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高溫期精養塘缺氧原因是什麼?
一、水環境因素
1.溫度與溶氧量成反比
溫度越高,氧氣在水體中的溶解度越小。夏季久晴不雨,水溫過高,易發生缺氧。
解決對策:①定期加注新水,提高水位。②補充地下水適當降低水溫,但應注意水質應符合漁業水質標準;水溫應緩慢降低,並確保水溫差在養殖生物適溫範圍內。③在食臺上方搭建遮陽棚,對緩解魚密集攝食時食臺附近容易缺氧起到輔助作用。④池塘過淺應適當加深。[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2.晝夜與溫差使氧量分布不均
晴天白天浮遊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氧,夜間各類水生生物僅耗氧不產氧。晴天白天上層水溫度高、密度小,下層水溫低、密度大,由於熱阻力的作用,上下水層不易對流,上層「氧盈」水不能補償下層「氧債」水。
解決對策:晴天中午開動增氧機1~2小時,可打破熱阻力,使池水提前對流,消除底層「氧債」,促進溶氧分布均勻。
3.生化耗氧量增加
一是酷暑高溫期正值養殖生產的中期,養殖生物存塘量較春季放養時已增加許多,魚蝦蟹的耗氧量增大,浮遊動物、細菌等呼吸作用的耗氧也在逐漸增加。二是溫度升高,養殖生物的新陳代謝旺盛,精養馴化塘投餌量和排洩量也在增加,殘餌、糞便等有機質的分解速度與溫度呈正比,因此酷暑高溫期有機物分解會消耗大量氧氣。生化耗氧量約佔池塘耗氧總量的70%~80%。
解決對策:①進排水口設濾網阻攔蟲卵和野雜魚。②混養不同水層、不同食性的魚類,達到生態控制水生生物耗氧量的目的。③科學調水,增加換水次數,降低水體肥度,保持水質肥、活、嫩、爽,水體透明度控制在30釐米左右。夏季高溫期每3~5天排除底層部分老水,向上層補註新水,換水量佔池水總量的1/5。保持水位穩定,7-9月保持最高水位,增加養殖魚類生存空間。有條件的最好保持微流水狀態。④定期施用EM菌等微生態製劑和底質改良劑,培養優勢有益菌種群,穩定水質,改良底質。需注意微生態製劑分好氧菌和厭氧菌,施用時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⑤通過合理應用增氧機進行增氧、曝氣、調水、改底,將「救命機」的功能拓展為「增產機」。增氧機的種類有微孔式、葉輪式、水車式、湧浪式、射流式等,應根據池塘面積、水深、養殖品種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增氧機應用,可只用一種增氧機,也可多類型增氧機搭配使用。開動增氧機除遵循「三開兩不開」原則外,還應注意投餌區增氧,在投餵前30分鐘至投餵後1小時開機,可解決投餌時養殖生物密集攝食導致投餌區溶氧量低的問題,還可起到促進食慾、降低飼料係數、改良投餌區底質等作用。
4.光照不足
一是主養草食性魚類或河蟹的養殖場戶,種植的浮萍、菱等浮水性植物,覆蓋水面過大,影響了浮遊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氧,也阻礙了空氣中的氧氣溶入水體。二是池塘周圍有樹林或高大建築物遮擋光照。
解決對策:①將過多的水生植物割除或撈除。如人工種植水生植物,應將其覆蓋面積控制在水面的30%以下。②在開闊無遮擋處選址建池;池塘東西走向,利於採光。
5.倒藻轉水
一是夏季氣溫高,精養塘水體富營養化,浮遊植物大量繁殖形成水華。如遇天氣突變,易發生倒藻轉水,死藻下沉使下層水發黑髮臭,上層水變清,水質很快惡化,大量的死亡藻類分解會增加耗氧量,發生嚴重缺氧。二是連續陰雨天,藻類缺乏光照容易衰老死亡發生倒藻,產生藻毒素,未及時處理會發生缺氧。
