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鹽脅迫 植物應對有高招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面對鹽脅迫 植物應對有高招

2018-06-28 10:24:24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2018年06月28日 10:24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面對鹽脅迫 植物應對有高招

  新知

  本報記者 馬愛平

  盛夏來襲,據媒體報導,我國東北、西北及濱海地區的部分鹽鹼荒地和鹽鹼障礙耕地的植物受到高鹽影響,生存狀況甚是艱難、令人堪憂。

  6月25日,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副教授楊永青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高鹽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以及制約農作物生長的不利環境因子。植物不能移動,在高鹽等逆境脅迫下,不能選擇逃避,必須主動應對。植物在長期的適應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應對策略。

  土壤鹽離子過度積累,影響生長發育

  鹽脅迫是什麼?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博士生楊志佳向科技日報記者解釋道,鹽脅迫是指土壤中的鹽離子尤其是鈉離子、氯離子等離子的過度積累,影響了植物正常的生長發育。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郭巖說,鹽脅迫通常對植物造成三個方面的危害:離子脅迫,土壤中高濃度的單一或幾種離子會影響其他離子的吸收,影響了植物細胞的離子穩態;滲透脅迫,土壤中高濃度的鹽離子會使水勢降低,使植物吸水困難,對植物造成滲透脅迫;次生傷害,當過多的鹽離子進入植物體內,會影響酶的活性以及蛋白的功能等,幹擾了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動,使細胞內積累大量活性氧等有毒物質,對植物造成氧化脅迫、細胞膜系統損傷等次生傷害。

  減少吸收增加外排,降低鹽濃度

  研究發現,針對鹽脅迫造成的以上影響,植物形成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為了應對離子脅迫,植物主要通過減少吸收、增加外排或將鹽離子區隔化在液泡中,進而降低細胞質中的鹽離子濃度。」楊永青說。

  為了應對滲透脅迫,植物會主動增加滲透以調節物質的合成。人們發現,鹽脅迫下,植物細胞內的可溶性糖、胺基酸、脯氨酸和甜菜鹼等物質的含量升高,這些物質可以降低細胞的水勢,增加細胞的吸水能力。

  楊志佳表示,為了應對氧化脅迫等次生傷害,植物會調動細胞酶促和非酶促系統來清除積累的活性氧。

  酶促系統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愈創木酚過氧化物酶等。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將超氧自由基轉化成過氧化氫,過氧化氫酶、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和愈創木酚過氧化物酶可以將過氧化氫代謝成水。

  郭巖解釋道,非酶促系統包括抗壞血酸、穀胱甘肽和類胡蘿蔔素等。抗壞血酸可以淬滅羥自由基、單線態氧和超氧化物。穀胱甘肽可以清除自由基。類胡蘿蔔素可以清除活性氧。在鹽脅迫下,植物通過酶促和非酶促系統共同作用,清除活性氧,維持細胞內的氧化還原平衡。

  楊永青表示,面對鹽脅迫,植物不會逃避,而去積極應對。植物這種主動應對逆境挑戰、不逃避的可貴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相關焦點

