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植物如何抵抗高光和高溫脅迫?

2021-03-01 光合作用研究諮訊

C4植物在原生環境中經常經歷高光(HL)和高溫(HL)脅迫,嚴重威脅其生長與產量。然而,大多數科學家都關注C4光合作用的研究以及如何將C4代謝循環導入C3作物中,而忽略了C4植物如何對抗這些脅迫,尤其是葉肉細胞和維管束鞘細胞之間的協調。美國唐納德植物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在光合作用、轉錄組、超微結構水平上研究了C4模式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對HL或HT處理的反應,揭示了C4植物對這兩種脅迫的不同適應策略,並確定了提高作物對這兩種脅迫的耐受性的潛在靶標。該成果於2021年2月20日預先發表在BioRxiv上。

C4光合作用是適應低二氧化碳、高光(HL)、高溫(HT)條件的自然選擇產物,諸如玉米、高粱等重要的經濟作物都進行C4光合作用。C4植物在高光或高溫條件下比C3植物具有更高的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與此同時,C4作物在自然界中也遭受更頻繁的高光、高溫脅迫。自然條件下,特別是在冠層頂部,強烈的陽光直射使得C4植物的光合機制過飽和。高粱葉片在模擬自然光照4h後,氣孔導度降低,淨CO2同化速率降低。要提高C4作物的產量,必須全面研究C4植物對HL或HT兩種環境因子的反應以及抵禦機制。

有研究表明,對C4模式植物狗尾草進行4天的高光處理,每24h採集光和參數、糖含量、轉錄組等信息,發現狗尾草在轉錄組變化較小的情況下,積累了大量的糖,且未檢測到光合抑制現象,表明在高光處理幾天的情況下,C4植物狗尾草發生了適應以及轉錄穩態。狗尾草是如何快速適應高溫、高光脅迫的?作者監測了HL、HT處理4h內轉錄組、色素和ABA水平的動態變化,測定了光和參數和超微結構的變化。基於實驗數據,作者提出了C4狗尾草應對高溫、高光脅迫的初步模型 (圖1),並找到了C4植物應對HL、HT區別於C3植物的特性,證明了在HL、HT脅迫下,葉肉細胞與維管束鞘細胞具有不同的響應機制。

圖1. 狐尾草應對高光及高溫的策略 

總之,該研究為我們理解C4植物為何比C3植物更耐高溫、高光提供了多個層次的數據支持。C4水稻工程改造項目遇到了瓶頸,C4性狀的複雜程度遠超想像,我們還需要更多知識的儲備與積累。

