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全球周報第90期: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華裔科學家...

2021-01-18 網易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基因編輯技術 華裔科學家張鋒錯失

  202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已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領域的貢獻。但在CRISPR-Cas9的獲獎中,令人遺憾的是華裔科學家張鋒教授未能加冕。

  

  上海復旦兒童醫院發起「高通量測序數據處理平臺」項目招標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在中國政府採購網發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高通量測序數據處理平臺項目」的招標公告,預算金額399萬元。招標內容為IBS伺服器,IBS存儲擴容,胖節點伺服器,MD1420擴展櫃,DRAGEN軟體許可授權和系統集成,招標截止時間為2020年11月2日。

  華大基因子公司優化其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檢測體系 最快15分鐘完成

  華大基因下屬子公司華大因源對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的檢測體系進行優化,結合快速提取方法和快速PCR反應模式,在現有PCR檢測平臺上50分鐘內即能夠完成全部檢測並報告結果。進一步配套使用新研製的快速PCR儀,最快15分鐘就可完成檢測。

  真邁生物發布新款國產高通量測序平臺GenoLab

  近日,真邁生物重磅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新款高通量測序平臺——GenoLab,開啟了國產基因測序儀在科研和臨床應用領域加速普及和落地的新徵程。GenoLab在生殖健康、癌症檢測和微生物宏基因組領域有巨大的應用空間,支持科研、醫學臨床、司法等行業的檢測應用和數據分析,將進一步釋放國產測序儀市場潛力。

  基因技術公司Axovant Gene宣布AXO-AAV-GM1獲FDA罕見兒科疾病指定

  10月9日,開發神經系統疾病創新基因療法的臨床階段公司Axovant Gene Therapies Ltd.宣布其AXO-AAV-GM1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罕見兒科疾病指定,AXO-AAV-GM1是一種基於AAV9的基因療法,通過單次靜脈注射給藥,目前正處於GM1神經節苷脂病的1/2開發階段。

  FDA授權首個新冠POCT抗體檢測

  FDA授予首個COVID-19的血清學(抗體)POCT測試緊急使用授權(EUA)。即指尖採集的血液樣本可在POCT環境下(如醫生辦公室、醫院、緊急護理中心和急診室)進行檢測,而不必送到中心實驗室進行檢測。

  生命科學公司Meridian Bioscience推出改善癌症診斷檢測完整解決方案

  10月7日,診斷檢測解決方案和生命科學公司Meridian Bioscience宣布,該公司推出了改善癌症診斷檢測發展的完整解決方案,可從液體活檢樣本中直接檢測RNA和DNA。研發部高級總監Florent Chang-Pi-Hin博士表示:「公司的新型qPCR化學試劑能夠克服血液中存在的高水平抑制劑,這使得開發更簡單、更快速的檢測方法成為可能,通過在反應中引入更多的樣品,可以進一步提高檢測限(LOD)。」

  宏元生物推出高精準度的泌尿癌症篩查產品

  宏元生物研發的UroCAD產品試劑盒可精準檢測泌尿系統癌症,在用於檢測尿路上皮癌時,特異性和敏感性分別達到82%及96%,其中高級別癌敏感度為93%。宏元生物是目前市場上唯一能夠從染色體檢測方式做到泌尿癌症居家使用的公司。該公司運用二代測序技術和人工智慧算法,使檢測過程全自動,不需要醫生協助,患者可以隨時隨地做取樣,檢測自動完成。

  藥明奧測、賽默飛等合作開發的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盒獲FDA緊急使用授權

  上海藥明奧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藥明奧測)宣布,與賽默飛世爾科技(TMO.US)和Mayo Clinic合作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Thermo Scientific OmniPath COVID-19 Total Antibody ELISA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EUA),並於賽默飛的美國和歐洲工廠投入生產。

  生物技術公司Baylor Genetics推出可在家中使用的COVID-19檢測試劑盒

  10月7日,生物技術公司Baylor Genetics宣布推出方便可靠的COVID-19上門採集試劑盒。隨著上門檢測的推出,個人將可以在48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訂購檢測試劑盒,以確定自己目前是否感染了COVID-19。

