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脅迫抑制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分子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2021-01-08 科學網

 

豆科植物進化出與根瘤菌的共生關係,形成一種特殊的器官—共生根瘤,根瘤菌在其中將空氣中的氮氣固定為氨,供植物利用。因此,研究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相互作用,從而增加共生固氮的效率,是減少氮肥施用、發展綠色可持續農業的關鍵。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互作和共生固氮受到外部環境條件的影響。非生物脅迫嚴重抑制了豆科植物的根瘤發育和共生固氮。然而,其中的遺傳和分子機制仍知之甚少。

12月21日,河南大學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學路教授團隊在《分子植物》上發表了研究論文,揭示了大豆中GSK3蛋白激酶磷酸化共生關鍵轉錄因子NSP1,從而介導鹽脅迫抑制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非生物脅迫調控豆科植物根瘤發育和共生固氮的分子機制:當豆科植物處於非生物脅迫(如高鹽)下,大量誘導某些GSK3的表達(如GmSK2-8),上調的GSK3磷酸化NSP1,抑制其結合下遊共生響應基因表達,從而抑制根瘤的形成。該研究加深了我們對鹽脅迫調控結瘤固氮的分子機制的了解,為改善大豆和其他豆類在環境脅迫條件下的共生固氮能力提供了可供改造和利用的目標基因。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河南大學的支持。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molp.2020.12.015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Mol Plant | 河南大學王學路團隊揭示鹽脅迫抑制豆科植物-根瘤菌...
    因此,研究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相互作用,從而增加共生固氮的效率,是減少氮肥施用、發展綠色可持續農業的關鍵。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互作和共生固氮受到外部環境條件的影響。非生物脅迫嚴重抑制了豆科植物的根瘤發育和共生固氮。然而,其中的遺傳和分子機制仍知之甚少。
  • 科學家揭示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機制—新聞—科學網
    豆科植物根瘤發育機制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團隊在豆科植物根瘤發育研究中獲重大發現,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皮層細胞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 早在1888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將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中,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合適的固氮環境及生長所必須的碳水化合物;作為回報,根瘤菌將氮氣轉變成含氮化合物,滿足豆科植物對氮元素的需求。另外,固定的氮素也會釋放到土壤中,被其他植物利用。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叢枝菌根共生與根瘤共生的協同進化機制
    12月9日,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組及合作團隊完成的研究論文Mycorrhizal Symbiosis Modulates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ta to Promote Rhizobia Legume Symbiosis,該研究通過定量微生物組、微生物共發生網絡及微生物群回接實驗等,揭示叢枝菌根共生與根瘤共生系統在植物根際層面的互作機制
  • 研究揭示叢枝菌根共生與根瘤共生的協同進化機制
    ,揭示叢枝菌根共生與根瘤共生系統在植物根際層面的互作機制。陸生植物根系與微生物建立多種多樣的共生關係,例如,超過80%的陸生植物可以與叢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形成共生關係,其中豆科植物還可以與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關係。AM共生與根瘤共生可通過提高植物對磷和氮的獲取能力,從而協同促進植物生長。AM真菌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系統碳循環的關鍵環節。
  • 上海生科院揭示小G蛋白調控豆科植物根瘤共生互作新機制
    該研究論文報導了小G蛋白ROP10調控豆科植物根瘤共生過程中根毛變形的分子機制。  在共生建立過程中,根毛是根瘤菌進入豆科植物根細胞從而完成根瘤菌侵染的主要通道。為了捕獲根瘤菌,根毛經歷了一系列的形態改變,包括根毛頂端膨大、分杈和捲曲,這些形態變化涉及到根毛的去極性生長、新的生長點的選擇和起始以及新的極性頂端生長的重建過程。
  • 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階段的重要基因挖掘獲進展
    根瘤菌是一類廣泛分布於土壤中的革蘭氏陰性細菌,能夠與豆科植物形成高度轉化的共生關係,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進而固定空氣中的分子態氮以形成能夠被植物利用的有機氮;根瘤菌從宿主植物中獲取所需的光合產物。
  • 科學家揭示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團隊在豆科植物根瘤發育研究中獲重大發現,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皮層細胞能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12月10日,該研究成果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
  • 科學網—共生固氮:根瘤菌的「精準扶貧」
