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張曄/周兆才合作報導靶向脂筏的分子自組裝調控Hippo...

2021-01-10 澎湃新聞

Hippo信號通路在進化上高度保守,參與調控器官大小、組織再生、腫瘤發生以及免疫應答等若干重要生物學過程。YAP/TAZ作為該信號通路下遊的關鍵轉錄共激活因子,在多種人類惡性腫瘤中存在過度激活。研究表明,YAP活性不僅受到經典Hippo信號系統中上遊激酶級聯反應的調控,還受到細胞骨架構成的力學傳導系統調控。針對Hippo-YAP信號通路的藥物研發已成為國際前沿熱點,但十分具有挑戰性,且目前的設計策略大多局限於靶向通路下遊。

2020年12月23日,日本衝繩科技大學院大學的張曄課題組和復旦大學周兆才課題組合作在Nano letters雜誌發表題為Lipid-Raft-Targeted Molecular Self-Assembly Inactivates YAP to Treat Ovarian Cancer的研究成果,首次設計研發了一款以脂筏為靶點的分子自組裝納米抗癌新技術,並證明其通過上遊調控細胞骨架力學生物學特性而使YAP失活,有望用於卵巢癌治療。

張曄課題組長期從事小分子自組裝體系設計和研究,並應用於闡釋生命體系的結構和功能機制的。周兆才課題組多年致力於Hippo-YAP信號傳導機制及相關靶向策略的研究,近期發現磷酸酶PP2A抑制Hippo信號的分子機制並設計研發特異性靶向恢復Hippo活性的抗腫瘤環肽(詳見BioArt報導:Cancer Cell丨周兆才團隊揭示胃癌中Hippo信號丟失的分子機制並研發可重新激活Hippo激酶腫瘤抑制活性的穩定環肽)。受卵巢癌細胞會特異性地在其細胞膜脂筏區域積聚磷酸酶ALPP這一現象的啟發,他們推斷既然細胞骨架定位於細胞膜上的連接結構通常位於脂筏區,那麼作用於脂筏的細胞外分子自組裝很可能通過使與之相連的細胞內骨架發生力學特性的改變而最終影響到YAP的活性,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發生發展的作用。

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Chem,2017),他們應用左旋胺基酸優化設計了一組帶有小分子肽的釕配合物前體分子。當多肽片段上的磷酸根被磷酸酶水解切除,前體分子轉化為相對疏水的衍生物分子而聚集於癌細胞膜的脂筏,誘導分子自組裝為納米結構附著於脂筏簇,最終而引起細胞骨架力學性質的改變。進一步細胞和動物實驗表明,這一納米尺度的分子自組裝體系在多個高表達ALPP癌細胞系及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均表現出很強的抑制YAP活性的能力,並因此抑制癌細胞增殖。

圖1. ALPP催化水解前體分子誘導靶向脂筏的分子自組裝,引發細胞骨架力學特性變化而導致YAP失活。

這一研究表明,基於現代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以及力學生物學的知識基礎,結合化學及材料學,針對生物活體的功能蛋白(納米尺度)開展「納米-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的研究是靶向Hippo等信號通路上遊抗癌藥物研發的重要途徑和有效工具。

衝繩科技大學院大學的李觀營博士(現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工程所特聘研究員)為本文第一作者,周兆才教授和張曄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

