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科學學院李毅課題組揭示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
揭示了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調控水稻抗矮縮病毒(RDV)的分子機制。水稻矮縮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由葉蟬傳播的能夠引起大面積水稻感病並嚴重減產的一種病毒。感染RDV的水稻植株顯著矮縮,分孽增多,不抽穗或半抽穗。
-
南農/華農合作團隊揭示生長素穩態調控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機理
12月29日,南京農業大學李姍教授研究組和華南農業大學王少奎教授研究組合作在The Plant Cell發表了題為Natural Allelic Variation in a Modulator of Auxin Homeostasis Improves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Rice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生長素穩態調控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機理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水稻糖基轉移酶影響代謝流進而調控粒型與抗...
該研究工作報導了水稻糖基轉移酶影響代謝流重新定向,進而同時調控水稻籽粒大小與抗逆性的新機制。 粒型是影響水稻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水稻產量經常遭受乾旱、高鹽和高溫等非生物脅迫的影響,如何提高水稻產量的同時增強水稻抗逆性是對科研人員和育種工作者的挑戰課題。植物需不斷調整體內代謝流以適應不同發育時期和生長環境,但在作物中對此了解甚少。
-
東北師大揭示一種新的轉錄複合體,調控水稻鹽脅迫響應
Plant Cell | 東北師大徐正一課題組揭示一種新的轉錄複合體,調控水稻鹽脅迫響應責編 | 逸雲土壤鹽漬化是農業發展面臨的巨大阻力,約有8億多公頃的土地受鹽害的影響,大約佔全世界灌溉農業面積的20%。
-
浙大系統地揭示水稻生長素受體TIR1/AFB家族基因的功能
浙江大學邊紅武課題組系統揭示水稻生長素受體TIR1/AFB家族基因的功能責編 | 奕梵水稻作為單子葉植物的模式物種生長素共受體TIR1/AFB介導的信號傳導通路參與了植物生長發育的各個過程【3-6】。生長素受體研究對於揭示生長素信號轉導途徑以及深入了解生長素參與植物諸多生理過程的作用機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科學網—揭示特定基因調控水稻種子活力機理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陳芃辰)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王州飛課題組揭示了吲哚乙酸糖基轉移酶(OsIAGLU)基因調控水稻種子活力的作用機理
-
生長素響應因子選擇性結合AuxRE元件,調控生長素信號
PNAS | 生長素響應因子選擇性結合AuxRE元件,調控生長素信號責編 | 逸雲生長素是一類重要的植物內源激素,生長素信號通路的轉錄調控依賴於生長素響應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ARF能夠與生長素響應基因的順式作用元件
-
轉錄因子調控水稻細胞壁合成機理研究獲進展
近期研究團隊從反向遺傳學途徑,利用酵母單雜技術,對調控水稻細胞壁纖維素合成的轉錄因子OsMYB61進行文庫篩選,獲得NAC家族的一個轉錄因子OsSND2,研究表明OsSND2能夠結合OsMYB61的啟動子,調控OsMYB61的功能表達,影響纖維素的合成,從而導致細胞壁的結構變異。
-
研究揭示乙烯和茉莉酸信號途徑相互應答介導水稻響應刺吸式昆蟲的...
8月12日,國際學術期刊New Phytologist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苗雪霞研究組的文章「Novel crosstalk between ethylene- and jasmonic acid-pathway responses to a piercing-sucking insect in rice」,該項研究揭示了水稻在響應刺吸式昆蟲的過程中所激發的乙烯和茉莉酸信號途徑的應答機制
-
水稻產量新基因! 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課題組揭示水稻籽粒大小...
該研究克隆了一個新的控制水稻粒寬和粒重的QTL/基因並開展了功能分析,為闡明水稻粒形的遺傳調控機制和培育高產水稻的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 GS3基因編碼含植物特有調節器官大小結構域的跨膜蛋白,為負調控因子 (Mao等, 2010) ;GS5基因編碼屬於肽酶S10家族的絲氨酸羧肽酶,是穀粒大小的正調控因子,因此在粒形調控高產育種中的應用前景較大 (Li等, 2011) 。
-
. |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揭示水稻葉枕發育細胞學基礎和調控機制
該研究通過系統的形態學和細胞學觀察以及高通量基因表達譜分析,揭示了葉枕發育的細胞學基礎和分子調控機制,為水稻葉傾角調控研究和株型改良提供了重要線索。Fig8. A schematic model of rice lamina joint development.
