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VOZ轉錄因子介導的水稻抗稻瘟病新機制

2020-12-01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發現高等植物特有的維管植物單鋅指(VOZ)轉錄因子是植物抗病的關鍵因子,揭示了VOZ轉錄因子作為橋梁連通泛素連接酶對抗病蛋白調控的分子機制,為創製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和抗病分子育種奠定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據寧約瑟研究員介紹,由稻瘟菌侵染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生產上最嚴重的真菌病害,鑑定和利用抗病基因是生產上防控稻瘟病最為經濟、有效和環保的策略。該團隊前期研究克隆了稻瘟病廣譜抗病基因 Piz-t 並應用於生產實踐。然而,抗病蛋白Piz-t介導的抗病機制以及泛素連接酶APIP10對Piz-t蛋白的調控機制還不清楚。

研究人員發現泛素連接酶APIP10通過26S蛋白酶體途徑降解VOZ家族在水稻中的兩個同源蛋白OsVOZ1與OsVOZ2,表明OsVOZ1/OsVOZ2是APIP10泛素化的底物。功能研究表明 OsVOZ1/OsVOZ2 以功能冗餘的方式負調控水稻細胞死亡和基礎抗病性。進一步發現OsVOZ1/OsVOZ2能夠與抗病蛋白Piz-t相互作用,抑制表達 OsVOZ1/OsVOZ2 削弱了Piz-t的轉錄水平、蛋白積累和對非親和稻瘟菌小種的抗病性。說明APIP10通過OsVOZ1/OsVOZ2調控Piz-t介導的抗病反應。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通訊員 歐陽燦彬)

原文連結: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plant/fulltext/S1674-2052(20)30384-1