解決對策:①排底層水,向上層注入新水,排換量約佔池水體積的30%左右。②及時開動增氧機補氧。③從鄰近池塘引進含優質藻種的池水,重新培養有益藻類優勢種群。
6.水瘦缺藻
養殖水體中的浮遊植物可利用光合作用產氧,約佔池塘總產氧量的70%~90%,是池塘中最重要的產氧因素。因水瘦(浮遊植物量少),透明度過高,水體呈現灰白色。
解決對策:投施小球藻,培養形成優勢種群,或在鄰近有益浮遊植物豐富的池塘引水,投施生物漁肥,培養浮遊植物。
7.有害物質超標
養殖水體中氨氮等有害物質濃度超標,降低了養殖生物的血液載氧能力,即使池水溶氧含量不低,養殖生物也會出現缺氧浮頭症狀。
解決對策:①開動葉輪式增氧機增氧,並通過攪水曝除有害氣體。②施用光合細菌、EM菌、芽孢桿菌等微生態製劑淨化水質,但需注意使用好氧菌時應充分考慮到水體的溶氧量。③每天監測各項水質指標,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
二、天氣因素
酷暑高溫期常遇雷雨、暴雨、連綿陰雨、持續悶熱、大風、大霧、乾旱等天氣突變的情況。連續雨霧天氣使光照條件變差,浮遊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產氧條件無法滿足,使水體的溶氧求大於供。下雨前或悶熱天氣壓低,使氧在水體中的溶解度降低,容易造成缺氧。晴天白天上層水因光合作用呈現溶氧飽和,而底層水因光合作用無法到達且底泥中的有機物分解而形成氧債,傍晚如遇風雨,則上下層水體對流,上層高氧水下沉償還氧債,底層腐殖質泛起加速耗氧,此時水體溶氧得不到補充而造成缺氧。極端天氣使水體中溶氧量急劇下降,容易造成水質突變,使養殖生物出現應激反應,呈現缺氧或患病症狀。
解決對策:①每天收聽天氣預報,堅持早、中、晚巡塘,極端天氣增加巡塘次數,有條件的應進行實時溶氧監測,發現缺氧等異常情況及時採取救助措施。②極端天氣應注意按照「三開兩不開」的原則及時開動增氧機補氧,如預報晴天傍晚下雷陣雨,應在中午開動增氧機2~3小時,將上層高氧水輸送到下層償還氧債;如連綿陰雨天,應根據實踐經驗,在浮頭前開動增氧機;如需半夜開機則應持續至日出後溶氧上升方可停機;開機的時長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③每天檢查增氧機械和電力是否可正常運轉,防止使用時出現故障措手不及造成損失。④備足增氧劑,在增氧設備缺乏或故障、水源不方便的情況下發生嚴重浮頭時進行急救增氧。⑤悶熱、高溫、降雨等天氣少投餌或不投餌,減少養殖生物因飽食而增加耗氧,同時降低有機質產生的耗氧量。⑥颱風、暴雨期間應注意水位,及時撈除死魚、雜草、汙物,防止敗壞水質,引發缺氧。⑦應做好極端天氣應急準備工作。
三、人為因素
有的養殖戶認為夏季魚生長快,應該增加投餵量,特別是傍晚投餵量過多,極易引起魚因飽食而缺氧,並容易發生因過量投餵殘餌多、有機質多等問題,引起水質敗壞。
解決對策:投餌應按照「四定」(定時、定點、定質、定量)的原則,並根據「四看」(看天氣、看水色、看季節、看魚的吃食和活動情況)靈活掌握。每次投餵時間控制在30~40分鐘,以養殖生物吃到七八成飽為宜。每天檢查食臺下有無殘餌,以便及時調整投餵量。避免中午水溫最高時投喂,悶熱及陰雨天氣、水色過濃、水質敗壞等異常情況少餵或不喂,出現浮頭徵兆時停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