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如何渡過酷暑寒冬?

2020-12-03 中國科學技術館

  全球約30餘萬種高等植物生長在高山、海洋、沼澤、沙漠等幾乎所有的地方,低溫、乾旱、低氧和土地貧瘠等各種自然環境因素會給植物生長和繁衍帶來直至物種滅絕的影響。植物面對這些特殊的環境條件,卻不能像動物那樣遷移到合適的環境下覓食,也不能像人類一樣添衣禦寒和構築遮風避雨的房屋,它們是如何渡過的呢?

  《科學通報》特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凡撰文「高等植物如何適應環境變化」為您解讀。

  不在適應中生存,則在變化中消亡            

  很多動物通過冬眠來渡過漫長的寒冬,而休眠也是植物適應不利環境條件的手段之一。 冬天來臨時樹葉會變黃,越冬樹木通過落葉減少水分和養分的損耗,一些松柏之類的樹木因為葉片像針尖一樣,損耗水分養分特別少,所以能保持常綠。落葉是由短日照及溫度下降引起的,其內部生長素減少,脫落酸增加,產生離層的結果。植物通過落葉減少蒸騰,度過寒冷或乾旱季節,這一習性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

  生長於乾旱荒漠地區的短命植物,能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溼度和一定的溫度生長發育,並在夏季乾熱季節來臨之前短短的2個月時間裡迅速完成生長、開花、結實的完整生活周期,隨後整個植株或地上部分乾枯死亡,以種子或地下器官休眠渡過對植物生長不利的季節,來年春季再由種子或地下器官形成新的個體。短命植物不僅以有規律、周期性的休眠方式度過寒冷的冬季,同時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夏季休眠現象,是其長期適應荒漠環境,逃避乾旱的一種策略。

  在乾旱沙漠地區廣泛分布的仙人掌科植物,器官退化呈多毛刺,以大大減少水分的蒸發;厚多肉的莖通過薄膜組織儲藏大量水分,代替葉成為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泛分布的根系具有快速吸收水分的能力,短暫的雨季即可吸足水分,此得以在強光、乾旱地區生存。

  適者生存是自然界的法則,植物勢必通過器官的演化,至生命周期的改變,適應特殊生境,並得以生存和繁衍。

  植物其實也有穿衣戴帽的本領   

  在極地海洋魚類血清中發現一種能與冰晶相結合的特異性蛋白質,它能阻止體液內冰核的形成與生長,維持體液的非冰凍狀態。這種抗凍蛋白同樣在一些寒地生存的植物,如冬黑麥、沙冬青、唐古特紅景天葉等體內被發現。然而這種抗凍蛋白並不是一直存在,而是常需要低溫馴化或在冰點以下誘導一段時間才能逐漸積累。這些抗凍蛋白被認為能夠有效地保護植物細胞不會因極度低溫產生凍害和凋亡。

  植物適應水生、鹽鹼、乾旱、高溫、寒冷等各種生境下生存,採用適應機制卻並不完全相同。在高鹽條件下生存的鹽生植物可以利用自身極高的滲透壓,從高鹽土壤中吸取水分,即使集聚鹽分也不受鹽害;也有鹽生植物可以通過莖、葉表面的鹽腺細胞將鹽分分泌排出體外而保證其在鹽地生存。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地球碳-氧平衡(即二氧化碳與氧氣的平衡)的重要媒介。光能超過光合系統所能利用的數量時,光合功能下降的現象被稱為光抑制。光抑制不一定是光合機構被破壞的結果,而是防禦性地激發能熱耗散過程的反應。在自然條件下,晴天中午植物上層葉片常發生光抑制,當強光和其他環境脅迫因素,如低溫、高溫和乾旱等同時存在時,光抑制會加劇。光抑制是植物本身的保護性反應。

  水分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除了維持細胞膨壓外,還是生物體新陳代謝所必需的。植物遭受水分脅迫時,光合作用的降低有利於減少光合過程中產生的活性氧對細胞的損傷。復甦植物是一類能忍耐嚴重乾旱脅迫植物的總稱,在失去自身95%的水分後仍能以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維持細胞活力,一旦遇水,這類植物就能迅速恢復生活狀態。復甦植物失水後光合活性也會迅速下降,復水後光合作用可迅速重新恢復。它們具備在極度脫水過程中保護光合細胞結構以及復水後快速恢復蛋白合成的能力。

