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蛤MAPK/p38基因的克隆及Poly:Ic脅迫下的表達分析

2021-01-08 三農農民

青蛤是我國傳統的經濟養殖貝類,近年來,隨著不斷擴大的增養殖規模、日益加深的集約化程度以及不斷惡化的養殖環境,青蛤的大規模病害和死亡現象日漸增多。

貝類屬於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其中Toll樣受體是非特異性免疫反應中一類重要的識別受體,在對抗病原物的侵染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MAPK家族是TLRs信號通路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它作為介導細胞反應的一種重要信號系統,參與了細胞間多種生化反應信號的識別、傳遞以及放大等處理過程。p38是MAPKs通路的主要蛋白之一,它的激活途徑很保守,屬於典型的3級激酶級聯反應磷酸化激活途徑。

目 的

克隆青蛤MAPK/p38基因,並分析其在Poly:Ic脅迫下的表達情況。探究MAPK/p38在MAPKs信號通路中的作用,為探索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所參與的青蛤免疫機制提供重要的試驗數據,並為選育貝類新品種、開發疫苗提供理論依據,減少其養殖過程中的大規模死亡現象,從而推動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

方 法

利用轉錄組測序獲得青蛤MAPK/p38基因的序列信息,採用生物信息學軟體分析該基因在近緣生物間的進化關係;利用巢式及螢光定量PCR技術克隆青蛤MAPK/p38基因的結構域序列,並在Poly:Ic脅迫後立即分析該基因在青蛤各組織中的表達情況以及血淋巴中的時序性表達情況。

結 果

克隆得到青蛤MAPK/p38基因的結構域序列,分析發現該基因在物種進化中很保守,其在青蛤的血淋巴、肝臟、外套膜、閉殼肌和鰓中均有表達,其中在血淋巴中表達量最高,腮中表達量最低。Poly:Ic脅迫3h後該基因的表達量達到最大值,與對照組差異極顯著(P<0.01)。

◆青蛤MAPK/p38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分析顯示MAPK/p38基因無跨膜區,為完整的胞內蛋白;其信息傳遞序列位於第30~40個胺基酸;有一個完整的激酶結構域:S-TKc,位於第27~311個胺基酸;建立系統發育樹(圖1),青蛤的MAPK/p38基因與光滑雙臍螺的親緣關係最近。

圖1 青蛤MAPK/p38基因和其他物種的MAPK/p38基因胺基酸序列構建的系統樹

◆青蛤MAPK/p38基因結構域的克隆

採用PCR技術擴增得到青蛤MAPK/p38基因的結構域序列(圖2),結構域序列長855bp。擴增體系為25μL,其反應程序為95℃預變性30s,94℃變性5s,60℃退火1min,72℃延伸30s,40個循環。

圖2 青蛤MAPK/p38基因結構域的克隆結果

◆青蛤MAPK/p38基因在不同組織間的表達

以β-actin基因在各組織中的表達量為內參對照,利用實時螢光定量PCR分析MAPK/p38基因在青蛤剛剛注射Poly:Ic後其血淋巴、肝臟、外套膜、閉殼肌和鰓5個組織中的表達情況,結果表明該基因在以上組織中普遍表達(圖3),但表達量有明顯不同,在血淋巴中表達量最高,與其他組織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鰓中表達量最少。

圖3 MAPK/p38基因在青蛤不同組織中的表達分布

◆Poly:Ic刺激下青蛤MAPK/p38基因在血淋巴中的時序性表達

以β-actin基因為內參基因,用實時定量螢光PCR技術分析被Poly:Ic侵染後的青蛤MAPK/p38基因在血淋巴中表達的時序性變化。結果表明:表達量達到最大值時為刺激3h後,與對照組相比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之後的數值逐漸下降,最後趨於正常水平(圖4)。

