達的報導。Suuronen等報導,在小膠質N9細胞TSA可以增強由脂多糖誘導的NO和IL-6的產生。因此,HDACi對於炎症反應的調控可以是基因轉錄激活劑,也可以是抑制劑。

5 HDACi的不良反應

在用於惡性腫瘤的治療中,HDACi有效且耐受性好。正常細胞對高濃度的HDACi具有高耐受性,因此HDACi被認為是無毒性反應的,而且有實驗表明低劑量的HDACi在缺氧、炎性反應或負荷壓力作用下具有神經及腎臟保護作用。非特異性HDACi在腫瘤的Ⅰ期及Ⅱ期臨床試驗中被報導的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反應血液系統異常及QT間期延長,非特異性的HDACi如SAHA、LBH589、ITF-2357可能造成一過性的血小板減少或是骨髓抑制,而特異性的HDACi在用於腫瘤的研究中是否會引起相應的不良反應尚無定論,另外作為低劑量HDACi尚無不良反應的報導。因此,具有臟器保護作用且有更好的耐受性的低劑量的HDACi越來越多被用來嘗試治療慢性疾病。

綜上所述,HDACi在慢性纖維化性疾病中的作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HDACi通過對組蛋白及非組蛋白(轉錄因子等)修飾作用,多途徑抑制多種炎性因子和促纖維化因子而起到抑制炎症和纖維化作用。且HDACi所需的治療劑量低,耐受好,不良反應少,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相關焦點