  • 植物激素代謝組學|山東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植物激素介導鹽脅迫綜述
    氣孔是植物蒸騰的主要場所,ABA調節氣孔的開閉對植物應對鹽脅迫尤為重要。ABA調控氣孔是植物應對NaCl脅迫的重要策略。鹽脅迫也會導致細胞離子穩態失衡,包括觸發胞漿游離鈣(Ca2+)濃度增加。ABA作為植物脅迫反應的主要中介,通過與第二信使Ca2+結合,幫助植物抵禦鹽脅迫。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植物鹽脅迫「記憶」調控新機制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華學軍研究組與研究員金京波研究組合作,針對植物鹽脅迫「記憶」的調控機制展開了研究,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
  • 吃一塹長一智,植物受熱脅迫後能記住並更好應對脅迫
    Autophagy | 自噬調控植物熱脅迫記憶的新機制責編 | 逸雲在自然界中,植物經常遭受多種短暫但反覆出現的環境脅迫。因此,為完成整個生命過程,植物需要在脅迫停止後的恢復能力和脅迫記憶維持動態平衡。高溫就是這樣一種反覆出現的環境脅迫。極端的高溫對植物是有害的。高溫脅迫導致蛋白質變性聚集,質膜完整性喪失,活性氧積累,從而擾亂細胞代謝和體內平衡。短時間的高溫可以誘導植物發生多種脅迫反應,從而增強植物在脅迫期間維持細胞內穩態的能力。此外,植物還可以維持對高溫脅迫的「記憶」,從而為將來更好的應對高溫脅迫做好了準備。
  • BR調控側根發育提高植物鹽脅迫耐受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油菜素甾醇激素信號調控細胞壁重構參與側根原基的起始來響應鹽脅迫的新機理。油菜素甾醇在植物生長發育中有重要作用,參與調控植物發育的多個方面,包括莖葉和根的生長、維管組織的分化、育性、種子萌發、頂端優勢、光形態建成等。此外,在介導植物對環境脅迫的響應中有關鍵作用。
  • New Phytol陳少良:鹽脅迫下哈蒂氏網在外生菌根對植物硝酸鹽吸收
    基本信息主題:鹽脅迫下哈蒂氏網在外生菌根對植物硝酸鹽吸收改善中的作用期刊:New phytologist影響因子:8.512研究使用平臺:NMT植物-微生物互作創新科研平臺標題:Amelioration of nitrate uptake under salt stress by ectomycorrhiza with
  • 研究發現植物26S蛋白酶體組裝參與鹽脅迫應答新機制
    26S蛋白酶體系統通過有效降解許多關鍵蛋白因子而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和對環境脅迫的響應。26蛋白酶體系統由20S蛋白酶體和19S蛋白酶體兩個亞複合物組成。20S蛋白酶體由多個α亞基和β亞基按照α1-7/β1-7/β1-7/α1-7方式組裝成一個中空的圓柱體結構。其亞基的突變與人類許多疾病的產生密切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經系統性疾病及癌症等。
  • 遺傳發育所等發現植物26S蛋白酶體組裝參與鹽脅迫應答新機制
    另外,氧化脅迫也可以誘導產生脅迫型蛋白酶體。這些特定形式的蛋白酶體介導特定蛋白質在特定細胞環境下降解。然而,目前在植物中還沒有關於依賴於細胞特定類型或環境的特異性蛋白酶體的報導。同時,發現PBE1基因表達也受到鹽脅迫的誘導。PBE1的功能缺失損害了鹽脅迫下擬南芥26S蛋白酶體的正常組裝,降低了蛋白酶體的活性。這些實驗結果揭示了植物中也存在一種特異的脅迫型蛋白酶體。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揭示小麥種子萌發期應對逆境脅迫的響應機制
    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受到環境脅迫或自然災害的影響。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但是其在生長過程中常受到乾旱、高鹽和洪澇等逆境的影響;其中,小麥種子的萌發易被各種脅迫延緩乃至打斷,進而影響幼苗生長和最終的產量及品質。對於小麥響應逆境脅迫的相關研究大多集中在幼苗和後期生長階段,對於小麥種子在萌發期應對逆境脅迫的響應機制卻鮮有報導。
  • 氯化血紅素---緩解植物非生物脅迫的利器
    CO、亞鐵離子和膽紅素均是重要的生物效應分子,在植物抵禦非生物脅迫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膽綠素和膽紅素都是內源性強抗氧化劑,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因非生物脅迫逆境導致的SOD、GR、GPX活性降低。
  • Cell重磅:朱健康院士綜述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