圖4 Poly:Ic刺激下青蛤MAPK/p38基因在血淋巴中的時序性表達結果

結 論

青蛤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後,其血淋巴中MAPK/p38基因表達在較短時間內至最大值,說明病原物能夠識別並誘導TLRs免疫受體及下遊MAPK/p38信號通路蛋白,而後使其血液中合成相應的免疫信號蛋白,防止機體自身受到外來脅迫物的侵害。同時,MAPK/p38基因的表達量大體上呈現先升高後降低的趨勢,證明MAPK/p38基因參與了非特異免疫的全部過程。該試驗結果為探索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所參與的青蛤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的試驗數據,並為選育貝類新品種、開發疫苗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

相關焦點

  • 菲律賓蛤仔在低溫脅迫下的生理和基因表達響應
    環境溫度對水產養殖物種的生理代謝、酶活及基因表達水平有重大影響。
  • 阻斷p38 MAPK的升高可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反應
    他們發現阻止p38絲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升高可以幫助老年人恢復紅細胞增長和炎症消退。相關論文於2020年4月6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免疫學》雜誌上 使用人類皮膚急性炎症模型,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有相似的炎症發生階段,但是老年人的炎症分型性階段受到了嚴重損害。
  • ...氮對高溫與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葉片Rca基因表達及Rubisco活性的...
    目前,關於高溫和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光合作用的變化及其調控,迄今研究相對較少。本文研究了高溫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葉片的Rubsico活化酶基因(Rca)表達、RCA、Rubisco活化狀態(活化態Rubisco佔Rubisco總量的百分比)與Rubisco活性及光合作用的變化,並探討了外源信號物質一氧化氮(NO)的調節效應。
  • 【論文精選】廣靈驢HSL基因克隆、序列分析與差異表達
    摘    要:試驗旨在對廣靈驢的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進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並對HSL基因在廣靈驢不同組織中的差異表達水平進行分析。使用RT-PCR法擴增並克隆廣靈驢HSL基因CDS區部分序列,將序列拼接後得到HSL基因完整的CDS區全長序列,並對序列進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學分析,通過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HSL基因mRNA在廣靈驢的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背最長肌和皮下脂肪7個組織中的表達情況。
  • 【科研新進展】(36)康振生院士團隊在小麥抗旱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研究證明,當植物感受到乾旱脅迫時,NAC類轉錄因子對調控脅迫響應基因的表達起著重要作用。然而,這些基因的自然變異是否直接影響植物的抗旱性,自然界中是否存在這類基因的優良等位變異,它們是否能直接應用於小麥抗旱性的遺傳改良等問題還有待研究。本研究克隆了小麥基因組中編碼脅迫應答NAC轉錄因子亞家族的基因(TaSNACs)。系統分析了它們與擬南芥、水稻、玉米及二穗短柄草間的同源關係、響應乾旱脅迫的基因表達模式,以及每個蛋白質的轉錄激活活性。
  • 低鹽脅迫下大菱鮃肝臟脂質代謝紊亂的轉錄組分析
    低鹽脅迫是大菱鮃產業發展的重要障礙。然而,大菱鮃對低鹽脅迫的反應機制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特別是在代謝方面。本研究通過肝臟轉錄組分析,研究了大菱鮃對不同鹽度條件(0PSU淡水和30PSU海水)反應的基因和途徑。同時檢測相關血液生化指標的變化。共鑑定出826個差異表達基因,其中245個下調,581個上調。
  • 幾丁質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以及對脊尾白蝦的講解
    日前在中國對蝦(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納濱對蝦( Litopenaeus vannamei)、日本仿長額蝦( Pandalopsis japonica)以及日本沼蝦( Macro brachium ni p ponense)中均已開展Chi基因克隆、分類及功能研究。研究表明:甲殼類幾丁質酶基因至少分六類(陳少波等,2004)。
