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芽孢桿菌漆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重組漆酶降解黃麴黴毒素M1研究

2021-01-19 食品科學雜誌

黃麴黴毒素M1(aflatoxinM1,AFM1)屬於黃麴黴毒素類化合物,基本結構為一個羥基取代基的二呋喃環與一個氧雜萘鄰酮。奶牛食用黃麴黴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汙染飼料後,肝臟中的P450細胞色素酶將AFB1代謝成AFM1並分泌到牛奶中。人們飲用這種牛奶後,會對健康構成巨大威脅,乳製品的AFM1汙染在全球多地已有報導,解決乳製品中AFM1汙染的問題刻不容緩。



河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的霍 超、盧海強、桑亞新*等人對B. pumilus E-1-1-1來源的cotA基因克隆表達,並對重組酶的酶學性質進行表徵,進一步探究了 CotA漆酶在AFM1降解中的潛力,這為生物法降解AFM1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持。


使用cotA-PF、cotA-PR為引物,以B. pumilus E-1-1-1的基因組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得到的特異性條帶與pEASY-T1載體連接構建pEASY-T1-cotA質粒,質粒轉入Trans1-T1感受態細胞後對陽性克隆子進行測序。分析測序結果得到B. pumilus E-1-1-1來源的cotA基因長度為1486 bp,編碼495 個胺基酸,不含信號肽,相對分子質量約58 kDa,理論等電點為5.94。


對質粒pEASY-T1-cotA和pET-30a(+)進行雙酶切,使用T4 DNA連接酶連接雙酶切產物,熱激轉化E. coli(DE3),構建重組質粒pET-30a-cotA,陽性克隆經測序後,結果正確。用構建好的pET-30a-cotA重組表達載體,在E. coli(DE3)中採用低溫誘導法進行表達活力達到367 U/L。


動力學曲線回歸方程為y =3.794x+1.2576,R2=0.9935,該曲線擬合良好,可以作為反應動力學參數計算的方程模型。由回歸方程可計算得:Km為3.01 mmol/L,Vmax為0.795 mmol/(L·min)。


將人工汙染牛奶與CotA漆酶37 ℃貯存72 h後,AFM1的降解率為54.3%。以72 h作為降解AFM1的終點,是由於在已報導的生物降解黃麴黴毒素研究中降解終點的時間設置上有很大不同,但細菌降解時間3 d(28~37 ℃),真菌降解時間7 d(25~30 ℃)為較普遍條件。


使用CotA漆酶處理24 h後細胞存活率由AFM1對照組的81.5%上升到87.0%,72 h後上升到93.6%。AFM1細胞毒性的主導機制是DNA氧化損傷,其相互作用取決於細胞接觸的AFM1濃度,在較高質量濃度下,AFM1由於其親脂結構很容易被結合到細胞膜上,並以協同的方式發揮其細胞毒性。在CotA漆酶作用下AFM1對肝癌細胞的毒性減小說明AFM1濃度降低,同時證明CotA漆酶能夠有效脫除AFM1 。




對黃麴毒素解毒cotA基因進行異源表達,繼而獲得高活性的黃麴毒素降解酶,是生物法降解黃麴黴毒素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從B. pumilus E-1-1-1中克隆得到總長為1486 bp的cotA漆酶基因,並使用大腸桿菌成功表達,純化獲得的CotA漆酶蛋白最適溫度為40 ℃,最適pH值為4,60 ℃半衰期為6 h,pH 9條件下半衰期為8 h,對有機溶劑和NaCl具有相當大的耐受性。CotA漆酶對牛奶中的AFM1有很強的降解效果,降解率達54.3%,降解產物毒性顯著降低。實驗結果證明生物酶CotA可以有效降解AFM1並且不會產生其他有毒物質。目前,CotA漆酶還需要繼續進行基因優化,進一步提升該酶的應用潛力。


本文《短小芽孢桿菌漆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重組漆酶降解黃麴黴毒素M1研究》來自於《食品科學》2019年40卷10期92-98頁,作者:霍 超、盧海強、劉曉宇、李 琪、高 潔、桑亞新。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0516-249。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關信息。


