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轉錄調控:共激活因子的多樣性及調控機制

2020-11-30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嘉賓簡介】

Robert G. Roeder教授目前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歐洲EMBO外籍會士。

Robert G. Roeder教授在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華盛頓卡耐基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t. Louis),目前是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教授,於1985年被授予貝克曼冠名教授(Arnold O. and Mabel S. Beckman Professor)頭銜。

Robert G. Roeder教授首先發現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III,從而開創了真核生物轉錄調控領域。隨後Roeder實驗室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建立了體外轉錄系統,並利用該系統分離和鑑定了眾多關鍵轉錄調控因子,其中包括第一個真核轉錄因子TFIIIA、中介體複合物(mediator)以及多種通用轉錄因子(GTFs),並且揭示了染色質結構(包括組蛋白修飾)在表觀遺傳水平對基因轉錄的影響。另外,Roeder實驗室還首次發現p53乙醯化及其重要功能,發現中介體對脂肪發育的關鍵作用,以及在白血病細胞中鑑定了新的轉錄因子複合物AETFC等。這些重要發現建立了真核生物轉錄調控的核心機制,也為人們理解發育和疾病中的基因表達調控奠定了基礎。Robert G. Roeder教授發表論文五百多篇,其中包括《Nature》《Science》《Cell》正刊近一百篇。這些研究工作為Roeder教授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他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其中包括著名的蓋爾德納獎(2000),拉斯克獎(2003)和阿爾巴尼獎(2012)等。Roeder教授已經培養了數百名博士後和研究生,其中已有四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他的弟子中有許多人在國際著名大學和科研單位任教,也包括不少中國科學家。


【講座內容】

基因和細胞特異性DNA結合因子可以在發育,細胞分化和癌症中進行轉錄調控,我們實驗室對這一調控過程的分子機制,尤其是包括染色質修飾因子和其他因子在內的轉錄共激活因子的功能(例如,介體和TAF)很感興趣。這些因子能促使子結合的調節因子與啟動子處的一般轉錄機制之間實現更直接的交流。這些對無細胞系統的綜合生化研究,已經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和甲基轉移酶是如何通過組蛋白修飾及其潛在機制發揮其功能提供了正式的依據。


Our laboratory is interested in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by gene- and cell-specific DNA-binding factors in development,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cancer -- and in particular the functions of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s that include both chromatin modifying factors and other factors (e.g. Mediator and TAFs) that facilitate more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hancer-bound regulatory factors and the general transcriptional machinery at the promoter. These integrated biochemical studies of histone acetyl- and methyl-transferases in defined cell-free systems have provided formal proof for their function through histone modifications as well as underlying mechanisms.