  植物是一個複雜而且聰明的生命系統         

  植物經過長期的演化和適應過程,得以在不同生境條件下生長發育和繁衍。氣候變化和人為活動帶來的生境改變,對植物體而言都將形成與原有生境不同的環境因子,在超過植物體可以承受的適應範圍時,就對植物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環境脅迫。植物面對不同於自身生境的逆境條件,會形成對這些環境因子的適應能力,即採取不同的方式去抵抗各種脅迫因子。植物的抗逆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避逆性和耐逆性。避逆性指在環境脅迫和植物體之間在時間或空間上設置某種障礙從而完全或部分避開不良環境脅迫的作用,如短命植物等。耐逆性指植物體承受了全部或部分不良環境脅迫的作用,但沒有或只引起相對較小的傷害,如鹽生植物等。

  植物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無法運動,因此在低溫、乾旱和鹽鹼等非生物逆境條件下,植物體通過感知、信號轉導和應答等過程來形成對脅迫的耐受性。人們在農業生產中,常希望農作物可以在乾旱、鹽鹼等地域種植和收穫,同時又希望它們能耐受諸如寒潮等隨時可能光臨的極端氣候,而不導致產量的下降。然而研究表明野生稻具有的耐逆基因位點在人類根據特定地域環境長期種植和馴化過程中被人工選擇,由此導致了秈稻與粳稻之間耐寒性的分化。獲取農作物產品的產量是人類馴化的目標,水稻的諸多重要農藝性狀在人工馴化過程中都被強烈選擇,人工選擇常是通過放棄野生稻耐逆性位點而達到高產的目的。具有較高耐冷能力的粳稻就比低溫敏感的秈稻品種產量偏低,野生稻由於需要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生存,普遍具有較高的耐逆性和較低的結實率。植物利用休眠等手段來躲避不利環境得以生存,其生物量和繁殖力勢必下降,因此耐逆性高的作物常常難以獲得較高的產量。

  對於植物耐逆性的認識,不僅需要開展相關功能基因的分析鑑定,更需要從系統學的概念來認識植物對外界環境的感知、應答和耐受過程。系統生物學一方面要了解生物系統的結構組成,另一方面是要揭示系統的行為方式。也就是說,生命系統並非一種靜態的結構,而是一種有序的動態的信息流,系統生物學研究在於揭示出特定的生命系統在不同的條件下和不同的時間裡具有什麼樣的動力學特徵。計算機模擬動力學研究可以看到,植物在缺水信號的幹涉下,可以通過降低光合作用,減少能量代謝,從而保證整個生命系統在低能耗中維持物質信息流正常運行。隨著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編輯技術在農作物上的應用,將不再是單一改變耐逆相關基因的表達,基因組編輯作物將根據所需收穫的農作物的系統特性,進行遺傳改良,使得作物在特定的環境下或突如其來的極端變化下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

