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s:北京林業大學丨鹽脅迫下鉀轉運體LrKUP8抑制K+外排

2021-01-09 中關村NMT聯盟

NMT是基因功能的活體檢測技術,已被103位諾貝爾獎得主所在單位,及北大、清華、中科院使用。

期刊:Genes

主題:鹽脅迫下鉀轉運體LrKUP8抑制K+外排

標題:Potassium Transporter LrKUP8 Is Essential for K+Preservation in Lycium ruthenicum, A Salt-Resistant Desert Shrub

影響因子:3.331

檢測指標:K+流速

檢測樣品:枸杞愈傷組織

K+流實驗處理方法:

有/無300 mM NaCl培養12h

K+流實驗測試液成份:

0.5 mM KCl, 0.5 mM NaCl, 0.1mM MgCl2, 0.2 mM CaCl2, 2.5% sucrose,pH 5.7

作者:北京林業大學陳金煥、戴逢斌

英文摘要

Salt stress is a major constraint for many crops and trees. A wild species of Goji named Lycium ruthenicum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halophyte in China and has an extremely high tolerance to salinity. L. ruthenicum grows in saline soil and is known as a potash-rich species.

However, its salt adaptation strategies and ion balance mechanism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Potassium (K+)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macronutrients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a putative salt stress-responsive gene encoding a HAK (high-affinity K+)/KUP (K+ uptake)/KT (K+ transporter) transporter was cloned and designated as LrKUP8.

This gene belongs to the cluster II group of the KT/HAK/KUP family. The expression of LrKUP8 was strongly induced under high NaCl concentrations. The OE-LrKUP8 calli grew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vector control calli under salt stress conditions. Further estimation by ion content and micro-electrode ion flux indicated a relative weaker K+ efflux in the OE-LrKUP8 calli than in the control.

Thus, a key gene involved in K+ uptake under salt condition was functionally characterized using a newly established L. ruthenicum callus transformation system. The importance of K+ regulation in L. ruthenicum under salt tolerance was highlighted.

中文摘要(谷歌機翻)

鹽脅迫是許多農作物和樹木的主要限制因素。枸杞的一種野生種,稱為枸杞,是中國重要的經濟鹽生植物,對鹽分的耐受性極高。ruthenicum生長在鹽漬土壤中,被稱為富含鉀肥的物種。

然而,其鹽適應策略和離子平衡機制仍然知之甚少。鉀(K+)是植物生長和發育必不可少的大量營養素之一。在這項研究中,克隆了編碼HAK(高親和力K+)/ KUP(K+攝取)/ KT(K+轉運蛋白)轉運蛋白的假定鹽脅迫響應基因,並將其命名為LrKUP8。

該基因屬於KT / HAK / KUP家族的II類。在高NaCl濃度下強烈誘導LrKUP8的表達。在鹽脅迫條件下,OE-LrKUP8愈傷組織的生長明顯好於載體對照的愈傷組織。通過離子含量和微電極離子通量的進一步估計表明,與對照相比,OE-LrKUP8愈傷組織中的K+外排相對較弱。

因此,使用新建立的黑麥草愈傷組織轉化系統對在鹽條件下參與鉀離子吸收的關鍵基因進行了功能鑑定。強調了在耐鹽性條件下釕中的K+調節的重要性。

結果表明:LrKUP8抑制了愈傷組織中K+外排。不存在NaCl脅迫時,兩種愈傷組織的K+外排速率較小,且無顯著差異。經鹽脅迫後,K+外排速率遠高於無脅迫組;對照組(pBI121)的K+外排速率明顯高於過表達組(OE-LrKUP8)。過表達組由於其更強的保K+能力,因而維持高的K+/Na+比。保持最優的K+/Na+比是植物耐鹽性的關鍵特徵之一,證明LrKUP8的保K+能力促進了枸杞在鹽脅迫下的生長發育。

