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對高溫與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葉片Rca基因表達及Rubisco活性的...

2020-12-08 大河報網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8年第52卷第6期刊載了河南農業大學杜興良,蘭盼龍,張皓帆,李華,汪月霞,趙會傑,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趙光偉的論文——「一氧化氮對高溫與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葉片Rca基因表達及Rubisco活性的影響」。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971725)資助。責任編輯常思敏。

  光合作用是作物產量和品質形成的基礎,也是對環境脅迫較為敏感的生理過程,常常受到高溫、乾旱等逆境脅迫的影響。研究表明,乾旱脅迫會造成光合磷酸化抑制,RuBP羧化/加氧酶(Rubisco)活性降低和RuBP再生受阻,從而限制光合作用進行。高溫脅迫也會導致氣孔限制和Rubisco活性的降低,而且Rubisco活性受Rubsico活化酶(RCA)的調控,高溫下Rubisco活性下降是RCA調控的結果。

  小麥屬於喜涼作物,但在生長季節內(尤其生育後期)經常受到高溫和乾旱複合脅迫,導致光合速率降低,產量下降。目前,關於高溫和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光合作用的變化及其調控,迄今研究相對較少。本文研究了高溫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葉片的Rubsico活化酶基因(Rca)表達、RCA、Rubisco活化狀態(活化態Rubisco佔Rubisco總量的百分比)與Rubisco活性及光合作用的變化,並探討了外源信號物質一氧化氮(NO)的調節效應。旨在為進一步闡明高溫乾旱複合脅迫對光合作用的損傷機制,採取抗逆應變栽培措施提供依據。

  以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品種豫麥49為材料,在幼苗第3片葉完全展開時,進行包括對照、高溫脅迫(H)、乾旱脅迫(D)、高溫乾旱複合脅迫(DH)、NO預處理後乾旱脅迫(D+NO)、NO預處理後高溫脅迫(H+NO)、NO預處理後高溫乾旱複合脅迫(DH+NO)。光合速率採用LCpro+光合測定儀測定。葉綠素相對含量採用葉綠素儀SPAD-502測定。RCA活性採用RCA測定試劑盒測定。Rubisco初始活性和總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活性等按照參考文獻方法測定。提取總RNA。Rca轉錄表達以小麥的β-actin作為內標基因計算相對表達量。

  結果表明,乾旱和高溫乾旱複合脅迫導致小麥葉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活性降低,而高溫脅迫下SOD和CAT活性升高。NO預處理能顯著增強幹旱及高溫乾旱複合脅迫下的抗氧化酶活性。編碼RCA不同亞基的基因(Rca a和Rca b)對不同逆境脅迫的響應存在差異,乾旱、高溫和高溫乾旱複合脅迫導致Rca a基因的表達水平分別降低97%、92.31%和84.93%, Rca b的轉錄水平則在高溫和高溫乾旱複合脅迫下分別比對照升高了26.14倍和28.02倍。NO預處理使乾旱脅迫下Rca a的表達增加了38.42倍,Rca b的表達增加了32.74倍,使高溫乾旱複合脅迫下Rca b的表達水平提高了30.39%。遭受乾旱、高溫及二者複合脅迫後,小麥葉片的RCA活性、Rubisco初始活性、總活性以及Rubisco活化狀態明顯下降,而採用NO預處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乾旱、高溫及高溫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葉片的RCA活性及Rubisco酶的初始活、總活性與活化狀態,使其在逆境下保持較高的葉綠素含量(SPAD值)和光合速率(Pn)。

  總之,NO能夠通過增強抗氧化酶活性和調節Rca基因表達,提高RCA和Rubisco活性,緩解高溫乾旱複合脅迫對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的損傷。

  通信作者:

  趙會傑,河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植物科學系副主任,主要從事植物生理學教學與研究工作。長期以來,始終堅持植物生理學為農業現代化服務的宗旨,以小麥、玉米和藥用植物為主要研究對象,開展作物優質、高產、高效、抗逆生理基礎研究。先後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農業部豐收計劃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各種教學獎勵10餘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14部(含教材)。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參與國家糧豐工程子課題1項。