  • 植物所等在玉米抗旱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植物所等在玉米抗旱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來源: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08-24   今日/總瀏覽:1/1485
  • PNAS| 鑑定玉米花期旱脅迫基因
    鑑定了一個可以介導乾旱和高溫脅迫的NAC轉錄因子necrotic upper tips1 (nut1),並揭示了nut1調控乾旱和高溫脅迫的遺傳機制。研究發現,即使在水分充足的條件下,nut1-m1突變體也表現出乾旱和熱脅迫表型,並且這種表型在花後葉片和雄穗尖端更為嚴重。該研究還發現,nut1突變體表現出開花期水分移動受限以及和水分脅迫有關的次生代謝特徵。Nut1是由Ac轉座子插入擬南芥VND分支中一個獨特的NAC轉錄因子的編碼區引起的。NUT1定位於根、莖、葉鞘發育中的原生木質部,而不定位於次生木質部,其表達受開花誘導。
  • 非生物脅迫誘導植物葉綠體降解
    非生物脅迫是包括乾旱、高鹽和極端溫度等在內的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和發育的環境逆境,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
  • Int J Mol Sci:徐增富等篩選出小桐子基因表達分析的內參基因
    近年來,有關小桐子的基因功能研究越來越深入,但迄今為止,還沒有針對小桐子基因表達分析篩選出合適的內參基因。隨著RT-qPCR實驗技術的廣泛應用,在分析基因的表達量時選擇合適的內參基因作為參考標準顯得尤為重要。
  • 新技術或能同時對上萬個基因克隆並且表達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特倫託大學、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名為「LASSO克隆」的新型分子生物學技術,該技術或能同時成功有效分離出成千上萬個長的DNA序列,這要或許比以往任何技術都要強大,研究者表示,該技術能夠加速蛋白質的產生,從而就能夠幫助研究人員快速發現新型疾病療法以及多種疾病的生物標誌物
  • 小麥SBP-bo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組鑑定,表徵和表達模式分析
    小麥SBP-bo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組鑑定,表徵和表達模式分析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560695/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 陳新宏團隊摘要
  • 遺傳發育所在神經元內質網脅迫應激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內質網脅迫應激發生在多種生理及病理條件下,尤其是一些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綜合症、佩梅氏病等的發生都與內質網脅迫應激息息相關。目前,內質網脅迫應激研究一般以藥物或物理(熱激)刺激引起急性內質網應激反應為模式開展。
  • 那些年,我做過的PCR(分子克隆經驗匯總)
    在研究生階段,我構建的質粒大概有幾百個,長的,短的;原核的,真核的;過表達的,敲低的;慢病毒載體,腺病毒載體;成功的,失敗的;形形色色,數不勝數。實驗室的師兄師姐,或是師弟師妹,當分子克隆遇到Bug時,也常常找我討論。
  • 短小芽孢桿菌漆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重組漆酶降解黃麴黴毒素M1研究
    河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的霍 超、盧海強、桑亞新*等人對B. pumilus E-1-1-1來源的cotA基因克隆表達,並對重組酶的酶學性質進行表徵,進一步探究了 CotA漆酶在AFM1降解中的潛力,這為生物法降解AFM1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持
  • 西北工業大學科研人員發現在鹽脅迫下種子萌發的秘密
    西北工業大學舒凱課題組揭示鹽脅迫下種子萌發的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種子萌發意味著植物從休眠狀態重回活躍的生理狀態,種子適時而整齊地萌發是作物高產穩產的前提。作為全球性的重要非生物脅迫,鹽脅迫負調控植物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實的幾乎所有生理過程。
  • Genes:北京林業大學丨鹽脅迫下鉀轉運體LrKUP8抑制K+外排
    NMT是基因功能的活體檢測技術,已被103位諾貝爾獎得主所在單位,及北大、清華、中科院使用。期刊:Genes主題:鹽脅迫下鉀轉運體LrKUP8抑制K+外排標題:Potassium Transporter LrKUP8 Is Essential for K+Preservation in Lycium ruthenicum, A Salt-Resistant Desert Shrub影響因子:3.331檢測指標:K+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