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解讀Hippo信號通路研究進展
【3】Oncogene:研究闡明Hippo通路關鍵轉錄因子TEAD4特異性結合DNA機制doi:10.1038/onc.2017.244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Oncogene該研究在原子水平上闡明了Hippo信號通路下遊關鍵轉錄因子TEAD4特異性識別結合DNA的機制。助理研究員史竹兵和碩士研究生何峰是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Hippo信號通路在生物個體發育特別是組織器官大小調控過程中具有關鍵功能,同時在腫瘤發生及免疫應答過程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
周大旺課題組受邀綜述Hippo信號通路下遊效應轉錄共激活因子YAP/...
目前肝癌發生的病理機制尚未闡明,還缺乏有效的藥物用於肝癌的預防和治療。因此,闡明肝癌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研發預防和治療肝癌特異性高效的藥物成為肝病研究的重點。Hippo信號轉導是一條進化上非常保守的通路,可通過調控細胞增殖、凋亡及幹細胞自我更新來控制器官組織再生與尺寸大小。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轉錄因子STAT6特異識別N4位點DNA的分子機制
其研究從分子、細胞到動物整體多個層次揭示了轉錄因子STAT6在機體天然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中發揮雙重作用的分子機制,研究結果將為STING介導的宿主天然免疫反應提供新的補充,為人類對病毒感染導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器官慢性炎症的診治和抗禦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子機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STING有關的信號通路一直是研究人員關注的領域,STAT6因與STING有相互作用引起研究人員的注意。
-
Science:揭示胞嘧啶甲基化調節人轉錄因子的DNA結合特異性機制
2017年5月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繪製出人細胞中的不同DNA結合蛋白如何對DNA分子的某些生化修飾作出反應。他們報導一些主調節蛋白能夠激活基因組中在正常情形下因表觀遺傳變化而沒有活性的區域。他們的發現有助更好地理解基因調節、胚胎發育和導致癌症等疾病的過程。
-
研究發現咽囊前體細胞並闡明其特化機制
因此,深入解析咽囊發育的過程,闡明咽囊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對於理解相關人類遺傳性疾病的發生機理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通過原腸作用,胚胎首先建立起三個胚層,即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在隨後的體節期,內胚層細胞向胚體中線匯聚,形成原始腸道(primitive gut tube)。原始腸道沿前後體軸特化為不同的區域,分別稱為前腸、中腸和後腸。
-
轉錄因子HIF-1α與口腔疾病關係的研究進展
缺氧微環境在免疫炎性疾病發生發展中的重要性備受關注。有證據指出,缺氧微環境下OLP可能的發病機制主要包括抗原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機制。抗原特異性機制包括T細胞活化後,引發基底角質細胞的抗原表達和凋亡,而非特異性機制有基質金屬蛋白酶過度表達。
-
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該論文主要研究了細菌Class 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大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了其對於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講,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者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
-
數學院等通過調控網絡數學建模揭示幹細胞分化關鍵轉錄因子
這一成果提出了利用匹配的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數據刻畫轉錄因子和調控元件結合調控下遊基因表達的數學模型,構建了描繪細胞狀態轉化的染色質調控網絡,通過網絡分析鑑定出TFAP2C和p63分別為表面外胚層起始和角質形成細胞成熟的關鍵因子,並揭示了譜系定型過程中TFAP2C-p63對表觀遺傳轉換的反饋調節機制。
-
研究闡明代謝特異T細胞譜系決定的分子機制
研究闡明代謝特異T細胞譜系決定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1 12:28:04 2019年8月20日,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Olivier Lantz和Franois