    這是根瘤菌進入大豆的根系內並形成根瘤,與大豆共生固氮,供給大豆氮素營養需求,促進其生長和蛋白含量提高。 近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作物—固氮根瘤菌特異與廣譜共生的分子機理與設計」年度檢查暨大豆根瘤菌田間應用示範諮詢論證會在鄭州召開。與會專家表示,精準選育優良根瘤菌、在氮素相對貧瘠的土壤中使用好根瘤菌菌劑,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共生固氮效果,實現根瘤菌對大豆氮素需求的「精準扶貧」。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合萌的結瘤遺傳學研究揭示了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的機制!
    PNAS | 英國牛津大學最新研究揭示根瘤菌從根際到共生的生活方式適應機制Poole團隊揭示根瘤菌工程化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主要對兩種溫帶模式豆科植物Medicago truncatula和Lotus japonicus進行了深入研究,獲得了控制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關係建立和運作的重要信息。
  • 研究揭示共生信號組分CERBERUS調控根瘤菌侵染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謝芳團隊以CERBERUS is critical for stabilization of VAPYRIN during rhizobial infection in Lotus japonicu為題在國際學術期刊New Phytologist發表研究論文
  • 根際微生物對大豆—根瘤菌互作至關重要
    該研究揭示了不同土壤條件下大豆根際微生物的變化及其調控快、慢生根瘤菌與大豆互作及在根瘤中定殖特異性的機制,為大豆根瘤菌環境適應性和逆境下提高結瘤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是植物—微生物共生的一種重要類型,這種共生關係的建立非常複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大豆與快生根瘤菌和慢生根瘤菌均能互作共生。
  • ...孔照勝團隊揭示苜蓿感知環境氮素濃度變化調控共生結瘤固氮的機制
    【學術前沿】中科院微生物所孔照勝團隊揭示苜蓿感知環境氮素濃度變化調控共生結瘤固氮的機制 2020-06-11 0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揭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奧秘丨亮點成果
    今日推薦候選條目《揭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奧秘》,投票請點「閱讀原文」。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農業生產主要通過大量施用氮肥來提高作物產量,不僅耗費大量能源,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汙染。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可以使豆科植物生長不依賴化肥,同時降低農業化肥汙染。
  • 根瘤菌的減「肥」行動—新聞—科學網
    據FAO估計,每年地球上生物固氮約2.0億噸純氮,相當於當今全世界的工業生產氮肥的總量,其中與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固定的氮佔60%~70%。即根瘤菌進入豆科植物根內並形成根瘤,在根瘤中生長與固氮。 生物固氮和化學氮肥同樣是轉化大氣中的氮氣(N2)成氨,但「豆類的共生固氮利用率接近100%,且沒有環境汙染的問題」。
  • 科學家在豆科植物根瘤發育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
    早在八十年代,德國科學家就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將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在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共生循環機制中,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合適的固氮環境及生長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作為回報,根瘤菌將氮氣轉變成含氮化合物,滿足豆科植物對氮元素的需求。
  • 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互作界面形成與調控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有效利用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共生固氮,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根瘤菌與豆科植物的共生互作產生了一個新的植物器官——根瘤(Nodule)。根瘤中的共生體(Symbiosome)是共生細胞中一種特殊的細胞器,也是最基本的固氮單元。共生體是由類菌體(Bacteroids)和一層植物起源的共生體膜結構共同組成。
  • 豆科植物與「氮肥工人」根瘤菌
    我們仔細觀察大豆或其它豆科植物的根,能發現上面長著許多小疙瘩,在這些被稱作根瘤的小疙瘩裡,有許多專門製造氮肥的「工人」——根瘤菌
  • 中國科學家破解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秘密
    今天,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皮層細胞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
  • 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中國科學家取得重大發現,或有...
    今天,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皮層細胞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氮元素是蛋白質與核酸等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物質合成與代謝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
  • 豆科植物的根部為什麼會長小瘤子? 豆科植物的根瘤解密
    豆科植物的根部為什麼會長小瘤子? 豆科植物的根瘤解密時間:2018-03-29 09:11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豆科植物的根部為什麼會長小瘤子? 豆科植物的根瘤解密 如果要保證植物正常生長,三大營養元素氮、磷、鉀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