原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4435

來源:BioArt

1980-2020

原標題:《【學術前沿】張曄/周兆才合作報導靶向脂筏的分子自組裝調控Hippo信號通路抗腫瘤》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解讀Hippo信號通路研究進展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周兆才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DNA-binding mechanism of the Hippo pathway transcription factor TEAD4。
  • 【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學術前沿】王朝/熊偉/李健潮合作揭示GABAA受體轉運調控的分子機制 2021-01-13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Oncogene:研究闡明Hippo通路關鍵轉錄因子TEAD4特異性結合DNA機制
    4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Oncogen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周兆才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DNA-binding mechanism of the Hippo
  • 化學所在生物分子馬達組裝體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以活性生物大分子為構築基元,利用分子組裝策略設計與構建仿生體系,模擬或調控生命體基本單元的結構和功能,已成為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和熱點。自組裝單層技術用於調控生物能量分子的合成   以活性生物大分子為構築基元,利用分子組裝策略設計與構建仿生體系,模擬或調控生命體基本單元的結構和功能,已成為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和熱點。
  • 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舉行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
    2021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暨首次會議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閔行校區霞光樓220號會議室舉行。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朱新遠、副院長譚華、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賈金平、化學化工學院部分教師、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青年PI及工作人員共同參加會議。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學術委員會會議由中心執行副主任周永豐教授、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程津培院士先後主持。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生物合成蛋白質分子影像探針用於腫瘤靶向...
    分子影像可在亞細胞、細胞和組織水平反映活體狀態下分子水平變化,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分子影像涉及化學、醫學、生物、計算機科學、放射科學、材料科學等多個學科,其發展亟需高效的分子影像探針。基於生物合成策略,他們設計合成了一種基於蛋白的腫瘤靶向雙模態分子影像探針,並用於腦膠質瘤的精準成像研究。
  • 卿光焱/李國輝藉助磷脂表面分子手性調控澱粉樣蛋白纖維化過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研究員卿光焱團隊和分子模擬與設計研究組研究員李國輝團隊合作,設計和製備了一對手性胺基酸修飾的磷脂分子,並以此構築手性磷脂表面,實現了對β-澱粉樣蛋白(Aβ)纖維化過程的精確調控。
  • 周大旺課題組受邀綜述Hippo信號通路下遊效應轉錄共激活因子YAP/...
    因此,闡明肝癌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研發預防和治療肝癌特異性高效的藥物成為肝病研究的重點。Hippo信號轉導是一條進化上非常保守的通路,可通過調控細胞增殖、凋亡及幹細胞自我更新來控制器官組織再生與尺寸大小。該通路失調導致器官持續性增生及腫瘤炎症等重大疾病發生發展,因此該通路調控機理研究是再生醫學與腫瘤炎症疾病領域的前沿熱點。
  • 用於靶向基因調控的可基因編碼和生物合成的全DNA納米藥物
    用於靶向基因調控的可基因編碼和生物合成的全DNA納米藥物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3:16:11 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田雷蕾研究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一種可基因編碼和生物合成的DNA樹枝狀大分子實現了靶向基因調控
  • 科學網—合成DNA納米藥物實現靶向基因調控
    本報訊 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田雷蕾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一種可基因編碼和進行生物合成的DNA樹枝狀大分子實現了靶向基因調控
  • 合成DNA納米藥物實現靶向基因調控
    本報訊 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田雷蕾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一種可基因編碼和進行生物合成的DNA樹枝狀大分子實現了靶向基因調控。 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在該研究中,課題組設計了一種適用於生物生產的DNA樹枝狀大分子納米藥物,該分子由靈活的三臂單元組成以實現高效的一鍋法DNA組裝。
  • 【學術前沿】劉耀光院士團隊開發高效、廣靶向的植物胞嘧啶鹼基...
    【學術前沿】劉耀光院士團隊開發高效、廣靶向的植物胞嘧啶鹼基編輯器PhiCBEs ​ 2020-11-04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張雷組揭示Hippo信號通路維持細胞增殖和凋亡平衡以...
    【學術前沿】張雷組揭示Hippo信號通路維持細胞增殖和凋亡平衡以控制器官大小的全新機制 2020-10-22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植物所在擬南芥中發現脂筏蛋白介導胞吞的新途徑
    目前,植物細胞脂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一些蛋白和脂類成分的分析鑑定上,而缺乏對其功能和分子機制的研究。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林金星研究組及其合作者應用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並結合遺傳學的方法,對擬南芥脂筏標記蛋白Flot1介導的胞吞過程進行了活體動態分析。研究發現,Flot1蛋白主要定位到細胞膜上,同時也定位在囊泡內膜系統上,揭示該蛋白可能與胞吞過程有關。
  • 《應用化學》-中科院化學所-生物分子馬達組裝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德國馬普膠體界面研究所合作在生物分子馬達的分子組裝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工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德國《應用化學》(Angew
  • 【學術前沿】蘇士成團隊揭示線粒體環狀RNA調控肝臟免疫代謝性炎症...
    如今,CellPress已發展為擁有50本期刊的全科學領域國際前沿學術出版社。我們堅信,科學的力量將永遠造福人類。SCAR介導的線粒體調控通路對於理解NASH發病過程中肝臟的纖維化的發生機制有重要意義。另外,研究團隊率先構建靶向線粒體環狀RNA的納米遞送系統,實現在體內外幹預線粒體環狀RNA,為靶向線粒體信號治療代謝性免疫疾病提供新思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NAFLD已經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當前主要的慢性肝病。單純的NAFLD是可逆的,但NASH已有肝纖維化導致的永久性肝臟病變。
  • 【學術前沿】雷鳴組揭示CST複合物調控端粒複製和確保端粒末端穩定...
    2018年1月,雷鳴課題組解析了Cdc13與Est1相互作用的結構結構信息,並揭示了端粒酶招募至端粒的分子機制【3】。因此,進一步解析Cdc13與Stn1相互作用的結構信息對於揭示CST複合物調控端粒複製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 【學術前沿】周軍團隊揭示血管新生調控的新機制
    【學術前沿】周軍團隊揭示血管新生調控的新機制 2020-11-24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學】當分子自組裝遇上非線性光學
    非線性光學,聽起來與化學幾乎毫無關聯。然而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熊偉課題組,這兩者美妙地結合在了一起,並且揭示了水分子在自組裝系統中獨特的氫鍵動力學和其對自主裝系統的力學性質的影響。這個研究的最新成果於近期發表在PNAS 等期刊上。那麼,這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領域是如何擦出火花的呢?
  • 【科技前沿】Protein & Cell丨尹航組通過靶向葡萄糖轉運蛋白調控...
    基於這些原理,抑制葡萄糖轉運成為治療腫瘤的潛在策略,但限於腫瘤細胞的複雜性和轉運蛋白的研究難度,目前幾乎沒有靶向轉運蛋白治療腫瘤的成功案例。 圖2、TH-G313B分子在囊泡同位素實驗(A)和GLUT1過表達細胞系(B)中的抑制活性,以及TH-G313B分子與GLUT3(C)和GLUT1(D)的相互作用關係。(圖片來源:Protein & Cell)在腫瘤細胞中,TH-G313B分子可以直接靶向GLUT1蛋白,並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從而減緩腫瘤細胞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