文章連結: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2.20.431694v1

相關焦點

  • 吃一塹長一智,植物受熱脅迫後能記住並更好應對脅迫
    因此,為完成整個生命過程,植物需要在脅迫停止後的恢復能力和脅迫記憶維持動態平衡。高溫就是這樣一種反覆出現的環境脅迫。極端的高溫對植物是有害的。高溫脅迫導致蛋白質變性聚集,質膜完整性喪失,活性氧積累,從而擾亂細胞代謝和體內平衡。短時間的高溫可以誘導植物發生多種脅迫反應,從而增強植物在脅迫期間維持細胞內穩態的能力。此外,植物還可以維持對高溫脅迫的「記憶」,從而為將來更好的應對高溫脅迫做好了準備。
  •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
    實際上,無論人類、其他動物或是植物,都可能受到病毒的威脅。然而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藥物可以將病毒完全消滅,人類只能依靠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同樣,植物一旦染上病毒將帶來毀滅性的後果,病毒的快速傳播最終可能使整片良田化為烏有。比如水稻中由稻飛蝨傳播的病毒(水稻條紋病毒和黑條矮縮病病毒)一旦爆發,輕則減產16%左右,重則絕收。
  • 植物如何在紫外光線的脅迫下協調生長
    Plant Cell |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劉宏濤研究組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責編 | 奕梵紫外光UV-B是太陽光的一部分,其中窄波段UV-B調控植物發育,如抑制下胚軸伸長,促進子葉張開,促進
  • FKM葉綠素螢光顯微成像技術研究C4植物葉片花環結構的光合特性
    C4植物的葉肉和維管束鞘細胞除了在結構上表現出這種特殊的「花環」,更重要的是形成其區別於C3植物的特殊光合途徑,使得C4植物能夠耐受更高的光強,並獲得更強的乾旱抗性。C4植物光合作用中的暗反應雖然都是在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中發生的,但葉肉細胞和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都具備光系統II。那麼在高光和乾旱下,這兩種有很大差異的光合細胞的NPQ又有什麼差異呢?
  • 氯化血紅素---緩解植物非生物脅迫的利器
    HO是催化降解血紅素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存在3種不同的亞型(HO-1、HO-2、和HO-3)。HO-1特異性降解血紅素,代謝產物為一氧化碳(CO)、膽綠素(BV)和亞鐵離子(Fe2+),而BV則很快會被膽綠素還原酶還原成膽紅素(BR)。    CO、亞鐵離子和膽紅素均是重要的生物效應分子,在植物抵禦非生物脅迫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 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植物響應UV-B脅迫的工作模型三伏天,豔陽高照。在陽光下暴曬的植物如何防曬呢?它們是否也有「防曬霜」呢?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團隊的研究有了新發現,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植物細胞》。
  • ...氮對高溫與乾旱複合脅迫下小麥葉片Rca基因表達及Rubisco活性的...
    光合作用是作物產量和品質形成的基礎,也是對環境脅迫較為敏感的生理過程,常常受到高溫、乾旱等逆境脅迫的影響。研究表明,乾旱脅迫會造成光合磷酸化抑制,RuBP羧化/加氧酶(Rubisco)活性降低和RuBP再生受阻,從而限制光合作用進行。
  • Cell重磅:朱健康院士綜述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
    這些不良環境包括生物脅迫(如病原體感染和食草動物的啃食)和非生物脅迫(例如乾旱、高溫、冷害、營養匱乏、鹽害以及土壤中鋁、砷、鎘等有毒金屬毒害)。乾旱、鹽害以及溫度脅迫是影響植物的地理分布、限制農作物產量,並威脅糧食安全的主要環境因子。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將加劇非生物脅迫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Fedoroff et al,2010)。植物如何感受和響應環境脅迫是一個根本性的生物學問題。
  • 亞熱帶生態所揭示密度影響溼地植物對乾旱脅迫的響應機制
    密度是影響植物生長及群落結構的重要因子,但其影響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由於對光照、養分等資源的競爭限制植物生長,另一方面較高的密度可通過改善微生境促進植物生長。受季節性水位波動的影響,溼地植物常面臨洪水和乾旱雙重脅迫,但密度如何影響植物對乾旱脅迫的響應仍不清楚。
  • 植物是何如「防曬」的?科學家揭示了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的研究論文,本文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植物通過積累「防曬」類黃酮,包括黃酮醇、花青素等,已經進化出有效的機制來防止或限制UV-B誘導的損傷。到達地球表面的UV-B水平是高度動態的,由時間、季節、緯度、海拔、樹蔭和許多其他因素決定。植物如何適應UV-B水平的變化,協調生長和UV-B脅迫反應,目前還不清楚。
  • 植物是何如防曬的?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13日,國際學術期刊《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組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植物通過積累「防曬」類黃酮,包括黃酮醇、花青素等,已經進化出有效的機制來防止或限制UV-B誘導的損傷。到達地球表面的UV-B水平是高度動態的,由時間、季節、緯度、海拔、樹蔭和許多其他因素決定。植物如何適應UV-B水平的變化,協調生長和UV-B脅迫反應,目前尚不清楚。
  • 河南農大丨高溫乾旱脅迫致ABA和ROS積累影響水稻萌發
    期刊:PROTOPLASMA主題:高溫和乾旱脅迫導致水稻脫落酸和活性氧的積累,抑制種子萌發生長標題中文摘要種子萌發是植物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生物過程之一,溫度和水是影響種子萌發的兩個最關鍵的環境因素。在本研究中,我們研究了植物激素脫落酸(ABA)和活性氧(ROS)在高溫(HT)和乾旱誘導的水稻種子萌發抑制中的作用。
  • 植物如何渡過酷暑寒冬?
    全球約30餘萬種高等植物生長在高山、海洋、沼澤、沙漠等幾乎所有的地方,低溫、乾旱、低氧和土地貧瘠等各種自然環境因素會給植物生長和繁衍帶來直至物種滅絕的影響。植物面對這些特殊的環境條件,卻不能像動物那樣遷移到合適的環境下覓食,也不能像人類一樣添衣禦寒和構築遮風避雨的房屋,它們是如何渡過的呢?
  • 【Nature Plants】 植物細胞壁是如何參與植物發育與抗逆境脅迫過程?
    植物細胞壁是高度動態的結構,在生長,發育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為植物細胞提供機械支持。
  • 植物的抗逆性
    (一)逆境包括以下種類 抗逆性:植物對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稱之為抗逆性。,但它通過生理反應而抵抗逆境,如果超過可忍範圍,超出植物自身修復能力,損傷將變成不可逆的,植物將受害甚至死亡。
  • 筱崎一雄獲國際生物學獎,查清植物耐環境脅迫機理
    日本學術振興會宣布,將把表彰在全球生物學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  「第36屆國際生物學獎」 頒發給理化學研究所(以下稱 「理研」)環境資源科學研究中心的特別顧問筱崎一雄(71歲),以表彰他從基因水平上查清了無法像動物一樣移動的植物如何從乾旱等環境脅迫中保護自己的機理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姚善國/儲成才合作揭示秈稻高溫耐受性的新機制
    另一方面,傳統的秈粳稻由於起源地和種植範圍的差異,對於溫度的適應性也有很大差別,秈稻種植在溫度較高的地區,一般對高溫有更強的抵抗能力,但其中的遺傳基礎尚不清楚。、響應環境脅迫尤其是熱脅迫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綜述 】MEP和MVA途徑在植物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中研究進展
    與動物的IPP和DMAPP完全是由甲羥戊酸途徑(簡稱MVA途徑)提供不同,植物利用甲基赤蘚醇磷酸途徑(簡稱MEP途徑)和MVA途徑提供IPP和DMAPP,且MEP和MVA途徑的蛋白被分隔不同的細胞區室,包括葉綠體、胞質、內質網和過氧化物酶體。由於許多重要的植物激素(包括ABA、GA和BR等)合成的前體物質都是由MEP和MVA途徑提供的,因此,MEP和MVA途徑參與了植物生長發育的各個方面。
  • 科研人員研究提高植物光合效率 應對全球變暖下糧食安全挑戰
    該研究通過遺傳工程手段在擬南芥、菸草和水稻中創建了一條全新的,且由高溫響應啟動子驅動的細胞核融合基因表達的D1蛋白合成途徑,建立了植物細胞D1蛋白合成的「雙途徑」機制(天然的葉綠體途徑和創建的核途徑)。
  • PROTOPLASMA :河南農大丨高溫乾旱脅迫致ABA和ROS積累影響水稻萌發(附NMT實驗體系)
    主題:高溫和乾旱脅迫導致水稻脫落酸和活性氧的積累,抑制種子萌發生長標題:High temperature and drought stress cause abscisic acid and re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