  

  新技術使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

  日前,《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李平華等中外科學家合作研究成果。他們探索出高通量研究玉米轉錄因子調控位點的新技術,利用大規模轉錄因子數據重新構建了玉米葉片基因表達調控網絡,使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

  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在芥藍基因編輯領域取得突破進展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芥藍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論文指出,芥藍是一種富含類胡蘿蔔素的蕓薹屬蔬菜,以葉片和花薹為主要食用器官。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編輯了芥藍類胡蘿蔔素異構酶基因BoaCRTISO,獲得了黃色芥藍材料。

  基因編輯實現矮敗小麥育性完全恢復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轉基因技術與基因編輯創新團隊,利用CRISPR技術編輯小麥Ms2基因,徹底改變了矮敗小麥雜交後代中一半可育、一半不育的特性,實現矮敗小麥育性完全恢復。這就為從優良矮敗小麥群體和太谷核不育小麥群體中培育小麥新品種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新近在線發表於《植物生物技術雜誌》(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普林斯頓教授詳談RNA與蛋白質互作高通量檢測技術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的Kleiner博士在Elsevier出版社旗下的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雜誌發表綜述,總結了目前RNA與蛋白互作的高通量測序的各種技術手段。Kleiner博士長期致力於m6A甲基化研究中各種與測序和質譜相關的方法學優化工作,力求為m6A甲基化研究竭盡全力。

  首個人工智慧平臺能對一萬億個基因組數據分析並找出多種致病基因

  近日,一篇發表在《Giga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們在世界上首次通過利用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VariantSpark平臺來處理一萬億個基因組數據,該平臺還能幫助鎖定人類基因組中特定疾病致病基因的具體位點。這或許就能在分子水平上提供關於疾病發病機制的重要信息,以便後期開發新型靶向性療法,VariantSpark平臺目前已被用來識別與心血管疾病、運動神經元疾病、痴呆症及阿爾茲海默病相關的致病基因。

  非免疫性胎兒水腫可通過外顯子組測序來診斷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來確定非免疫性胎兒水腫的病因。研究人員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方法評估了127例原因不明的非免疫性胎兒水腫病例,37例可歸結為遺傳性疾病,這些病例存在胎兒腹水、胸膜或心包積液,皮膚水腫,囊性溼疹,食管半透明性增高等症狀。他們發現,此次確診的許多疾病之前都沒有與非免疫性胎兒水腫(NIHF)相關聯。

  單細胞測序技術或能揭示胰腺腫瘤中單個細胞的特性

  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Genome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翻譯基因組學研究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利用一種名為單細胞測序的技術來對胰腺腫瘤中的細胞進行分析,最終在胰腺腫瘤間質中識別出了多種細胞,這種間質是圍繞在腫瘤周圍能幫助其躲避宿主機體免疫系統攻擊的特殊物質。這或許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療法來治療這種侵襲性且難以治療的癌症類型。

  科學家有望利用mRNA療法或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囊性纖維化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Human Gene Therapy上題為「Treating Cystic Fibrosis with mRNA and CRISPR」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如何利用mRNA療法或CRISPR技術來治療囊性纖維化患者。

  Nat Genet:新研究揭示癌症基因突變規律

  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癌症中發現的突變並非隨機積累,而是以不同的模式發現。其中基因組的三維結構是導致突變的潛在因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ature Genetics》雜誌上。

  視網膜受損或不再需要移植人類擁有視網膜修復基因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黃桑(Thanh Hoang)及其同事通過觀察斑馬魚,雞和老鼠的Müller神經膠質細胞中的基因,目前已經探明了這些細胞在視網膜受損後的修復過程。所有具有骨幹的生物,例如人,在眼睛的感光部位(視網膜)中都具有基本相同的細胞。參與了上述研究的科學家也表示,用於修復的「相同的基因也存在於我們人類的基因組中」。