-
植物免疫研究與抗病蟲綠色防控:進展、機遇與挑戰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團隊發現, 擬南芥轉錄因子WRKY8通過調控ABI4, ACS6和ERF104的表達調控植物對病毒的免疫響應. 華南農業大學團隊發現, 水稻SWI/SNF2 ATP酶基因BRHIS1通過結合特異的泛素化組蛋白靶向防衛相關基因啟動子區域, 抑制防衛相關基因表達.
-
研究揭示VOZ轉錄因子介導的水稻抗稻瘟病新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發現高等植物特有的維管植物單鋅指(VOZ)轉錄因子是植物抗病的關鍵因子,揭示了VOZ轉錄因子作為橋梁連通泛素連接酶對抗病蛋白調控的分子機制,為創製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和抗病分子育種奠定了理論基礎。
-
Nature | 生長素響應的轉錄抑制調控網絡
擬南芥中共有23種ARF,其中ARF5、ARF6、ARF7、ARF8和ARF19屬於A型ARFs,這些保守的A型ARFs是生長素響應基因的轉錄激活因子,因而在植物的生長素信號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鑑定了A型ARFs基因的轉錄調節因子並揭示了生長素響應的轉錄抑制調控機制。
-
水稻抗病毒免疫機制的揭示!來看生命科學學院李毅課題組重要進展
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水稻茉莉酸(JA)信號通路通過調控RNA沉默(RNAi)信號通路促進水稻抗病毒免疫的機制,發現了JAMYB作為響應JA信號通路的轉錄因子參與水稻AGO18的轉錄調控,同時揭示了水稻中獨特的RSV CP介導的抗性的分子機制。該發現為研究植物寄主激素信號通路對抗病毒RNAi信號通路的調控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
淺談水稻使用矽鋅肥的技巧,提高抗倒抗病能力,促分櫱促高產
經實踐及研究證明,這些現象的發生大多與土壤中缺少矽鋅等微量元素有關。1、有效提高水稻抗倒伏抗病能力隨著優質稻的發展,倒伏問題已成為水稻高產和優質的最重要的限制因子,還是影響機械收割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會引起水稻光合產物的形成、運轉和儲藏嚴重受阻,導致產量下降,若遇連續陰雨天氣會黴變和穗上生芽,倒伏後影響收割機進行收割。當前種植優質稻,我們都會強調在分櫱期使用矽鋅肥,提高水稻含矽量,形成矽化細胞,增加莖稈細胞壁強度,且含有抗倒因子,可縮短優質稻的基部節間。
-
李家洋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
Mol Plant | 李家洋院士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來源 | Mol Plant深入研究發現SL與ABA之間存在相互調控關係,SL信號途徑能夠上調ABA合成關鍵基因OsNCEDs的表達,促進莖基部ABA的合成;而ABA信號途徑通過下調SL合成關鍵基因D10和D27的表達抑制SL的合成。研究進一步發現,兩種激素分別負責在不同部位調控水稻分櫱,即SL主要抑制水稻莖基部分櫱的形成,而ABA對水稻高節位分櫱的形成發揮抑制作用。
-
研究揭示水稻理想株型基因IPA1高產抗病的分子機理
IPA1(Ideal Plant Architecture 1)是此前克隆的調控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主效基因,編碼一個含有SBP-box結構域的轉錄因子,調控多個生長發育過程,其功能獲得性突變體具有無效分櫱少、莖稈粗壯抗倒伏、穗大粒多產量高等優異農藝性狀(Jiao et al., Nat Genet, 2010),該基因已應用於培育「嘉優中科」系列水稻新品種。
-
研究揭示調控水稻光周期開花複合物CCT/NF-YB/YC的轉錄調控機制
形成三元複合物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並且揭示了形成的CCT/NF-YB/YC三元複合物識別DNA的分子機制,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Insight into DNA Recognition by CCT/NF-YB/YC Complexes in Plant Photoperiodic Flowering」為題發表。
-
PBJ | 餘淑美團隊發現同時提高水稻產量和抗逆性的新基因-RBG1!
穀粒產量和逆境耐受性是穀類作物在生產中保證產量潛力的兩個重要因素,而種子大小又是影響穀粒產量的關鍵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