    植物需要應對持續變化的環境,包括經常性的不利於植物生長和發育的脅迫環境。乾旱脅迫和鹽脅迫的次級影響較複雜,包括導致氧化脅迫、破壞膜脂、蛋白質和核酸等細胞組分,並引起代謝紊亂。因此,一些細胞應答來自初級脅迫信號,而另外一些主要來自次級信號。乾旱脅迫和鹽脅迫有各自獨立和一些共同的信號轉導機制。乾旱和鹽脅迫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滲透脅迫信號能夠引起植物激素脫落酸(ABA)的累積,進而引起植物的適應性反應(Zhu,2002)。
  • 東北師大揭示一種新的轉錄複合體,調控水稻鹽脅迫響應
    Plant Cell | 東北師大徐正一課題組揭示一種新的轉錄複合體,調控水稻鹽脅迫響應責編 | 逸雲土壤鹽漬化是農業發展面臨的巨大阻力,約有8億多公頃的土地受鹽害的影響,大約佔全世界灌溉農業面積的20%。
  • Mol Plant | 河南大學王學路團隊揭示鹽脅迫抑制豆科植物-根瘤菌...
    大豆GSK3家族共有25個基因,其中屬於第二亞家族的GmSK2-8在高鹽脅迫下,表達受到強烈誘導,同時其表達也受到接種根瘤菌誘導。作者通過毛根轉化植株和穩定轉基因植株發現,大豆根瘤形成、早期根瘤菌侵染、根瘤原基發育和共生響應基因的表達都受到GmSK2-8的負調控。進一步通過質譜分析和生化分析,證明GmSK2-8與共生信號途徑中的關鍵轉錄因子GmNSP1相互作用。
  • C4植物如何抵抗高光和高溫脅迫?
    C4植物在原生環境中經常經歷高光(HL)和高溫(HL)脅迫,嚴重威脅其生長與產量。
  • 筱崎一雄獲國際生物學獎,查清植物耐環境脅迫機理
    日本學術振興會宣布,將把表彰在全球生物學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  「第36屆國際生物學獎」 頒發給理化學研究所(以下稱 「理研」)環境資源科學研究中心的特別顧問筱崎一雄(71歲),以表彰他從基因水平上查清了無法像動物一樣移動的植物如何從乾旱等環境脅迫中保護自己的機理
  • Plant Cell:蛋白質精氨酸甲基化轉移酶SKB1是植物感知脅迫並協調...
    鹽脅迫是最典型的非生物脅迫之一,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及農作物的產量。植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獲得了高度完整的感知和響應鹽脅迫的信號轉導途徑來協調植物的脅迫耐受及生長發育過程。目前我們對於植物如何感受土壤中鹽濃度,進而通過調節生長發育過程以適應鹽脅迫環境的分子機制還缺乏認識。
  • 朱健康院士2020年度發表6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及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
    該綜述從鹽脅迫誘導的生理反應、氧化脅迫、鹽脅迫感受機制、離子和滲透脅迫信號傳遞、細胞器脅迫、激素調控、基因表達和表觀遺傳調控、離子平衡機制、代謝變化、鹽生植物耐鹽機制等多方面系統闡述了最近20多年在鹽脅迫領域取得的研究進展。
  • 鹽脅迫抑制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分子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豆科植物進化出與根瘤菌的共生關係,形成一種特殊的器官—共生根瘤,根瘤菌在其中將空氣中的氮氣固定為氨,供植物利用。
  •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表型分析顯示FER突變體以及RALF22和RALF23過量表達的轉基因植株都表現出生長矮小和對鹽脅迫敏感的表型。該研究首次報導了細胞壁LRX蛋白通過與RALF多肽以及細胞膜受體類激酶FER形成一個元件來調控植物生長和耐鹽性。  細胞壁不僅為細胞提供結構支持和保護,也是細胞感受外界環境脅迫的一個重要場所。細胞壁的完整性對於植物維持生長和抵抗非生物脅迫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水稻SST的變化改變根際菌群,通過調節土壤代謝物增加它的對鹽脅迫的耐受性
    水稻SST的變化改變根系周圍菌群,通過調節土壤代謝物增加它的對鹽脅迫的耐受性Rice SST Variation Shapes the Rhizosphere BacterialCommunity, Conferring Tolerance to Salt Stress throughRegulating Soil Metabolites摘要一些植物特異性抗性基因通過調節根系分泌物的釋放來影響根際微生物
  • 香港中文大學林漢明課題組揭示鹽脅迫下大豆幼苗的轉錄組變化
    為全面分析鹽脅迫下的轉錄組重編程,研究人員對鹽處理後不同時間(0h, 1h, 2h, 4h, 24h和48h)大豆幼苗的葉和根進行了轉錄組測序。通過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能夠揭示出基因表達的重要中心及關聯。作者重點對植物激素信號轉導途徑及其可能的交互作用進行了分析。參與碳和氮代謝的基因也存在差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