  基因編輯領域國內最大筆融資!博雅輯因完成4.5億元B輪融資

  博雅輯因宣布順利完成4.5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三正健康投資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雅惠投資、崑崙資本跟投,華蓋資本、IDG資本、禮來亞洲基金、松禾資本等公司現有投資者追加投資。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療法領域目前國內單筆最大規模的融資事件。

  基因技術公司Scribe Therapeutics完成2000萬美元A輪融資

  基因技術公司Scribe Therapeutics宣布與Biogen Inc.達成合作,共同開發和商業化基於CRISPR的療法,以解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的潛在遺傳原因。該公司通過開發定製工程酶和遞送方式,克服了當前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局限性。

  Core OneLabs籤署收購基因技術公司Vocan Biotechnologies意向書

  Core One Labs Inc.宣布已籤訂收購Vocan Biotechnologies Inc.的全部流通股本意向書,自2020年10月1日起生效。Vocan是一家基因工程和生物合成研究公司,開發用於生產洋地黃原料藥的專利發酵系統。

  軟體開發公司Geneyx Genomex收購NGS測序分析公司Toldot Genetics

  基因組分析和解讀軟體開發商Geneyx Genomex已從生物醫學信息學公司BATM Advanced Communications和幾個小股東手中完成收購NGS測序分析公司Toldot Genetics,後者則獲得了Geneyx 5%的股權。該交易的其他條款並未披露。Geneyx Genomex公司將把Toldot的TGex下一代測序分析技術整合到平臺上。在LifeMap Sciences的GeneCards知識庫的幫助下,提供基於人工智慧的處理。

  

  基因療法公司Foghorn Therapeutics宣布IPO計劃 擬融資1億美元

  10月9日,基因療法公司Foghorn Therapeutics宣布了IPO計劃,擬計劃融資1億美元。基於對染色質調控系統的研究,Foghorn公司開發出自己的技術平臺,並命名為「基因交通管制」(Gene Traffic Control),以支持公司高通量藥物發現和開發的工作。藉助該技術平臺,Foghorn公司正在開發一系列靶向染色質調控系統中相關基因的藥物,其中包括一些目前尚無對應藥物的靶點。

  

  我國消費基因用戶規模總體呈高速增長態勢 2019年用戶規模近220.7萬

  我國消費基因較國外發展較晚,2013年iDNA/360基因創立,消費基因檢測服務出現,定價多在2000元左右,標誌著我國消費基因的萌芽;後隨著微基因、魔方/水母/各色等先後成立,消費基因市場價格大幅下降;2019年我國消費基因進入觀察期。據統計,2016-2018年期間我國消費基因用戶規模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年均高速高達223%,2019年我國消費基因用戶規模近220.7萬。

  

  我國消費基因用戶以女性和已婚有子用戶為主

  2019年我國消費基因用戶主要以女性為主,女性比重高達60.1%;在婚育方面,主要以已婚有子為主,比重高達53.1%。

  

  我國消費基因用戶年齡集中在26-35歲,學歷主要為本科和大專

  2019年我國消費基因用戶在年齡方面主要集中在26-35歲,其中26-30歲用戶比重為31.9%,31-35歲用戶比重為28.4%;在學歷方面,用戶主要為本科學歷,比重高達56.9%,其次為大專學歷,比重為21.1%。

  

  2020-2025年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2020-2025年中國基因治療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2020-2025年中國基因修飾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20-2025年中國基因檢測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