文/陳凡

本文來自《科學通報》

相關焦點

  • 植物如何對抗漫漫寒冬?多虧了這些「幕後功臣」
    北方凍得都發黑了天越來越冷了,當寒冬到來時,到處是冰天雪地。凜冽的寒風使許多樹木葉片飄落,不得不裸露著身體迎風站立,還有一些則被園林工人披上了「防凍外衣」,當然也有一部分樹木仍然生氣盎然。那麼,各種植物能夠度過嚴冬,來年繼續生長、開花、結果,奧秘在哪裡呢?其實,植物抗寒的秘密就藏著「植物激素」裡!植物激素是什麼?
  • 瓦爾塔AGM蓄電池,讓愛車無懼寒冬
    霜降已到,金秋已在揮手告別;立冬在即,寒冬正在招手迎來。最近的幾場寒流,更是讓北國感受到了冬的寒意。已歷經 「三伏天」與「秋老虎」持續酷暑後,愛車的蓄電池加劇了老化或損耗。面對寒冬冰雪天氣下複雜的路況,如果蓄電池出故障,不僅會影響愛車的駕乘體驗,甚至會影響到行車安全。嚴冬來臨之際,如果發現電池狀態已不佳,或自己不好判定的話,建議到瓦爾塔授權門店,為蓄電池進行全面、專業的檢測。或更換一個VARTA瓦爾塔AGM蓄電池,確保冬季用車無憂。VARTA瓦爾塔AGM蓄電池,傳承德國尖端技術,是當今技術先進的鉛蓄電池。
  • 北半球酷暑南半球奇寒 專家:夏熱冬冷或加劇(圖)
    南半球「寒冬刺骨」  秘魯:由於溫度極低的冷空氣的頻頻造訪,秘魯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已降至多年罕見的低值。南部(緯度概念上相當於北半球的北方)一些地區甚至只有零下23度,首都利馬也只有8.8攝氏度,創造了近50年的極值。據悉,秘魯全國已經有數百人被凍死。政府24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 我是《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作者張進,關於抑鬱症以及我是如何...
    我是《渡過
  • 酷暑高溫期精養塘缺氧原因是什麼?
    酷暑高溫期精養塘缺氧原因是什麼?一、水環境因素1.溫度與溶氧量成反比溫度越高,氧氣在水體中的溶解度越小。夏季久晴不雨,水溫過高,易發生缺氧。解決對策:①定期加注新水,提高水位。②補充地下水適當降低水溫,但應注意水質應符合漁業水質標準;水溫應緩慢降低,並確保水溫差在養殖生物適溫範圍內。
  • 今夏奧運會天氣如何?日本氣象廳:或迎來酷暑
    中新網2月27日電 據日媒報導,近日,日本氣象廳發布了針對未來半年該國平均氣溫的長期天氣預報,根據這一預報,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或將迎來酷暑。  據該預報,從3月份起,日本南面的暖溼氣流將會較容易地持續進入日本,這將導致該國3月至5月的平均氣溫較往年偏高。
  • 炎炎酷暑,暴風AI電視教你如何清涼一夏!
    不過大家莫慌,只要掌握了下面幾個避暑妙招,應對酷暑天氣,絕對穩的一匹。另外還可以做一些清淡易消化的美食,安慰一下不能出去玩的心,不知道如何製作?可以問問暴風AI電視7C 65吋電視呀,一句話AI智能推薦,讓你也能秒變大廚,過一個清涼的暑假。方法四,物理避暑,空調+電視,涼快有樂趣,在家打開空調,找幾個適合夏季看的電影,再悶熱的天氣感覺也過的飛快。不知道看什麼?更好辦了,問問暴風AI電視7 65吋吧,動動嘴皮子就能讓它為你精選你最感興趣的,讓你暢快過夏天。
  • 資本寒冬 O2O項目如何逆勢而上拓展市場?
    那麼對於現存的O2O項目來說,在資本寒冬裡應該如何改變思路,面對挑戰,逆勢而上拓展市場呢?量入而出,立足生存再求發展當項目的後續投資暫時無法預期進入,此時首先要調整項目的運營計劃,改變原來粗放型大投入的野蠻生長模式。量入而出,變激進突擊為財務穩健,只有立足於生存,然後才可能謀求發展。
  • 烈日下,植物都是如何抗旱的?
    的確,人類是聰明的,發明了電扇、空調、還有冰箱等,使人們能夠承受夏日酷暑的煎熬。可你知道植物是如何避暑抗旱的嗎?它們可是都有「妙招」的呢!抗旱方法一:改變形態結構與人類不同,植物可謂是一個百變魔術師,當酷熱乾旱來臨時,植物通常會改變葉片、根系、還有氣孔的狀態等方式來適應。
  • 植物為何越冬後才開花
    春回大地,李白桃紅,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令人流連忘返,殊不知,這是寒冬留給世人的饋贈,不經歷寒冬,有些花兒不會開。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和杜嘉木課題組關於一年生或雙年生越冬十字花科植物開花機理的研究取得進展,研究發現關閉和重新開啟B3結構域蛋白亞家族,可以實現開花基因在特定季節表達,從而實現植物生命周期與自然季節變化的同步。相關研究結果4月9日發表於《自然—植物》。
  • 新技術能助彩電市場走出寒冬嗎
