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校研究團隊揭示丁香假單胞菌轉錄調控網絡

2020-10-04 中國高校圈

10月2日,《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了嚴健、鄧新教授帶領的西北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聯合研究團隊的重要研究成果——A compendium of DNA-binding specificities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Pseudomonas syringae,通過HT-SELEX技術解析丁香假單胞菌基因組內上百個轉錄因子的DNA序列結合特異性,並進一步構建該植物病原體全基因組轉錄調控網絡,以此為基礎發現了幾種未知的III型分泌系統(T3SS)調控蛋白,為相關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和理論基礎。

丁香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作為一種常見的革蘭氏陰性植物病原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如大氣、土壤、水體及植物葉面等,是一類生態適應性強、表型差異大的微生物群體,它所引起的植物病害發生率位居十大細菌性植物病害之首,每年給全球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揭示丁香假單胞菌致病的分子機制顯得尤為迫切。轉錄因子作為調控基因表達的關鍵元件,在轉錄調控介導的生物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先前國內外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一些控制丁香假單胞菌致病性的轉錄因子,但缺乏一個全基因組水平的轉錄調控網絡,這對全面防治該類病害的大規模暴發產生了很大障礙。

高通量SELEX技術即指數富集的配體系統進化技術(High Throughput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HT-SELEX),利用該技術可以從DNA隨機序列庫中(含40核苷酸長DNA片段)篩選出特異性與靶物質高度親和的核酸適體,是嚴健教授在瑞典學習期間建立起來的一種用作高通量定量分析DNA-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方法。該技術之前已成功用於人、鼠、果蠅等真核生物的轉錄因子研究,並揭示了這些物種全基因組譜系的轉錄調控網絡,極大地推動了這些領域的科研工作。然而,HT-SELEX技術在原核生物中尚未廣泛應用,同時作為植物最重要致病菌的丁香假單胞菌的轉錄調控網絡也很不完善,極大阻礙了該菌轉錄調控的研究,及對其致病機理的闡釋。所以HT-SELEX技術為全面揭示丁香假單胞菌的調控網絡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本研究將HT-SELEX的方法應用於丁香假單胞菌所有301個轉錄因子(圖1a),解析了其中100個轉錄因子具有特定的DNA序列特異性,並據根據它們的相似性將其歸類為69個不同的家族(圖1b)。基於這些轉錄因子DNA序列特異性模型,研究組通過FIMO軟體掃描了丁香假單胞菌基因組,預測了這100個轉錄因子的全基因組結合位點以及它們的下遊靶基因,成功構建了轉錄調控關係網絡。更為有意義的是,通過分析轉錄因子靶基因在不同信號通路的富集程度,研究組發現了各個不同信號通路中的調控蛋白,其中一部分是被之前的研究結果所證實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通路中的未知調控蛋白。尤其是對該菌主要致病通路III型分泌系統的調控蛋白例如PSPPH_3618,研究團隊還用植物感染等生理實驗進行了進一步的功能驗證。

本研究不僅為研究丁香假單胞菌的致病機理,開發更多防治由該菌引起農作物病害的藥物提供了新靶點,更為今後研究丁香假單胞菌轉錄因子的功能提供了重要資源。

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為我校的樊立剛和孫文舉博士,以香港城市大學的汪婷婷博士和華燦峰,鄧新和嚴健教授同為本文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香港大學研究基金(RGC)的支持。