-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數據分析顯示,hESCs向成熟神經元的分化過程遵從體內神經發育的規律,細胞轉錄組呈現顯著的動態表達變化,五個特異的性表達基因模塊(module)依次出現。根據這些module基因的動態表達特徵,研究人員將hESCs神經分化過程分為五個階段,每個module中可鑑定出對應於特異神經分化階段的標記基因。
-
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幹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金穎課題組的研究論文Stk40 links the pluripotency factor Oct4 to the Erk/MAPK pathway and controls extraembryonic endoderm
-
細胞中轉錄因子與錯配DNA強烈結合的分子機制!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轉錄因子有一種傾向能與DNA的錯配部分強烈結合,DNA的錯配部分是無法被正確複製的區域,轉錄因子與調節性DNA的錯配部分的強烈結合或許是隨機突變的一種方式,而這種方式會誘發包括癌症在內多種疾病的發生。
-
研究揭示出一類新的細菌轉錄調控因子的結構功能機制
轉錄是RNA聚合酶根據基因的DNA序列合成信使RNA的過程,是基因表達的起始步驟。在細菌中,σ因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基因啟動子並起始轉錄的關鍵組分。近年來,在一些梭菌和桿菌中發現一類廣泛存在的σ因子及其共轉錄的抗σ因子——SigI和RsgI,它們的一些結構域和已知蛋白沒有同源性,代表了一類新的特殊的細菌σ/抗σ因子。熱纖梭菌等一些產纖維小體細菌具有8-16對的SigI/RsgI因子,這在其他已知類型的σ/抗σ因子中比較少見。已有的研究表明這些SigI/RsgI因子負責纖維小體的調控表達,但其結構與功能機制仍未闡明。
-
轉錄因子(TF)研究思路,這些模式你曉得吧?(上)
根據以上這兩個特點,我們從幾個角度來看一下,因為可以講的角度比較多,我們今天只講兩個方面:(1)轉錄因子調控下遊靶基因和信號通路——與DNA結合的特性;(2)轉錄因子被激酶磷酸化(泛素化)修飾——蛋白的翻譯後修飾。
-
研究發現Hippo通路成員MOB1調控茉莉酸及植物發育的機制
Hippo信號通路在調控動物細胞分裂、器官大小和腫瘤發生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當前動物和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植物中相關研究還比較少。MOB1是該通路的核心成員,在酵母、動物和植物中高度保守。為了進一步揭示擬南芥MOB1基因家族的作用,研究人員採用了遺傳學、生化、細胞生物學和組學等手段,發現MOB1A與MOB1B在體內相互作用,具有相似的表達模式和蛋白亞細胞定位。擬南芥mob1a/1b雙突變體植株表現出嚴重的發育缺陷,植物激素茉莉酸生物合成代謝和信號轉導相關的基因的表達水平都顯著變化。雙突變體的茉莉酸含量升高,對茉莉酸誘導的衰老反應超敏感。
-
研究揭示IL-17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7月,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錢友存研究組的最新研究進展
-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該文主要研究了細菌ECF σ因子的結構、ECF σ因子特異性識別啟動子DNA序列,以及ECFσ因子起始轉錄的分子機制,重點探討了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的結構與功能。而Extra-CytoplasmicFunction (ECF) σ因子主要負責響應環境以及胞內信號,開啟特異的基因表達程序。 研究中,作者解析了細菌兩個ECF σ因子與RNAP的轉錄起始複合物,包括大腸桿菌σE(EcσE-RPo)和結核分枝桿菌的σH/E(MtbσH/E-RPo)。
-
PNAS: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細胞)來源於著床前囊胚的內細胞團,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多能性的特點,這使得其具有巨大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價值。ES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細胞內轉錄因子與細胞外分子介導的信號通路的共同調控。
-
華中農業大學柑橘團隊甜菜鹼積累轉錄調控的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團隊以柑橘抗寒資源為材料,建立了一個整合激素參與低溫脅迫應答的信號通路,揭示了低溫脅迫下甜菜鹼積累的分子機制和轉錄調控網絡。 植物在非生物逆境下,通常體內代謝會發生變化,自身適應脅迫能力也隨之改變。近些年來,已有很多報導表明低溫脅迫會引起植物多種次生代謝物的積累。
-
核小體結合的SOX2和SOX11結構闡明「先鋒」因子功能
核小體結合的SOX2和SOX11結構闡明「先鋒」因子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10:43:37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Patrick Cramer研究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