相關焦點

  • New Phytol陳少良:鹽脅迫下哈蒂氏網在外生菌根對植物硝酸鹽吸收
    and without a Hartig net作者:北京林業大學陳少良、撒剛、鄧晨檢測離子/分子指標NO3-,H+檢測樣品銀灰楊根中文摘要鹽脅迫是阻礙楊樹吸收氮素營養的重要環境因子。在鹽脅迫下,未定殖的根部表現出較強的淨NO3-外排,而真菌定殖對根表面pH和H+-ATPase的有益作用避免了NO3-的損失。在所有條件下,抑制H+-ATPases可消除NO3-內流。研究發現,刺激H+-ATPase對於外植體對NO3-吸收的有利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而哈蒂氏網的存在對於NO3-轉運的改善並不是必需的。菌根可能會通過保持NO3-營養來促進宿主植物適應鹽害環境。
  • 植物激素代謝組學|山東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植物激素介導鹽脅迫綜述
    鹽脅迫通常伴隨著嚴重的滲透脅迫,高滲壓門控的鈣滲透通道OSCA1作為滲透傳感器,也會增加[Ca2+]cyt。Ca2+依賴的SOS3-SOS2磷酸化Na+/H+反轉運體SOS1,該轉運體將Na+從細胞質輸送到外體。SOS3和SCAPP8/CBL10通過在根和地上部分別介導Ca2+信號,幫助植物應對Na+毒性。為了對抗Na+所引發的毒性效應,k+的輸入非常重要。
  • 蘭大王鎖民:木栓質通過排鈉保鉀及限制水回流促植物耐鹽
    基本信息主題:木栓質通過排鈉保鉀及限制水回流促植物耐鹽期刊:Plant and Soil影響因子:3.259王鎖民教授團隊聯合蘭州大學萃英講席教授、加拿大卡爾頓大學Owen Rowland教授團隊,發現模式植物擬南芥中根內皮層木栓質能限制Na+通過跨細胞途徑而非質外體途徑流入維管組織,同時減少水分和K+向土壤的回流,從而賦予植物較強的耐鹽性。
  • 茶樹HAK / KUP / KT家族鉀轉運蛋白基因家族
    儘管鉀(K +)是必需的大量營養元素,並極大地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育,但對茶樹根中K +吸收和運輸的分子機制(尤其是在有限的K +條件下)的了解仍然很少。在植物中,HAK / KUP / KT家族成員在K +的獲取和轉運,生長和發育以及對脅迫的響應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PCE南農沈文飈:NMT發現內源氫提升質子泵及Na-H逆向轉運體活性
    2020年,中國NMT銷往瑞士蘇黎世大學,正式打開歐洲市場。基本信息主題:NMT發現內源氫提升質子泵及Na-H逆向轉運體活性促植物耐鹽期刊:Plant Cell &Environment影響因子:6.362研究使用平臺:NMT植物耐鹽創新平臺標題:Molecular hydrogen-induced salinity tolerance requires melatonin
  • Mol Plant | 河南大學王學路團隊揭示鹽脅迫抑制豆科植物-根瘤菌...
    in Soybean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大豆中GSK3蛋白激酶磷酸化共生關鍵轉錄因子NSP1,從而介導鹽脅迫抑制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的分子機制。大豆GSK3家族共有25個基因,其中屬於第二亞家族的GmSK2-8在高鹽脅迫下,表達受到強烈誘導,同時其表達也受到接種根瘤菌誘導。作者通過毛根轉化植株和穩定轉基因植株發現,大豆根瘤形成、早期根瘤菌侵染、根瘤原基發育和共生響應基因的表達都受到GmSK2-8的負調控。進一步通過質譜分析和生化分析,證明GmSK2-8與共生信號途徑中的關鍵轉錄因子GmNSP1相互作用。
  • NMT歷史上的今天丨Plant J:擬南芥WRKY8與VQ9調節鹽脅迫耐受性
    2020年,中國NMT銷往瑞士蘇黎世大學,正式打開歐洲市場。期刊:Plant Journal主題:擬南芥WRKY8與VQ9調節鹽脅迫耐受性標題:Arabidopsis transcription factor WRKY8 functions antagonistically with its interacting partner VQ9
  • 東北師大揭示一種新的轉錄複合體,調控水稻鹽脅迫響應
    Plant Cell | 東北師大徐正一課題組揭示一種新的轉錄複合體,調控水稻鹽脅迫響應責編 | 逸雲土壤鹽漬化是農業發展面臨的巨大阻力,約有8億多公頃的土地受鹽害的影響,大約佔全世界灌溉農業面積的20%。
  • 藥物轉運體的研究方法
    人體內參與藥物跨膜的轉運體種類眾多 , 按底物跨膜轉運方向可分為參與藥物吸收和外排的兩大類轉運體。 P-gp的底物多是疏水性陽離子,維拉帕米、環孢素A可競爭P-gp結合位點,抑制或阻斷P-gp的外排功能。
  • Plant Cell Environ:北京林業大學丨沙冬青蟲害/鹽害交互抗性機制研究(附NMT實驗體系)
    因此,沈應柏教授研究團隊利用非損傷微測、雷射共聚焦等技術,系統研究了經昆蟲取食的沙冬青在遭受鹽脅迫時的根部離子跨膜轉運模式。該研究發現,昆蟲取食預處理可能通過激活OPR3活性誘導茉莉酸的積累,茉莉酸信號途徑的激活誘導了胞內Ca2+的迅速積累,增強了質膜H+-ATPase活性,促進了胞內過多的Na+經由Na+/H+逆向轉運體的外排,同時抑制K+的流失,有助於維持細胞內的K+/Na+平衡,最終增強沙冬青的耐鹽性。  博士研究生陳迎迎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沈應柏教授為通訊作者。
