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出一類新的細菌轉錄調控因子的結構功能機制

2020-12-06 中國生物技術網

轉錄是RNA聚合酶根據基因的DNA序列合成信使RNA的過程,是基因表達的起始步驟。在細菌中,σ因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基因啟動子並起始轉錄的關鍵組分。近年來,在一些梭菌和桿菌中發現一類廣泛存在的σ因子及其共轉錄的抗σ因子——SigI和RsgI,它們的一些結構域和已知蛋白沒有同源性,代表了一類新的特殊的細菌σ/抗σ因子。熱纖梭菌等一些產纖維小體細菌具有8-16對的SigI/RsgI因子,這在其他已知類型的σ/抗σ因子中比較少見。已有的研究表明這些SigI/RsgI因子負責纖維小體的調控表達,但其結構與功能機制仍未闡明。最近,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代謝物組學研究組研究員馮銀剛帶領科研人員在熱纖梭菌的纖維小體調控因子SigI/RsgI的結構功能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纖維小體是由一些厭氧的梭菌分泌的多酶複合體,是高效的木質纖維素降解分子機器,在木質纖維素資源的降解利用和生物技術開發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纖維小體的酶組分受到胞外底物種類的調控,關於纖維小體調控機制的研究對理解纖維小體的高效作用機制和纖維小體的應用開發都具有重要價值。代謝物組學研究組多年來致力於梭菌及其纖維小體的研究和應用開發,利用研究組自主研發的遺傳操作硬體設備和軟體工具,對熱纖梭菌的生理生化、纖維小體的組裝、合成調控與產物抑制、產物攝取與代謝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為揭示SigI/RsgI在纖維小體調控中的作用機制,研究人員首先通過核磁共振實驗闡明了RsgI與SigI的結合方式,並進一步解析了該複合體的三維結構。結果表明RsgI主要通過胞內結構域與SigI的C端結構域結合形成穩定的複合體,其中RsgI的胞內結構域是由β片構成的桶狀結構,SigI的C端則由8個α螺旋形成緊密的結構,兩者之間通過多種作用力形成穩定的複合體。這種複合物結構和已知的其他σ/抗σ因子複合物結構完全不同,代表了一類獨特的σ/抗σ因子複合物結構類型。研究人員進一步通過結構和突變分析揭示了SigI上識別啟動子-35區DNA的關鍵區域,並發現SigI/RsgI因子之間的識別特異性是通過兩個蛋白質上的多對殘基之間的協同作用實現的。

這些研究結果揭示了這類新的σ/抗σ因子的結構功能機制,使人們對於細菌的轉錄過程和對胞外環境感應的分子機制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有助於增進人們對纖維小體調控機制的理解,可以為產纖維小體細菌的改造和應用提供基礎。此外,σ/抗σ因子是合成生物學研究中的重要調控元件,新的σ/抗σ因子可以為合成生物學元件開發提供更多的選擇性,而對其機制的理解將有助於改進這些元件的性能。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和山東省的資助。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中以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的資助下,以色列威茲曼科學研究所和特拉維夫大學的多位研究人員參與了該研究的完成。該研究部分高場核磁共振數據的收集得到廈門大學高場核磁共振中心博士姚宏偉的大力協助。青島能源所博士生魏真為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研究員馮銀剛為論文的通訊作者,代謝物組學研究組多位學生和研究人員參與了該項目研究工作。

圖:新型σ/抗σ因子SigI/RsgI的複合物結構和已知的其他σ/抗σ因子的複合物結構完全不同。左圖為SigI/RsgI的結構,右圖為三種已知的其他σ/抗σ因子複合物的結構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近期熱文

直接點擊文字即可瀏覽!

1、補牙或將成為歷史?

2、科學你慢慢學,中醫我先治病去了

3、科學告訴你應該多久洗一次澡

4、新證據:喝咖啡能延長壽命!

5、據說,這是生物醫學碩士博士生的真實的生活寫照

6、一頓早餐到底有多重要?

7、情商也是把雙刃劍!高情商或讓你更脆弱

8、施一公: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鼓勵科學家創業!

9、「科學禁食法」真能降低重大疾病風險

10、睡眠科學家揭示出8種睡好覺的秘訣

11、有志者事竟成!2型糖尿病成功被逆轉

12、每周兩半小時,任何形式的鍛鍊都可以使你更長壽

13、喝醉以後,你以為睡一覺就沒事兒了?!