來源:河南農業大學 編輯:凡聞

相關焦點

  • 「One week,One paper」|小麥花粉脂質體在晝夜高溫脅迫下的變化
    高溫脅迫條件下,脂質代謝變化及其途徑中所涉及的酶在花粉中表現出重要作用,但目前還沒有研究高溫誘導的花粉脂質體變化及其在小麥植株高溫適應性中的作用。以下部分將詳細討論高溫脅迫下的花粉脂質組成和脂質變化。由於花粉脂質組的組成和改變對於耐熱和易感基因型基本相同,因此這裡僅給出了易感基因型的數據。
  • 【科研新進展】(31)農學院在小麥非生物逆境下基因可變剪接應答...
    高溫和乾旱脅迫是影響我國小麥生產的重要限制因素,能導致小麥產量變低、品質變劣。而且高溫常伴隨乾旱同時出現,形成乾熱風,危害面積可達小麥種植面積的2/3,使小麥減產10%~20%。因此解析抗旱耐熱的分子機理對培育出小麥抗逆新品種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 河南農大丨高溫乾旱脅迫致ABA和ROS積累影響水稻萌發
    期刊:PROTOPLASMA主題:高溫和乾旱脅迫導致水稻脫落酸和活性氧的積累,抑制種子萌發生長標題在本研究中,我們研究了植物激素脫落酸(ABA)和活性氧(ROS)在高溫(HT)和乾旱誘導的水稻種子萌發抑制中的作用。 HT和乾旱脅迫導致種子中ABA積累,抑制種子萌發和幼苗建立。定量實時聚合酶鏈反應分析表明,HT和乾旱脅迫誘導水稻種子ABA合成中關鍵基因OsNCED3的表達。
  • PNAS| 鑑定玉米花期旱脅迫基因
    鑑定了一個可以介導乾旱和高溫脅迫的NAC轉錄因子necrotic upper tips1 (nut1),並揭示了nut1調控乾旱和高溫脅迫的遺傳機制。若此時,植物受到水分虧缺脅迫,雄花器官乾枯,呈棕色,花粉變得不育,葉片枯萎,大大降低了產量,這種應激反應被稱為「雄穗爆裂」。因此,揭示雄穗爆裂和乾旱脅迫的遺傳途徑至關重要。本文中,該研究首先從轉座子Activator 中分離出隱性nut1-m1突變體。
  • 前沿研究丨優化關鍵物候基因,提高小麥適應性
    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小麥主要種植在雨養邊緣地區,降雨量不足和不穩定極大地限制了小麥產量(表1)。乾旱是全球在大約6.5×10 7t·hm–2的耕地上制約小麥產量的關鍵性脅迫因素,減產幅度高達50%。模擬試驗表明,在灌溉條件下,邊緣小麥生長環境中的水分脅迫可使小麥產量潛力降低50%~90%。
  • 【科研新進展】(36)康振生院士團隊在小麥抗旱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研究證明,當植物感受到乾旱脅迫時,NAC類轉錄因子對調控脅迫響應基因的表達起著重要作用。然而,這些基因的自然變異是否直接影響植物的抗旱性,自然界中是否存在這類基因的優良等位變異,它們是否能直接應用於小麥抗旱性的遺傳改良等問題還有待研究。本研究克隆了小麥基因組中編碼脅迫應答NAC轉錄因子亞家族的基因(TaSNACs)。系統分析了它們與擬南芥、水稻、玉米及二穗短柄草間的同源關係、響應乾旱脅迫的基因表達模式,以及每個蛋白質的轉錄激活活性。
  • 小麥SBP-bo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組鑑定,表徵和表達模式分析
    TaSBP之間的系統發育關係得到高度保守的基序和基因結構的鑑定。在TaSBP啟動子中發現了四種類型的順式元素-轉錄相關,發育相關,激素相關以及非生物脅迫相關元素。表達譜表明大多數TaSBP參與花發育和非生物脅迫反應。這項研究為進一步研究TaSBP基因奠定了基礎,並為他們的生物學功能提供了新穎的見解。
  • 廣州大揭示生物鐘基因GmLHY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基因在模式植物中調節乾旱脅迫響應的方式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而在作物物種中卻知之甚少,例如全球主要作物大豆。,發現四個GmLHYs基因功能同時缺失會增強氣孔對乾旱的響應,降低大豆葉片失水速率,進而增強植株的耐旱性,說明它們在大豆耐乾旱脅迫中起負調控作用。
  • PROTOPLASMA :河南農大丨高溫乾旱脅迫致ABA和ROS積累影響水稻萌發(附NMT實驗體系)
    主題:高溫和乾旱脅迫導致水稻脫落酸和活性氧的積累,抑制種子萌發生長標題:High temperature and drought stress cause abscisic acid and reactive
  • 菲律賓蛤仔在低溫脅迫下的生理和基因表達響應
    環境溫度對水產養殖物種的生理代謝、酶活及基因表達水平有重大影響。
  • Cell重磅:朱健康院士綜述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