  2020-2025年全球DNA測序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0期: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華裔...
    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基因編輯技術 華裔科學家張鋒錯失202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已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 60後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開發了基因組編輯方法
    /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截圖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兩名獲獎者均為女性,她們的研究為生命科學創造出革命性影響。這項研究到底是什麼?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在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時表示,「今年的獎項是關於重寫生命準則的」。
  • 60後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開發了基因組編輯方法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的編輯方法」,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的獎金。兩名獲獎科學家。
  • 2名基因編輯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Doudna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化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旨在頒給「做出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 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開發了「基因剪刀」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的編輯方法」,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的獎金。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兩名獲獎者均為女性,她們的研究為生命科學創造出革命性影響。這項研究到底是什麼?
  • 基因編輯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張峰為何不在名單內?ICG-15專家眾議
    基因編輯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張峰為何不在名單內?這兩位女科學家在調查鏈球菌細菌的免疫系統時,2012年發現了被稱為「基因剪刀」的CRISPR Cas9,它可對基因進行定點編輯。這種基因工具易於使用,可以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名單揭曉的當天,第一財經曾以《基因編輯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華人科學家失之交臂》發文。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性科學家因開發「基因編輯」工具獲獎!
    來源:鈦媒體APP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得主鈦媒體註:今日,諾貝爾化學獎由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杜德納出生於1964年,是美國籍科學家,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對於這種基因編輯方法,諾貝爾化學獎評審委員會評論道,「這種遺傳工具擁有巨大的力量,這影響到我們所有人。它不僅使基礎科學發生了革命性變化,而且還產生了創新作物,並將開創新的療法。」「基因剪刀」是什麼?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性科學家因開發「基因編輯」工具獲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得主鈦媒體註:今日,諾貝爾化學獎由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杜德納出生於1964年,是美國籍科學家,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對於這種基因編輯方法,諾貝爾化學獎評審委員會評論道,「這種遺傳工具擁有巨大的力量,這影響到我們所有人。它不僅使基礎科學發生了革命性變化,而且還產生了創新作物,並將開創新的療法。」「基因剪刀」是什麼?
  • CRISPR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CRISPR基因編輯作者 | 馮麗妃 梅進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過去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2019年——美國和日本3位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M.
  • 為基因編輯提供「魔剪」兩位女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導讀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了兩位女性科學家伊曼紐爾·夏彭蒂埃和珍妮弗·A·杜德娜,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方面的開創性工作。這項被稱為「基因魔剪」的技術,還因其專利紛爭和倫理爭議而引人關注當地時間2020年10月7日,瑞典,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
  • 因「基因編輯」兩位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48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也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被兩位女性科學家共享。利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給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也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被兩位女性科學家共享。
  • 基因編輯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 華裔科學家張鋒未當選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基因組所多米諾基因科普協會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個自然科學獎項——化學獎被揭曉,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
  • 這是一把怎樣的「基因剪刀」?兩位女科學家憑啥獲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德國馬普病原學研究所教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納獲得了這一獎項,以表彰她們研發出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2012年,這兩位科學家首次在體外證明了CRISPR/Cas9的切割活性,從理論上說,通過一段RNA介導,就可以靶向切割任意的DNA鏈,大大降低了基因編輯的門檻。這就好比過去,我們只能在照相館拍照,現在有了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拍照了。」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楊力研究員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 兩位女科學家因「基因編輯技術」斬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諾貝爾委員會在官方頒獎詞中表示:「藉助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準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索邦大學校友,法國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據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0月7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法國女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因研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CRISPR / Cas9「基因剪刀」而共同獲此殊榮。
  • 基因編輯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 華裔科學家張鋒無緣該獎項
    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個自然科學獎項——化學獎被揭曉有些遺憾的是,對CRISPR-Cas9的發展和應用做出貢獻的華裔科學家張鋒不在獲獎名單中。而DNA片斷的插入或定點突變的實現,只需在此基礎上為細胞提供一個修復的模板質粒,這樣細胞就會按照提供的模板在修復過程中引入片段插入或定點突變,對受精卵細胞進行基因編輯,並將其導入代孕母體中,可以實現基因編輯動物模型的構建。
  • 「基因剪刀」發明者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華裔科學家張鋒無緣該獎項
    就在剛剛,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了。Doudna)被授予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因為她們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基因組編輯方法。今年兩位獲獎者,也是歷史上第 6、7 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她們的發明,意義有多重大?也許你沒有聽說過兩位科學家,但你一定聽過這一常年引起巨大爭議的科學領域 —— 基因編輯。
  • 因基因編輯貢獻,法美兩名女科學家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僑報網綜合訊】當地時間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由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科學家詹妮弗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卡彭蒂耶1968年生於法國奧爾日河畔瑞維西,1995年從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她目前擔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