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魚豐天下,作者:魚豐天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好文共分享)
這2年,花鰱的行情一直不錯,不愁賣。各地也都出現了精養模式的探索。說到底,花鰱精養高產的秘密到底在哪裡?
1、影響花鰱高產最大的因素——天然餌料
我們都知道花鰱是吃浮遊動物的,特別是喜好輪蟲。據研究表明:增重一斤花鰱需要消耗3~5斤浮遊動物,而增重一斤浮遊動物需3~5斤藻類(含細菌、有機碎屑);按照這個比例,增重一斤花鰱,需要9-25斤藻類,如果單產想達到1000斤,那麼你算算藻類得需要多少。
可見,制約花鰱高產主要因素就是生物性餌料的嚴重不足。只要有充足的天然餌料,花鰱個體生長飛起來,有研究表明:
在保證2毫克/升-30毫克/升輪蟲生物量時,隨著輪蟲生物量增加,魚苗生長速度加快。可見魚苗下塘時池水中輪蟲的最適生物量應為20-30毫克/升。
我們只要培育足夠的輪蟲就好了,可是輪蟲怎麼培育呢?
輪蟲主要以水體中的大型藻類、懸浮有機質為食,其主要為水體中的大型藻類,比如綠藻中的盤藻,大部分硅藻以及裸藻等,想要維持池塘中浮遊動物的豐度就需要保持藻相的複雜穩定,且以大型藻類為主。
但是問題又來了,為啥有些池塘就是培養不起來藻?
2、為啥穩定的藻類這麼難培養?
其實在花鰱精養塘裡,去培藻比較容易,但是培養持續穩定的藻類就比較難了。這點很好理解,花鰱的快速大量生長,需要大量的輪蟲,而大量的輪蟲就吃掉大量的藻類,而藻類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周期。
偶爾的培養幾天藻類,也經不住大量的輪蟲吃啊。結果就是花鰱苗放苗時候水還挺肥,但是只要放苗過一段時間,水就一直瘦,怎麼也培不起來?
這個時候怎麼辦?你敢往裡施肥嗎? 藻是快速地培養起了,但是培養的可能是藍綠藻,容易導致花鰱缺氧死亡。還有環保那麼嚴,你敢隨便投肥嗎?那麼怎麼辦?
3、大量補菌充分利用水庫及底部的有機肥
水庫和多年養殖的池塘底部有大量的殘餌糞便,只要通過大量的、定期的補菌,讓菌類利用好這些有機質,提供穩定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就能保證池塘中的肥效轉化,保證藻類可以得到持續穩定的肥源;從而實現,藻類的穩定生長。
△內容來源:魚豐天下,作者:魚豐天下,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