    這些不良環境包括生物脅迫(如病原體感染和食草動物的啃食)和非生物脅迫(例如乾旱、高溫、冷害、營養匱乏、鹽害以及土壤中鋁、砷、鎘等有毒金屬毒害)。乾旱、鹽害以及溫度脅迫是影響植物的地理分布、限制農作物產量,並威脅糧食安全的主要環境因子。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將加劇非生物脅迫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Fedoroff et al,2010)。植物如何感受和響應環境脅迫是一個根本性的生物學問題。
  • 被撕裂的海藻酸,活性提高10倍
    實驗方法:將西紅柿幼苗浸泡在0.6mol/L的PEG-6000中6小時,然後在葉片上施用不同濃度的褐藻寡糖。Plant Physiol Biochem 62 (2013) 33-40 文獻報導了褐藻寡糖顯著提高聚乙二醇模擬的乾旱脅迫下小麥幼苗的根長、鮮重和相對含水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顯著降低丙二醛含量。褐藻寡糖可能作為一種強力植物激發因子,通過調節ABA(脫落酸)依賴的信號通路,從而增強了小麥生育期的抗旱性。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揭示小麥種子萌發期應對逆境脅迫的響應機制
    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受到環境脅迫或自然災害的影響。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但是其在生長過程中常受到乾旱、高鹽和洪澇等逆境的影響;其中,小麥種子的萌發易被各種脅迫延緩乃至打斷,進而影響幼苗生長和最終的產量及品質。對於小麥響應逆境脅迫的相關研究大多集中在幼苗和後期生長階段,對於小麥種子在萌發期應對逆境脅迫的響應機制卻鮮有報導。
  • Plant Physiology |中國農業大學李天紅課題組 |提高蘋果的乾旱脅迫耐受性研究新進展
    摘要乾旱脅迫嚴重限制作物產量和質量。
  • 改變一基因定位,玉米在高溫下可保持產量
    熱脅迫通過影響籽粒灌漿過程中籽粒數量和種子存儲物質的積累,降低了玉米的產量。預計氣候變化將增加高溫脅迫的頻率和持續時間,這將降低穀物單產。玉米葉綠體定位的6-磷酸葡糖酸脫氫酶(6PGDH)PGD3對胚乳澱粉積累至關重要,因此是了解玉米響應熱應激而影響產量變化的候選基因。
  • 基於地物光譜應用,乾旱脅迫下的水稻反射率表現
    一大糧食作物,研究不同乾旱脅迫對水稻的影響以及研發出抗乾旱品種對農業發展尤為重要。實驗過程及結果本實驗旨在理解不同乾旱脅迫下水稻基本型的表現,測量了10種在不同乾旱威脅水平下導致相對含水量(RWC)不同的水稻的光譜數據,如圖1所示。
  • 青蛤MAPK/p38基因的克隆及Poly:Ic脅迫下的表達分析
    目 的克隆青蛤MAPK/p38基因,並分析其在Poly:Ic脅迫下的表達情況。探究MAPK/p38在MAPKs信號通路中的作用,為探索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所參與的青蛤免疫機制提供重要的試驗數據,並為選育貝類新品種、開發疫苗提供理論依據,減少其養殖過程中的大規模死亡現象,從而推動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
  • 氮元素影響茶葉中代謝物積累和基因表達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立志研究組以一年生雲南大葉茶苗為研究材料,採用代謝組學和轉錄組學相結合的技術手段,對不同氮水平和氮形態下生長一定時期的茶苗的生理指標
  • 林草科普|應對乾旱 這種高原植物披上「蠟質外衣」
    在這裡生長的植物如何應對乾旱脅迫?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從藏北高原針茅屬植物身上找到了答案。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永平說,藏北高原是青藏高原重要組成部分,這裡的針茅屬植物在自然降水梯度的格局中形成了明顯的地理替代現象,其中絲穎針茅主要分布在降雨相對豐富的高寒草甸地區,而紫針茅主要分布在相對乾旱的高寒草原地區,這種分布格局為研究兩種針茅屬植物對不同降雨環境的適應差異提供了契機。
  • 非生物脅迫誘導植物葉綠體降解
    非生物脅迫是包括乾旱、高鹽和極端溫度等在內的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和發育的環境逆境,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