  • 研究發現植物26S蛋白酶體組裝參與鹽脅迫應答新機制
    有趣的是,人體內除標準的蛋白酶體外,20S蛋白酶體還有三種組織特異性形式/類型:免疫型蛋白酶體、胸腺型蛋白酶體和精子型蛋白酶體。另外,氧化脅迫也可以誘導產生脅迫型蛋白酶體。這些特定形式的蛋白酶體介導特定蛋白質在特定細胞環境下降解。然而,目前在植物中還沒有關於依賴於細胞特定類型或環境的特異性蛋白酶體的報導。
  • 遺傳發育所等發現植物26S蛋白酶體組裝參與鹽脅迫應答新機制
    同時,發現PBE1基因表達也受到鹽脅迫的誘導。PBE1的功能缺失損害了鹽脅迫下擬南芥26S蛋白酶體的正常組裝,降低了蛋白酶體的活性。這些實驗結果揭示了植物中也存在一種特異的脅迫型蛋白酶體。謝旗和浙江大學教授劉建祥是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科技部蛋白質重大專項以及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資助。
  • 中國科大解析人類溶酶體維生素B12外排蛋白ABCD4的電鏡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教授陳宇星和周叢照課題組與孫林峰課題組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溶酶體維生素B12外排蛋白ABCD4其症狀表現為肌張力減退、骨髓抑制、巨紅細胞性貧血和心臟病等。然而溶酶體內維生素B12外排的分子機制卻不清楚,制約了對相關疾病的深入了解和治療。
  • 面對鹽脅迫 植物應對有高招
    6月25日,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副教授楊永青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高鹽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以及制約農作物生長的不利環境因子。植物不能移動,在高鹽等逆境脅迫下,不能選擇逃避,必須主動應對。植物在長期的適應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應對策略。  土壤鹽離子過度積累,影響生長發育  鹽脅迫是什麼?
  • 香港中文大學林漢明課題組揭示鹽脅迫下大豆幼苗的轉錄組變化
    2018年3月6日,Plant, Cell & Environment在線發表了香港中文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FOOD CHEM南京農大丨鈣參與鹽脅迫下作物酚類積累的GABA信號轉導
    稍後還會為大家帶來一作視頻講解期刊:Food Chemistry主題:鈣參與鹽脅迫下作物酚類積累的GABA信號轉導(鈣信號)標題:Ca2+ involved in GABA signal transduction for phenolics accumulation in germinated hulless barley under
  • 鹽脅迫抑制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分子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非生物脅迫嚴重抑制了豆科植物的根瘤發育和共生固氮。然而,其中的遺傳和分子機制仍知之甚少。 12月21日,河南大學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學路教授團隊在《分子植物》上發表了研究論文,揭示了大豆中GSK3蛋白激酶磷酸化共生關鍵轉錄因子NSP1,從而介導鹽脅迫抑制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的分子機制。
  • 中國科大首次解析人類溶酶體維生素B12外排蛋白ABCD4的電鏡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陳宇星教授和周叢照教授課題組與孫林峰教授課題組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溶酶體維生素B12外排蛋白其症狀表現為肌張力減退、骨髓抑制、巨紅細胞性貧血和心臟病等。然而溶酶體內維生素B12外排的分子機制卻不清楚,制約了對相關疾病的深入了解和治療。
  • 西北工業大學科研人員發現在鹽脅迫下種子萌發的秘密
    西北工業大學舒凱課題組揭示鹽脅迫下種子萌發的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種子萌發意味著植物從休眠狀態重回活躍的生理狀態,種子適時而整齊地萌發是作物高產穩產的前提。作為全球性的重要非生物脅迫,鹽脅迫負調控植物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實的幾乎所有生理過程。
  • 低鹽脅迫下大菱鮃肝臟脂質代謝紊亂的轉錄組分析
    這些結果表明,低鹽脅迫通過LXRα信號通路抑制大菱鮃對脂質的吸收和合成,並可導致大菱鮃肝臟脂質代謝紊亂。這些發現為大菱鮃響應低鹽脅迫和低鹽度養殖大菱鮃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血液中的脂質代謝產物有可能被選為低鹽條件下育種的表型性狀,儘管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大菱鮃是我國北方沿海養殖的最具經濟價值的海水魚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