相關焦點

  • 繼Science、Cell Res後,何祖華團隊登Mol Cell,在水稻廣譜抗稻瘟病...
    這是該研究組繼2017年3月在國際頂級雜誌Science上發表持久廣譜抗稻瘟病基因Pigm、揭示水稻廣譜抗病與產量平衡的表觀調控新機制後,在Pigm廣譜抗瘟機制上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該研究結果表明,熱誘導通過組蛋白去甲基化酶,轉錄因子和tasiRNA的協調表觀遺傳網絡誘導,傳遞表型以確保繁殖成功和跨代應激適應(點擊閱讀);2017年3月3號,何祖華研究組題與合作者完成的關於水稻持久廣譜抗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在Science發表「Epigenetic
  • 研究揭示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種新機制
    培育高光效的水稻材料是遺傳學家和育種家追求的目標。通過改變植株形態可以增加整體受光面積,改善通風狀況,從而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生物量,但一直以來,對其中的精細分子的調控機制一直未能解析。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通過改變葉片形態建成揭示了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種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主流植物學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本研究中,科研人員綜合利用分子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多種手段,揭示了轉錄因子Roc8調控植株形態建成而影響光合作用的新機制。
  • 今日科技話題:水稻抗稻瘟病新機制、新型亞穩結構、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
    1科學家揭示水稻抗稻瘟病新機制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在《分子植物》上發表研究文章。該研究發現高等植物特有的維管植物單鋅指轉錄因子是先天免疫的關鍵因子,揭示了VOZ轉錄因子作為橋梁連通泛素連接酶對抗病蛋白調控的分子機制。
  • 科技創新進展:揭示脫落酸與茉莉酸協同調控水稻種子萌發的新機制
    in rice (Oryza sativ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揭示了SAPK10-bZIP72-AOC通路介導激素脫落酸(ABA)和茉莉酸(JA)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  水稻種子的萌發與稻米品質和穗發芽抗性直接相關。我國南方高溫多雨容易造成穗提早發芽現象, 最終導致產量和品質的下降。深入解析種子萌發的遺傳特性和分子機制,對於提高水稻的穗發芽抗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 研究揭示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調控水稻抗矮縮病毒...
    揭示了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調控水稻抗矮縮病毒(RDV)的分子機制。水稻矮縮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由葉蟬傳播的能夠引起大面積水稻感病並嚴重減產的一種病毒。感染RDV的水稻植株顯著矮縮,分孽增多,不抽穗或半抽穗。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近年研究發現,轉錄因子、轉錄中介體Mediator和RNA聚合酶等轉錄組份通過液-液相分離形成轉錄凝聚體(transcriptional condensates),激活下遊基因轉錄【1-3】。但是當沒有受到轉錄信號刺激時,這些液-液相分離的轉錄因子與其他轉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控的尚未被闡明。
  • 生命科學學院蘇曉東實驗室揭示茉莉酸信號通路中轉錄因子調控新機制
    (bHLH)家族的轉錄因子MYC2與DNA複合物晶體結構,發現轉錄因子的多聚化調控茉莉酸信號通路基因表達的新模式。該信號通路中的核心轉錄因子是一類屬於bHLH家族的蛋白,包括MYC2、MYC3等。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該信號通路中轉錄因子的調控能力主要和其自身在植物中的表達量相關,其結構細節及聚集狀態從未被研究過。
  •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該文主要研究了細菌ECF σ因子的結構、ECF σ因子特異性識別啟動子DNA序列,以及ECFσ因子起始轉錄的分子機制,重點探討了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的結構與功能。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 轉錄因子調控水稻細胞壁合成機理研究獲進展
    近期研究團隊從反向遺傳學途徑,利用酵母單雜技術,對調控水稻細胞壁纖維素合成的轉錄因子OsMYB61進行文庫篩選,獲得NAC家族的一個轉錄因子OsSND2,研究表明OsSND2能夠結合OsMYB61的啟動子,調控OsMYB61的功能表達,影響纖維素的合成,從而導致細胞壁的結構變異。
  •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
    The Plant Journal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奕梵通過對番茄果實成熟突變體的研究,現已鑑定出了多個調控果實成熟的基因。乙烯作為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在呼吸躍變型果實(番茄、蘋果、香蕉等)的成熟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目前報導較多的果實成熟調控基因多為正調控因子,且很多基因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山東農業大學李廈團隊揭示根分生區發育轉錄調控新機制
    Plant Cell | 山東農業大學李廈團隊揭示根分生區發育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根尖分生區幹細胞的不斷分裂分化保證根的持續生長,揭示了揭示根分生區發育過程中PLT1的轉錄調控機制。,擬南芥剪接複合體亞基JANUS可以招募RNA聚合酶II到WOX2及PIN7的啟動子區域,促進其轉錄,介導早期胚發育。
  • 生命科學學院李毅課題組揭示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
    揭示了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調控水稻抗矮縮病毒(RDV)的分子機制。水稻矮縮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由葉蟬傳播的能夠引起大面積水稻感病並嚴重減產的一種病毒。感染RDV的水稻植株顯著矮縮,分孽增多,不抽穗或半抽穗。
  • 研究揭示乙烯和茉莉酸信號途徑相互應答介導水稻響應刺吸式昆蟲的...
    8月12日,國際學術期刊New Phytologist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苗雪霞研究組的文章「Novel crosstalk between ethylene- and jasmonic acid-pathway responses to a piercing-sucking insect in rice」,該項研究揭示了水稻在響應刺吸式昆蟲的過程中所激發的乙烯和茉莉酸信號途徑的應答機制
  • 生命科學學院宋豔研究組揭示轉錄因子通過相分離驅使神經元終末...
    該文揭示了果蠅發育過程中,一個轉錄因子通過液-液相分離「植入」神經前體細胞有絲分裂期染色體,通過促進H3K9me3+異染色質凝聚確保神經元終末分化的新現象和新機制。(包括轉錄因子)會從染色體上脫離。因此,這項研究所揭示的新現象和新機理可能代表了轉錄因子通過染色體植入驅使異染色質凝縮和細胞終末分化的普適規律。液-液相分離作為細胞內的一種自組織方式,為我們理解許多生物學現象提供了嶄新的視角。然而,在生理條件下相分離是否真正參與調控重要的生物學過程還有待更確鑿有力的證據 [7,8]。
  • 研究揭示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中的功能
    該研究揭示了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過程中的重要調控作用。在植物中,RNA介導的DNA甲基化(RdDM)是一種重要的建立全新DNA甲基化式樣和轉錄基因沉默的機制,通過小幹擾RNA(siRNA)與支架RNA(scaffold RNA)的鹼基配對引導DNA甲基轉移酶到特定的位點進行全新DNA甲基化。
  • 華南植物園研究揭示植物抗病響應的新機制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分子中心侯興亮課題組的博士後劉海倫和李宇歌副研究員,通過研究揭示了植物調節抗病響應的新機制。EDS1是植物免疫響應的重要調控因子,參與植物抗病的basal抗性以及R蛋白介導的ETI過程。EDS1在細胞內具有質核分布的特點,面臨病原菌入侵時,細胞核中EDS1的積累是後續抗病信號放大的重要條件,但其核質穿梭過程如何調控並不清楚。
  • /王冰揭示獨腳金內酯信號途徑的新發現:既是抑制子又是轉錄因子
    在擬南芥和水稻中,蛋白質DWARF14(D14),MAX2,MAX2-Like 6、7和8的抑制劑(SMXL6,SMXL7和SMXL8)及其直系同源物在獨腳金內酯感知時形成複合物並發揮作用。然而,獨腳金內酯激活下遊轉錄仍然未知。
  • 植物免疫研究與抗病蟲綠色防控:進展、機遇與挑戰
    該團隊最近發現,PigmR與其他結構類似的廣譜抗病NLR可直接與具有RRM(RNA recognition motif)結構域的PIBP1等蛋白互作, 對PigmR介導的抗性發揮作用, 並由此發現了一個全新的RRM植物轉錄因子家族, 可直接控制防衛相關基因的表達, 拓展了植物轉錄因子家族.
  • 研究揭示蛋白質SUMO化修飾精細調控植物次生細胞壁增厚新機制
    1月18日,PLOS Genetics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李來庚研究組題目為SUMO modification of LBD30 by SIZ1 regulates secondary cell wall form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的研究論文
  • 水稻抗病毒免疫機制的揭示!來看生命科學學院李毅課題組重要進展
    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水稻茉莉酸(JA)信號通路通過調控RNA沉默(RNAi)信號通路促進水稻抗病毒免疫的機制,發現了JAMYB作為響應JA信號通路的轉錄因子參與水稻AGO18的轉錄調控,同時揭示了水稻中獨特的RSV CP介導的抗性的分子機制。該發現為研究植物寄主激素信號通路對抗病毒RNAi信號通路的調控開闢了一條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