14、仰臥起坐等或將成為延壽運動?

15、冥想、瑜伽、太極等不僅能夠改善身心健康...

相關焦點

  • 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該論文主要研究了細菌Class 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大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了其對於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講,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者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
  •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該文主要研究了細菌ECF σ因子的結構、ECF σ因子特異性識別啟動子DNA序列,以及ECFσ因子起始轉錄的分子機制,重點探討了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的結構與功能。  細菌基因轉錄首先需要DNA-directedRNA polymerase (RNAP)與轉錄起始σ因子形成RNA聚合酶全酶,隨後RNAP全酶識別啟動子DNA,打開雙鏈DNA形成轉錄泡,起始RNA合成。細菌的基因表達主要由轉錄起始σ因子調控。其中看家σ因子負責細菌基本生命活動的基因表達。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細菌Class III轉錄激活機制
    Steitz研究組解析出CAP/CRP與DNA的複合物晶體結構,該結構首次展示轉錄因子識別DNA的方式。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其對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說,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細菌Class III轉錄激活機制
    Steitz研究組解析出CAP/CRP與DNA的複合物晶體結構,該結構首次展示轉錄因子識別DNA的方式。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其對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說,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
  • Nature Chem Biol | 張餘研究組揭示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
    大約50年前,法國著名科學家Jacob和Monod發現乳糖操縱子,首次提出基因表達受到蛋白調控。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大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了其對於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講,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者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
  • 轉錄因子調控水稻細胞壁合成機理研究獲進展
    轉錄因子是水稻農藝性狀形成的一類重要調控因素,涉及產量、株高、生育期等,但如何影響水稻細胞壁的合成鮮有報導。近期研究團隊從反向遺傳學途徑,利用酵母單雜技術,對調控水稻細胞壁纖維素合成的轉錄因子OsMYB61進行文庫篩選,獲得NAC家族的一個轉錄因子OsSND2,研究表明OsSND2能夠結合OsMYB61的啟動子,調控OsMYB61的功能表達,影響纖維素的合成,從而導致細胞壁的結構變異。
  • 基因轉錄調控:共激活因子的多樣性及調控機制
    Roeder教授首先發現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III,從而開創了真核生物轉錄調控領域。隨後Roeder實驗室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建立了體外轉錄系統,並利用該系統分離和鑑定了眾多關鍵轉錄調控因子,其中包括第一個真核轉錄因子TFIIIA、中介體複合物(mediator)以及多種通用轉錄因子(GTFs),並且揭示了染色質結構(包括組蛋白修飾)在表觀遺傳水平對基因轉錄的影響。
  • 資料庫 | 怎樣查詢調控circRNA的轉錄因子
    這是琪先生的第24篇原創文章circRNA科研領域最火熱的明星RNA外顯子反向剪接來源的環形RNA是一類不具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poly(A)尾巴、卻以共價鍵形成閉環結構的RNA新分子,主要由RNA聚合酶II轉錄產生的前體RNA通過反向剪接產生。
  • 研究揭示轉錄因子NIN在根瘤菌侵染時的關鍵作用
    Plant and Microbial Sciences; CEPAMS)Jeremy Murray研究組題為NIN acts as a Network Hub Controlling a Growth Module Required for Rhizobial Infection 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轉錄因子NIN在根瘤菌侵染時起的關鍵作用。
  • 研究發現染轉錄輔助因子FACT的獨特雙重功能
    人類基因組精確測序顯示人類基因的差異很小(<0.3%),這解釋了遺傳相似性的來源;另一方面,基因被一類稱為組蛋白的生物大分子通過層層組裝形成高度有序的染色質結構,受重塑因子、組裝因子、組蛋白和DNA的化學修飾以及組蛋白變體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了遺傳的特異性。單分子操縱技術是研究染色質動態調控的強有力手段。
