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開發出高通量研究玉米基因位點新技術—新聞—科學網
他們探索出高通量研究玉米轉錄因子調控位點的新技術,利用大規模轉錄因子數據重新構建了玉米葉片基因表達調控網絡,使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 玉米是世界範圍內的重要農作物,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總產量最多的糧食作物,抓好玉米生產對確保我國穀物基本自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
Plant Cell | 細胞分裂素信號在玉米葉片發育中的關鍵調控作用
其中,在包括玉米在內的禾本科植物葉片中,沿著近端-遠端(P-D)軸的極性生長更為明顯,該極性包括近端的鞘、遠端的葉片以及耳廓和葉舌形成的醒目的形態邊界【1】。對葉片模式形成的遺傳基礎研究是植物發育生物學的重點。
-
遺傳發育所建立基因組編輯高效調控內源基因蛋白質翻譯新方法
蛋白編碼基因的表達產物一般受到轉錄、轉錄後RNA加工、蛋白質翻譯及翻譯後加工、蛋白降解等多個水平的調控。真核細胞的mRNA由5』非翻譯區(5』Untranslated Region,5』UTR)、編碼蛋白的開放閱讀框區(Open Reading Fragment)及3』端非翻譯區(3』Untranslated Region,3』UTR)構成。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0期: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華裔...
新技術使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日前,《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李平華等中外科學家合作研究成果。他們探索出高通量研究玉米轉錄因子調控位點的新技術,利用大規模轉錄因子數據重新構建了玉米葉片基因表達調控網絡,使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在芥藍基因編輯領域取得突破進展近日,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芥藍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
-
基因組編輯高效調控內源基因蛋白質翻譯新方法提出
基因組編輯是在基因組水平對基因進行精確、定向修飾的一種高效生物技術方法。簡單、高效的CRISPR/Cas9編輯體系的出現給生命科學帶來了新的技術革命。CRISPR/Cas9通常在基因組靶向位點造成DNA鹼基的添加或刪除,導致基因功能的缺失。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建立了一個通過CRISPR/Cas9高效調控內源mRNA翻譯的方法。
-
PNAS|愛荷華州立大學|PPDK基因與玉米品質性狀的精準調控
普通玉米籽粒中是胺基酸組成不均衡,尤其是必需胺基酸——賴氨酸含量低,蛋白質品質較差。
-
...產業全球周報第90期: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華裔科學家...
新技術使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 日前,《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李平華等中外科學家合作研究成果。他們探索出高通量研究玉米轉錄因子調控位點的新技術,利用大規模轉錄因子數據重新構建了玉米葉片基因表達調控網絡,使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 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在芥藍基因編輯領域取得突破進展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芥藍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
-
調控玉米性狀 可變剪接「火」起來
調控玉米性狀 可變剪接「火」起來全基因組水平QTL定位,通俗地講,就是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把控制株高、籽粒重等變異連續性狀的各基因,在基因組中的位置給找出來。 為更接近玉米群體真實轉錄水平,研究團隊採用自然群體,以368份玉米自交系未成熟籽粒為實驗材料,對轉錄本組,即一個基因通過可變剪接轉錄形成的多種成熟mRNA,進行重新組裝,獲得了以往未被研究的新轉錄本。
-
真核生物核糖體蛋白基因的轉錄調控
在前基因組時期,構建基因調控網絡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然而,一個物種中包含有成千上萬的基因,因此構建基因調控網絡難度不言而喻。基於對核糖體蛋白(RP)基因近50年的研究,所以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基因更好地來理解和構建調控網絡。 RP基因的早期研究是在大腸肝菌中開始的,RP基因在原核生物中形成操縱子,一些RP蛋白還能夠結合到翻譯成這些蛋白的mRNA上,引起翻譯的終止,在翻譯水平形成一種RP基因的調控反饋網絡。
-
單細胞測序揭開「作物遺傳分析和產量基因挖掘」新篇章