相關焦點

  • Nat Comm|鄧新/嚴健合作揭示丁香假單胞菌轉錄調控網絡
    轉錄因子作為調控基因表達的關鍵元件,在轉錄調控介導的生物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先前國內外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一些控制丁香假單胞菌致病性的轉錄因子,但缺乏一個全基因組水平的轉錄調控網絡,這對全面防治該類病害的大規模暴發產生了很大障礙。
  •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
    The Plant Journal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奕梵通過對番茄果實成熟突變體的研究,現已鑑定出了多個調控果實成熟的基因。乙烯作為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在呼吸躍變型果實(番茄、蘋果、香蕉等)的成熟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目前報導較多的果實成熟調控基因多為正調控因子,且很多基因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華中農業大學柑橘團隊甜菜鹼積累轉錄調控的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團隊以柑橘抗寒資源為材料,建立了一個整合激素參與低溫脅迫應答的信號通路,揭示了低溫脅迫下甜菜鹼積累的分子機制和轉錄調控網絡。  植物在非生物逆境下,通常體內代謝會發生變化,自身適應脅迫能力也隨之改變。近些年來,已有很多報導表明低溫脅迫會引起植物多種次生代謝物的積累。
  • 山東農業大學李廈團隊揭示根分生區發育轉錄調控新機制
    Plant Cell | 山東農業大學李廈團隊揭示根分生區發育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根尖分生區幹細胞的不斷分裂分化保證根的持續生長儘管PLT1濃度梯度的建立已較為清楚,但是其上遊轉錄調控機制以及PLT1濃度梯度的維持機制尚不清楚。
  • 南開大學團隊揭示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新機制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瑋光 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長期從事B肝、肝癌研究的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曉東教授團隊在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機制方面有了新突破。  張曉東團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建立了一種人肝嵌合小鼠模型,將人的原代肝細胞(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 PHH)移植到肝損傷的免疫缺陷小鼠肝臟中,然後再進行HBV感染。該模型是目前HBV研究領域最為先進和有效的模型之一,可以重現HBV感染人肝細胞的複製過程,最大程度的接近臨床。
  • 數學院等通過調控網絡數學建模揭示幹細胞分化關鍵轉錄因子
    這一成果提出了利用匹配的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數據刻畫轉錄因子和調控元件結合調控下遊基因表達的數學模型,構建了描繪細胞狀態轉化的染色質調控網絡,通過網絡分析鑑定出TFAP2C和p63分別為表面外胚層起始和角質形成細胞成熟的關鍵因子,並揭示了譜系定型過程中TFAP2C-p63對表觀遺傳轉換的反饋調節機制。
  • Nature | 生長素響應的轉錄抑制調控網絡
    repressors modulates auxin responses的研究論文,鑑定了A型ARFs基因的轉錄調節因子並揭示了生長素響應的轉錄抑制調控機制。A型ARFs基因的轉錄調控因子,結果發現了42個之前未報導過的轉錄調節因子。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調控R-loop形成及轉錄終止機制
    R-loop在很多關鍵的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包括染色質修飾、轉錄調控、DNA損傷修復以及基因組穩定性等,但其如何被精確調控的機制尚不清楚。m6A修飾作為信使RNA上豐度最高的修飾類型,廣泛參與哺乳動物的發育、免疫、幹細胞更新、脂肪分化以及腫瘤生成和轉移等生命過程。然而,目前尚不清楚m6A是否能作為R-loop中RNA組分的本源特徵來調控R-loop水平,進而發揮各種生物學功能。
  • PNAS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果樹逆境生物學團隊揭示糖轉運蛋白協同...
    植物 舉報   責編 | 王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果樹逆境生物學團隊和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
  • 研究揭示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發生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基因組中的分布特徵和臨床相關性,強調了在癌症生物學研究中考慮影響轉錄後調控的同義突變的重要性。 體細胞同義突變是癌症基因組編碼區中最常見的變異之一。孫中生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同義突變可以通過改變RNA剪接、RNA穩定性和蛋白質翻譯來驅動癌症發生,提示這些「沉默」突變存在未被發現的調控作用。
  • 首次揭示RNA的m6A修飾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活性的重要機制—新聞...
  • 同濟大學學者揭示心跳「中樞」的調控網絡和標誌物
    竇房結位於心房之中,竇房結不但體積小,其實質細胞也很少,而且細胞的分離和功能分析也比較有難度,這些阻礙了國際上對竇房結的研究的進程。最近,同濟大學學者藉助起搏細胞分離技術、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分析技術、細胞影像學技術、基因修飾技術、細胞誘導分化技術和系列電生理學技術,從單細胞解析度水平解析出了竇房結起搏細胞的核心基因調控網絡,同時發現了竇房結起搏細胞的潛在重要前景的生物標誌物。
  • 功能性CRISPR分析揭示調控人調節性T細胞特性的基因網絡
    功能性CRISPR分析揭示調控人調節性T細胞特性的基因網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15:10:50 美國加州大學Alexander Marson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Kathrin Schumann研究團隊合作取得一項新突破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近年研究發現,轉錄因子、轉錄中介體Mediator和RNA聚合酶等轉錄組份通過液-液相分離形成轉錄凝聚體(transcriptional condensates),激活下遊基因轉錄【1-3】。但是當沒有受到轉錄信號刺激時,這些液-液相分離的轉錄因子與其他轉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控的尚未被闡明。
  • 全新轉錄調控複合物可抑制轉錄—新聞—科學網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8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Developmental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王佳偉研究組的研究論文。體細胞胚發生是指植物體細胞在特定誘導條件下,再生為胚胎並進而發育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它是現今創製轉基因作物的主要方式。
  • CRISPR技術將銅綠假單胞菌研究推向新篇章-源井生物
    大量的研究聚焦於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機制的分子基礎和開發防治感染的新方法。同時,銅綠假單胞菌是生物膜形成、群體感應、藥物靶點和代謝工程研究的模式生物。利用CRISPR/Cas9和λ-Red重組系統,可實現銅綠假單胞菌快速、精確、無縫的基因編輯操作。源井生物可以定製銅綠假單胞菌的基因編輯,以及微生物中的各種基因修飾。
  • /陳飛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並揭示其結構和功能...
    今日在線的Science論文首次發現PP2A這一最重要的磷酸酶可與Integrator複合物形成一個全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 INTAC直接調控轉錄,拓展了轉錄調控和PP2A相關領域的研究邊界。有鑑於此,BioArt特別邀請到了長期從事磷酸酶相關研究的馮新華教授和長期從事轉錄調控研究的朱冰教授點評,以饗讀者!
  • ...農業大學羅傑團隊鑑定到植物中首個調控支鏈胺基酸合成的轉錄因子
    近日,New Phytologist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海南大學羅傑教授團隊題為Natural variation in the OsbZIP18 promoter contributes to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level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