  • 我國專家發現環形RNA新分子及其轉錄調控功能機制
    人民網上海9月28電 (記者王有佳)9月27日,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發表了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組與計算生物所楊力組的最新合作研究論文,發現來源於基因內含子區域的環形RNA新分子,揭示其成環機制及在基因轉錄調控中的重要功能。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相分離形成的凝聚體起到分隔細胞組分的作用,從而在空間上保證了不同的細胞功能高效、有序的進行。近年研究發現,轉錄因子、轉錄中介體Mediator和RNA聚合酶等轉錄組份通過液-液相分離形成轉錄凝聚體(transcriptional condensates),激活下遊基因轉錄【1-3】。但是當沒有受到轉錄信號刺激時,這些液-液相分離的轉錄因子與其他轉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控的尚未被闡明。
  • 研究揭示VOZ轉錄因子介導的水稻抗稻瘟病新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發現高等植物特有的維管植物單鋅指(VOZ)轉錄因子是植物抗病的關鍵因子,揭示了VOZ轉錄因子作為橋梁連通泛素連接酶對抗病蛋白調控的分子機制,為創製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和抗病分子育種奠定了理論基礎。
  • 上海生科院揭示革蘭氏陽性細菌CcpA蛋白的調控新機制
    該工作揭示了革蘭氏陽性細菌全局調控蛋白CcpA的一種新型、高度可變的結合靶基序cre-var及其相關分子調控機制,為認識和理解其調控的多樣化和精細化提供了新視角。  CcpA是革蘭氏陽性細菌中重要的全局性轉錄調控因子,參與控制細胞的多項生理過程。
  • 西北大學校研究團隊揭示丁香假單胞菌轉錄調控網絡
    丁香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作為一種常見的革蘭氏陰性植物病原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如大氣、土壤、水體及植物葉面等,是一類生態適應性強、表型差異大的微生物群體,它所引起的植物病害發生率位居十大細菌性植物病害之首,每年給全球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揭示丁香假單胞菌致病的分子機制顯得尤為迫切。
  • /陳飛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並揭示其結構和功能...
    端結構域CTD的磷酸化是如何被精細調控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領域內的關鍵科學問題,過去更多的是比較清楚CTD如何被加上磷酸化開啟轉錄調控,但是CTD的磷酸化如何精細的被去除從而抑制轉錄的相關研究相對缺乏。該項研究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 INTAC(16個亞基,分子量近1.5MDa),解析了INTAC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INTAC作為一個雙功能酶,同時具備RNA剪切和去磷酸化活性,可去除Pol II的多個CTD磷酸化位點發揮轉錄抑制功能。該項研究首次發現PP2A這一最重要的磷酸酶可直接調控轉錄,拓展了這兩個重要研究領域的研究範疇。
  • 南京農業大學揭示一種MYB轉錄因子調控杜梨耐寒性的作用機制
    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植物自身形成了一套複雜的信號感知和生理生化機制以應對環境脅迫。研究表明,在逆境條件下,植物會重編程大量應激反應基因,因此,對應激反應基因的鑑定和功能研究是提高作物抗逆性的重要前提。植物MYBs是脅迫耐受性的重要調控子,通過調控大量應激反應基因的表達在非生物脅迫耐受中起作用。研究表明,TFs通過與其靶基因的啟動子區域中的相關順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而作為信號網絡和功能的關鍵調節因子。在許多植物中已經鑑定了參與非生物脅迫應答的TF,調控諸多基因的表達,如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AsA)生物合成基因。
  • 數學院等通過調控網絡數學建模揭示幹細胞分化關鍵轉錄因子
    這一成果提出了利用匹配的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數據刻畫轉錄因子和調控元件結合調控下遊基因表達的數學模型,構建了描繪細胞狀態轉化的染色質調控網絡,通過網絡分析鑑定出TFAP2C和p63分別為表面外胚層起始和角質形成細胞成熟的關鍵因子,並揭示了譜系定型過程中TFAP2C-p63對表觀遺傳轉換的反饋調節機制。
  • ...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並揭示其結構和功能,更新對磷…
    該項研究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 INTAC(16個亞基,分子量近1.5MDa),解析了INTAC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INTAC作為一個雙功能酶,同時具備RNA剪切和去磷酸化活性,可去除Pol II的多個CTD磷酸化位點發揮轉錄抑制功能。該項研究首次發現PP2A這一最重要的磷酸酶可直接調控轉錄,拓展了這兩個重要研究領域的研究範疇。
  • 東北師大揭示一種新的轉錄複合體,調控水稻鹽脅迫響應
    Plant Cell | 東北師大徐正一課題組揭示一種新的轉錄複合體,調控水稻鹽脅迫響應責編 | 逸雲土壤鹽漬化是農業發展面臨的巨大阻力,約有8億多公頃的土地受鹽害的影響,大約佔全世界灌溉農業面積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