然而重要調控基因的遺傳分析常受制於基因的冗餘性和多效性。為突破這一瓶頸,來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David Jackson 課題組及多個合作團隊的研究者們利用玉米這一糧食農作物作為研究對象,聚焦花序器官早期發育這一決定性階段,運用時下先進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 (scRNA-seq) 技術, 構建單細胞水平基因共表達網絡並準確預測基因冗餘,進而整合特異性細胞群體染色質開放數據,鑑定關鍵轉錄因子調控位點,最終結合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挖掘產量性狀相關基因。
-
細胞分裂素信號調控玉米葉片發育模式
請點擊上方「PlantReports」↑關注我們!被子植物的葉片形態多種多樣。葉片是大多數被子植物的主要光合器官,是光能捕獲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玉米葉片是典型的草本植物葉片,長條形,邊緣平整。葉片發育形態早在莖尖分生組織的側葉原基出現時就已決定。
-
華中農業大學揭示順式和反式因子在玉米雌雄穗間的差異調控
文章描繪了玉米發育早期雌穗和雄穗原基的高解析度全基因組三維互作圖譜、開放染色質圖譜、組蛋白修飾圖譜、DNA甲基化圖譜和轉錄組圖譜,並揭示了順式和反式因子及其在三維基因組層面對玉米雌穗和雄穗間基因差異表達的調控,為表觀遺傳在玉米雌穗和雄穗身份性別的分化差異調控上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玉米籽粒發育與灌漿協同調控中心因子
研究發現,調控玉米胚乳和胚儲藏物質合成的多個重要轉錄因子同時受到上遊轉錄因子ZmABI19的調控;此外,ZmABI19還通過調控多個植物激素相關因子來調控玉米籽粒早期發育。O2屬於bZIP家族轉錄因子,調控較多醇溶蛋白基因表達;O2直接調控澱粉合成途徑關鍵基因SSIII、PPDKs及蔗糖合酶編碼基因Sh1、Sus1和Sus2表達,它使儲藏物質合成從底物到產物的代謝途徑中受到高度協同的轉錄調控。O2是胚乳灌漿調控的關鍵轉錄因子,克隆和解析O2上遊調控基因及分子機制對破解胚乳灌漿起始信號具有重要意義。
-
昆明植物所建立快速篩選丁布類代謝物合成和轉錄相關基因的玉米...
作為玉米最重要的抗蟲化合物,丁布類次生代謝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已基本闡明,但是玉米功能基因研究相對緩慢,再加上玉米轉基因技術的眾多缺陷,特別是轉化效率低以及周期長的問題,使得丁布類次生代謝物的調控研究變得十分棘手,玉米抗蟲機理的研究進展比較緩慢。
-
玉米葉片質外體途徑的鹼化促進ABA合成酶Vp14的轉錄和氣孔關閉
Geilfus等人在Journal ofExperimental Botany在線發表了題為「Leaf apoplastic alkalisationpromotes transcription of the ABA synthesising enzyme Vp14 and stomatal closurein Zea mays L」的文章,揭示了質外體中pH值的改變能夠增加ABA合成途徑中Vp14基因的表達上調
-
玉米SWEET蔗糖轉運蛋白旁系同源基因在韌皮部裝載中的作用
ZmSUT1對於玉米的碳分配至關重要,但其對質外體韌皮部裝載以及易位途徑所導致的蔗糖損失回收的貢獻還不清楚。因此,研究者檢測了玉米中SWEETs對韌皮部裝載的重要性。 研究者們確認了三個基於葉片表達的SWEET蔗糖轉運蛋白,它們在質外體韌皮部裝載中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ZmSWEET13旁系同源體(a,b,c)是葉脈管系統表達量最高的基因之一。
-
PNAS:萬向元教授與袁隆平院士團隊發現玉米雄性不育基因分子……
ZmMs7 是一個編碼 PHD-finger 的轉錄因子,是玉米花葯發育中的關鍵調控因子,但其精細的分子調控機制仍待進一步研究。ZmMs7 在玉米花葯中特異性表達,它可以作為轉錄激活因子在絨氈層發育和花粉外壁形成中起到關鍵調控作用。ZmMs7 可以與玉米核因子 NF-Y 亞基相互作用,形成 ZmMs7-NF-YA6-YB2-YC9/12/15 蛋白複合物,通過直接結合啟動子區的 CCAAT box 激活靶基因。
-
Plant Cell | 茉莉酸調控葉片衰老的新機制
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A Jasmonate-activated MYC2-Dof2.1-MYC2 Transcriptional Loop Promotes Leaf Senescence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一個由茉莉酸類化合物激活的MYC2-Dof2.1-MYC2轉錄環路在促進擬南芥葉片衰老中的重要作用
-
...氮對高溫與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葉片Rca基因表達及Rubisco活性的...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8年第52卷第6期刊載了河南農業大學杜興良,蘭盼龍,張皓帆,李華,汪月霞,趙會傑,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趙光偉的論文——「一氧化氮對高溫與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葉片Rca基因表達及Rubisco活性的影響」。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971725)資助。責任編輯常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