相關焦點

  • 轉錄因子對腫瘤糖代謝具有基因調控功能
    其中轉錄因子對糖代謝基因的調控是腫瘤能量代謝重編程的重要機制之一,近期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教育部癌變與侵襲原理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低氧誘導因子1, c-Myc, p53等轉錄因子與腫瘤糖代謝的相互調節作用,指出這種關聯為靶向代謝的抗癌藥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學通報》上。
  • 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Evx1as RNA結合在自身轉錄區域,招募轉錄激活輔助因子Mediator,促進增強子(enhancer,『E』)和啟動子長距離的染色質互作和一個激活的表觀遺傳狀態的形成,從而促進EVX1轉錄的進行。  沈曉驊博士於2010年底在清華大學建立獨立實驗室,主要致力於非編碼RNA和表觀遺傳學研究。
  • 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該論文主要研究了細菌Class 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大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了其對於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講,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者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
  • 《Nature》報導T細胞功能調控的關鍵轉錄因子
    相對於活化T細胞識別殺傷入侵病原體,T細胞對自身抗原的耐受是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機制。在T細胞激活過程中,活化性共刺激分子(B7.1,B7.1,和B7h)以及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TLA-4,PD-1,B7H3,B7S1等)的多寡決定了T細胞活化或者耐受的命運。當抑制性共刺激分子主導時,T細胞分化成耐受T細胞。
  • 轉錄因子入核的調控機制
    轉錄因子入核的調控機制 來源:生命經緯 2007-01-16 09:12 對細胞分化的調控是臨床應用胚胎幹細胞的關鍵問題之一。
  • Science Advances:揭示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
    響應外界刺激的基因表達調控在細胞水平決定了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死亡,在器官和生物體水平決定了發育、免疫應答和神經可塑性,其調控異常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及時響應外界刺激的一個策略是形成轉錄工廠,即將應答刺激的多個基因和多個RNA聚合酶拉到一起進行高效、協同的轉錄表達,但是這一過程如何發生和調控尚不清楚。
  • 數學院等通過調控網絡數學建模揭示幹細胞分化關鍵轉錄因子
    這一成果提出了利用匹配的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數據刻畫轉錄因子和調控元件結合調控下遊基因表達的數學模型,構建了描繪細胞狀態轉化的染色質調控網絡,通過網絡分析鑑定出TFAP2C和p63分別為表面外胚層起始和角質形成細胞成熟的關鍵因子,並揭示了譜系定型過程中TFAP2C-p63對表觀遺傳轉換的反饋調節機制。
  • MYC-MYB轉錄因子調控擬南芥維管束鞘特異性基因表達
    此外,參與硫代葡萄糖苷生物合成的MYB76及其他MYB結構域轉錄因子的轉錄本也優先與維管束鞘核糖體相關聯【3】。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特異性基因表達模式的調控機制。近日,英國劍橋大學Julian M.該研究通過對公開數據的GO分析發現,參與硫代葡萄糖苷合成的基因大多在維管束鞘中高表達。MYB和MYC轉錄因子在控制硫代葡萄糖苷合成相關基因表達中發揮作用,該研究發現,MYB28、MYB29和MYB76的基因在維管束鞘高表達。
  • 轉錄因子Oct4與Erk/MAPK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分化中的調控機制
    ES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細胞內轉錄因子與細胞外分子介導的信號通路的共同調控。研究表明,以Oct4為代表的關鍵轉錄因子對於ES細胞保持未分化狀態至關重要;而Erk/MAPK通路對於ES細胞的分化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細胞內轉錄因子與細胞外信號通路之間是如何調控的,它們對於ES細胞分化命運的決定有何意義,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報導還較少。
  • 研究揭示出一類新的細菌轉錄調控因子的結構功能機制
    轉錄是RNA聚合酶根據基因的DNA序列合成信使RNA的過程,是基因表達的起始步驟。在細菌中,σ因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基因啟動子並起始轉錄的關鍵組分。近年來,在一些梭菌和桿菌中發現一類廣泛存在的σ因子及其共轉錄的抗σ因子——SigI和RsgI,它們的一些結構域和已知蛋白沒有同源性,代表了一類新的特殊的細菌σ/抗σ因子。熱纖梭菌等一些產纖維小體細菌具有8-16對的SigI/RsgI因子,這在其他已知類型的σ/抗σ因子中比較少見。已有的研究表明這些SigI/RsgI因子負責纖維小體的調控表達,但其結構與功能機制仍未闡明。
  • 構建葉片轉錄調控網 讓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
    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李平華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鍾思林教授、美國康奈爾大學基因組多樣性研究所合作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近年研究發現,轉錄因子、轉錄中介體Mediator和RNA聚合酶等轉錄組份通過液-液相分離形成轉錄凝聚體(transcriptional condensates),激活下遊基因轉錄【1-3】。但是當沒有受到轉錄信號刺激時,這些液-液相分離的轉錄因子與其他轉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控的尚未被闡明。
  • PLoS Biol:7個轉錄因子調控果蠅嗅覺系統
    神經科學助理教授Mattias Alenius說:「了解神經元多樣化的機制,以及是如何讓它們擁有多樣性是必要的,以便在未來能培養神經細胞和更換神經細胞。他已將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本期PLoS Biology期刊上。Alenius和實驗和臨床醫學部的研究小組從一個較小的角度尋求對這一關鍵問題的答案:果蠅的嗅覺系統。
  • SBC ceRNA晶片的潛在轉錄調控機制和臨床應用方向
    它們可以通過作為轉錄因子和輔助因子的結合平臺來維持轉錄的精確控制。超級增強子是由一簇典型增強子串聯組成的具有更強轉錄調控能力的順式元件。而全基因組分析發現增強子和超級增強子可以普遍進行轉錄,產生eRNA和SE-lncRNA。它們都具有組織表達特異性,而且在影響增強子活性和其他不同機制來調控著基因表達。
  • 周大旺課題組受邀綜述Hippo信號通路下遊效應轉錄共激活因子YAP/...
    2019年8月3日,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信號網絡協同創新中心、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周大旺教授課題組受邀在細胞生物學重要綜述刊物《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上發表題為「Role of the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s YAP/TAZ in liver cancer」的綜述性文章,詳細概述了Hippo信號通路下遊效應轉錄共激活因子
  • Nature | 生長素響應的轉錄抑制調控網絡
    擬南芥中共有23種ARF,其中ARF5、ARF6、ARF7、ARF8和ARF19屬於A型ARFs,這些保守的A型ARFs是生長素響應基因的轉錄激活因子,因而在植物的生長素信號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University of Nottingham)Anthony Bishopp課題組合作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A network of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s modulates auxin responses的研究論文,鑑定了A型ARFs基因的轉錄調節因子並揭示了生長素響應的轉錄抑制調控機制
  • 羅克明等發現調控楊樹抗病性關鍵轉錄因子—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西北高原所
  • 科學家發現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新聞—科學網
    調控可誘導基因轉錄的機理。這個機理可能是基因調控快速響應環境刺激的分子基礎。 應激性是生命的基本特徵,響應外界刺激的基因表達調控在細胞水平決定了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死亡,在器官和生物體水平決定了發育、免疫應答和神經可塑性,其調控異常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及時響應外界刺激的一個策略是形成轉錄工廠,即將應答刺激的多個基因和多個RNA聚合酶拉到一起進行高效、協同的轉錄表達,但是這一過程如何發生和調控尚不清楚。
  • 綜述|茉莉酸信號通路轉錄調控機理
    茉莉酸、生長素、赤黴素、水楊酸等多種植物激素的受體都定位於細胞核內,且與轉錄調控緊密偶聯。因此,深入解析激素信號介導的轉錄調控網絡對於人們全面理解植物激素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轉錄中介體(Mediator)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由多個亞基組成的蛋白複合體,在轉錄調控的多個層面發揮調控作用,被稱為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中央控制器」。
  • 神經興奮和轉錄因子REST參與調控壽命
    神經興奮和轉錄因子REST參與調控壽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7 13:35:11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Bruce A. Yankner研究團隊發現神經興奮和轉錄因子REST參與調控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