相關焦點

  • 2019年 「漆酶」專刊徵稿通知
    劉友勳, 王耀坤, 閆明陽, 黃娟團隊撰寫【磁性Fe3O4/聚苯胺納米纖維的製備及其固定漆酶研究】(《生物技術通報》2017年第3期)張澤雄,劉紅豔, 邢賀, 馬鈺團隊撰寫【漆酶可降解底物種類的研究進展】(《生物技術通報》2017年第10
  • 芽孢桿菌—黴菌毒素的剋星!
    《飼料衛生標準》中常見真菌毒素的標準限量規定(GB 13078-2017)芽孢桿菌生物脫酶利用微生物或其產生的酶將黴菌毒素降解為無毒產物的生物脫毒法,因其效率高、無殘留、成本低廉和操作簡便等優點,是目前研究的熱點。而芽孢菌在其中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芽孢菌到底如何「徵風召雨」對付黴菌毒素的呢?
  • 甲醇芽孢桿菌凝乳酶對馬蘇裡拉乾酪加工特性的影響
    與成熟前相比,甲醇芽孢桿菌凝乳酶乾酪成熟4 周后αs1-酪蛋白條帶變窄,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條帶消失,說明蛋白質降解程度較大;混合酶乾酪中β-酪蛋白條帶消失,αs1-酪蛋白和κ-酪蛋白條帶變窄,說明蛋白質也發生了降解;而對照組各蛋白條帶無明顯變化。結果表明,實驗組乾酪中添加的甲醇芽孢桿菌凝乳酶導致其蛋白水解程度均高於對照組。
  • 漆酶
    漆酶最早是由日本學者Yoshi在紫膠漆樹漆液中發現的。19世紀末,G.Betranel第一次將其以生漆固化的活性物質分離出來,並命名為漆酶。自然界中的漆酶來源主要有植物漆酶、動物漆酶、微生物漆酶。微生物漆酶又分為細菌漆酶和真菌漆酶,細菌分泌漆酶主要從在於細胞內,而真菌產生的漆酶主要分布在細胞外,是目前研究較多的種類。
  • 科學家解析漆酶參與植物新型木質素聚合的分子機制
    該團隊鑑定了一個在醉蝶花種皮中特異性表達的漆酶基因(命名為ChLAC8在種子成熟過程中,ChLAC8在種皮中的轉錄表達譜與C-lignin積累模式十分相似。體外酶活分析表明,ChLAC8重組蛋白能夠特異性的利用咖啡醇(而非松柏醇)作為底物生成相應的二聚體或三聚體。
  • 化學所在漆酶生物電化學和電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和中國博士後基金的支持下,他們在漆酶直接電催化氧還原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發現,在製備漆酶-碳納米管複合物的過程中,20%乙醇溶液的加入可以明顯提高所製備的電極對於氧氣電化學催化的電流。
  • 中國漆酶的開拓者、全球漆酶的領跑者——梁山正大菱花
    除了降解木素外,還可以降解多種芳香族類化臺物和有機磷類毒劑。再後來發展的固定化酶技術,更使酶活回收率提高,且熱穩定性較好。真菌漆酶可降解環境中多種有毒物質,對汙染的局部環境進行生物修復。2、造紙工業中的應用漆酶具有氧化木素的能力,被廣泛應用於造紙工業,尤其是生物漂白。漆酶參與木漿和草漿的漂白都有報導。
  • Nature Plants |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所王剛剛課題組解析第一個植物漆酶的晶體結構
    近日,Nature Plant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王剛剛課題組完成的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monolignol oxidation by a maize laccase」的研究論文
  • 枯草芽孢桿菌組的組成與分類
    枯草芽孢桿菌組(Bacillus subtilis group)是該屬的重要類群之一,最初由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和短小芽孢桿菌組成。截止2019年,枯草芽孢桿菌組包括22個有效描述的物種和3個亞種。枯草芽孢桿菌組內物種形態相近,很難鑑定區分。
  • 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摘要: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種致癌性較強的劇毒物質,主要由麴黴屬真菌產生,廣泛存在於食品及其動物飼料中,嚴重危害著人體健康。黃麴黴毒素具有穩定的結構,一般的處理很難將其去除。因此如何將黃麴黴毒素有效檢測確保食品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點。
  • 亮點文章|枯草芽孢桿菌表達與調控工具相關研究進展