    近幾年,彩電市場一直表現低靡,存量市場的競爭造成價格戰流行,去年又遭遇疫情影響,新型顯示技術與產品的不斷湧現也沒能讓彩電廠商渡過寒冬。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CES各廠商展現出的新技術,也只是基於以前技術的升級,並沒能真正戳中消費者的痛點,彩電行業實現復甦還很難。
  • 小動物如何過寒冬?動物園加裝浴霸 調整飼料供給-飼養員,保暖,供暖...
    小動物如何過寒冬?動物園加裝浴霸 調整飼料供給2017-12-26 06:41:47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王斌 選稿:王浩也 原標題:小動物如何過寒冬?動物園加裝浴霸調整飼料供給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目前,北京已經正式進入數九寒冬時節,小動物們該如何度過漫漫寒冬?
  • 【中國科學報】為什麼植物越冬後才開花
    沒有春化的植物,晚花(左);低溫處理的植物,早花(右)。羅曉、何躍輝供圖  春回大地,李白桃紅,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令人流連忘返。殊不知,這是寒冬留給世人的饋贈,不經歷寒冬,有些花兒不會開。  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何躍輝和杜嘉木課題組關於一年生或雙年生越冬十字花科植物開花機理的研究取得進展,研究發現關閉和重新開啟B3結構域蛋白亞家族,可以實現開花基因在特定季節表達,從而實現植物生命周期與自然季節變化的同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植物》。
  • 渡過抑鬱後的「第二人生」: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2012 年突發抑鬱,病癒後轉向心理健康領域,陸續出版《渡過》(1-4)。2015 年創辦「渡過」公眾號,致力於傳播知識,探索新型心理健康之路。公眾號:渡過(ID:zhangjinzaibeijing)。
  • 寒冬又如何?暴風魔鏡推出VR一體機Matrix,售2499元
    像所有北京今天出門的人的心聲一樣,馮鑫在發布會開場演講中吐槽了北京的霧霾,「所有今天出門的人都是冒著生命危險」,他說。接著他把話題引向了今年被熱炒的VR元年和VR寒冬兩個話題。馮鑫認為,寒冬是每個行業都會經歷的,而寒冬過後就是春天,暴風希望成為推動VR從寒冬進入春天的公司。
  • 寒冬之下:漫畫CP的生存之道
    行業當前最需要的,是漫畫CP、平臺、資本的通力合作近段時間來,整個動漫行業中到處瀰漫著對於「行業寒冬」的恐慌。由於今年中國整個文創環境,尤其是資本市場方面產生的變化,曾經那一周內起碼四五家創業公司發布融資消息的「盛況」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如今一至兩周才出現一起投資事件,相信很多從業者對此都有著明顯的感受,「行業寒冬」的說法正是由此而來。
  • 20年前,苟在零下40度的北方人如何在寒冬填飽肚子
    寒冬往往意味著蕭殺和死寂,其實它是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只要打開方式正確,就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零下40度,讓房子外面成了天然大冰箱,勞動人民可不會這麼輕易浪費這個實效只有幾個月的天然大冰箱的。大家各顯神通,在冰箱裡活得有滋有味。
  • 迎高溫戰酷暑人定勝天 促出口保增長眾志成城
    迎高溫戰酷暑人定勝天 促出口保增長眾志成城2014-07-29 | 發布者:柴喜男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進入7月份,洛陽氣溫持續走高,驕陽似火,熱浪襲人。筆者在國機洛建裝配車間看到的卻是一番迎高溫、戰酷暑、忙生產的景象。   夏日炎炎,大地像蒸籠一樣,熱得使人喘不過氣來,車間作業更是揮汗如雨。
  • 人類能否安然渡過冰河世紀? 並尋找外星人
    而至於人類是否能安然渡過冰河世界,天文學家們表示,這個並不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科學的不斷進步使得大家能夠運用各種能量發光發熱,並且地球還有這豐厚的地熱能資本。冰島這個國家的日照時間不長,所以他們極好的利用了地熱能源能夠安定的渡過每一天。
  • 世界十大食肉植物,這些植物居然吃肉
    1、好望角茅膏菜好望角茅膏菜(學名:Drosera capensis),是生長在南非的一種食肉植物。好望角茅膏菜比捕蠅草的功效更好,因為它上面由粘性觸鬚覆蓋,伺機捕獲降落在它上面的昆蟲,堪稱世界上90多種食蟲植物中的翹楚,在植物界中素有"狩獵之王"的美譽,這種罕見的植物原產於南非的好望角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