  •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類抗腫瘤藥物研發獲進展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是抗腫瘤藥物的一個熱門靶點。
  •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研究獲重要突破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獲悉,該院研究員蔣晟和周光飈在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功構建了天然環肽Largazole與組蛋白去乙醯化I型酶的結合模型,並以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方法成功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的環肽。
  • 上海生科院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抗腫瘤的重要機制
    【每日科技網】   3月9日,國際學術期刊Oncogene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時玉舫研究組題為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prevent 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 and promote anti-tumor immunity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
  • 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作用及前景
    在癌症治療方面,科學家們通常會採用多種方法來減緩腫瘤對患者機體的負擔,比如傳統的化療、手術和放療方法,以及一些腫瘤靶向療法和骨髓移植療法等;近些年來,隨著抗腫瘤免疫療法及抗腫瘤細胞療法(比如CAR-T療法等),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抗PD-1/PD-L1抗體等)藥物的開發,為癌症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 葛均波團隊Natrue子刊發文:靶向作用於賴氨酸去乙醯化酶修飾為心...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葛均波院士團隊在Natrue子刊發文指出了心血管病治療的新思路:靶向作用於賴氨酸去乙醯化酶修飾。葛均波等表示,未來的研究重點應放在組織特異性去乙醯化酶抑制劑的設計或尋找組織特異性病理靶標上。據悉,大量研究顯示,賴氨酸乙醯化修飾與心血管病、癌症等關係密切。
  • 研究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1在特定上皮細胞向間質細胞轉化過程中的...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宋建國研究組研究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在轉化生長因子-β1 (TGF-β1) 誘導的上皮細胞向間質細胞的轉變(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Plant Physiol |擬南芥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15的晶體結構
    哺乳動物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s)通過磷酸化來調節其定位、活性和功能。然而,對植物HDAC功能和活性的磷酸化調控知之甚少。在此,我們報導了擬南芥中還原性鉀依賴性3/組蛋白去乙醯化酶1(RPD3/HDA1)Ⅱ型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15的晶體結構。HDA15HDA15HD的組蛋白去乙醯化酶結構域為四聚體,每個單體由12個α-螺旋和9個β-片層組成。HDA15HD的L1環和β2片層是形成四聚體的重要界面。
  • 線粒體乙醯化:蛋白組學,sirtuins去乙醯化酶, 以及對代謝和疾病的影響
    賴氨酸乙醯化是第一個被定義的組蛋白殘基的修飾。組蛋白乙醯化修飾同時受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和去乙醯化酶的調控。在過去的20年中,蛋白乙醯化修飾範圍已經從組蛋白擴展到亞細胞結構及細胞各項生命活動中的蛋白。SIRT3是NAD+依賴的去乙醯化酶,以乙醯輔酶A合成酶2為靶點。早期的研究發現SIRT3缺失的小鼠線粒體蛋白乙醯化顯著增加,說明SIRT3是主要的線粒體蛋白去乙醯化酶。而SIRT4或SIRT5缺失的小鼠則沒有出現明顯的線粒體蛋白乙醯化的增加,說明SIRT4或SIRT5僅調控一部分蛋白的乙醯化修飾。SIRT4是目前所知最少酶活性的線粒體sirtuins。
  • 健康所樂衛東研究組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對神經前體分化的重要作用
    國際生物醫學重要學術期刊BMC Biology 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樂衛東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uppression of histone deacetylation promot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owards neural progenitor cells」,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修飾在人多能幹細胞向神經前體分化中的重要作用
  • Cancer Res:HDAC抑制劑可促進單抗藥物對HER2陽性腫瘤的治療效果
    2017年3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可以發動宿主免疫作為其抗腫瘤效應的一個基礎該研究為增強一些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的殺傷作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在這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panobinostat可以通過宿主免疫增強trastuzumab這種單抗治療藥物的抗腫瘤效果。
  • 植物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複合體調控光形態建成新機制
    一方面,HY5蛋白的減少降低了靶基因染色質的開放性,另一方面,去乙醯化酶複合體使靶位點組蛋白去乙醯化水平升高,染色質處於失活狀態,二者共同調控的基因表達被抑制。見光後,HY5穩定且SNL-HDA19複合物的表達水平隨之降低,從而促進靶基因的表達。
  • 研究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複合體調控光形態建成新機制
    植物基因在光形態建成中會發生轉錄的重編程,同時伴隨染色質的動態變化和組蛋白修飾的動態分布。大量光響應基因由於染色質開放性的變化,在「開(激活)」和「關(抑制)」之間切換以確保植物適應不斷變化的光照環境,這些基因包含光信號途徑中的重要組分因子。
  • 聯合有愛·加西長存——第四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HDACi)峰會...
    2018年11月3日,第四屆HDACi(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峰會在鄭州順利召開。大會邀請我國多學科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解讀專家共識、分享研究進展,會議現場氣氛熱烈,搭建了討論交流的良好平臺。微芯生物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官魯先平博士在大會伊始介紹了HDAC抑制劑研發與臨床應用前景。
  • ACS子刊: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有助於治療新冠感染
    通過將計算篩選與有效的細胞假型病毒系統相結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SIAT)袁曙光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證實,臨床組蛋白脫乙醯酶(HDAC)抑制劑可以有效預防SARS-CoV-2,有可能被用來對抗COVID-19。
  • Mol Plant:劉勳成等植物組蛋白去乙醯化酶研究獲進展
    表觀遺傳調控方式包括DNA甲基化,組蛋白乙醯化和甲基化,以及染色質重塑等。其中,核心組蛋白的乙醯化修飾在基因的轉錄調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真核生物中,組蛋白的乙醯化修飾由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和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兩種酶催化。
  • Cell:皮膚發育關鍵調控因子組蛋白去乙醯化酶
    近日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皮膚病學和細胞發育生物學教授Sarah Millar領導的一個科研小組證實一對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在哺乳動物皮膚的正常形成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研究結果發表在Developmental Cell雜誌上。
  • 「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發明專利
    近日,由華南植物園段俊等完成的「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屬於基因工程技術領域。該發明從水稻(Oryza Sativa L.)中克隆得到了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基因OsHDA705,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第73位到1449位鹼基;編碼組蛋白脫乙醯化酶OsHDA705,其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該基因屬於水稻組蛋白脫乙醯化酶家族RPD3/HDA1 亞家族,其作為正調控因子參與了水稻對乾旱脅迫的應答過程。
  • 蛋白連連看,揭示激酶GSK3是心肌纖維化的關鍵靶點
    心肌纖維化是HCM的一個特徵,被認為是導致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其特徵是心肌成纖維細胞過度增殖、肌成纖維細胞活化和纖維細胞外基質(ECM)蛋白沉積增加。靶向心肌纖維化是備受關注的治療幹預方式,然而,驅動纖維化進展的潛在分子信號機制仍然有待研究。
  • 上海藥物所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及聯合用藥方案
    靶向腫瘤表觀遺傳修飾是當前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研發的重要方向。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劑特異作用於組蛋白乙醯化調控過程,因在多種亞型血液腫瘤的臨床治療中取得突破率先獲批上市,是靶向腫瘤表觀遺傳修飾的分子靶向藥物的成功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