    枯草芽孢桿菌作為革蘭氏陽性模式微生物,由於其清晰的遺傳背景、高效的分泌能力以及簡單的培養條件等優勢被廣泛的應用於生物技術產業
  • 廢水中染料的微生物降解
    因此,許多研究人員把精力放在研究參與偶氮染料代謝的腸菌上。這些偶氮染料是作為食物添加劑進入人體中的。    最初的偶氮染料降解是通過非常親電子的偶氮鍵的開裂而實現的,導致芳香胺產物的形成。Stolz曾發表過一篇有關偶氮染料降解研究的深入評論。他認為,根據原來報導過的結果,大多數化合物可在厭氧條件下進行生物還原。
  • 黃麴黴毒素在體內無法降解?注意細節可有效防治
    黃麴黴毒素在體內無法降解? 2018年07月02日 10:05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黃麴黴毒素在體內無法降解
  • 地衣芽孢桿菌的作用
    地衣芽孢桿菌是一種已經在養殖業中廣泛應用的菌種,它的作用十分廣泛,作用也十分強大,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地衣芽孢桿菌的強大功能吧! 其次是健康保護作用,地衣芽孢桿菌能夠分泌抑菌物質,減少腸胃炎的發生,防治腹瀉,對菌裡治療效果明顯,能夠顯著抑制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等有害細菌的生長繁殖,提高動物的非特異性免疫力。最後是營養作用,地衣芽孢桿菌能夠分泌多種酶類,例如果膠酶、澱粉酶、脂肪酶、纖維素酶等等,不僅彌補了動物內源酶不足的問題,而且產生的一些小分子蛋白質和有機酸更容易被動物消化吸收,提高了飼料利用率,生產成本低且效益更高。
  • 豬偽狂犬病毒gB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分段表達
    2結果  2.1克隆、鑑定及測序  gB基因各片段擴增產物經瓊脂糖電泳顯示,分別可見約1330bp、700bp、620bp和600bp的4個基因片段(見圖1),大小與gB基因相符,預測證實所克隆的基因完全正確。
  • 安全 I 被忽略的蠟樣芽孢桿菌
    Q:在飼料中添加蠟樣芽孢桿菌存在安全風險嗎?A:蠟樣芽孢桿菌是條件致病菌,有些菌株在一定條件下存在安全風險。該批次樣品檢出致病菌蠟樣芽孢桿菌達6.0×106 CFU/g、細菌總數達3.45×106 CFU/g,推測菌體蛋白可能未經滅活或滅活不徹底。這次通報後,蠟樣芽孢桿菌被納入飼料質量安全風險預警研究的範圍。
  • 我校校友在基因克隆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
    傳統的DNA同源重組一般使用大腸桿菌 lambda噬菌體Red 操縱子中的 Red-alpha, Red-beta 和 Red-gamma 來實現線性DNA片段和環狀DNA之間的重組,這項由張友明博士在1998年開發的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
  • 芽孢桿菌屬AMPs:無抗飼料的「種子選手」
    替抗的「種子選手」-芽孢桿菌AMPs1968年首次發現枯草芽孢桿菌可以產生抗菌脂肽類化合物surfactin。此後,微生物學家陸續發現許多芽孢菌屬的成員,如:澱粉液化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蠟樣芽胞桿菌、蘇雲金芽孢桿菌、類芽孢桿菌和環狀芽孢桿菌等均能產生多種具有較廣譜抗菌的活性物質,包括核糖體和非核糖體合成的脂肽、細菌素和其他種類的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等。因此,芽孢桿菌抗菌肽有可能成為克服現有飼用抗生素缺點的最有希望的候選者。
  • 黃麴黴你了解多少?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的代謝產物,但它不是黃麴黴的專利,其他黴菌如寄生麴黴、集蜂麴黴、溜麴黴等也能產生黃麴黴毒素。它是一組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已分離鑑定出12種,包括b1,b2,g1,g2,m1,m2,p1,q,h1,gm,b2a和毒醇。黃麴黴毒素的的基本結構為二呋喃環和香豆素,b1是二氫呋喃氧雜萘鄰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個雙呋喃環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香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